(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残酷殖民掠夺和压迫的结果,了解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事。?
2. 知道英国对印度侵略的暴行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3. 通过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体会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1.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指今天 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大约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 和 的殖民地。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 和 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和 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美国
西班牙
葡萄牙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圣马丁
玻璃瓦尔
2. 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 的殖民地。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 ,以种种借口兼并 的领地,不尊重印度土兵的 ,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1857年, 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年轻的 领导军民与英军激战,壮烈牺牲。
英国
棉纺织品
印度王公
宗教信仰
印度士兵
章西女王
探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产生了一批新兴国家,奠定了当今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航路开辟后,拉丁美洲地区处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的刀光剑影之下。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主要在( )
A.中美洲 B.墨西哥沿岸 C.哥伦比亚 D.巴西
答案:D
解析: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拉丁美洲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 “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憧憬着建立拉丁美洲各国的同盟。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材料中的“他”是( )
A. 玻利瓦尔 B. 甘地
C. 章西女王 D. 圣马丁
答案:A
解析:玻利瓦尔领导起义部队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玻利维亚共和国以其名字命名,因此,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选A项。
3.★★ “南美解放者杯”决赛是南美洲足球俱乐部最高级别赛事,该赛徽章采用盾形设计,该赛口号“LA GLORIA ETERNA”(永恒的荣耀)也出现在徽章顶部。以下属于南美洲“永恒的荣耀”的是( )
A. 击退欧洲反法联盟 B. 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
C.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D. 推翻了葡萄牙殖民统治
答案:B
解析:在玻利瓦尔等人的领导下,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被推翻,故选B项。
4. ★★ 1819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说:“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这表明他深受( )
A. 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B.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响
C.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影响
D.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答案:A
解析:从玻利瓦尔的讲话可知,他具有分权思想、共和政体思想和自由平等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他深受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故选A项。
5.★ 从16、17世纪起,英国成立多个贸易公司作为殖民活动的先锋,其中,由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贸易。下列历史事件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活动直接相关的是( )
A. 首次环球航行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B
解析: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指1857—1859年由印度王公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B项符合题意。
6.★★ 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
A. 对华贸易量的激增 B. 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 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D. 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印度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出口的原料体现的是印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这说明印度经济殖民地化加深,故C项正确。
7. ★ 章西女王宣言:“我绝不会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绝对没有好下场!”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拉美独立运动
C. 印度民族大起义 D.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答案:C
解析: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指1857—1859年由印度王公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发生在印度北部和中部。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重要的领导人,C项正确。
8. ★★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英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意识,激发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想要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材料旨在表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
A.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 革命反抗过程的艰巨性
C. 通过武装斗争寻求独立 D.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1859年,虽然印度民族大起义被英国镇压了,但是印度人民在反思起义失败时意识到,想要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促进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
9.★★ 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他们应该选用的资料是( )
①图片《章西女王》 ②图片《玻利瓦尔》 ③地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 ④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图片《玻利瓦尔》和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属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资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0.★★ 1800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l801年又颁布命令称“殖民地工厂与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业形成对立”,要求殖民地官员们对于殖民地工厂“以他们能够采取的最简便手段予以摧毁,甚至可以考虑……由王室国库接管”。材料能用来说明(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B.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的背景
C.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D.卡德纳斯改革取得的成果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占领除巴西以外的几乎整个拉丁美洲,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为反对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爆发独立运动。因此,材料能用来说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是世界历史名人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诞辰219周年,中国画家袁熙坤应邀创作的玻利瓦尔水墨肖像画揭幕仪式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揭幕仪式后,玻利瓦尔水墨肖像画陈列在金台艺术馆国际名人肖像厅,供中外友人观瞻。
材料二 玻利瓦尔出生在委内瑞拉,他曾向祖国起誓:“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材料三 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
——玻利瓦尔给友人的信
(1)玻利瓦尔水墨肖像画为什么能陈列在金台艺术馆国际名人肖像厅?写出在他带领下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至少写出三个)
(2)材料二表现了玻利瓦尔怎样的态度?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原因: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解放了西班牙的拉丁美洲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国家: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
态度:坚决打击西班牙殖民者,坚决驱逐西班牙殖民势力。原因:西班牙殖民者奴役拉丁美洲数百年,其残酷的殖民剥削和殖民压迫使拉美民不聊生,其对拉美无休止的掠夺造成拉美的贫穷、落后,激起了拉美人民的反抗。
(3)材料三反映了玻利瓦尔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与拉美独立运动的结果有什么关系?
(4)我们能从玻利瓦尔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
主张:玻利瓦尔主张拉美各国团结在一起,共同驱逐西班牙殖民势力。关系:他主张拉美联合的结果是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军,将西班牙殖民势力驱逐出了拉美,取得了拉美独立运动的胜利。
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誓死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权益的革命气魄等。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00—1800年拉丁美洲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重金属,到处寻找金银产地。16—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千克、白银1亿千克。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
(1)指出材料一中拉丁美洲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该趋势的原因。
变化趋势:先大量减少后逐步增加。原因: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后来殖民者贩运非洲黑人到美洲,促使人口逐步增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出现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的原因。
原因: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强烈不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共20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 知道俄国统一与扩张的基本过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建立时空观念和提升史料分析能力。
2.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 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初步认识其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关系。
1. 彼得一世改革
(1)俄罗斯人的祖先在9世纪晚期建立 等早期国家,后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崛起,并于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2)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园
沙皇
(3)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全面推行改革,建立了 的行政体制,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 ,鼓励兴办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 ,创办 ,开办 ,创办 ,提倡西方的 与 。
2.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 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 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但 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中央集权
新式常备军
手工工场
留学生
科学院
学校
报纸
礼节
生活方式
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
资本主义
农奴制
探究: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1)起因相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欧资本主义的影响。(2)主观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3)结果相同,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不同点:(1)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实际上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农奴。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俄国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政府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材料主要表明俄国( )
A. 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B. 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C.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表明俄国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B项正确。
2.★★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 积极向西方学习 B. 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 决心废除农奴制 D. 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答案:A
解析: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A项正确。
3.★★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 瓦解了封建制度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答案:D
解析: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洋务运动都注重在国内开设先进的自然科学课程,注重人才的培养,D项正确。
4. ★★ 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国家,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
A. 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 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 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 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答案:A
解析:俄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通向世界其他地方,据此推知,俄国对外扩张首先需要夺取一个出海口,故选A项。
5.★★ 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交付赎买金。当时地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5亿卢布,而农民必须缴纳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A. 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答案:A
解析: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中,农民为所获的土地交付的赎金,高出当时地价许多,这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A项正确。
6. ★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些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此可知,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 )
A. 资金问题 B. 劳动力问题
C. 技术问题 D. 市场问题
答案:B
解析: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大量农奴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可见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劳动力问题,B项正确。
7. ★★ 《全球通史》中写道:“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 使俄国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B.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答案: C
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
8. ★★ 俄国农奴制改革剥夺了贵族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的强烈抵抗,主要是因为改革给予贵族极大的经济补偿。据此可知,改革的重要目的是( )
A. 赋予农奴人身自由 B. 减轻农奴经济负担
C. 保护贵族经济利益 D. 促进俄国工业发展
答案:C
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仍归地主所有,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同时,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使地主获利丰厚,故选C项。
9.★ 一个俄国地主写道:“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15个月后,我看到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份地 B.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 农奴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D. 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答案:B
解析: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B项符合题意。
10. ★ 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下表信息。对两次改革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 B. 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 两次改革都涉及农奴制 D.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答案:C
解析:彼得一世改革为了发展手工工场强化了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两次改革都涉及农奴制,故选C项。
二、综合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17岁的彼得宣布亲政,是为彼得一世。他为了改变俄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于1697年率领俄国大使团出访欧洲18个月。回国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如在上层社会和普通百姓中推行社会习俗改革;创办俄国科学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纸等;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海军;改革国家机构,设立枢密院等。彼得一世意志坚强、身体力行,改革前后持续了26年,大大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俄国农奴制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亚历山大二世于1857年1月开始秘密组织人员草拟改革措施,并于1861年2月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还推行国家机关改革、军事改革等。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以上均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的是俄国的哪两场重要改革?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材料二改革的内容与材料一的最大不同之处。
改革: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改革)。
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内容都涉及政治、军事改革;影响方面,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最大不同: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一场改革如果要取得成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等。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有: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可以通过赎买方式得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然而,过高的赎金和赎金贷款利息,使这场改革对农民造成了极大的掠夺。但改革确实使21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下图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于1873年)。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日渐恶化。农民、士兵等不得不转做纤夫糊口。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成为画家伊利亚·列宾创作该作品的素材来源。
【示例一】观点:同意。理由: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要求2100多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须出钱赎买份地,而赎金高于当时的地价,这是对农民的掠夺。改革后,普通民众生活贫困并日益恶化,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示例二】观点:不同意。理由: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普通民众生活贫困并日益恶化,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使2100多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高额的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促使俄国社会出现新气象,对俄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是有利的。(言之成理即可)
小历同学认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普通民众的悲惨命运,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共20张PPT)
第3课 美国内战
1. 了解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认识它们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
2. 了解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主要活动,分析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作用,理解美国内战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南北矛盾的加剧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完成了 ,南方却以 经济为主,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2.内战爆发
美国总统林肯主张限制 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1861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史称“ ”。
工业革命
种植园
农奴制
南北战争
3.北方的胜利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 》和《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探究: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内战是北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种植园主落后的奴隶制度之间长期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在林肯总统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奋战,经过四年战斗,打败了叛军,取得了胜利,消灭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并超过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从实质上看,美国内战使美国的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是继美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之后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世纪60年代初,棉纺织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美国也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棉花种植与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了危机,导致了美国( )
A. 独立战争的爆发 B. 西进运动的开展
C. 南北战争的爆发 D. 1787年宪法的制定
答案:C
解析: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成为美国南北方之间斗争的焦点,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战争的导火线,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美国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C项正确。
2. ★★ “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三个、四个、六个、十二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废除黑人奴隶制 B. 维护国家统一
C. 缓和南北矛盾 D. 建立世界霸权
答案:B
解析:林肯政府发动战争是为了阻止国家的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
3. ★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的知识结构图显示了南北战争的基本脉络,空白处应填( )
A.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B.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法国公开参战支持北方 D. 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
答案:B
解析: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林肯总统为了战胜南方叛乱各州,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了大量黑人奴隶对北方联邦政府的支持,最终北方取得胜利,故选B项。
4.★★ 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原料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这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
B. 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
C. 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D.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D项符合题意。
5.★★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
A. 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 B. 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 都完全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D. 都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答案:A
解析: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农奴;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A项正确。
6.★★ 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奴隶制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幸的影响,但又希望通过取得奴隶主同意而不是消灭他们的方式,为全面解放奴隶做好准备。这反映出杰斐逊( )
A. 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 B.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C. 主张用革命方式解放黑人奴隶 D. 对奴隶制的危害认识不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杰斐逊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奴隶制问题,这反映出杰斐逊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故A项正确。
7. ★★ 1800年,美国费城的75名自由黑人在向联邦国会递交的废奴请愿书中声称:“如果《权利法案》和《独立宣言》是正确的,我们请求我们作为人类的与生俱来的自由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应该被得到认可。”由此可知,美国的废奴运动( )
A. 延续了美国的核心政治理念 B. 充分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 已经违背了美国的建国原则 D. 成为美国南方发动战争的借口
答案:A
解析:18世纪末以来,黑人废奴主义者持续抗争。在此基础之上,废奴主义者充分调用“自由、平等、权利”等美国政治的核心理念来维护自身的权利,A项正确。
8.★★ 有历史学家认为“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即当时人们的记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下列材料都与美国内战有关,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答案:D
解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林肯公布的宣言,能够直接反映美国内战的史实,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D项正确。
9.★★ 南北战争伊始,美国的铁路还没有连通到太平洋沿岸。战后不久,铁路网就像蜘蛛吐丝一样密布整个北美大陆。 这主要是由于南北战争( )
A.使美国摆脱了殖民压迫 B.推动北方完成工业革命
C.刺激了美国领土的扩张 D.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本题选D项。
10. ★★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由不可改变地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此材料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废除了奴隶制度 B.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南北战争使美国走向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综合题
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大批移民从东部迁往西部,这一现象被称为“西进运动”。……随着西进运动的推进,美国西部出现了“小麦王国”“棉花王国”,新兴工厂和城市也拔地而起。但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远的地区。印第安人的被迫迁徙之路,被称为“血泪之路”。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内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重新整合。南方基本结束了对英国的依附,转而依赖于北方的金融资本。联邦政府对内实行自由贸易,禁止各州间的贸易障碍。此外,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建成。全国铁路网的兴建,缔造了真正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内战结束后的30年间,美国经历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三 战争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哪一部法律促进了西部的开发,并说出这部法律出台的背景。
法律:《宅地法》。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败。北方的失利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内战结束后美国形成全国性市场的因素,并指出这一市场发挥的历史作用。
因素:南方依赖于北方的金融资本,联邦政府的经济政策,交通的发达。历史作用:美国经济大发展,基本完成了工业化。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战争”对美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使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或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祖国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1862年,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林肯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各州的黑奴“永远获得自由”,“可参加合众国军队”。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在北方军队的每1000个士兵中,有421个工人、487个农民。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不久,北方扭转了战争形势,并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二版)等
(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属于 。(请在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口述史料三种类型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对应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北战争中人民群众对美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
②
贡献:推动了奴隶制的废除,加速了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共24张PPT)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1. 了解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及倒幕运动的原因。
2. 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3.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评价明治维新。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统治之下。1853—1854年, 国要求日本打开国门,随后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2.倒幕运动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引发了 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
德川幕府
美
倒幕
3.明治维新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政治上实行 ,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 ,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以“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 ”,向西方学习。
废藩置县
征兵制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探究: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历史过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表述,日本的改革既学习西方,又根据本国国情,融入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可知明治维新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2. ★★ 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实行义务兵役制,与此同时,继续向军队灌输“忠节”“武勇”等武士道精神,培养官兵对天皇的迷信。这表明,明治维新( )
A. 缺乏民众的支持 B. 实行“殖产兴业”政策
C. 发展了近代教育 D. 保留了旧制度残余
答案:D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取消了垄断军事的特权,但保留了武士道精神,用来培养官兵对天皇的迷信,体现出明治维新保留了旧制度残余,D项正确。
3. ★★ 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 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 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治政府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因此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故选B项。
4. ★★ 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 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 推动废藩置县实施
C. 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 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答案:C
解析:地税改革中税收负担的加重,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到资本主义企业中从事劳动,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客观上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C项正确。
5.★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由于日本具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材料着重分析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 )
A. 有利因素 B. 发展过程
C. 具体内容 D. 重要地位
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日本曾经有过学习中国文化的传统,因此在近代学习西方的时候阻力较少。这显然是分析明治维新实行的有利因素,故选A项。
6.★ 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1848-1875》一书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材料所强调的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
A.兼收并蓄 B.闭关锁国
C.漫无目标 D.彻底全面
答案:A
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英国模式自然作为……模范”“法国模式用来……”,可知日本积极向西方学习,兼收并蓄。
7. ★★ 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A. 推行地税改革 B. 提倡“文明开化”
C. 注重示范引领 D. 实行废藩置县
答案:C
解析:明治政府在改革中注重示范引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税改革,排除A项;提倡“文明开化”是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实行废藩置县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8.★ “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 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 B. 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 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 D. 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D
解析: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自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原因是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故选D项。
9. ★★ 19世纪70年代起,过去在日本被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上述变化表明日本( )
A.以政治改革促进社会平等 B.“殖产兴业”推动经济发展
C.“文明开化”影响社会生活 D.教育发展提升国民素质
答案:C
解析:曾经日本人认为牛奶和牛肉是肮脏的,后来日本人把吃牛肉当作“文明开化”的象征,说明自明治维新以来,“文明开化”影响着日本社会生活。
10.★★ 下表为日本政府在19世纪时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 )
A. 天皇制度发生动摇 B. 选举权的范围扩大
C. 女性权利受到限制 D.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答案:C
解析:由“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等信息可知,女性权利受到限制。当时的日本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未实现男女平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1871年,西方服饰、太阳历法,以及星期天休假日就已经被采用了。1872年11月,一项法令确定西方服饰作为官方礼服,西服于是成为政府官员的规定服饰。1876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双排扣长礼服为正式场合的标准盛装。
1803年,日本只有550所学校,到了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有了超过1?1万所学校,用以满足大部分人口的教育需求。1872年,一份国民教育计划要求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三级公共学校网络。
——摘编自[美]马里乌斯·B.詹森主编《剑桥日本史(第5卷):19世纪》
材料二 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成为主导力量。至1880年代,中央及地方官吏中的74%仍是士族,昭和时代军部法西斯魁首东条英机等也是武士出身。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后,很快就对东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压迫民族才使日本迅速崛起。东条英机一上台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统治达到了顶点。也正是太平洋战争加速了其军事扩张走向终结。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了灭亡。
——摘编自朱东来主编《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日本的发展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分别是什么?
改革措施:学习西方生活方式,重视发展教育(或“文明开化”)。
积极影响: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崛起。消极影响: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或大量封建武士保留下来、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给东亚乃至世界带来灾难。(意思相近即可)
经验: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重视教育。教训:改革要彻底;走和平崛起之路。(意思相近即可)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材料二 洋务运动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在挽救民族危亡、维护自身统治的背景下向西方学习;都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持进行的;都学习西方创办了近代工业、新式军队和近代教育。不同点: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近代科技;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的领域更广泛,包括西方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
(2)“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是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在19世纪60年代初对中日未来发展的预测。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一个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论证严谨)
赞同。理由: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惨败,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符合国情的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论证:①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美国舰队强行闯入日本,要求其打开国门,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西方为榜样,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提倡“文明开化”等,全面改造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结论:遵循国情、尊重客观规律的改革才能成功,因此,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