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8 07:37:00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1.“两弹一星”。
(1)原子弹: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 核武器的试验。
(3)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科学家:以 、 为代表。
1964
原子弹
导弹
氢弹
1970
东方红一号

钱学森
邓稼先
(6)意义。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
2.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 工程。
(2)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核垄断
国际地位
载人航天
杨利伟
神舟五号

(3)2008年9月,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 。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3.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①培育:20世纪70年代, 成功培育出 水稻。
②获奖:袁隆平是成功培育 的第一人,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一,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 ”。
③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 问题和保障我国的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 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神舟七号
翟志刚
太空行走
袁隆平
籼型杂交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吃饭
粮食
饥饿
(2)青蒿素。
①发现:20世纪70年代初, 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 奖。
②意义:开创了治疗 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4.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 ”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疟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双百
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红岩
东方红
莫言
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如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制定“863”计划和“973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一批从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为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当晚,邓稼先回去后与夫人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放一个大炮仗”的决策实现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A
2.★★ 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答案:A
3.★ 我国第一艘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C
4.★★ 2022 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给同学们展示了科技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神舟十三号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A项正确;核电站的兴建是核能技术的和平利用,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 基因技术发展的成果,排除B、C、D三项。
5. ★★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的是( )
①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②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④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 大国工匠 B. 飞天之梦
C. 能源安全 D. 网络强国
答案:B
6.★★★ 袁隆平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仍坚持在三亚基地开展科研工作。据此可知,他( )
A.致力创新、崇尚劳动 B.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C.艰苦朴素、乐观自信 D.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仍坚持在三亚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可知体现了袁隆平致力创新、崇尚劳动的精神,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7. ★★ 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 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 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 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 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答案:A
解析:屠呦呦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选A项。
8.★★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突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答案:D
9.★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百花齐放”“扬长避短”
C.“推陈出新”“扬长避短”
D.“推陈出新”“百家争鸣”
答案:A
10.★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这样评价2012年度文学奖的中国籍获奖者: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这位获奖者是( )
A.海明威 B.莫言
C.格 D.袁隆平
答案:B
二、综合题
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日本农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到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三 由于粮食生产不平衡,粮食过剩与粮食短缺并存,全球约20亿人口存在着中度或重度的粮食安全风险,其中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粮食安全是影响人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摘编自王宏广《中国粮食安全》
重要贡献:使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变得多样,促进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对维护相关地区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及中国粟的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科学家:袁隆平。主要因素:农业机械的批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并说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主要问题:粮食过剩与粮食短缺并存。主要原因:粮食生产不平衡,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粮食供不应求。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
认识:我们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安全方面的国际合作,等等。
1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材料二中,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我国为解决吃饭问题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名称:东方红一号。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论题: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奋斗(或只有将个人奋斗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优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论述:①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钱学森等英雄模范人物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公而忘私,甘于奉献,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②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结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的不懈奋斗。我们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把个人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提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了科学家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启发我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增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共23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联系。
凭票
思想观念
吃不饱
绿色食品
自行车
休闲娱乐
电信网络
世界第一
互联网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
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不再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经营、财产和转移收入比重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由
以集体工分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为主转为家庭经营、工资和转移收入并驾齐驱。
改革开放前,由于食品供给不足、品种单调,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食品供给实现了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从“穿暖”转为“穿美”,服装鞋帽从自己制作逐步转向以购买为主,服装的品牌化、时尚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不断升级换代。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增加,居住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交通通信方式从落后到现代,文教娱乐消费从单一到丰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城乡居民的便捷出行奠定了基础。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逐渐进入城乡居民家庭,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高效便捷。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投资理念不断增强,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
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群众就医便利程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于研究( )
A.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B.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C.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A
2. ★★ 在活动课上,小华为右边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 )
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②这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④这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3. ★★ 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后( )
A. 城市住房问题彻底解决
B.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 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答案:C
解析:题干柱状图显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加,说明改革开放后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故选C项。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人们购买生活日用品必须使用票证;会议召开以后,这些票证逐步被取消。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国情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中国人不习惯使用进口日用品
答案:C
5. ★★ 小明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3岁)一顿能吃3碗饭,你却连1碗都吃不了。”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蛋、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我吃了很多肉、蛋、菜,还喝了牛奶”和“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说明现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6.★★★ 右图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对外开放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放,D项正确。
7.★★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这首词反映出( )
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信息时代导致了情感危机
C.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
D.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答案:C
8. ★★ 下列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生活方式的变化
C.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城市化进程加速
答案:A
解析:从1977年到2006年,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而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故选A项。
9.★★ 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答案:A
10. ★★ 下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该图反映了我国( )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支出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说明教育等民生保障支出逐步提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1.★★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帝溥仪退位诏书。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四大件”。
历史功绩: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或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1)材料一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历史功绩?
时间:1956年底。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时间和标志。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科技的发展,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四大件”发生变化的原因。
12. ★★★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按要求写历史小短文。
请你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意选取一幅或两幅图片,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规律或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60字以上)
示例一:图一和图二。论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或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论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把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使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结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力。
示例二:图三。论题:美丽乡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巨变的时代缩影。认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论:美丽乡村建设反映出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变,彻底摆脱了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素养提升
★★★ 请长辈谈谈改革开放前后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命名为“改革开放前后生产生活变化小调查”。
提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我们认识到:社会在进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