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一路风景一路歌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主动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学会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还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
4.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学习内容 学习重点
教材内容: ●精读课文: 1.《海上日出》 2.《记金华的双龙洞》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1.《颐和园》 2.《七月的天山》 ●习作:游 补充资源: 1.《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 2.《三亚落日》(王唯唯) 1. 能理清几篇课文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明白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还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四下第五单元,是习作专题单元。教材选编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这是4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游记,分别描绘了海上日出、金华的双龙洞、北京颐和园、新疆天山的美景,读来生动有趣,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奇特的想象,初步感受游记的基本特点。
《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把游览经过写得清楚明了,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空隙及自己的感受。《颐和园》运用过渡句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描绘了颐和园内一处处美丽的画面。《七月的天山》按照骑马游览的顺序,把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写得生动具体。
这些内容组合在一个单元里,内容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文本之间也有自己的逻辑。前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基本体现了游记的基本特点: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如果景物发生可变化,可以按照变化的顺序来写。后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则进一步强化凸显了可以运用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同时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先学习《七月的天山》,再学习《颐和园》,因为前面三篇描写的内容都属于自然景观,而“颐和园”属于人文景观。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半命题作文“游 ”,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某个地方。因此,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一路风景一路歌”,为了给学生创设基于教材内容的学习情境,确定了“找找课文中的奇观”的任务,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的教学活动。
本单元属于习作单元,目标就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画游览路线图、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圈划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游记的游览顺序,以及对那些景物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欣赏海上日出的壮美、金华双龙洞的奇特,发现作家表达独特体验时的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跟着作者畅游颐和园,骑马上天山,了解介绍名山大川、欣赏身边风景时清晰的游踪。回忆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画一画游览路线图,写下最独特的那道风景,在自由丰富的想象中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留下一路欢歌。
(二)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
1.任务框架
建议:任务一中两个活动标题,后面的具体内容(日出、岩洞、公园、高山)可以不要,与下面的标题相当。在设计的具体内容中再呈现。
2.内容安排
任务 课时 学习内容
找找课文中的“奇观” 1 《游 》(习作前的口语交际)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奇观“奇”在哪儿 《海上日出》
2 《七月的天山》
《颐和园》
妙笔写美景 交流平台
3
初试身手
《游 》(习作)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一路风景一路歌”为单元学习总的任务情境,整合“三个任务、九个活动”进行学习,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习作统整在一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想象,并将自己融入美妙的奇观中,初步感知游记的特点,体会自然奇观和人造景观带给人们的独特感受。
第一个任务是“找找课文中的‘奇观'”。首先举行“奇观图片展”,让学生收集课文中写到的“日出、岩洞、公园、高山”这些“奇观”的图片或照片,说说自己曾经的游览经历,或是简单的观后感。从孩子们(改为:学生)已有的经历或直观的感受出发,对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这些“奇观”奠定一个情感和认知的基础。
第二个任务是“奇观‘奇’在哪儿”,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奇妙的“双龙洞”,欣赏伟大的“海上日出”,骑马上“天山”,游赏“颐和园”,让学生画一画作者的游览示意图,圈一圈过渡句,了解游览顺序。重点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奇观”的“奇”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如何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的特点和感受写清楚的。在这里把课文的顺序稍作调整,先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再学习《海上日出》,因为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览的顺序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学生了解一般游记的描写方法。而《海上日出》则是景物发生了变化,是按照早晨太阳的变化来写的,后学会更加合理。
第三个任务是“妙笔写美景”,是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游览经历。先“画画我的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可以用上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再“描绘心中那道最独特的妙景”,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把它的“奇妙”之处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最后“评选最佳游记”,互相学习,互相提出修改意见,进行自主修改。
本单元的课文均为游记,景物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适合有感情朗读。学习中,需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学习形式(改为:方式)力求生动活泼,在活动中,在朗读中,想想问问,读读讲讲,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立足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记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一)任务一 :找找课文中的“奇观”
亲爱的同学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大自然鬼斧神功的奇观,也有能工巧匠的名胜古迹。我们一起来聊聊名家笔下那一道道奇景,来一场美妙的游览之旅吧。
活动一: “奇观”图片展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学生交流自己游历过的奇观或美景,为唤起学生美的记忆,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游历过的景观,意在引导学生与本单元的几篇名家写的奇观作比较,世界上并不缺少奇观,却鲜有会观察的“妙人”和会描写的“妙手”,本单元的几篇文章是个很好地学习范例,此外,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积累素材的准备。四人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专注倾听与互评,着力养成学生的倾听习惯;建议安排0.5课时。
1.收集你游历过的课文中的奇观。(图片展,聚焦“日出、溶洞、公园、高山”,一句话介绍)
课前收集自己游历过的美景,将图片传给老师,并用一句话介绍其独特或奇妙之处。
活动二:说说我看到的这些“奇观”
1.四人小组交流: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文中讲到的这些奇观,其他同学专注倾听,互相补充。
2.全班内交流:由组内推选出来的代表来讲讲看到的文中奇观,其他同学专注倾听,互评互议。
3.将图片配文字的内容打印出来,贴黑板报展览,大家共赏各地美好风光。
(二)任务二:奇观“奇”在哪?
活动一:奇妙的双龙洞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游记的写作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描写感受把一个意思说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读懂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来写,能够找出明线,但暗线(溪流的走向)可能找不出来。学生不容易真正的理解孔隙的矮、窄,当人躺在小船中,到底距离岩石有多大的距离,内洞到底是怎样的奇特,这些都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地方。需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感知,以及利用图文资料,从而真正体会到孔隙的矮、窄,感受到外洞的奇特。
建议安排2课时。
1.初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把课后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找出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用数字标在句首,连贯地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空隙流出。 ……大约行了八九米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3)用“~~~~~~~~”画出描写溪流的语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小结提升:文章按有这样的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叙述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游览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和角度都非常清晰。
2.体会沿途景物的描写
(1)自由读第一部分,想一想:叶老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①看到:
花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树——结合“花”一起理解。如果学生没有同时谈花和树,则引导:仅仅是山上的花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吗?
山——沙土粉红色,独具特色,一谈而过。
溪——“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学生可能从“宽、窄”“缓、急”、四个“时而”体会到溪流形状、声音的变化,可追问:为什么溪流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就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指导朗读:这“宽、窄、缓、急”的溪流多像一首欢快的乐曲,能读出溪流变换的调子?请你读出溪流的变化。
②感受到:“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导读:各色的映山红、粉色的山、深绿、淡绿的植被。作者用一句话把看到的画面全部展现在读者眼前,难怪“眼前一片明艳”。请你把想象的画面读出来。
整合:山中有数有花还有水,所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自由,你读着有什么感受呢?(美)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用两个段落来写沿途的见闻吗?(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一游;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很浓,心情舒畅,对景物的赞叹。)
(2)小结写法:作者就是这样不需华丽的词藻,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实的叙述给读者,这也是叶老的写作特点。
3.读懂内容,体会写法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游览地点 外洞 孔隙 内洞
特点
表达方法
(2)自学研讨,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共享。要求:先说景点特点,再读句子谈对词句的理解。
①外洞——大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外洞的“大”。带着感受、想象品读。
②孔隙——狭窄、低矮
从“孔隙”词意感受“小”:“孔隙”是什么意思?(窟窿眼儿;缝儿)
读了“孔隙”这一部分,归纳特点:学生容易说“小”,或“矮、窄”。如果学生开始没有谈出后两点,师在学生体会小船进出和进洞感受时点拨。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A.学生能从只有小船才能进出、并排仰卧、用绳子拉进拉出等谈孔隙很小或低矮、狭窄。
B.师画图配合演示小船进出方式进一步体会:师配合演示,边听边看,体会到了什么?大家都来练习读一读,看谁能把小船进出孔隙的过程读清楚。(自由读,指名读)
学生还可能从乘船进洞的感受谈孔隙“小(”或“低矮”):我怀者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A.学生容易从“仰卧、自以为……才……可是还……,从……到……到……没有一处不贴,挤压、要是……准会”等处”感受到孔隙的小或矮、窄。
B.引导换词体会:随学生谈到“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补充出示并点击变色“贴”: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里的“贴”字还能换成什么词?(如挨、触)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好?(体会到是紧紧地挨着,从而感受到孔隙的低矮)都读一读这句话,体会着必须紧紧的挨着船底的感觉。
学生还可能从作者进洞的内心感受体会到孔隙的“矮、窄”
A.学生容易抓住“眼前昏暗、都朝我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体会到孔隙的低矮。读出你的感受。
B.对比语言,体会描写感受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孔隙的“低矮”。补充出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去掉最后一句话,对比着读一读,有什么体会吗?(叶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非常清楚。)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自己在乘船进洞。(自由读,指名读)
小结写法:叶老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真实实的写了下来。
③内洞——黑、大(宽广)、奇……
学生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体会内洞“黑”。一读而过。
还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引导结合“在内洞走了一转……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联系在一起谈。谁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内洞的大?
可能会补充“景物多”或“美”或“奇特”。
A.能谈到描写“青龙、黄龙、四十多种”的语句,谈“景物多”或“美”。(在学生读到双龙时引导点题:你从这里读懂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
B.学生交流资料体会内洞特点。
C.教师补充图片资料进一步引导:这么多的石钟乳和石笋布满在这么大、这么黑的内洞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神奇)叶老是怎么说的?随学生回应出示: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D.体会语言特点,强化朗读:叶老的语言多么朴实啊!这正是叶老写作的风格。齐读。
4.读一读叶老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
活动二:伟大的日出奇观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根据本文特点,以朗读和品读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感受“海上日出”的奇观。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句、线、段、面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建议安排2课时。
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1.默读课文,说说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2.从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3.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仔细看图,看看下面几幅图分别是海上日出什么时候的景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每幅图先指名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再齐读。
课件出示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课件出示图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课件出示图3: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2)综合三幅图,如果要给这三幅图综合起一个名字,你认为起什么好?(日出前)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日出前什么的变化?(天空色彩的变化)找出描写颜色的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图,细心观察,想想他们分别描写了海上日出什么时候的景象。注意加横线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图1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出示图2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上升的变化过程。)
出示图3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2)如果给这三幅图综合起一个名字,你认为什么名字最好?(日出时)
(3)说说日出时天空颜色、光亮、太阳的动态有什么变化?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6.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海上日出的什么景象?(有薄云和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2)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精彩之处,或者你欣赏到的画面。
(都是从光亮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写。有黑云且云层很厚时,抓住“镶”“冲”“染”等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自己融入期间。
7.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写晴朗时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以及有薄云,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奇妙景象,表达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动三:骑马上天山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极其精美,内涵十分雄厚的写景文。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天山”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迢遥而又神秘的地方,所以在此堂课中,老师应该把重心放在指导学生有效的品读上,让学生读中有悟,读中有感,读中生情。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肯定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本情感的能力,但个别地方还需老师的引导感悟。
建议安排1课时
1.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1)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走进天山!(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先请收集到有关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山。(学生介绍有关新疆和天山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播放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感受吧!
2.默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天山的?从文中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来。
(走进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2.细读课文,品味天山景物的神奇之处。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①依次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
②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C.拟人,如:鱼儿在欢快地跳跃。D.内心的感受。
重点句子: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理解“山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奇妙在哪里?
重点句子: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说说“蜿蜒无尽”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默读第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从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句子:(出示句子)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理解“萦绕” 。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浮”有什么好处?(“浮”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欣赏花的图片)
3.归纳写作特点
(1)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以游踪为序,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4.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活动四:游赏颐和园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建议安排1课时
在中国,有一种建筑艺术令世人瞩目。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
1.理清游览顺序: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路线图补充完整。
第2、3、4、5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都是过渡句,清晰地写出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把各处写物的连接起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晰。读一读,感受一下。
(2)路线图: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2.体会颐和园“奇”在哪里:研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品味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后交流:
(1) “长廊”美。(颜色美、形状美、画美、风景美、游人的心情美。)
(2) “万寿山”高。(佛香阁高,排云殿占地面积大,又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
(3) “昆明湖”又静又绿。(抓住几个动词)
(4)美丽的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3. 根据自己的批注,结合文中的批注,再读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游记的好方法?
(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归纳:介绍清楚游览的地点;用上恰当的过渡句;观察不同位置景物时,视角也要有变化;加上恰当的想象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4.总结。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了颐和园,回去之后,可以向你的爷爷、奶奶等作介绍。
(三)任务三:妙笔写美景
亲爱的同学们,品读了本单元几篇名家的写景美文,有没有勾起你对记忆中美景的回忆?你是不是也想像几位“大家”一样,用手中的“妙笔”描绘出这永恒的美?赶紧行动起来吧。
活动一:画画我的游览路线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画画游览路线图,既能唤起孩子对游览过程的回忆,也能帮助孩子们理清游览的过程,为“按一定的顺序写游记”做准备。
建议安排0.5课时
初试身手。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
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可以写自然景观,可以写人文景观,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也来画一画游览路线图吧。
游
3.展示自己介绍的景区的游览路线,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游览过的景点。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活动二:描绘心中最独特的美景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通过研究例文的写法,总结学习,并能学以致用,把游记的重点景物写得生动具体。
建议安排2课时
1.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两处景点重点写,怎样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1)师:这次习作,你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同桌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
示例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山的乌龙寺,它庄重森严。
示例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湖中的荷叶。一到夏天,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
2.指导写片段。
(1)师述: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
(2)生写片段,师巡视指导。
3.通过朗读片段,明确怎样突出重点。
(1)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及时点评指导。
(2)课件出示习作精选片段。
(3)生自由朗读。
(4)课件出示点评要点。
课件出示:
是否突出了这个景点的特点。
描述是否生动,能否激起读者的游览兴趣。
描写是否有条理。
(5)师指名点评。
(6)师点评:这是一段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习作片段。先写竹林的光线,阳光透过竹叶,光线由亮变暗;再写竹林的地,中间有一条碎石的小径;然后写竹叶的声,最后写竹林深处,有灰屋红墙。有景有物,线条明快,层次清晰。作者笔下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谁能不爱呢?
活动三:评选最佳游记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按一定的顺序游览美景,做到重点突出,感受独特。在前面的活动中已将路线图规划好,重点描写的景物也在习作中完成,学生通过互相学习,互相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学习制作美篇,将游览的心得变成攻略,供其他想去旅游的人参考,贴近生活,有实际的指导价值。
建议安排1课时
互学互改。同学互相交换习作,互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作修改。
(1)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是否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读后有没有激起你游览的兴趣。
(2)师生共同点评。
2.赏析例文。
(1)课件出示优秀例文。
(2)生朗读例文。
(3)师引导生品词析句。
3.生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修改错别字、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及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画出好词佳句。
(2)互评互改。
①小组内交换习作,标出别人写得好的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②组内评改完后,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4.制作游览攻略的“初页”或者“美篇”。
准备:游览路线图、沿路风景照和一句话介绍、本次习作。
5.展示“初页”或者“美篇”。
6.评选最佳游记或最美攻略。
四、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
(一)单元教学建议
1.要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中识字的量大不,一共30个,可以根据生字特点,采用字理识字和词串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要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指导。在课堂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书写本单元的生字,做到正确、匀称。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提高独立把汉字书写美观的能力。
3.学习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一是学会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还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二是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
4.要把学生习作与文章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借鉴作者的描写表达的方法。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是观察表达的极好的范文,教学时要抓住重点,用心体会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描写方法,不要过多地强调朗读与理解。
5.要引导学生在外出游览时关注游览路线,留心那些独特的美景,做生活的有心人。习作过程应该是学生观察美景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妙手写美景的方法不是直接告知,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不在于知道,而在于会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体验。
(二)单元线上学习包的设计与使用建议
任务一:找找课文中的“奇观”
活动一:“奇观”图片展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制作“我见过的文中奇观”图片】 制作“我见过的文中奇观”图片,内容包括:日出、溶洞、公园、高山,拍照上传。 借助平台的拍照功能,分享学生制作的“我见过的文中奇观”图片,营造一个奇妙的风景氛围。
活动二:说说我看到过的这些“奇观”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说说“我见过的文中奇观”】 讲讲自己见过的文中“奇观”图片,录音或拍小视频上传。 利用录音或视频功能,说说自己见过的文中“奇观”;利用点读功能,欣赏大家见过的奇观,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开启学习之旅。
任务二:奇观“奇”在哪儿
活动一:奇妙的双龙洞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我会画】 画一画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图,拍照上传。 利用拍照功能,将自己画的“游览路线图”拍照上传分享。
【我会讲】 做个小导游,讲一讲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把空袭的狭小和感受讲清楚。 利用录音或录像功能,在讲述的同时进一步感悟作者独特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我会写】 认真书写“窄、臀”等生字,拍照上传,同伴评价。 利用拍照功能,展示写字作品,促进多元评价。
活动二:伟大的日出奇观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画画读读】 1.仔细读一读第2-3自然段,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用简图画一画日出的过程。 2.为自己画的图配音朗读。 3.上传分享朗读音频,互相倾听、评价。 用画图的方式想象画面,理解作者描写日出的动态过程。 通过朗读,感悟那些精彩的描写。
【画画读读】 1.默读第4、5自然段,你又看到了哪几幅画面?选择其中一段内容,用简图画一画。 2.为自己画的图配音朗读。 3.上传分享朗读音频,互相倾听、评价。 用画图的方式想象画面,理解作者描写日出的变化。 通过朗读,感悟那些精彩的描写。
活动三:骑马上天山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我会画】 画一画作者游览天山的路线图,拍照上传。 利用拍照功能,将自己画的“游览路线图”拍照上传分享。
【画画读读】 1.默读第2-4自然段,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选择其中一个最喜欢的景物,用简图画一画。 2.为自己画的图配音朗读。 3.上传分享朗读音频,互相倾听、评价。 用画图的方式想象画面,理解作者描写天山最美的景。 通过朗读,感悟那些精彩的描写。
活动四:游览颐和园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我会画】 画一画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图,拍照上传。 利用拍照功能,将“游览路线图”拍照上传,分享。
【画画读读】 1.默读第2-5自然段,你看到了哪几幅画面?选择其中一个最喜欢的景物,用简图画一画。 2.为自己画的图配音朗读。 3.上传分享朗读音频,互相倾听、评价。 用画图的方式想象画面,理解作者描写颐和园中最美的景观。 通过朗读,感悟那些精彩的描写。
任务三:妙笔写美景
活动一:画画我的游览路线图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初试身手】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示意图, 画出参观路线。 再按顺序说一说。 利用拍照功能,将“游览路线图”拍照上传分享。 利用录音或视频功能,按顺序说一说。
活动二:描绘心中最独特的妙景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我心中最独特的那道风景】 给“我心中最独特的那道风景”拍照,上传。 写一写,夸一夸。 借助平台的拍照功能,分享 照片。 将写好的片段上传分享。
【写一写,改一改】 利用拍照功能,上传学生的一篇习作,集体进行修改。 将自己修改习作的痕迹上传平台,大家互评互议。 拍照上传自己最满意的习作片段,互相评议。 利用投票功能,选出最佳习作。 借助宏程平台拍照功能,上传一篇例文,师生在平台上一起学习修改的方法,共同修改例文。 借助拍照或录音功能,分享自己的习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利用投票功能,选出最佳习作,鼓励学生认真写作,细心修改。
活动三:评选最佳游记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 设计意图
【写一写,改一改】 利用拍照功能,上传学生的一篇习作,集体进行修改。 将自己修改习作的痕迹上传平台,大家互评互议。 拍照上传自己最满意的习作片段,互相评议。 利用投票功能,选出最佳游记。 借助拍照功能,上传一篇例文,师生在平台上一起学习修改的方法,共同修改例文。 借助拍照或录音功能,分享自己的习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 利用投票功能,选出最佳游记,鼓励学生认真写作,细心修改。
【制作“游览攻略”】 在app“初页”或者“美篇”制作游览攻略,在旅游网发布,展示分享。 在“穷游网”或“携程旅行”等网页发布,让更多的人分享,激发学生写游记的兴趣。
(三)单元学生用书使用建议
本单元的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相一致,依然是“一路风景一路歌”这个大情境下的大板块的任务驱动式的学习。结构清晰,充满童趣。
学生用书的使用要关注中年段阅读理解、习作表达的学习,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本单元需认识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学习用钢笔正确书写。
“找找课文中的奇观”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游览经历,找来日出、溶洞、高山、公园等的游览照片,简单做个介绍,在看看、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些景观的奇妙有趣。
“奇观奇在哪里”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欣赏一路上的风景,用画线路图的方式理清游览的顺序,并尝试找一找作者描写最独特的景物,在朗读、绘图、想象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妙笔写美景”这个任务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自己游览看过的一个地方,并用多种形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游记。习作中,要画一画自己的游览路线图,写一写心中最独特的风景。通过自读修改、互评修改、集体修改等方式,学习用修改符号来修改自己的习作。最后评选最佳游记,在“穷游网”“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网站发布自己的旅游攻略,激发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获得满足感。
五、练习、测评及建议
(一)单元评价与测评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
(2)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
2.积累与运用。
(1)能积累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
(2)体会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表达丰富想象的作用,并进行仿写。
3.阅读与理解。
(1)学会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
(2)学会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的方法。
4.表达与交流。
(1)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2)能按一定的顺序游记,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互相修改习作。
(二)练习、测评设计说明
注重积累与运用。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学习,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多音字和常见误读;认清字形,认清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不同结构的生字字形。练习联系图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并恰当运用词语表情达意,在这里以练带学,能够较好地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
强化阅读与理解。本单元在阅读和习作方面的重点,就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通过阅读掌握写游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写景物的能力,了解写景物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文本内容之外,拓展延伸了课外游记的阅读与欣赏,在反复的比较研读中,熟悉和掌握游记的基本表达方法。
关注迁移和表达。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在“单元测评案例”中,以“为家乡美景写游记”为主题情境,给学生设计了几个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是良好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学生能否带着发现美的眼睛,走进生活,欣赏家乡的美好景物,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习惯。二是有顺序地把游踪表达清楚的能力:学生能否按游览的顺序,清晰地介绍自己的游踪,并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三是抓住景物特点,发挥想象,写好游记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能否抓住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处景物的独特之处写清楚。
(三)练习设计案例
看图选择哪个是“石钟乳”,哪个是“石笋”。
( ) ( )
联系上下文理解“蜿蜒”“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五彩斑斓”的意思,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介绍一处景物。
3.观察两组生字“杜、陆、端、源”和“鹃、郁、移、额、乳”,第一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是左右等宽,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4.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上下结构的字“窄、臀”。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前一个上窄下宽,后一个上宽下窄。
5.推荐阅读名家游记
为大家推荐一篇名家游记,运用学到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将作者的游览路线记录下来。
单元测评案例
我为家乡的美景写游记
海上日出、金华的双龙洞、美丽的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这些都是作家眼里的奇观。在你的眼里,家乡最美的风景是哪里?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出家门,到家乡最美的地方去看一看,玩一玩,用你的妙笔把它的美记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具体要求:
1.寻找一处家乡的美景,看一看,拍一拍。
你去了几处景点,有先后顺序吗?回想一下,排一排,画一画游览示意图。
2.用过渡句把游踪写得更自然。
3.写一写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写出特点。
4.完成游记,插入图片,在“穷游网”“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网站发布。
设计说明
1.考查指向
一是良好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学生能否带着发现美的眼睛,走进生活,欣赏家乡的美好景物,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习惯。
二是有顺序地把游踪表达清楚的能力:学生能否按游览的顺序,清晰地介绍自己的游踪,并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三是抓住景物特点,发挥想象,写好游记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能否抓住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一处景物的独特之处写清楚。
2.涉及的课程内容
(1)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3.答题要求
能寻找家乡的一处美景,用拍照或画图的方式做记录。
能把去过的几处景点,按先后顺序排一排,画一画游览示意图;并用上过渡句把游踪写得更自然。
能把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写出特点。
能在完成游记后,插入图片,在“穷游网”“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网站发布。
4.情境设计理由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习作训练点是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通过写游记,培养学生写景物的能力,了解写景物常用的方法。这是在四(上)把事情写清楚的基础上,学习把景物写清楚。写景,可以是回忆性地写,融合了小学阶段学生观察、想象等常见习作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景物,留心身边的美。所以,在经过了整个单元的学习体验之后,把孩子们的观察点聚焦到自己的家乡,尝试运用这个单元学到的观察、想象方法描写家乡的一处美景,为家乡美景写一篇旅游攻略,既能提高孩子们的游记写作能力,又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情感。
5.考查水平及题目难度预估
题目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具有综合性,需要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乡美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游踪,运用丰富的想象写出家乡美景的独特之处,并能图文并茂地在平台展示旅游攻略。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学生在习作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不同水平学生作答及评分标准
题目 一级水平 二级水平 三级水平
第一题 能把去过的2处景点,按先后顺序排一排,画出游览示意图; 能把去过的3处景点,按先后顺序排一排,画出游览示意图; 能把去过的3-4处景点,按先后顺序排一排,游览示意图画的很清晰;
第二题 能用上1处过渡句; 能用上2处过渡句; 能用上3处过渡句,过渡自然;
第三题 能把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写的稍具体些; 能把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运用两种方法写具体; 能把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写出特点,写得生动有趣;
第四题 能在完成游记后,在“穷游网”“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网站发布; 能在完成游记后,插入图片,在“穷游网”“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网站发布; 能在完成游记后,插入图片,在“穷游网”“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网站发布,得到点赞。
7.材料来源(考虑版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原创。25第五单元一路风景一路歌
【打开一扇窗】
妙笔写美景
巧手著奇观
一起去看看
金华的双龙洞
伟大的日出奇观
七月的天山
美丽的颐和园
……
用自己的笔
描绘心中最美的那道风景
任务 要求
找找课文中的“奇观” 1. 收集课文中写到的“日出、岩洞、公园、高山”这些“奇观”的图片或照片,说说自己曾经的游览经历,或是简单的观后感。
奇观“奇”在哪儿 1.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主动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学会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图,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要按游览的顺序写;还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3.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学习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把景物的奇特之处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清楚。
妙笔写美景 1.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
【学习开始了】
任务一:找找课文中的“奇观”
一、课文中的“奇观”图片展
“日出、溶洞、公园、高山”,你游历过课文中的这些“奇观”吗?收集自己游历过的这些美景的照片或图片,并用一句话介绍其独特之处。
1.“我眼中的日出”图片
一句话简介:( )
2.“我眼中的溶洞”图片
一句话简介:()
3.“我眼中的高山”图片
一句话简介:()
4. “我眼中的公园”图片
一句话简介:()
※小钥匙※
在脑海中回想自己曾经游览过的这些美景,选择1-2处作简单介绍。没游览过这些“奇观”的同学可以看图片,读介绍,想象画面。
任务二:奇观“奇”在哪儿
一、奇妙的双龙洞
理一理游览的顺序。
朗读《记金华的双龙洞》,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把路线图补充完
整。
路上——( )——( )——( )——( )——(出洞)
(2)用“”划出描写溪流的语句,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试着把作者的游览路线和溪流的流动路线用简笔画画一画。
参考图:
※小钥匙※
作者巧妙运用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游览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和角度都非常清晰。
跟随作者一起过孔隙。
默读第5自然段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当回小导游,模拟过空隙,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我来评一评:
自信大方
通顺流畅
生动有趣
※小钥匙※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再用边讲边演的方式情景再现过孔隙的场景,深入感受作者细腻生动的描述。
二、伟大的日出奇观
1.我会画日出的过程。
认真读一读第2-3自然段内容,边读边想,用简笔画画一画你看到的画面。
日出前的画面
日出时的画面
2.我会画早晨太阳的变化。认真读一读第4-5自然段内容,边读边想,用简笔画画一画你看到的画面。
云堆中的太阳图 黑云中的太阳图
※小钥匙※
读课文有关语句,结合自己看日出的体会,在想象中画一画日出图,感受作者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三、骑马上天山
理清游览顺序。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从文中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来,把下面填空补充完整
进入天山 ( ) ( )
2.雪峰、云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这些天山的美景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并把描写的句子抄写下来。
※小钥匙※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顺序,并抓住描写生动的景物用心体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展开想象,多与同伴分享交流。
游赏颐和园
1.理清游览顺序。
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 ( )
2.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颐和园内的美景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并把描写的句子抄写下来。
任务三:妙笔写美景
一、画画我的游览路线
1.初试身手。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
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在示意图上画一画,并将所经之处填写下来。
( )—( )—( )—( )—……( )
(例:①南门—郁金香园—天鹅湖—望湖亭—纪念馆—北门
②东南门—郁金香园—天鹅湖—望湖亭—纪念馆—松林—小乔—南门
③…………)
2.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画一画游览路线图吧。
游( )
3.写出游览的顺序(游踪)
※ 小钥匙※
画好后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游览路线,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游览过的景点。可以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二、描绘心中最独特的美景
1.选择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点重点写,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1)把拍摄的照片或图片晒出来,想一想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示例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山的乌龙寺,它庄重森严。
示例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家附近湖中的荷叶。一到夏天,一大片荷叶碧绿碧绿的,很美。
赶紧拿起你手中的笔,将印象最深刻的景点记录下来吧!
锦囊妙计1 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锦囊妙计2 加上自己的内心感受
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读一读,根据以下要点改一改。
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描述生动,能激起读者的游览兴趣
描写有条理
※小钥匙※
选择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先理清游览顺序,用上过渡句。再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写完之后一定要多读几遍,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三、评选最佳游记
1.读读同伴写的游记。你觉得谁的游记写得最好,就把花儿送给他。
2.制作游览攻略的“初页”或者“美篇”。
※小钥匙※
通过互相学习,互相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学习制作美篇,将游记变成旅游攻略,发布到旅游网站,供其他想去旅游的人参考。
【语文万花筒】
一、读王维维的《三亚落日》
1.读读课文内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找找课文描写日落的精彩之处是哪里?
3.与《海上日出》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二、拓展阅读《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
1.读读原文,说说另一个岩洞的神奇在哪里?
2.金华的两个岩洞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三、资源链接:
1.读一读《徐霞客游记》
2.到“穷游网”“携程旅行”“蜂窝网”等旅游网站读一读旅游攻略。
【练习与测评】
看图选择哪个是“石钟乳”,哪个是“石笋”。
( ) ( )
联系上下文理解“蜿蜒”“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五彩斑斓”的意思,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介绍一处景物。
3.观察两组生字“杜、陆、端、源”和“鹃、郁、移、额、乳”,第一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是左右等宽,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4.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上下结构的字“窄、臀”。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前一个上窄下宽,后一个上宽下窄。
5.推荐阅读名家游记
为大家推荐一篇名家游记,运用学到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将作者的游览路线记录下来。
【单元评测】
我为家乡的美景写游记
海上日出、金华的双龙洞、美丽的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这些都是作家眼里的奇观。在你的眼里,家乡最美的风景是哪里?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走出家门,到家乡最美的地方去看一看,玩一玩,用你的妙笔把它的美记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具体要求:
1.寻找一处家乡的美景,看一看,拍一拍。
你去了几处景点,有先后顺序吗?回想一下,排一排,画一画游览示意图。
2.用过渡句把游览的过程写得更自然。
3.写一写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物,写出特点。
4.完成游记,插入图片,在“穷游网”“携程旅行”“途牛旅游”等网站发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