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第6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 4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中国历史川教版上册第6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 4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8 19:47:03

文档简介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
设计制作:陈代富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掌 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理解资料处理信息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认识作用分析利弊
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讨论探索
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社会进步发展观点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 ,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思想意识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难点: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讨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
教师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交通便捷;B.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 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2、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
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娱乐方式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
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
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期间:)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小结巩固: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教学后记】:
课件44张PPT。近代社会生活■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娱乐方式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堂小结近代社会生活设计制作:陈代富导入西式婚礼五四运动以前的婚礼 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
文明也传入中国。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电报、电话等
通讯工具的引进,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等娱乐方式的传入,猛烈
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
和价值观念。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艰难缓慢,同时又不可阻挡。导入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轿子(19世纪)马车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它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火车(1910年,广州至九龙的铁路建成。图为建成后的第一班火车。)1904年,香港有了有轨电车。图为电车行驶在德辅大道上。1908年2月,上海试行有轨电车。图为电车首次行驶情景。1908年,上海法租界通行的有轨电车(图画)。行驶在东北公路上的汽车
(20世纪30年代) 1938年天津街头行驶的有轨电车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它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电报局。电报总局开始时即在全国一些地方设立分局,并架设线路达2500公里。1884年,总局迁移上海。 电报总局迁移上海后的办公处所(位于今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 盛宣怀1931年何香凝、柳亚子致国民党中央要求释放青年学生电报手稿晚清·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早期的电话机 1881年,上海出现电话。图为电话局接线员。清朝末年有了邮政事业。图为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返 回返 回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上海申报馆旧址《申报》夏瑞芳张元济商务印书馆上海总公司全景(1932年因日军轰炸被毁)商务曾用过的商标 清末时,商务印书馆用一青龙图案作标记,民国以后用过多种,最后定位于伍联德设计、由CP两英文字母框成的横菱形图样,内座“商”字。CP即商务印书馆英文名Commercial Press的缩写。早期出版的书刊 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一个公共图书馆。1924年建成,是一座五层大厦。它的前身是涵芬楼,1926年命名为“东方图书馆”并正式对公众开放。返 回返 回商务印书馆的制版间娱乐方式的变化上海虹口大戏院(始于1908年,图中建筑为1919年设计)北京天桥电影院《定军山》剧照( 《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京剧舞台片) 《渔光曲》剧照(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歌女红牡丹》剧照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举行的一个舞会 返 回返 回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人们在街上剪辫子 中山装20世纪30年代的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20世纪初穿西装戴领结的青年20世纪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天津起士林西餐厅(1901年创建)西式蛋糕西餐炸牛排返 回返 回1.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随着近代化的开始而转变
2.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3.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影响
4.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5.电报、电话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新式交通
通讯工具的出现1.西文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报刊及其意义
2.中国人自办的近代的第一份报纸
3.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4.《申报》的创办及其意义
5.近代民营出版业的出现
6.最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
7.近代出版业出现的意义大众传播媒体
的创办1.照相技术和电影艺术的传入及其意义
2.中国的第一座电影院
3.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4.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5.舞会等西方娱乐方式传入中国娱乐方式的变化课堂小结1.从留辫到剪辫
2.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的流行
3.服饰变化的意义
4.礼节、称呼的变化及其意义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社会调查
建议:访问身边老人或参观博物馆、观看影视图片资料,了解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学习测评1、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上海
B、北京
C、香港
D、广州
2、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有什么意义?A 由于剃发留辫象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缠足是封建社会对妇女身心的摧残,它约束了人的自由与爱好,严格来讲是一种对人性的压制。因此,“剪辫”“放足”的意义主要是表示反对封建政权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决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展示个人的风采,从社会发展和文化思想上都体现了积极进步的意义。史海拾贝妇女缠足的由来与被废除缠足妇女穿的小鞋旧时的缠足妇女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