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学习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 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各国军费增长比例、 “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 (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 ,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 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 业】 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
课件35张PPT。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课堂小结设计制作:陈代富导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密布着战争的乌云。图为英国制造的“无畏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美国纽约华尔街摩根财团总部大楼 摩根财团由约翰·波尔宠特·摩根(1837—1913)创立,是影响美国经济、政治的最老的大垄断资本集团之一。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德国西门子公司总部 德国西门子公司创立于1847年,与德国电气总公司垄断控制了德国的电气工业。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 1879年,洛克菲勒成立的石油公司垄断了美国石油产量的90%。垄断资本家的贪婪(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漫画) 美国的军工厂(1918年)德国生产大炮的克虏伯军工厂威力越来越大的榴弹炮生产炮弹工厂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万人)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返 回返 回皮洛夫(1849-1829)三国同盟地球上的欧洲德皇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1859—1941),1888—1918年,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容克·资产阶级的侵略政策,扩军备战,与法、俄、英矛盾尖锐,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逃亡荷兰。克虏伯军工厂生产场景漫画:德国军火商克虏伯父子德国宰相俾斯麦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安德拉西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漫画) 如果两国其中一国遭到俄国的进攻,另一国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如果其中一国遭到除俄国以外的另一国家进攻,双方应互守善意的中立;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缔约国则应共同作战,直到双方议和为止。
——《德奥同盟条约》 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的进攻,德国和奥匈 帝国应以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到法国的进攻,意大利也要担负同样的义务;如果缔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国的进攻,缔约三国应协同作战。
——《德奥意同盟条约》返回返回三国协约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1868—1918),俄国沙皇。他在位期间,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与法、英两国结成“三国协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自任俄军总司令,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被处决。 俄国1914年的海报,画中上方的文字是“协约”,画中分别代表了法国(左)、俄国(中)、英国(右)。 英国皇家海军军舰“无畏”号在龙骨安置后仅几个月就下水了,它是当时时间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积极扩军备战,建造并在日后战争中投入与英国海战的潜水艇。图为在地中海的德军U35和U42潜水艇。编队前进的德军舰队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 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划定两国在暹罗(今泰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放弃在纽芬兰独占的捕鱼权,英国则让给法国西非的一 些殖民地。
——《英法协约》 划定波斯(今伊朗)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两者之间的中立地带,对两国平等开放;俄国承认阿富汗在自己势力范围之外,即承认英国在阿富汗享有特权。
——《英俄协约》返回返回课堂小结 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实力的变化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帝国主义国家结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德、俄关系日趋紧张
《德奥同盟条约》的签订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三国同盟形成
4.三国同盟的核心和动摇者俄、法两国结成同盟
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及《英法协约》
的签订
3.1970年《英俄协约》签订,三国协约形成
4.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5.巴尔干半岛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以1914年的数据排序)史海拾贝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