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7 14:3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回延安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灯盏(zhǎn) 糜子(méi)  土炕(kēng)
B.登时(dèng) 眼眶(kuàng) 油馍(mó)
C.树梢(sāo) 羊肚(dǔ) 气喘(chuǎn)
D.搂定(lǒu) 贴心(tiē) 脑畔(pàn)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________在心窝上。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________。
(3)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________我们过黄河。
A.贴  摇  派遣 B.放  招  派遣
C.贴  招  打发 D.放  摇  打发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C.树梢/树枝/树根根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延安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C.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
D.弘扬和继承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
B.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夸张、比喻)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句中“杨家岭的”“高高地”分别作定语和状语。
B.“留脚印”“红旗飘飘”“天南海北”“保卫延安”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回延安》中用羊羔跪乳,引出延安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的哺育之情。
D.“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
7.默写。
(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_____。
(2)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亲人见了亲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以树起兴,深情表达和延安亲密关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涵。
(2)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诗歌朗诵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参加诗歌朗诵会,小明在朗诵《回延安》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三处停顿。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②朗读第一节诗,应采取的语调是( )
A.兴奋喜悦   B.慷慨悲愤
C.深沉凝重 D.激越豪壮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9、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
10、这六小节主要写________。
11、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12、“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
13、“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的深厚感情。
14、“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
15、“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的关系。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②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③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④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⑤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⑦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⑧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⑨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⑩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有删改)
16.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给下列选项排序。( )
A.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但我攫住的是迷失
B.我回到阔别多年的延安
C.从贺老的诗句中我领悟了
D.延安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17.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延安新貌。
18.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借用贺敬之写过的唱词表达感触。下列对其中“又面熟,又面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熟的是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面生的是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B.面熟的是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面生的是眼前的景象变化太大。
C.面熟的是人们对延安情感依旧,面生的是这种情感未能融入新的时代。
D.面熟的是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的是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19.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
20.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
21.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延安的颜色
曹峰
①小时候,延安是红色的。
②延安是红色的革命圣地,陕北,插满了红军长征胜利的旗帜。在风雨如磐的黑暗时刻,在民族生死存亡危难之际,巍巍宝塔山,是指引民族巨轮航行的明灯。清清延河水,洗涤人们困惑的心灵。杨家岭的灯光,是追求光明者的启明星。
③在延安的窑洞里,毛主席奋笔疾书,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思想的真理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鼓舞着全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勇气。
④4万多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到延安去”,成为进步青年的共同心声。爱国华侨陈嘉庚来到延安,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先后有100多位外国记者来到延安,看到“红星照耀中国”。
⑤“东方红,太阳升。”解放区蓝色的天空下,信天游绕着红旗飞,延安是最鲜亮的中国红。
⑥我第一次到延安,觉得延安是黄色的。
⑦2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带着魂牵梦萦的虔诚,我第一次到延安“朝圣”。途中,拜谒了黄帝陵。在黄帝陵冢前,我头脑中突然冒出个奇怪的问号,黄帝为什么以黄色命名,叫“黄”帝呢?为什么不叫“红”帝或者“白”帝呢?下午,从黄帝陵继续往北走,跟随载重卡车扬起的黄土,晚上才到延安。路两边光秃秃的,满眼都是黄土,不见一点绿色。同行的人说,我们的祖先喝的是黄河水,生活在黄土高原,吃的是黄灿灿的小米,皮肤也是黄颜色的,怪不得我们叫炎黄子孙啊。黄色是中国的底色,是民族的底色,是历史的底色。
⑧到了延安,看了景仰已久的宝塔山,遇到一条窄窄的河流,他们说,这就是延河。上世纪末,延安沙尘暴频发,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7.8%,年降雨量仅有350毫米。曾经,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考察延安后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居住的基本条件。
⑨今年5月中旬又一次来到了延安,走出南泥湾机场,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苍翠,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我惊呆了,延安,怎么是绿色的?!同行的湖北同志惊叹道,这哪里是陕北,简直就是湖北啊!
⑩当地同志说,从上世纪末,中央实行退耕还林政策,老百姓不上山砍柴放牧,生态变好了。20多年来,延安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7.5万亩,造林2134.5万亩。大地披绿,山河换装,陕西的绿色国土向北推移了400多公里。2020年,延安市宝塔区的降雨量达到720毫米。不光山变绿了,黄河水也变清了,附近的黄河壶口瀑布,今年出现了清水瀑布,黄河水变清,这是古人所说的“圣人出”吗?
延安的绿色也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拍摄《周恩来回延安》电影时,由于在延安找不到裸露的大片黄土地,周围都是绿油油的,有的观众说“不真实”。还有,安塞腰鼓再也拍不出黄土飞扬的场面了。
延安农民告别了传统的耕种模式,改种苹果、红枣、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苹果面积达到了400万亩,产量370多万吨,综合效益达200多亿元。2018年5月7日,延安向世界宣布告别绝对贫困,打赢了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在我心中,延安是红色的,那是在宣传画上,在故事书中,在《东方红》的歌声里。我的记忆中,延安曾经是黄色的,在黄土高原历史的风沙里。现在,延安是绿色的,更是五彩的,就像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扎根在肥沃深厚的黄土地,长出绿枝叶,挂满了红红的苹果。
2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④段具体写延安在当时是红军的根据地,是全国进步青年心中向往的地方。
B.第⑦⑧段写“我”20多年前去延安的印象:黄土满天,没有绿色,自然环境恶劣。
C.第⑨段中,写同行人的惊叹“这哪里是陕北,简直就是湖北啊”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延安变化的欣喜与赞颂。
D.从全文看,延安的颜色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现在的延安是绿色的,没有红色和黄色的影子了。
2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延安主要是哪几种颜色?
25.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回答。
①在风雨如磐的黑暗时刻,在民族生死存亡危难之际,巍巍宝塔山,是指引民族巨轮航行的明灯。(赏析句子)
②延安的绿色也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
26.选文用了一系列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
D 2.C 3.B 4.D 5.B 6.B
7、(1)红旗飘飘把手招 (2)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3)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4)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8、(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丰富内涵。
(2)示例:①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②举办以“牢记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会
灰尘呀/ 莫把/我眼睛 /挡住了 A
9、陕北民歌信天游;
10、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11、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12、喻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13、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
14、拟人 对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15、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16、BDAC
17、示例:①青山绿水环境美好 ②新区隆起发展蓬勃 ③隧道连接交通顺畅
18、C
19、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今日延安的街市比作大鹏,用“一飞冲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今日延安街市的蓬勃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赞美之情。 示例二: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古延安的街市和今日延安的街市相比较,更加突出今日延安的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对延安蓬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20、示例: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节奏和气势,体现“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的变化,反复咏叹,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情感。
21、示例:第一个“流”指浩浩汤汤的延水在流动,第二个“流”指内心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
22、①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②内容上,深化了主旨,表现了延安在中国的地位,延安精神的巨大影响;由对延安变化的赞美升华到对延安精神,对伟大祖国的歌颂。
23、D
24、延安是红色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是黄色的,曾经有大片裸露的黄土地;现在延安是绿色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25、(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宝塔山”比作“明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延安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之情。
(2)“烦恼”本意是“烦闷苦恼”,在句中是反语,指延安到处是绿油油的,拍摄《周恩来回延安》电影和安塞腰鼓时,再也没有黄土成片、黄土飞扬的场面了,显得不真实。用“烦恼”这个词,语气诙谐,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生态环境变好的欣喜和赞颂。
26、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如今的延安地区造林面积大、绿色国土面积变化大、降水量变得丰富、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大,说明了延安实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好,退耕还林取得了巨大成功,突出了“现在,延安是绿色的”这一主题,表达了骄傲、欣喜和赞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