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课件 (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课件 (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10 19: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第1课时 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八年级下
新课引入
从一只会滑滑板的狗子开始
1、为什么过一段时间滑板的速度就会慢下来?

问题与思考
2、为什么狗子在滑板慢下来时用力蹬几下地面速度就会恢复?
是因为没有施加力,滑板会停下来;施加力之后滑板又开始运动吗?
亚里士多德
“运动者皆被推动”
“当推一个物体的力不再推它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
亚里士多德断言: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乙方:滑板滑行时,狗狗没有蹬地,滑板还继续前进。说明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滑板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甲方:玩滑板时,狗子不蹬地,滑板最终会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交流与讨论
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VS
一场关于力与运动的辩论
甲方:亚里士多德
乙方:伽利略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VS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不施加力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
(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受阻力作用)
1. 认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 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
新知学习
一、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实 验 1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②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设计实验:
转换法
以小车为例,只探究摩擦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观察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的远近。
①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维持继续运动
如何保证只有摩擦力发生改变?
思考
同一辆小车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
控制变量法
同一斜面、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运动到水平面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相同条件
如何控制?
视频来源:北京顺义区杨镇二中李小征老师
不同条件
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即阻力不同.
小车、斜面、木板、棉布、毛巾
3.实验器材:
粗糙程度依次增大
4.实验步骤:
1. 把毛巾铺在木板上,使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h滑下,测量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
2. 把棉布铺在木板上,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h滑下,测量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
3. 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相同高度h滑下,测量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
4.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进行分析.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短(3.45)
较长(18.72)
很长(37.52)
思考
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呢?
光滑平面 无 一直运动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毛巾 大
棉布 较小
木板 最小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 ,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 。
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___________ 。
6.实验结论:



永远运动下去
实际上存在完全没有摩擦的光滑平面吗?
思考
实际上,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 这里,设想完全没有摩擦是一种理想化的推理方法。物理学中把这种推理方法叫做 “理想实验”,是科学推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温馨提示
理想实验法,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基础上,基于可靠的事实,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过程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抽象分析及合理的推理,从而揭示出自然规律.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摩擦阻力。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认为: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怀疑,他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后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上面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路,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相似。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伽利略是这样描述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想实验的,如图所示,如果没有摩擦,让小球从左侧斜面的一定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下落点等高的地方。假如将右侧斜面改为水平放置,小球就会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运动下去。
知识拓展
进一步推测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分析类似实验
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
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伽利略
牛顿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次实验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
B.实验表明小车所受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C.根据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小车在水平面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针对训练
C
二、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即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6.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86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发表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彻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以来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错误观点
针对训练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合理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
C.由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
D.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结论
B
课堂小结
运动与力的关系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大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随堂练习
1.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汽车
C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 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C
3.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实验探究中阻力的大小是通过  来显示的;实验探究中,有一个相同的操作步骤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不用解释错误的原因)。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三次水平面上木块受到的阻力逐渐   (填“减小”或“增大。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阻力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么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   。
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
减小
做匀速直线运动
使木块获得一定的速度
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
使木块到达水平面
时的速度相同
4.用手推着一本书在桌面上运动,手离开书后,书立刻停了下来。能否由此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书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手离开书后,书会继续运动。所以,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
想想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