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7 18: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素读,感受豪放词风。
2.品读,把握景史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3.悟读,体味旷达人生。
教学思路:
情景任务:语文组联合校团委拟开展“古典诗词吟诵会”,强化学生对古典诗词音韵节奏与情感基调的理解。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任务一:声与情——设计制作吟诵脚本。
任务二:声与画——设计吟诵背景画面。
任务三:声与声——选出吟诵代表。
任务四:声与寄——写下吟诵后的“寄语”。
一、检查预习,导入情境任务
古人面对名山大川,总会有锦绣华章喷薄而出。
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古战场,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二、任务一:声与情——设计制作吟诵脚本
我们说走进诗歌,首先要走进诵读。曾国藩先生也说,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因此我们要从情感当中去走进诗歌。首先第一个我们要设计制作,我们班独特的朗诵脚本。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在我们教室遥远的角落里,有一个小组,他们一开始是沉默的,后来变为沸腾的。老师相信在遥远的角落里边,肯定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让我们请这个小组来名代表,展示自己朗诵脚本的制作吧。好我们看:
老师想让大家做一个动作,叫找不同,都是相同的篇目,这个不同其实背后就是大家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感悟。哦小汪,小汪说他找到了最明显的一处,就是下阙的第一句,最遥远的小组处理成悲伤的神情。离着老师最近的,处理成羡慕向往的神情了。
我们还是让作者来解释一下,他们为什么这么处理?来,遥远的小组的小刘同学你说一下,他说,结合到苏轼在黄州的遭际,还有联系到自己的所学。
知人论世,非常好,能够把所学带入这个语境去理解,感到自己生命当中不能承受之重,又看到了周瑜在青春磅礴的年华里,有这样攻坚执锐的英雄意象,所以有点悲伤。离着我最近的小申同学,你说一下你们小组,这个是羡慕和向往重回那个历史古战场。
三、任务二:声与画——设计吟诵背景画面
大家无论去观看朗读者,还是我们央视的经典有流传,要有声情并茂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们就想,我们怎么去为我们的朗诵脚本设置画面呢?我们这首诗歌叫《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个同学说了,老师这首怀古诗,它其实为我们提示了一种思路。
临古地——思古人——抒己志,这不就是我们怀古诗的一般思路吗?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志(师板书:观眼前之景 思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志)
他为我们设计画面,提供了一种路径的可能。他说,可以从景事志这个角度去设置画面,那么景是什么呢?赤壁之景,人是周瑜,又回到了自己苏轼旷达豪放的形象。
但是这里老师有个问题,结合内容说出构思的要素,仅有笼统的画是不行的,要有细节,要有要素,要有情感的载体和依托啊。
那我们回到诗词,这里边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哪些画面能够突出景象?这些景象有怎样的特点?我们先看赤壁之景,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三句同学们怎么设计呢?
来铭文,铭文说他设计成有滚滚东流的江水,还有不断出现的三国英雄。你能为大家解释一下你的要素的思考吗?
大家听清楚了吗?没有,是不是?我们再给铭文一次机会,你可以说的慢一点,语调高一点。这次就叙述的非常准确了。课堂是你的,要敢于去表述,你是一个勇敢的表述者,所以说江水和人物的配合。
那么再看这3句
乱石穿空,同学们说要有山石,要有水花,要有激荡。在这个山石激荡的水花里,可能还有虚景的刀剑和血雨腥风。
那么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一个支架,我们看这里有个字,嗯大家觉得像图画。这个图画其实就是惊,这个字的篆书。它的本意是马受到了惊吓而骇。
那么这里边的惊,其实就是苏轼面对赤壁之景,触动背后之后,有深情,有振奋,有思考啊。所以说,惊涛拍岸,在景物当中传达了人世的思考。
那么带着上阙的情与景,我们再齐读上阙。
老师起个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同学们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和第一次读不一样了?对,这就是带着理解再去感悟啊。
那么接下来
我们要看到,一时多少豪杰,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在英雄辈出的时代,作者为什么独自想到周瑜?
那么老师问一下,做一个调研,想到三国,你会想到谁?
来,你说一下,哦曹操。你,哦会想到诸葛亮。你呢?也会想到曹操。好像想到周瑜的人是很少的,或者说他不是一个大众的,能够脱口而出的答案。
遥想公瑾当年的开始的这几句,其实为我们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啊?
同学们说,年轻有为、功成名就。那么在这个背后,这种功成名就里,作者想表述什么呢?
其实我们可以完成这样一种对比,把苏轼和周瑜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老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对比框架的显性展示:年龄、外貌、生活、职位、际遇和基调。
接下来我们有同学们还是小组交流,呈现你们思考的结果。好这个小组,哦韦安同学啊,大家听清楚了吗?
每一次的表述都让人感动,这种感动可以把思维通过文字与语言,在语文课堂上,让我们发现文字的魅力和美好。当然这是他每一次思考之后,都在思考的传达当中,与自己的感悟进行了个人体验的结合。他其实也向我们呈现了,解读诗词的一种方法,叫以意逆志。对,带着自己的体验走进诗歌。他说周瑜此时年龄34岁。我们的助读材料里,早自习的助读材料里边,我们算了一下,苏轼是47岁。周瑜是幸福美满的,苏轼是屡遭不幸的。英俊儒雅、攻坚执锐和早生花发的对比;东吴都督叱咤风云和团练副使徒有虚名的对比;功成名就的志得意满和功业未就的人生悲慨的对比。所以说这个图画的要素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到背后更深刻的东西。
其实这个时候苏轼在黄州的7年,是对他自己人生影响非常重要的7年。苏轼在当时的信里就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我们可以想到一个曾经豪迈无比的苏轼,变得如此谨小慎微。
一方面他有通达超然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有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思想,所以这个时候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失望、惘然、无奈和感伤当中去处理这个要素了。
最后在下阕,我们齐读词的这几句,故国神游,读。对
这个时候要有情绪回落的语调。同学们处理的非常好,哎我发现小汪举手了,小汪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小汪说,老师这一句里边,他感觉有点不舒服,读起来有点嗝,什么意思?
多情应笑我,这其实也是老师曾经讲过的。诗歌要有诗歌的方式呈现意义,它可以改词性,也可以改词序。你的发现,何尝不是对苏轼最精准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呢?
苏轼也说诗以奇趣为宗,以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就是你发现的反逻辑、超语法的特征表现。这种“合道”就是合乎情感逻辑,这也是孙绍振老师说的“无理之妙”和“不通之通”。孩子你已经具备了解读诗词的青春的智慧和思考了。虽说这个反常,也是作者情思的聚焦处,也是你的发现处,当然有人的发现和你是一样的。
他说,这个豪放词的代表,有人认为它有一条灰色的尾巴,你又怎么看呢?这个矛盾的问题还是交给大家,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能为老师廓清这个问题的思路吗?我们请一名女生来说,文轩。文轩结合了莫泊桑小说《人生》里的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有时脆弱和坚强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有时会脆弱的泪流满面,有时又发现自己坚强的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这不就是苏轼吗?这个豪放超脱与暂时的隐忍,回到自己精神的故乡,去安放自己灵魂的苏轼吗?
因此伍尔夫,英国的小说家也这样说过
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有两种支配的力量,一种是男性的力量,一种是女性的力量……双性头脑是能够引起共鸣的,也是剔透的,具有天然的创造力活力与完整性。
如果要按照这个理论,是不是和大家的发现是相同的呢?何尝不具备这样的特色?所以说,苏轼的形象我们可以处理为
落寞无奈但又超旷明达的贬谪世人的形象。
有了这样的声和画,我们再齐读下去
遥想公瑾当年,读。同学们很有画面,有的同学我看还有动作。
所以说这种洒酒入江,以酒祭月的动作。其实就是大家走入了历史的现场。这些独特的抒情特色,或许就是我们学习这篇光耀千古的诗词的原因吧,这也是引起大家共鸣的原因吧!
四、任务三:声与声——选出吟诵代表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再让跑马场沸腾起我们的声音,接下来我们按选手小组的顺序抽签,依次登台展示。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评委,根据评价表打分。其余同学,亮出刺激的小笑脸,注意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是否呈现了你所理解的诗词之美;另一个是否传达了你感悟到的诗词情韵;再一个是否有动作和创新的意识。我们期待大家的表现。
五、任务四:声与寄——写下吟诵后的“寄语”
课堂最后,我们要通过写来传达我们的认识,请以苏轼的口吻写一段话,当吟诵结束的寄语。
这个是大家独特的唯一的,也是呈现你们思考,展示自己风采的地方。哪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哎呀还是女生,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啊!男生我们的颜面在哪里?好我们就请女生来展示,天宇。天宇展示的:千古江水,卷走了周瑜的纶巾,千古赤壁留下了我邀月的身影。我缅怀英雄,感伤人生短暂,却又酾酒酹月,惯看秋月春风。在你悲伤时,不要沉溺其中,没有什么比生命的洒脱更重要。我相信以旷达之心笑对人生的苦乐逆境,我们的声音就会在历史的隧道里回响。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怀古诗,咀嚼历史,并非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我们流连于陈迹,也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历史基因,从而获得前行的力量。
著名学者莫砺锋也说,古人的道德情操是可以抽象地继承的,对道德价值的认定,我们今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熏陶。希望大家结合本单元生命的诗意,打量眼前景色的时候,不要忘了俯下身子,在历史的江渚上,捡几片贝壳,去装点自己精神的宫殿,踩几枝芦苇,做智慧通达的灵根。
七、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
背诵全词,录下自己吟诵的音频发到班级群。老师推荐几篇文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醉中天《隔河的宋人》,王文龙《从东坡词看苏轼的人生思考》和《嫁给苏轼还是李白》。还有第二个任务,学了要用,要学以致用、迁移,为《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制作朗诵脚本。期待大家学有所获的表现和展示,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