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西山学校 2023 级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 75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8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80 分)
1.2019 年 7 月 6 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 5000 年的良渚聚落群 既中有普通村落, 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 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 )
A. 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B. 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C. 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D. 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2.据考古报告, 商代女军事家妇好墓出土的仅青铜器至少就有 1.6 吨。殉葬人数不少于 16 人, 有 100 多件兵器, 其中有两件青铜钺特别大,一件重 5 千克,一件重 9 千克,上面铸 有妇好的铭文。这反映了商代( )
A.具备较成熟的文字系统 B.青铜器已被广泛使用
C.相对发达的手工业文明 D.母系氏族色彩较浓厚
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尊贤使能”,强调君主不用贤则国家危亡; 墨子认为, 有能则举 之,无能则下之; 韩非子要求将才干纳入考核体系,这些主张( )
A.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B.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C.表明诸子思想趋于一致 D.标志着宗法制度的崩溃
4.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 年终赴京奏事。刺史 秩仅 600 石, 但能以卑临尊, 监察秩 2 000 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 设置( )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5.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使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下列史实与它属于同一时期的 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6. 《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 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江南地区土地肥沃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隋朝时科举制度形成。唐朝时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 ) A.按品德和家世选拔人才 B.由中正官评定人才 C.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 D.更加公开和公平 8.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 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经门下省,由
第 1 页 共 6 页
其属官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 认可,那道诏书才算合法。 ”由此可知,这种做法( )
A. 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度 B. 剥夺了宰相权力 C. 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 D. 废除了君主专制 9.北宋理学家张载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 一思想( )
A. 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 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C.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 D. 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 ”的方法
10.忽必烈统治时,虽然政权设置大体完备和仪文礼制初步告成,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 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 较深的隔膜。这一现象反映出忽必烈统治时期( )
A.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 B.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 D.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
11.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 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 (宋神宗年号)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 上述变化反映出宋朝( )
A.加强对州郡的控制 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 C.重视海外贸易收入 D.进行财税制度改革 12.有文献记载:“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 前代宰相绝不相同。 ”材料中所体现的制度是( )
A. 辽设南、北面官 B. 金朝“猛安谋克 ” C. 明朝内阁制 D. 清朝奏折制度
13.明朝中期,某位思想家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 ”为核心的理 论。这位思想家是( )
A. 王守仁 B. 李贽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14.康乾盛世时期,国家版图在前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巩固,下列措施与此相关 的是清朝( )
①在蒙古地区设置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②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境 ③设 伊犁将军管理新疆,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④在东部沿海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抗击倭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
A. 虎门销烟池遗址 B. 虎门销烟浮雕
C. 电影《林则徐》(1959 年) D. [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 年)
16.1860 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了被誉为“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中法战争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17.黄海海战中的中国海军在吨位、速度、火力三个方面都比日本略逊一筹。……在西太后 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 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 ”以建造颐和 园。通过这种腾挪,一艘一艘的铁甲舰化为颐和园里的山水花木。据此可知清政府战败的 根源是( )
A.慈禧太后的奢侈享乐 B.落后的武器装备和军事体制
C.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D.滞后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情报
第 2 页 共 6 页
18.甲午战后,清末状元张謇, 目睹国事日非,毅然辞官,投身近代工商业。此后各地的监 生、举人纷纷办厂自强。这表明( )
A. 民族危亡推动了旧知识分子的转型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工业化促进了知识分子观念的转变 D.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从此开始
19.某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 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0.《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康有为尊奉孔 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他的目的是( )
A. 大力传播孔子儒家思想 B. 鼓励民众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 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 为袁世凯称帝提供理论依据
21.义和团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 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说明义和团( ) ①存在明显盲目排外行为 ②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④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这场运动的旗帜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主与科学
23.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最 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24.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写下“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工农暴动起来组织抗 捐军 ”“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唯有我们劳苦工农! ”等标语。这些标语表明长征( ) ①粉碎了敌人第五次“ 围剿 ” ②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5.在一尊国家公祭鼎上有这样的铭文:“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 万亡灵,饮恨江城。 ”这段铭文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日军进行( )
A. 南京大屠杀 B. “治安强化运动 ” C. 重庆大轰炸 D. 野蛮的经济掠夺
26.会议纪要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下面的纪要出自 ( )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 了。 ”大会一致决定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国名,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主席……
A. 1946 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第 3 页 共 6 页
C. 1954 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1956 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7. 口号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不同性质的口号起着不同的作用。下 列口号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③“打土豪,分田地 ”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A. ③①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③②④
28.在如何处理同邻国的边界争议上,周恩来说:“边界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到使双 方真正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这体现了新中国提出的( )
A.“另起炉灶 ”政策 B.“一边倒 ”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 ”方针 29.中国人民志愿军身处恶劣残酷的战场,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 津湖,胸膛堵枪眼,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体现了( )
A.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B.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
C.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
30.下图反映了 1953 年我国重点工程领域分布情况,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一五 ”计划的 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完整的工业体系全面形成
B.当时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中国已经全面实现工业化
D.以东北作为国家工业重心
31.为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指导方针,
1965 至 1975 年,国家在西南、西北的三线地区共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1 269.67 亿元, 占同期全国建
设投资总额的 43.5%。全国近 1 500 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 40%以上。据此可知,三线 建设( )
A.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结构 B.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C.改变了西部地区落后面貌 D.改善了国防实力和经济布局
32.1949— 1954 年,有 1 424 人经过坎坷挫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多数是从美、 英、 日和法国回来的。到 50 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 2 500 名。其中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赵忠尧等。大量留学生回国( )
A.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B.说明了“科教兴国 ”战略的正确性
C.展现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D.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33.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 ” 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展现出了( )
A 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 B 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 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D 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
34.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主要原因( )
第 4 页 共 6 页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苏关系正常化 C.中国加入 WTO D.中日建交
35.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于 1993 年 12 月 20 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该法律出台的背景是( )
A. 中共十二大召开 B. 中共十三大召开 C. 中共十四大召开 D. 中共十五大召开
36.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主题是( )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革命道路问题 D.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 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其中“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指南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8.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行产业扶贫政策,在全国 832 个贫困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 100 万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1.44 万家……实现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 2015 年的 3 416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9 808 元。 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着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积极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创新 D.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39.2022 年 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必须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 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一要求主要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面对的是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后的新形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
40.2014 年,中国首倡“一带一路 ”,截至 2020 年 11 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 138 个国家、 31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1 份共建“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 一路 ”倡议将使相关国家 760 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 200 万人摆脱中度贫困。这体现了当 前我国( )
A.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 5 页 共 6 页
C.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D.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0 分)
41.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 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6 分)
(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 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4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 动的大决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 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协助配合盟军作战, 给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 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依据;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 义 。(4 分)
第 6 页 共 6 页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
1-5 DCBBB 6-10 ADCAC 11-15 CCCAA 16-20 BCADC
21-25 BDDCA 26-30 BDCBB 31-35 DCAAC 36-40 BDADA
[41] (1)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相互牵制和监督;三省职
权分明,分工合作。
(2)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措施:继续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劝
课农桑,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
[42](1)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持续时间最
长,始终是世界东方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战打乱了德日意法西斯
的全球侵略计划,支援与配合了欧洲、亚太等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持久抗战
及其付出的巨大代价,为美英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提供了前提,为同盟
国先后解决二战主次要矛盾和确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后方、军事和情报基地,直接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反法
西斯斗争。
(2)依据:重视祭祀与战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南京大屠杀;国际惯例;全国人大决议。
意义: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
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
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
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第 1 页 共 1 页
{#{QQABQQyAggggQhAAAAhCQw0oCgIQkAAAAIoGRAAEoAAAy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