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07 18:30:05

文档简介

生 物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国生物化学家科赛尔探明核酸由碱基、糖(后来证明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并指出这三者
组成了核苷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的核酸有1种,含氮碱基有4种
B. 大肠杆菌细胞中核酸有2种,核苷酸有5种
C. 骨骼肌细胞中含氮碱基有5种,核苷酸有8种
D.小球藻细胞中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2种,核酸有2种
2.植物细胞膜、液泡膜上含有一种 H+-ATPase 酶,可以转运 H+ 。 下图为菠菜的叶肉细胞对
H+ 跨膜运输机理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膜上的 H+-ATPase 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B.H+ 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H+ 转运过程中 H+—ATPase 不发生构象改变
D.液泡的 pH 与其合成的蛋白酶的活性有关
3.人体线粒体能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B.线粒体 DNA 的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
C.线粒体中存在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 tRNA
D.线粒体中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
4.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N=8) 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甲、乙两种细胞分裂方式,其中甲方式 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分裂方式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B.乙分裂方式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甲、乙两种分裂方式中均会出现含有4个核 DNA 的细胞
D.甲、乙两种分裂方式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5.无胸腺裸鼠(先天无胸腺)常作为免疫学研究的实验动物。用大剂量 X 射线作用于无胸腺裸 鼠,杀死小鼠所有的血细胞并使骨髓丧失制造血细胞的能力,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小鼠随机均 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等量注射) 抗体 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甲 生理盐水 无 无
乙 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 无 无 有
丙 来自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少 弱 无
丁 来自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正常 正常 正常
A.无胸腺裸鼠能产生 B 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成熟的T 淋巴细胞
B.细胞免疫过程中,T 细胞能增殖、分化,也能处理、呈递抗原
C.体液免疫需要B 细胞和T 细胞的共同作用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细胞的增殖、分化都需要细胞因子促进
6.研究发现,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A 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B 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 B 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
B. 胰岛 A 细胞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血糖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肌糖原分解和其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7.桑基鱼塘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下图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塘泥
蚕沙

-鱼
塘泥
糖厂
---→
表示能量流动—→表示物质循

太照[


太用[
甘蔗



便



)
生物试题第1页(共8页)
生物试题第2 页(共8页)
A.图中桑树和甘蔗为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B.塘泥中的能量可被微生物利用,桑树的能量只能来自光能
C.蚕和猪同化的能量以蚕沙和猪粪的形式流向鱼,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存在信息传递
8.研究人员对某低海拔阔叶林区进行了调查,选择甲、乙、丙、丁四个地区,调查统计了①~⑥六
种哺乳动物的数量,并将采集所得到的数据绘制成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地区
A. 四个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相同
B.6 种哺乳动物生态位在四个地区彼此重叠
C.依据6种动物比例绘成数量金字塔,乙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 每种动物适应4个地区环境的方式可能不同
9.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 一个城市、 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 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叫作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 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越大
B.人类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小
C.人类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垃圾分类等可减小生态足迹
10.关于传统发酵中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酒精过程
B.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乙酸过程
C.制作腐乳利用了乳酸菌产生的蛋白酶
D.制作泡菜过程中水封主要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泡菜
1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第一个成功的实例为烟草种间杂交,科学家利用粉蓝烟草(2N= 24)和朗氏烟草(2N=18) 两个物种间进行体细胞杂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物种间杂交的生殖隔离
B.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原理
C. 粉蓝烟草细胞和朗氏烟草细胞需先去除细胞壁再诱导融合
D.杂交细胞将选择性表达粉蓝烟草细胞和朗氏烟草细胞的基因
生物试题第3 页(共8页)
12.线粒体置换技术是将妈妈携带突变线粒体的卵子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健康线粒体捐赠者卵 胞浆中获得的重构卵母细胞,与携带者丈夫精子进行受精,从而获得重构胚胎也就是通常说 的“三亲胚胎”,也被称为“第四代试管婴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重构卵母细胞需培养成熟才可以与获能精子受精
B. 第四代试管婴儿的 DNA 来自携带者与其丈夫
C.第四代试管婴儿可避免线粒体疾病
D.第四代试管婴儿的培育还需要经历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13.利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一株铁皮石斛1年可繁殖7万株,实验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利用植物组
织培养制备
无菌母株
再生植株的
锻炼和驯化「
完整植株
的形成
再生植株
的鉴定
不定芽


)
A.这种繁殖方式速度快、数量大,涉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该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锻炼和驯化期间正午强光时可遮阴或温室培养以避免灼伤幼苗
D.对再生植株进行鉴定的原因是在培养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异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 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某二倍体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 ,X 和 Y 染色体有同源区段I 、X 染色体特有的非同 源区段Ⅱ、Y 染色体特有的非同源区段Ⅲ。抗病(D) 与不抗病(d) 为一对相对性状,已知不抗 病植株在开花成熟前死亡。现将抗病雄株甲与抗病雌株乙杂交产生 F ,F 中的雌雄植株自
由交配产生 F (后代足够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 F 均为抗病植株,则甲、乙植株均为抗病纯合子
B. 若 F 出现不抗病雌株,则乙植株一定为杂合子
C. 若 F 只有雄株出现不抗病,则基因 D、d 一定位于区段Ⅱ
D.若基因D、d 位于区段Ⅱ,则F 幼苗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5/6
15.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人工投放
饲料c
动物得
到的d
动物吃
进的
e
动物吃_
进 的
f
被消化
吸收的
g
被消化
吸收的
h
用于
生长、
发育、
繁殖

i
用于生长、发
育、繁殖的
b
植物同[
化的
a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 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h/b×100%
C.e+f 为动物的同化量
D.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可以用 a—b 表示
生物试题第4页(共8页)
百H
16.下图为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p
'
P2
amp
'
P3
EcoRV
目的基因片段
ter
EcoRV→
am
p
'
amp
'
P0
P1
)
A.EcoR V切割出来的载体 P1 为平末端
B.T4DNA 连接酶既可以连接平末端又可以连接黏性末端
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载体等
D.天然质粒具备限制酶切割位点、标记基因,即可作为载体
17.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与计数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庞大,需将土壤稀释后再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计数
B. 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时可用无菌水或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C.涂布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需要灼烧灭菌
D.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计数,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数目多
18.在手术、烧伤、失血等应激条件下,机体会启动针对创伤的防御性免疫。过多的炎症因子会 刺激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系统,生成更多的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作用。结合图 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机体应
IL-1

IL-6

TNF-a

过度炎症反应
T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抗感染↓
免疫反应
(抗肿瘤↓
免疫系统
ACTH
上腺皮园
神经递质
下丘脑
糖皮质激素
O
O
(
o
o
神经-内分泌系统
排制
垂体
CRH
)
A.机体通过反馈调节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引起免疫抑制
B.糖皮质激素增加抑制炎症反应,同时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
C.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形成调节网络
D.三个系统的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相应的受体直接接触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0分)下图表示玉米 CO 同化途径,玉米叶肉细胞中有 PEP 羧化酶,在该酶的作用下,通过 系列反应将 CO “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 CO , 以保证卡尔文 循环的顺利进行;而花生缺乏PEP 羧化酶。回答下列问题:
生 物 试 题 第 5 页 ( 共 8 页 )
(1)卡尔文循环需要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NADPH,NADPH 来源于 的分解。
(2)若将正常生长的花生和玉米植株置于同一密闭玻璃罩内(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培养, 一段时间后,正常生长首先受到影响的是 ,原因是 (3)如果在正常生长的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使 PEP 羧化酶活性降低的抑制剂,则在短时间
内,维管束鞘细胞中 ATP 的含量变化呈 趋势,原因是
4)仕农业生产中,吊未取施用农家 肥的方法增 加 作物产重,其原理定 20.(11分)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是指静脉注射葡萄糖后,13 min 内血浆中胰岛素水平急速增
加,高峰持续3~5 min, 约在10 min 内结束,恢复到正常水平,反映的是胰岛 B 细胞在葡萄 糖刺激后的即时分泌功能。为探究迷走神经对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影响,用健康毕格犬5 只,麻醉后切断其迷走神经,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分别于 葡萄糖输注前空腹和输注后1、2、4、6、10 min 各从静脉取血样检测血糖、胰岛素含量。实验 结果如下表:
表1 手术前后 IVGTT 的血糖比较
血糖(mmol/L)
空腹 1 min 2 min 4 min 6 min 10 min
手术前 平均 4.44±0.34 22.58±4.28 17.9±2.37 15.86±1.0 14.24±1.32 12.10±2.19
手术后 平均 4.92±0.74 21.4±3.43 19.32±4.79 16.78±3.76 14.54±2.41 12.08±1.49
表2 手术前后 IVGTT 的胰岛素比较
胰岛素(μU/mL)
空腹 1 min 2 min 4 min 6 min 10 min
手术前 平均 0.74±0.11 2.41±0.96 3.48±1.12 4.15±1.13 3.63±1.01 2.24±0.76
手术后 平均 0.80±0.04 1.62±0.44° 2.50±0.79* 2.98+0.90° 2.48±0.28* 1.70±0.33
(1)餐后血糖升高,胰岛 B 细胞受葡萄糖刺激 (填“增强”或“减弱”),胰岛素降血糖
的原理是
(2)分析表1和表2实验结果可知,适量葡萄糖从静脉注入后,可引起血糖和胰岛素 手术前、后比较,空腹和葡萄糖输注后1、2、4、6、10 min 所测的血糖值 ;而手术前后
比较,1、2、4、6 min 所测的胰岛素值
(3)研究者进一步实验,通过从颈动脉小剂量注入葡萄糖,使葡萄糖直接进入脑循环,刺激大 脑相关神经元,观察10 min 内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通过反复实验,发现葡萄糖从颈动 脉持续输注量最大在1 mg/(kg·min) 时,体循环血糖仍可维持基本不变。研究结果还显
生物试题第6页(共8页)
示,1 mg/(kg·min) 葡萄糖从颈动脉持续注入,在2~4 min 内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并达
到峰值,而迷走神经切断可使该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这说明
21.(14分)鹌鹑(2N=78) 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已知鹌鹑羽毛有栗色、黄色和白色,受 B/b 和 T/t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T 基因存在的情况下,B、b 基因分别控制栗色和 黄色;T 基因不存在时,鹌鹑羽色为白色。某农场引进了一批3种羽色的纯种性成熟的雌、 雄鹌鹑,研究人员用引进的鹌鹑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I: 黄色(子)×白色(含)→F 雌雄鹌鹑均为栗色
杂交实验Ⅱ:黄色(含)×白色(子)→F 雄鹌鹑全部表现为栗色,雌鹌鹑全部表现为黄色
回答下面的问题:
(
(填“常”
) (
(1)鹌鹑的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
)个四分体;鹌鹑的 T/t 基因位于
“Z”或“W”) 染色体上(不考虑 Z、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原因是
(
。若让杂交Ⅱ的子
)(2)雄鹌鹑的出肉率高且肌肉中含脂肪少。某农场设想通过羽毛颜色区分雏鹌鹑的性别,在 幼年阶段就对雌、雄鹌鹑进行分别饲养,以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为此,农场技术员甲利用
少量鹤鹑进行上面的杂交试验,杂交工的黄色亲本的基因型是
(

)代进行交配,生出栗色鹤鹑的比例约为
(
。为了实现在幼年阶段即可对雌、雄鹌鹑进
行区分的设
想,请你为该农场提供一种可行的杂交方案,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并预期后代情况。
)(3)技术员乙对技术员甲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上述杂交Ⅱ并不能完全实现农场设想。技
术员乙提出质疑的依据是
(
;
)杂交方案:
预期后代情况
22.(12分)非洲猪瘟(ASF)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义为最危险和最持久的动物疾病之一,以该 病毒外壳的p54 蛋白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针对性免疫,效果显著。将非洲猪瘟病 毒衣壳蛋白p54 注入小鼠体内,可利用该小鼠的免疫细胞制备抗 p54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也 可以从该小鼠的血清中直接分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制备单细胞悬液
筛选2
小鼠甲
B
淋巴细胞
融合细胞
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能产生抗p54蛋白的单克
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筛选1
)
(1)实验前将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 p54 注入小鼠甲体内,该处理的目的是
(2)为了得到能产生抗 p54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 采用的培养基属于 .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 。筛选2对杂 交瘤细胞进行 和 ,经过多次筛选,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
细胞。
(3)抗原一般是大分子,包含多个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化学基团——抗原表位,又 称抗原决定簇。抗原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实验过程中p54 蛋白出现部分结构改变,则制备
的单抗失效,但从小鼠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仍有效,原因可能是
23.(12分)土地盐渍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玉米是中度盐敏感植物,耐盐能力比较低,因此限 制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科学家旨在分析 ABP9 基因的高表达与提高植物耐盐性的调 控机制的关系,以便改良玉米品种的耐盐性,通过对转基因 ABP9 玉米植株进行 PCR(图 1)、核酸杂交和qRT-PCR (又称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鉴定(图2);对转 ABP9 基因玉米
(
胁迫处理(图3),分析二者在幼苗期的生理指
)(阳性)及非转基因玉米(阴性对照)进行 NaCl
标和基因表达差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
)图 2
图3 盐处理3 d 及7 d 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1)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转基因 ABP9 玉米植株进行 PCR 检测,植株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 其依据的原理是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 果说明 _ ;利用 qRT-PCR 技术检测 ABP9 基因在转基因 及非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水平,转基因植株中 ABP9 基因表达量 (填“高于”“低于” 或“等于”)阴性对照。综上,说明 (2)观察盐处理3d 和 7d 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0 mmol/L
NaCl 组
(3)研究表明,玉米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受到胁迫后上升,且转基因植株始终高于
阴性对照。由此可见,遭受盐胁迫后转基因植株 。
生物试题第7页(共8页)
生物试题第8页(共8页)
面H生物参考答案
1.B【解析】新冠病毒为 RNA病毒,核酸有 1种,含氮碱基有 4种,A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
核酸有 DNA、RNA2种,参与核酸构成的核苷酸有 8种,B错误;骨骼肌细胞为真核细胞,含有 2种
核酸,则含氮碱基有 5种,核苷酸有 8种,C正确;小球藻植物细胞为真核细胞,含有 2种核酸,则
五碳糖有 2种,核酸有 2种,D正确。
2.B【解析】膜上的 H+-ATPase的形成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A错误;H+进入液泡消耗 ATP的,则运输
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H+转运过程中,H+-ATPase作为载体蛋白,会发生构象改变,协助物质运输,
C错误;植物液泡没有合成酶的能力,蛋白酶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D错误。
3.D【解析】线粒体内 DNA是裸露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A正确;DNA转录需要 RNA聚合酶的
参与,B正确;线粒体中存在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 tRNA,C正确;线粒体中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多
条肽链的合成,D错误。
4.D【解析】精原细胞既能进行减数分裂,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其中甲方式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所
以甲为有丝分裂,乙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减数分
裂方式最终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 1个染色体组,B错误;甲(有丝分裂)分裂方式中不会出现含有 4
个核 DNA的细胞,至少都是 8个核 DNA分子的细胞,C错误;甲、乙两种分裂方式均可发生基因突
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5.B【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分化、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产生并成熟,无胸腺裸鼠能产生
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 T淋巴细胞,A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增殖、分化,但不能处理、
呈递抗原,B错误;体液免疫 B细胞的活化需要来自抗原和来自辅助 T细胞两个信号的刺激,细胞免
疫过程中不需要 B细胞参与,C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 B细胞
和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 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 T细胞和细胞毒性 T细
胞,D正确。
6.B【解析】胰岛 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A错误;细胞的转化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血
糖正常时,胰岛也会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胰高血
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D错误。
7.C【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为生产者,图中的桑树和甘蔗为生产者,A正确;塘泥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利用,桑树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光能,B正确;蚕沙和猪粪中的能量不属于蚕
和猪同化的能量,属于桑树和甘蔗同化的能量,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
息传递,D正确。
{#{QQABQQQUggAAABBAAAgCEwH6CgIQkBEAAAoOxFAAoAAAiANABAA=}#}
8.D【解析】四个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不同,A错误;6种哺乳动物彼此种间关系、生境不确定,生态位
不一定彼此重叠,B错误;数量金字塔由各营养级的数量比例绘制,C错误;每种动物适应 4个地区
环境的方式可能不同,形成的种间关系多元,呈现不同的数量比例关系,D正确。
9.B【解析】生态足迹的值越大,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越大,A正确;人类食用牛肉会比
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大,B错误;人类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C正确;减少
化石燃料燃烧、垃圾分类等可减小生态足迹,D正确。
10.A【解析】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酒精过程,A正确;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杆菌的有
氧呼吸产生乙酸过程,B 错误;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C错误;制作泡菜过程中水封的
主要目的是营造乳酸菌无氧发酵的环境,D错误。
11.B【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物种间杂交的生殖隔离,A正确;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
的过程主要利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B错误;粉蓝烟草细胞和朗氏烟草细胞需先去除细胞壁再诱
导融合,C正确;杂交细胞将选择性表达粉蓝烟草细胞和朗氏烟草细胞的基因,D正确。
12.B【解析】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需培养成熟至MⅡ期具备受精能力,才可以和获能精子进行体外
受精,A正确;第四代试管婴儿的 DNA 来自携带者及其丈夫和捐赠者线粒体 DNA,B错误;第四代
试管婴儿是由携带者突变线粒体的卵子供核,捐赠者供质,可避免携带者的线粒体疾病通过母系遗传
传递给下一代,C正确;第四代试管婴儿的培育还需要经历早期胚胎培养到适宜时期,再经历胚胎移
植等技术移植到母体子宫孕育成熟,D正确。
13.C【解析】这种繁殖方式速度快、数量大,涉及有丝分裂,没有涉及减数分裂过程,A错误;该技
术的原理主要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锻炼和驯化期间正午强光时可遮阴或温室培养以避免灼
伤幼苗,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对植株进行鉴定的原因是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
D错误。
14.ACD【解析】当亲本一方为抗病纯合子(DD×Dd)时,也能出现 F1均为抗病植株的现象,A错误;
若后代出现不抗病的雌株,则其基因型为 dd或 XdXd,而乙为抗病植株,因此乙植株一定为杂合子,B
正确;若 F1只有雄株出现不抗病,则植株甲、乙的基因型可以为 XDY(XDYd)、XDXd,基因 D、d可
位于区段Ⅰ或区段Ⅱ,C错误;若基因 D、d位于区段Ⅱ,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 XDY,乙植株的基因型
为 XDXD或 XDXd,当乙植株的基因型为 XDXD时,F1的基因型为 XDXD、XDY,F1自由交配形成的 F2
中,幼苗全为抗病植株;当乙植株的基因型为 XDXd时,F1的基因型为 XDXD∶XDXd∶XDY∶XdY=
1∶1∶1∶1,由于 XdY 植株开花前死亡,因此雌配子中 XD∶Xd=3∶1,雄配子中 XD∶Y=1∶1, F2
幼苗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7/8,D错误。
15.ABC【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a+c,A错误;传递效率为同化量之比,故为 h/a×100%,
B错误;e+f为动物的摄入量,C错误;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
{#{QQABQQQUggAAABBAAAgCEwH6CgIQkBEAAAoOxFAAoAAAiANABAA=}#}
确。
16.AB【解析】如图可知,EcoR V切割出来的载体 P1为平末端,A正确;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
平末端,又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效率相对较低,B正确;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
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C错误;天然质粒除具备限制酶切割位点、标记基因外,还需要特定细
胞的启动子,终止子等,D错误。
17.AC【解析】由于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庞大,需将土壤稀释后再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计数,A正确;
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时需用无菌水进行稀释,B错误;涂布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需要灼烧灭菌,C正
确;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 3个平板进行计数,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
菌落,因此观察到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数目少,D错误。
18.ACD【解析】过多的炎症因子会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统,生成更多的糖皮质激素,产
生抗炎作用,体现了反馈调节,A正确;糖皮质激素增加抑制炎症反应,同时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B
错误;三个系统通过信息分子形成调节网络,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相应的受体直接接触,这种
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C、D正确。
19.(10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水(1分)
(2)花生 在密闭玻璃罩内,随光合作用的进行,环境中 CO2浓度下降,花生没有 PEP羧化酶,
光合作用受到限制,生长首先受到影响;玉米通过 PEP羧化酶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 CO2浓度,仍能
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在一段时间内仍能正常生长(合理叙述可得分)
(3)上升(1分) PEP羧化酶的活性降低,形成的 C3减少,C3还原时对 ATP的消耗降低,同
时光反应产生 ATP仍在进行(合理叙述可得分)
(4)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作物生长提供无机盐和增加作物周围环境的 CO2
浓度
【解析】(1)在光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 H+。
(2)在密闭玻璃罩内,随光合作用的进行,环境中 CO2浓度下降,花生没有 PEP羧化酶,光合作用
受到限制;玉米通过 PEP羧化酶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 CO2浓度,仍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3)当注入 PEP羧化酶活性抑制剂后,PEP羧化酶的活性降低,暗反应形成的 C3减少,C3还原时对
ATP的消耗降低,同时光反应产生的 ATP仍在进行,故 ATP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4)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无机盐,增加了作物周围环境中
的 CO2浓度。
20.(11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增强(1分) 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
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
{#{QQABQQQUggAAABBAAAgCEwH6CgIQkBEAAAoOxFAAoAAAiANABAA=}#}
(2)升高(升高显著) 无显著性差异(无明显变化) 有显著性差异(变化明显、有所降低)
(3)该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有关,而且是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发挥作用
【解析】(1)略。
(2)分析表 1和表 2实验结果可知,适量葡萄糖从静脉注入后,可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急剧升高。手术
前、后比较,空腹和葡萄糖输注后 1、2、4、6、10min所测的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而 1、2、4、6min
所测的胰岛素值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有所降低,变化明显。
(3)研究通过从颈动脉小剂量注入葡萄糖,使葡萄糖直接进入脑循环,刺激大脑相关神经元,观察
10min内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由于不引起体循环血糖变化,排除了血糖升高直接对胰岛 B细胞分
泌的刺激。通过反复实验,发现葡萄糖从颈动脉持续输注量最大在 1mg/(kg·min)时,体循环血糖仍可
维持基本不变。研究结果还显示,1mg/(kg·min)葡萄糖从颈动脉的持续注入,在 2~4min内引起胰岛
素分泌的增加并达到峰值,而迷走神经切断可使该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说明该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可
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有关,而且是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发挥作用。
21.(14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39(1分) 常(1分) 不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代雌雄羽毛表现为有色(黄色和栗色),
与性别没有关系,因此,Tt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
(2)TTZbW 3/8
(3)群体中白色鹌鹑的基因型不确定。若选用的白色雌鹌鹑基因型为 ttZBW,则能够成功通过羽色区
分性别;若选用的白色雌鹌鹑基因型为 ttZbW,则因后代均为黄色,导致失败
杂交方案:纯种黄色(♂)×纯种栗色(♀)
预期后代情况:子代雄性都是栗色,雌性都是黄色
【解析】(1)鹌鹑的染色体数为 2N=78,因此,鹌鹑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四分体 39个;分析杂交Ⅰ
和Ⅱ可知,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在羽毛有颜色(黄色或栗色)方面相同,与性别没有关联,因此,Tt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羽毛颜色的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羽色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B/b基因位于性
染色体上。
(2)因实验用鹌鹑均为纯种鹌鹑,杂交实验Ⅰ中,黄色(♀)×白色(♂)→F1雌雄鹌鹑均为栗色,则
杂交实验Ⅰ中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 TTZbW、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 ttZBZB;杂交实验Ⅱ中母本(白色)
的基因型为 ttZBW,父本(黄色)的基因型为 TTZbZb,F1雌雄鹌鹑的基因型分别是 TtZbW、TtZBZb,
F1雌雄鹌鹑相互交配,F2代鹌鹑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TTZBW(栗色雌):TTZbW(黄色雌):TtZBW(栗
色雌):TtZbW(黄色雌):ttZBW(白色雌):ttZbW(白色雌):TTZBZb(栗色雄):TTZbZb(黄
色雄):TtZBZb(栗色雄):TtZbZb(黄色雄):ttZBZb(白色雄):ttZbZb(白色雄)=1:1:2:2:1:1:1:1:2:2:1:1,
{#{QQABQQQUggAAABBAAAgCEwH6CgIQkBEAAAoOxFAAoAAAiANABAA=}#}
即栗色雌:黄色雌:白色雌:栗色雄:黄色雄:白色雄=3:3:2:3:3:2,F2代出生栗色鹌鹑的比例约为 3/8。
(3)群体中白色鹌鹑的基因型不确定,若选用的白色雌鹌鹑基因型为 ttZBW,则后代雌雄羽色不同,
能够成功通过羽色区分性别;若选用的白色雌鹌鹑基因型为 ttZbW,则因后代由于不含有 B基因,则
雌雄均为黄色而导致失败。为了实现在幼年阶段即可对雌、雄鹌鹑进行区分的设想,可以选择纯种黄
色雄性鹌鹑 TTZbZb和纯种栗色雌性鹌鹑 TTZBW进行杂交,这样子代雄性都是栗色,雌性都是黄色,
即可通过羽色在幼年阶段区分雌雄。
22.(12分,每空 2分)
(1)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 p54蛋白抗体的 B淋巴细胞
(2)选择培养基 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够生长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3)p54 部分结构改变只改变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因此针对这部分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失效,但由
于还存在由其他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所以从小鼠血清中分离的抗体仍有效
【解析】(1)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 p54,是为了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 p54
蛋白抗体的 B淋巴细胞。
(2)图中筛选 1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存活。筛选 2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
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3)p54部分结构改变只是改变了部分抗原决定簇,因此由这部分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失效,但由
于还存在由其他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所以抗体仍可能有效。
23.(12分,每空 2分)
(1)DNA半保留复制 目的基因(基因 ABP9)已导入受体细胞 高于 ABP9基因已整合
到转基因玉米基因组中,并得到较高水平表达
(2)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但转基因植物叶绿素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
(3)可以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从而提高自身对高盐胁迫的耐受性
【解析】(1)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转基因 ABP9 玉米植株进行 PCR检测,依据的技术原理是 DNA半
保留复制,植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说明目的基因(基因 ABP9)已导入受体细胞。
(2)盐处理 3d和 7d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0mmol/LNaCl浓度下,转
基因植物与阴性对照组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但转基因植物叶绿素含量高于阴性对照植株。
(3)研究表明,盐胁迫后植物细胞通过积累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如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来维持较
高的细胞质渗透压。本研究中玉米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受到胁迫后上升,且转基因植株始终
高于阴性。由此可见,遭受盐胁迫后转基因植株可以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从而提高自身对高盐胁迫
的耐受性。
{#{QQABQQQUggAAABBAAAgCEwH6CgIQkBEAAAoOxFAAoAAAiA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