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统计,距今5000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与祭祀有关的玉器(如下图);而同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大型墓葬中随葬品很少,且极少见玉器,没有显示出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这表明( )
A. 南方的文明程度显著高于北方 B. 文明进程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 区域文明的发展特征存在差异 D. 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2. 秦汉时期,我国的县级政区有县、邑、道及侯国四种类型,其中“道”是设在边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汉代的道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即“有蛮夷曰道”。据此可知( )
A. 中央集权制具有多民族政权的性质 B. 古代各级行政区域单位变更频繁
C. 道作为基层政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秦汉的道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3. 有学者指出,唐宋时期岭南民间崇祀的对象不少是开发和治理岭南的武将和功臣,如唐高祖时期南下招抚群豪的名将李靖,唐玄宗时期拓宽大庾岭道的张九龄,促进柳州文化发展的柳宗元和隋唐高凉大氏族高氏的宗族领袖冼夫人等。据此可知,唐宋时期岭南人物崇拜( )
A. 反映地域文化的融合 B. 显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
C. 基于传统的正统观念 D. 体现出儒学影响的扩大
4. 宋代哥窑与汝窑的工匠精心钻研,以“天青”“粉青”“豆青”等取自自然景物本色的温润釉色与“裂纹”共同构成了一种优美、自然的风格,使器物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这主要反映了( )
A. 制陶技术的重大革新 B. 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
C. 道法自然的审美取向 D. 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
5.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组清代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其内容涉及土地买卖、租佃、商贸经营、借贷等。在契约中,“中人”是除了买卖双方之外最重要的见证者,而“中人”的身份则“先问亲族,再问四邻”。由此可见( )
A. 宗族在基层自治中作用明显 B. 政府注重协调民事矛盾
C. 契约能够有效维护宗族利益 D. 农村土地流转频率加快
6. 晚清浙江乡村塾师管庭芬曾在日记中写道:“时闻粤氛侵及武昌、汉阳,而九江、安庆等处已戒严”,“是日有人自北来,云八月中贼开伪科,以天主教中语为谕,取不肖之士百人,名曰约士”。材料表明( )
A. 中西文化冲突较剧烈 B. 士人深受传统观念影响
C. 宗教思想推动科举革新 D. 外国势力侵入长江流域
7. 民国初年,江浙地区的针织工厂在设厂织造的同时,还把一部分手摇织机出租给近郊农家,并发放纱线等原料,让他们在家生产,工厂付给加工费,论件计资。代织的劳动者旺季受雇,淡季被裁,流动性强,被称为“放机制”。这反映出( )
A. 时代变迁孕育新生产方式 B. 工厂制度已开始向农村扩展
C. 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的需求 D. 民族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8. 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在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随后毛泽东致信中央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这表明秋收起义( )
A. 仍然受到了国民大革命影响 B. 体现党对武装斗争的独立领导
C. 反映革命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 D. 受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
9. 下表是有关辛亥革命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出处 内容
1919年10月10日 孙中山《八年今日》 今日何日 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今日也。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目的尚未达到也
1927年10月10日 《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 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
1938年10月10日 周恩来《辛亥、北伐与抗战》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的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谘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
A. 不同的评价体现历史的复杂性 B. 不同时期的评价切合时代特点
C. 不同阶级立场的评价完全不同 D. 不同史料能综合反映历史全貌
10. 以下是2019—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情况统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政府科学制定产业政策 B.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C. 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D. 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11. 下图是古埃及国王纳尔迈(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祭祀化妆时使用的调色板。正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与高级祭司和军队一起巡视战场;反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右手紧握权标击打敌人,一只隼鹰将三角洲地方的俘虏带来交给国王。据此可知( )
A. 浮雕展现文明融合进程 B. 古埃及王权已达到顶峰
C. 战争推动埃及统一过程 D. 宗教祭祀反映经济形态
12. 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他于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各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宣誓效忠。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英国变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这一变化( )
A. 使农奴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束缚 B. 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统一进程
C. 有利于城市自治和王权的削弱 D. 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束缚
13. 从16世纪70年代开始,西班牙殖民者将南美波托西的白银直接运往马尼拉交换亚洲商品尤其是中国制造的商品。而塞维利亚商人屡次施压西班牙王室,要求关闭波托西支线,并限制向马尼拉输出白银的额度。这反映了( )
A. 中西丝银贸易利润巨大 B. 重商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C 中国深度卷入世界市场 D. 殖民扩张遭到普遍反对
14. 19世纪后半叶,流行疫病对阿根廷民众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阿根廷卫生学家将肺结核与工人、女性、儿童和移民等群体联系起来,将其定义为导致“阿根廷种族”衰败的“社会疾病”。为了根除这些“社会疾病”,卫生学家推动国家建立起公共卫生制度。阿根廷对“社会疾病”的认识和对策( )
A. 表明殖民观念影响公共卫生 B. 成为加强民族国家建设的新路径
C 促进政府强化民众道德训导 D. 推动民众普遍达成健康管理共识
15. 1964年,粮荒席卷印度大部分地区。1965年,美国和印度签署《罗马协定》,决定有条件地对印度进行援助。1966年,约翰逊政府以印度政府农业改革不力和争取对外援助不够为由,决定缩减对印度的援助规模,并表示对未来援助也会进行更严格限制。美国调处对印援助政策源于( )
A. 霸权主义传统 B. 意识形态冲突
C. 经济地位下降 D. 冷战均势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中国古代诗歌的嬗变
材料一 下表为部分古籍关于魏晋以前诗歌的记述摘编
古籍 记述摘编
先秦《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永言(延长诗的语言),声依永,律和声
先秦《国语》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西汉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 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自孝武(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东汉何休 《春秋公羊传》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材料二 魏晋之后,名为乐府诗,但只取其旧题而完全脱离了固定的乐府曲调,不能唱只能读的,和不依旧题,自编新题名目,只可读不能唱的两种形式的诗歌日益增多,这正是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交流兴盛的结果。书信中也经常会看到他们彼此互寄所作诗赋的情况,诗作的题目中也可看到越来越多的《答某某》《和某某》《赠某某》这样的字眼。可见这时文人之间交流情感,已经是把歌词写在纸上,让对方在纸上去看。诗的内涵也由过去的直抒胸臆,变得越来越重视情境的描绘;由过去的感于哀乐肆口而发,变得越来越重视伫兴(感情的蓄积)与构思;由过去一唱三叹的声气的强调,变得越来越重视文字的藻饰和排铺。
——摘编自李壮鹰《纸与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至汉代诗歌承续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魏晋至隋唐诗歌的变化及其原因。
17. 抗战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 国民政府最初向英国寻求金融借款是在1934年底。为缓解白银外流提出1.5亿英镑的借款,但因数额过大且违反新四国银行团(由英美日法组成)的原则被英国拒绝。出于缓解东亚紧张局势并维护在华英商利益的考虑,英国于1935年2月提出一个由英美日法四国联合对华提供借款的计划,并由四国各自派财政专家赴华考察,但该计划未能完全落实。10月29日,李滋罗斯将借款一事告知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询问日本是否愿参与,日方没有立即回复。
——摘编自王钊《1935—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交涉》
材料二 1937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段茂澜拜会英国驻华大使馆中文参事包克本,提出“缅甸云南一线,缅甸境内有拉(腊)戍城至中国边境未经修筑之公路仅一百八十公里,我国云南境内有弥渡至边境亦只三百八十公里”,希望英国“秉援助中国抗战之义,即日兴修自拉(腊)戍至缅交界之公路,俾能由缅直通于中国公路”。11月3日,英国外交部正式授权贺武:“可以向中国政府表示英国政府与缅甸政府在原则上同意修建连接中缅的直通公路。”
——摘编自孙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英修筑滇缅公路交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英金融借款交涉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中英交涉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8. 美国的西部开发
材料一 内战吞噬了印第安人大量的胜利果实。有些部落自己也蓄奴,自然跟邦联结成一派,其他的则与联邦为盟。到战争结束,大面积的印第安土地被割让,俄克拉荷马西部因此成了数千名新迁徙者的家园。俄克拉荷马遥远西部的这些未分配土地的开放,标志着印第安对该地区所拥有的独立主权的末日即将到来。随后,联邦政府打散了由俄克拉荷马西部不同部落集体拥有的土地,以160英亩为标准向个人分配。1898年,国会通过《柯蒂斯法案》,废除所有印第安领地的部落管辖权。不到十年,俄克拉荷马的部落民人口锐减到当地人口的1/10,数百个新社区依靠农业、采矿和其他工业发展起来。
——摘编自法拉格等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故事》
材料二 1934年,罗斯福政府颁布《泰勒牧场法案》。该法案确定了公共草地持照放牧制度,规定了放牧时间和强度,规范了公共土地利用机制,结束了长期以来西部公共草地的掠夺式经营和无序利用状态。
——摘编自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内战对其西部开发带来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美国政府西部政策的转变并简述《泰勒牧场法案》的特点。
19. 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
材料 恩格斯在1894年1月《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运用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统计,距今5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与祭祀有关的玉器(如下图);而同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大型墓葬中随葬品很少,且极少见玉器,没有显示出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这表明( )
A. 南方的文明程度显著高于北方 B. 文明进程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 区域文明的发展特征存在差异 D. 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长江和黄河地区出土文物种类不同,表明不同区域的文明特征存在差异,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南方文明比北方文明优越,排除A项;材料体现文明的多元性,无法得出-体性特征,排除B项;从出土文物无法看出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
2. 秦汉时期,我国的县级政区有县、邑、道及侯国四种类型,其中“道”是设在边地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汉代的道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即“有蛮夷曰道”。据此可知( )
A. 中央集权制具有多民族政权的性质 B. 古代各级行政区域单位变更频繁
C. 道作为基层政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秦汉的道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秦汉时期在民族聚居区设“道”,中央集权制具有多民族政权的性质,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行政区变更频繁,排除B项;“道”作为基层政区没有得到长期延续,排除C项;“道”并非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区,排除D项。故选A项。
3. 有学者指出,唐宋时期岭南民间崇祀的对象不少是开发和治理岭南的武将和功臣,如唐高祖时期南下招抚群豪的名将李靖,唐玄宗时期拓宽大庾岭道的张九龄,促进柳州文化发展的柳宗元和隋唐高凉大氏族高氏的宗族领袖冼夫人等。据此可知,唐宋时期岭南人物崇拜( )
A. 反映地域文化的融合 B. 显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
C. 基于传统的正统观念 D. 体现出儒学影响的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唐宋时期岭南地区民众崇拜祭祀对该地区做出杰出贡献的官员,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B项正确;材料仅显示的是岭南地区的情况,无法体现地域文化的融合,排除A项;正统是--种政治概念,是人们对当时以及历史王朝政权合法性地位的评判,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 宋代哥窑与汝窑的工匠精心钻研,以“天青”“粉青”“豆青”等取自自然景物本色的温润釉色与“裂纹”共同构成了一种优美、自然的风格,使器物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这主要反映了( )
A. 制陶技术的重大革新 B. 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
C. 道法自然的审美取向 D. 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使器物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工匠创作瓷器时往往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运用于创作中,力求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的境界,C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是瓷器的风格与制陶技术无关,排除A项;“返璞归真”的境界和崇尚奢靡完全不同,排除B项;虽有“工匠精心钻研”一说,但与格物致知的概念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组清代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其内容涉及土地买卖、租佃、商贸经营、借贷等。在契约中,“中人”是除了买卖双方之外最重要的见证者,而“中人”的身份则“先问亲族,再问四邻”。由此可见( )
A. 宗族基层自治中作用明显 B. 政府注重协调民事矛盾
C. 契约能够有效维护宗族利益 D. 农村土地流转频率加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人’的身份则‘先问亲族,再问四邻’”可知,亲族要比其它的社会关系重要,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清代的经济活动中,家族、宗族的力量分外强大,对民约、乡约、地方风俗习惯、民间惯例等影响深远,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协调民事矛盾,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契约对宗族利益的维护,排除C项;土地流转频率显著提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 晚清浙江乡村塾师管庭芬曾在日记中写道:“时闻粤氛侵及武昌、汉阳,而九江、安庆等处已戒严”,“是日有人自北来,云八月中贼开伪科,以天主教中语为谕,取不肖之士百人,名曰约士”。材料表明( )
A. 中西文化冲突较为剧烈 B. 士人深受传统观念影响
C. 宗教思想推动科举革新 D. 外国势力侵入长江流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该时期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反映出晚清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对于太平天国政权的不认同,这是因为受传统政治观念影响较深,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西文化冲突,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科举革新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外国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
7. 民国初年,江浙地区的针织工厂在设厂织造的同时,还把一部分手摇织机出租给近郊农家,并发放纱线等原料,让他们在家生产,工厂付给加工费,论件计资。代织的劳动者旺季受雇,淡季被裁,流动性强,被称为“放机制”。这反映出( )
A. 时代变迁孕育新生产方式 B. 工厂制度已开始向农村扩展
C. 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的需求 D. 民族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民国初年。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江浙地区针织工厂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机器和原料供给农户生产,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工厂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是时代变迁本身,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方式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而不是工厂制度本身向农村扩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不是生产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
8. 192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在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随后毛泽东致信中央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这表明秋收起义( )
A. 仍然受到了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B. 体现党对武装斗争的独立领导
C. 反映革命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 D. 受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材料“不再打国民党的旗帜”可知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的思想,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排除A项;革命方式未变,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下表是有关辛亥革命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出处 内容
1919年10月10日 孙中山《八年今日》 今日何日 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今日也。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目尚未达到也
1927年10月10日 《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 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
1938年10月10日 周恩来《辛亥、北伐与抗战》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的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谘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
A. 不同的评价体现历史的复杂性 B. 不同时期的评价切合时代特点
C. 不同阶级立场的评价完全不同 D. 不同史料能综合反映历史全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193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上述三则史料都切合当时的时代特点,B项正确。评价角度不同,不是体现历史本身的复杂性,而是体现了时代的不同,排除A项;材料的评述不能反映阶级属性,涉及共产党人的占两条,排除C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无法得出不同史料能综合反映历史全貌的历史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以下是2019—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情况统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政府科学制定产业政策 B.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C. 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D. 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背景类选择题,时空是:2019—2022年。材料反映了2020年、2021年、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相关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值快速增加,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助推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图表没有提到政府科学制定产业政策,排除A项;人工智能不属于传统产业,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下图是古埃及国王纳尔迈(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祭祀化妆时使用的调色板。正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与高级祭司和军队一起巡视战场;反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右手紧握权标击打敌人,一只隼鹰将三角洲地方的俘虏带来交给国王。据此可知( )
A 浮雕展现文明融合进程 B. 古埃及王权已达到顶峰
C. 战争推动埃及统一过程 D. 宗教祭祀反映经济形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国王纳尔迈佩戴象征上下埃及的红白冠,展示了征服和胜利的情景,表明在上下埃及统--的过程中,军事活动的重要作用,C项正确;浮雕没有展示文明融合进程,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国王有较高的地位,无法判断是“顶峰”,排除B项;通过“祭祀”“祭司”等信息可以看出宗教仪式,但无法反映埃及的经济形态,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他于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各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宣誓效忠。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英国变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这一变化( )
A. 使农奴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束缚 B. 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统一进程
C. 有利于城市自治和王权的削弱 D. 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束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86年(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欧洲王权由式微到加强的变化,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B项正确;王权加强并没有使农奴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信息是王权加强,排除C项;材料涉及国王与地方封臣的关系,没有提到基督教教会,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从16世纪70年代开始,西班牙殖民者将南美波托西的白银直接运往马尼拉交换亚洲商品尤其是中国制造的商品。而塞维利亚商人屡次施压西班牙王室,要求关闭波托西支线,并限制向马尼拉输出白银的额度。这反映了( )
A. 中西丝银贸易利润巨大 B. 重商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C. 中国深度卷入世界市场 D. 殖民扩张遭到普遍反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根据材料可知,丝银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大量来自东方的丝织品进入欧洲市场,冲击到西班牙本土塞维利亚商人的利益,引起西班牙本土商人抵制,这是重商主义思想的表现,B项正确;中西丝银贸易利润巨大不是西班牙本土商人抵制的主要原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此时中国还未深度卷入世界市场,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重商主义思想根深蒂固,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9世纪后半叶,流行的疫病对阿根廷民众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阿根廷卫生学家将肺结核与工人、女性、儿童和移民等群体联系起来,将其定义为导致“阿根廷种族”衰败的“社会疾病”。为了根除这些“社会疾病”,卫生学家推动国家建立起公共卫生制度。阿根廷对“社会疾病”的认识和对策( )
A. 表明殖民观念影响公共卫生 B. 成为加强民族国家建设的新路径
C. 促进政府强化民众道德训导 D. 推动民众普遍达成健康管理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半叶。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卫生学家面对流行疫病的威胁,从种族安危的角度要求国家推动疫病的治疗和公共卫生制度的发展,体现了阿根廷建设民族国家的意识,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殖民主义观念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强化对民众的道德训导,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众共识的广泛达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5. 1964年,粮荒席卷印度大部分地区。1965年,美国和印度签署《罗马协定》,决定有条件地对印度进行援助。1966年,约翰逊政府以印度政府农业改革不力和争取对外援助不够为由,决定缩减对印度的援助规模,并表示对未来援助也会进行更严格限制。美国调处对印援助政策源于( )
A. 霸权主义传统 B. 意识形态冲突
C. 经济地位下降 D. 冷战均势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美国因印度无法满足美方提出的条件而削减援助规模,表明美国安图通过粮食援助控制印度内政的野心,反映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传统,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形态冲突,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排除C项;美国在冷战中的地位与对印援助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中国古代诗歌的嬗变
材料一 下表为部分古籍关于魏晋以前诗歌的记述摘编
古籍 记述摘编
先秦《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永言(延长诗的语言),声依永,律和声
先秦《国语》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西汉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 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自孝武(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东汉何休 《春秋公羊传》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材料二 魏晋之后,名为乐府诗,但只取其旧题而完全脱离了固定的乐府曲调,不能唱只能读的,和不依旧题,自编新题名目,只可读不能唱的两种形式的诗歌日益增多,这正是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交流兴盛的结果。书信中也经常会看到他们彼此互寄所作诗赋的情况,诗作的题目中也可看到越来越多的《答某某》《和某某》《赠某某》这样的字眼。可见这时文人之间交流情感,已经是把歌词写在纸上,让对方在纸上去看。诗的内涵也由过去的直抒胸臆,变得越来越重视情境的描绘;由过去的感于哀乐肆口而发,变得越来越重视伫兴(感情的蓄积)与构思;由过去一唱三叹的声气的强调,变得越来越重视文字的藻饰和排铺。
——摘编自李壮鹰《纸与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至汉代诗歌承续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魏晋至隋唐诗歌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1)特点:主要在生产和日常事务中随感而生;诗往往作为歌词与乐曲相配;以口头传唱作为流传的重要途径;以民间歌谣形式居多;官府高度重视诗歌的收存和教化作用。(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传播方式由唱和为主变为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传递;诗的风格与内涵日益丰富;文学性大大增强;文人创作为主要来源。(任答两点即可。若答出从四言、五言向七言发展并逐渐格律化,可酌情给分)原因:造纸技术进步和纸的广泛应用;文学家和诗人的传承与创新;走向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统治者的提倡等。(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先秦至汉代的中国。据材料一“诗言志,歌永言”“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可得出,主要在生产和日常事务中随感而生;“声依永,律和声”“孔子皆弦歌之”可得出,诗往往作为歌词与乐曲相配;据所学知识可知,诗歌以口头传唱作为流传的重要途径,以民间歌谣形式居多;“自孝武(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得出,官府高度重视诗歌的收存和教化作用。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魏晋至隋唐诗歌的中国。变化:据材料二“这正是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交流兴盛的结果”可得出,传播方式由唱和为主变为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传递;“诗的内涵也由过去的直抒胸臆,变得越来越重视情境的描绘”可得出,文学性大大增强,文人创作为主要来源。
原因: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造纸技术进步和纸的广泛应用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诗歌的发展离不开文学家和诗人的传承与创新;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及统治者的提倡也是诗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17. 抗战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 国民政府最初向英国寻求金融借款是在1934年底。为缓解白银外流提出1.5亿英镑的借款,但因数额过大且违反新四国银行团(由英美日法组成)的原则被英国拒绝。出于缓解东亚紧张局势并维护在华英商利益的考虑,英国于1935年2月提出一个由英美日法四国联合对华提供借款的计划,并由四国各自派财政专家赴华考察,但该计划未能完全落实。10月29日,李滋罗斯将借款一事告知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询问日本是否愿参与,日方没有立即回复。
——摘编自王钊《1935—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交涉》
材料二 1937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段茂澜拜会英国驻华大使馆中文参事包克本,提出“缅甸云南一线,缅甸境内有拉(腊)戍城至中国边境未经修筑之公路仅一百八十公里,我国云南境内有弥渡至边境亦只三百八十公里”,希望英国“秉援助中国抗战之义,即日兴修自拉(腊)戍至缅交界之公路,俾能由缅直通于中国公路”。11月3日,英国外交部正式授权贺武:“可以向中国政府表示英国政府与缅甸政府在原则上同意修建连接中缅的直通公路。”
——摘编自孙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英修筑滇缅公路交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英金融借款交涉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中英交涉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17. 时代背景:国民政府财政困难;国际金融集团势力强大;白银外流加剧;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不断扩大;东亚局势紧张;英国在东亚采取战略收缩政策;英国对日绥靖政策。(任答三点)
18. 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持续外交努力;中英联合抗击日本的意识加强;英国维护其远东地区利益。(任答两点)影响:为打通国际援助交通线和中国的持久抗战创造条件;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任答两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材料一“ 为缓解白银外流提出1.5 亿英镑的借款”可知,国民政府财政困难,白银外流加剧;“出于缓解东亚紧张局势并维护在华英商利益的考虑”可知,东亚局势紧张,英国在东亚采取战略收缩政策;“李滋罗斯将借款一事告知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询问日本是否愿参与,日方没有立即回复”可知,英国对日绥靖政策;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不断扩大。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937年(中国)。变化的原因: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国为了维护其远东地区利益,与中国联合抗击日本的意识加强,加之国民政府持续外交努力使得英交涉发生变化。
影响:据材料二“秉援助中国抗战之义,即日兴修自拉(腊)戍至缅交界之公路,俾能由缅直通于中国公路”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同意修建连接中缅的直通公路,为打通国际援助交通线和中国的持久抗战创造条件,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
18. 美国的西部开发
材料一 内战吞噬了印第安人大量的胜利果实。有些部落自己也蓄奴,自然跟邦联结成一派,其他的则与联邦为盟。到战争结束,大面积的印第安土地被割让,俄克拉荷马西部因此成了数千名新迁徙者的家园。俄克拉荷马遥远西部的这些未分配土地的开放,标志着印第安对该地区所拥有的独立主权的末日即将到来。随后,联邦政府打散了由俄克拉荷马西部不同部落集体拥有的土地,以160英亩为标准向个人分配。1898年,国会通过《柯蒂斯法案》,废除所有印第安领地的部落管辖权。不到十年,俄克拉荷马的部落民人口锐减到当地人口的1/10,数百个新社区依靠农业、采矿和其他工业发展起来。
——摘编自法拉格等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故事》
材料二 1934年,罗斯福政府颁布《泰勒牧场法案》。该法案确定了公共草地持照放牧制度,规定了放牧时间和强度,规范了公共土地利用机制,结束了长期以来西部公共草地的掠夺式经营和无序利用状态。
——摘编自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内战对其西部开发带来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美国政府西部政策的转变并简述《泰勒牧场法案》的特点。
【答案】(1)西部的印第安人领土的部落管辖权被美国政府剥夺;大批移民涌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农业、采矿业和工业发展起来。
(2)转变:从推动移民,鼓励西部领土开发到严格限制西部的农牧业等经济活动。特点:加强政府对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活动的限制;严格限制私人在西部的垦荒活动;国家公园、印第安保留地和其他生态区保护界限清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属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美国内战时期。影响:由材料“到战争结束,大面积的印第安土地被割让,俄克拉荷马西部因此成了数千名新迁徙者的家园。俄克拉荷马遥远西部的这些未分配土地的开放,标志着印第安对该地区所拥有的独立主权的末日即将到来......1898年,国会通过《柯蒂斯法案》,废除所有印第安领地的部落管辖权。”西部的印第安人领土的部落管辖权被美国政府剥夺;根据材料“俄克拉荷马西部因此成了数千名新迁徙者的家园......不到十年,俄克拉荷马的部落民人口锐减到当地人口的1/10,数百个新社区依靠农业、采矿和其他工业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批移民涌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农业、采矿业和工业发展起来。
【小问2详解】
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美国内战时期。转变:由材料“到战争结束,大面积的印第安土地被割让,俄克拉荷马西部因此成了数千名新迁徙者的家园。”“ 规定了放牧时间和强度,规范了公共土地利用机制,结束了长期以来西部公共草地的掠夺式经营和无序利用状态。”可知从推动移民,鼓励西部领土开发到严格限制西部的农牧业等经济活动。特点:由材料“规定了放牧时间和强度,规范了公共土地利用机制,结束了长期以来西部公共草地的掠夺式经营和无序利用状态。”可知加强政府对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活动的限制、严格限制私人在西部的垦荒活动、国家公园、印第安保留地和其他生态区保护界限清晰。
19. 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
材料 恩格斯在1894年1月《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运用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秦始皇成为“千古--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人物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他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安定统--,戎狄蛮夷逐渐融人华夏族,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统一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历史的趋势。虽然其他一-些强国也具备-统天下的机会,而秦始皇胸怀雄才大略,凭借秦国优势和远交近攻成为开创大--统王朝的千古--帝。秦始皇进而顺应时代潮流建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但穷奢极欲,严刑苛法,激化社会矛盾,终致秦朝短命而亡。总之,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同时其历史活动也受个人条件这个偶然性因素限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说明]论题,可从“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的角度,围绕历史的必然性或偶然性.或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等角度确定。论题阐释,应为论述做铺垫。论述,应从时代要求和具体人物的贡献两方面展开。历史人物举例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两个及以上,可以中外兼有等。结论,应有升华论点或论题的色彩。[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围绕“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进行论述,因此首先要选定一个历史人物,再结合该历史人物的时代环境进行阐述。如选择秦始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成为“千古--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人物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他的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安定统--,戎狄蛮夷逐渐融人华夏族,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统一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历史的趋势。虽然其他一-些强国也具备-统天下的机会,而秦始皇胸怀雄才大略,凭借秦国优势和远交近攻成为开创大--统王朝的千古--帝。秦始皇进而顺应时代潮流建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但穷奢极欲,严刑苛法,激化社会矛盾,终致秦朝短命而亡。最后得出结论,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同时其历史活动也受个人条件这个偶然性因素限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选择其他的历史人物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