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酸及其性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生产、生活中会用到不同的“洗涤”,下列“洗涤”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
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脂
C.用盐酸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主要成份:CaCO3)
D.用洗洁精清洗餐盘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应用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双氧水用于消毒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活性炭用于净水 D.浓硫酸作干燥剂
3.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学们以氧气为核心,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其中能够成功的是
A. 制取氧气 B. 干燥氧气
C. 收集氧气 D. 检验氧气
4.下面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氯化钠溶液
C.量取40毫升的水 D.吸取滴加盐酸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 B.液体取用
C.液体读数 D.稀释浓硫酸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被雕刻成钻石 B.浓硫酸作干燥剂
C.活性炭用来做冰箱除味剂 D.氧气用于炼钢和气焊
7.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a+的结构示意图: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涉及的化合物类型有3 种 D.该反应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称量氯化钠 D. 过滤食盐水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酒精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钡餐是将硫酸钡放入水中,形成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
二、判断题
11.二氧化碳是酸。( )
12.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
1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瓶口冒白烟( )
14.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
15.碱与盐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
三、综合应用题
16.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 g。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 (填微粒符号)。
17.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用干燥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所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图连接成整套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 (填写字母)。
(2)A装置中实验前混合物质量为2.5g,实验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3)某同学用装置增加的质量来计算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的结果会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18.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某化学兴趣小组对PLA组成元素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1)该实验中,除导管外使用频率最高的玻璃仪器是 。
(2)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后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装置C的作用是 ,看到的现象是 。
(4)装置E的作用是 。
(5)充分燃烧7.2 g 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可忽略不计)。
装置 B D
实验前质量/g 155.2 148.5
实验后质量/g 158.8 161.7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PLA中含有 元素,这些元素的质量比为 。
参考答案:
1.A
【详解】试题分析:A、食盐水与铁锈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错误;B、汽油能溶解油脂,形成溶液,能达到目的,正确;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能达到目的,正确;D、用洗洁精清洗餐盘,发生了乳化现象,能达到目的。故选A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2.A
【详解】A、双氧水用于消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该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制冷剂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仅发生物理变化,该性质不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用于净水过程中只是吸附了水中色素和异味,仅发生物理变化,该性质不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作干燥剂过程中只是吸收水,仅发生物理变化,该性质不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故B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气体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C正确;
D、检验氧气,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检验氧气,故D错误。
故选。
4.A
【详解】A、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散热,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腐蚀桌面和污染药品,操作错误;
C、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手握量筒略微倾斜,试剂瓶口紧挨量筒,倾倒至接近所需体积,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的刻度线处,以防止过量,量筒的量程应选择略大于所需取用液体的体积,以减小误差,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吸去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将空气排出,再伸入液体中放开胶头吸取液体,防止空气中的物质使药品变质,且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滴加,操作错误。
故填A。
5.B
【详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缺少玻璃棒,A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B正确;
C、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视线与凹液面最高处保持水平,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同时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图示操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金刚石雕琢成钻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可用于炼钢和金属焊接,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钠离子核外含有10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选项A错误;
B、从化学方程式中可知,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互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中有单质生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B错误;
C、该反应中涉及的化合物有NH4Cl、NaNO2、NaCl、H2O共4种,可分为盐(NH4Cl、NaNO2、NaCl)和氧化物(H2O)两种类型,选项C错误;
D、该反应中,反应前后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氯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分别是+1、-2、+1、-1,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反应前NH4Cl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Na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反应后氮气为单质,氮元素化合价为0价,选项D正确。故选D。
8.B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管中,故错误;
B、吸收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B正确;
C、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的是物体,右盘放的是砝码,故C错误;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故选B。
9.C
【详解】A、硝酸铵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因此其溶解于水是吸热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易溶于水,并且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可以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溶液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要紧挨,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正确;
B、闻化学药品的气味时不能将鼻子直接凑到瓶口,否则会伤害鼻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正确。
故选B。
11.×
【详解】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错误。
12.正确
【详解】浓盐酸具有强烈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故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故填:正确。
13.错误
【详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空气中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故填:错误。
14.正确
【详解】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15.错误
【详解】碱与盐不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两者不反应,错误。
16. H2 3Fe+4H2OFe3O4+4H2 8 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ac O2和H+;
【详解】(1)由“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知,“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
设生成1g氢气,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的质量为x,
,
x=8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3 )①a.水中加入少量的稀Na2SO4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
b.电解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c正确;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物质是氧气未来得及转移到B管的氢离子,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O2和H+。
17. D C A 80% 增大
【详解】(1)要用干燥纯净的氢气还原氧化铜,要求制取的气体先除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再干燥(浓硫酸吸水),然后通过氧化铜装置发生还原反应,用氯化钙吸收产物水,故连接装置的顺序为:;
(2)实验前混合物质量为,实验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减少了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铜的质量为:,故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3)氯化钙吸收的水分来自反应产生的水和空气中的水,因此结果会偏大。
18.(1)试管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检验水是否被完全吸收 无水硫酸铜不变蓝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5) 碳、氢、氧 9:1:8
【详解】(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该实验中,除导管外使用频率最高的玻璃仪器是试管(3只);
(2)该装置有气体参加反应,连接好装置后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置C中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其作用是检验水,因B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的作用检验水是否被完全吸收,如水被完全吸收,则无水蒸气进入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不变成蓝色;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中是澄清的石灰水,前面D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其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5)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58.8g-155.2g=3. 6g,即生成了3. 6g水;
D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61.7g-148.5g=13. 2g,即生成了13. 2g二氧化碳;
由质量守恒定律,7. 2gPLA样品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含碳元素的质量为;7. 2gPLA样品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7. 2g-0. 4g-3. 6g=3. 2g。
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g:0.4g:3.2g=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