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三地理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 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 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日影观测活动,记录了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变化的相关数据。下图为依据某日部分数据绘制成的杆影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 福建省 B. 云南省 C. 海南省 D. 陕西省
2. 该日( )
A. 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 B. 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C. 北京正午杆与影等长 D. 扬州正午影长年内最长
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图1为亚运会三个吉祥物及相关信息,图2为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玉琮的地质环境与地质作用是( )
A. 变质环境—① B. 熔融环境—② C. 挤压环境—③ D. 沉积环境—④
4. 从钱塘江北口的海湾到如今的西湖,推测与其形成关联度最高的是( )
A. 地壳运动 B. 沉积作用 C. 岩浆活动 D. 山体滑坡
柑橘花海岸位于西班牙东部的地中海沿岸,因盛产柑橘而得名。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年降水量分布及西班牙柑橘生长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最符合西班牙柑橘生长习性的是( )
A. 喜雨怕晒
B. 喜湿耐寒
C. 喜涝渍怕热
D 喜温暖湿润
6. 柑橘生长区未形成东西扩展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纬度造成的热量差异小,上市时间较集中
B. 大气环流造成的降水差异大,品质无保障
C. 山地地形影响人类活动,柑橘种植区受限
D. 大西洋沿岸暖流影响多阴雨,市场范围小
2022年10月26日“雪龙2”号科考船从深圳启航,途中在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于11 月底抵达中山站。下图为“雪龙2”号前往南极科考时的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科考船前往南极途中( )
A. 甲海域—逆风—风浪最大 B. 乙海域—逆水—风平浪静
C. 丙海域—顺风—盐度最高 D. 丁海域—顺水—密度较大
8. 科考船在霍巴特港接受补给的时段,随船人员发现( )
A.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港区开始出现浮冰
C. 海边珊瑚环礁较多 D. 稻谷堆放等待出口
某研究团队对浙江山区毛竹林下不同红壤样本进行粒径组成检测,揭示毛竹林演替对土壤性状的影响规律。图1示意毛竹林演替第9年和第21年的土壤样本粒径组成及其占比,图2为土壤质地分类指标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两份土壤样本的质地均为( )
A. 砂土 B. 粉土 C. 黏 土 D. 壤土
10. 通过检测发现随着毛竹林演替年限增长,土壤( )
A. 颗粒团聚化 B. 透气性下降 C. 结构更简单 D. 入渗率下降
下图为我国三座山地的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山地①②③分别属于( )
A. 大兴安岭、贺兰山、阴山 B.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C. 贺兰山、大兴安岭、阴山 D. 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
12. 三座山地( )
A. ① 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 ② 北坡为阳坡导致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 ③ 东坡受降水影响针叶林带下限低于西坡 D. 从①到③山麓的水分条件越来越差
林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重大。下图为稳定的气候条件下北方某地区林火发生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林火发生后,该地区中期植被的优势物种最可能是( )
A. 草本植物 B. 灌 木 C. 针叶林 D. 阔叶林
14. 从远期看,林火发生后对该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 地面海拔降低 B. 气候更加暖湿 C. 促进林木更新 D. 多年冻土层变厚
我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与2010年相比, 2020年南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11.70%。图为2000-2020年南京市常住人口统计图,下表为2020年南京市流动人口类型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类型 数量(万人)
人户分离人口 440.9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 17572
流动人口 265.18
省内流动人口 130.33
15. 2020年南京市( )
A. 人户分离人口比重过半 B. 常住人口十年增长率降低
C. 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减少 D. 流动人口总数省内高于省外
16.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使南京市( )
A. 人口空间分布均衡 B.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C. 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D. 多中心空间结构凸显
玻利维亚的穆通铁矿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铁矿。该铁矿矿石品位高,大多可露天开采,但长期未规模化开发。中玻两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后,由中钢集团承建的穆通钢铁厂项目计划2024年投产。下图为玻利维亚及周边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玻利维亚穆通铁矿长期未规模化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缘关系复杂,互助性较强 B. 地理位置受限,交通不便
C. 铁矿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 D. 开采技术落后,工程量大
18. 穆通钢铁厂项目的建设对玻利维亚工业体系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
A. 工业集聚效益明显 B. 资源禀赋优势凸显
C.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D.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长江江苏段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区段,从可直接入海的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到南京港 实现了江海联运。下图为长江江苏段港口建设适宜性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城市中,优质岸段里程最短是( )
A. 南京市 B. 常州市 C. 南通市 D. 苏州市
20. 江苏省沿江港口发展策略的正确叙述是( )
A. 利用三级岸段资源,同步发展沿江港口
B. 依托各港自身优势,形成运河航运体系
C. 整合各类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分工协作
D. 发挥港区区位优势,集中布局化工产业
2020年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完成关停拆除,为生态环境保护让路。下图示意2000年和2020年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1. 2000~2020年该地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正确的是( )
A. 安全区的区县数量增加 B. 不安全区域总体面积减少
C. 预警区的区县数量减少 D. 非常不安全区域面积减少
22. 2000~2020年该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陆交错地生态脆弱 B. 新生陆地抗干扰力强
C. 湿地较少调节能力弱 D. 拆除油水井生产设施
23. 该区域关停部分油水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维护生态安全 ②利于粮食安全③保障能源安全④保障水资源安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冬半年上游地区深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流域内的深切峡谷和缥缈云雾是其独特的景象。下图1为乌江水系图。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是云贵高原上经常出现的天气系统。图2为昆明准静止锋沿 26°N分布位置频次图。
(1)判断乌江流域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描述昆明准静止锋沿26N 分布位置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3)分析乌江流域内深切峡谷对缥缈云雾形成所起的作用。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对于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以大城市为主的极化模式,还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均衡模式,都需要厘清区域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下图为2020年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分布特征图。
材料二 城市溢出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包括资金、技术、产业 等诸多方面。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其本身及周边城市有很大影响。图2示意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对区域城市体系极化与均衡演化的影响过程。
(1)与受北京影响城市相比,说明受上海影响的城市分布特点。
(2)简述上海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给上海市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江苏城市体系相对均衡与其城市产业结构的关联。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环境存在较明显空间差异。区域I年均气温3~8℃,年均风速2m/s 左右;区域Ⅱ年均气温约1℃,年均风速4m/s 左右。图1示意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区域I和区域Ⅱ的范围。
材料二 研究发现,距今1500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有增强趋势。图2示意1500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增强的时空差异。
(1)与区域Ⅱ相比,写出区域I发展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
(2)简述距今1500年以来区域I与区域Ⅱ风沙活动增强的时空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本区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间协调发展的措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三地理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 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 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日影观测活动,记录了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变化的相关数据。下图为依据某日部分数据绘制成的杆影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
A. 福建省 B. 云南省 C. 海南省 D. 陕西省
2. 该日( )
A. 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 B. 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C. 北京正午杆与影等长 D. 扬州正午影长年内最长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图中等影长线,北京时间9:20与16:00影长相同,其太阳高度相同,关于正午时刻对称,所以当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为12:40,当地正午的地方时为12点,所以当地的经度约为110°E,排除AB。该地正午影子在南方,表明正午太阳位于当地北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D错,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影长端点位于可知,该日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A正确。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B错。北京纬度约为40°N,北京正午杆与影等长表明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则太阳直射5°S,C错。扬州正午影长年内最长即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小,应为冬至日,D错。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图1为亚运会三个吉祥物及相关信息,图2为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玉琮的地质环境与地质作用是( )
A. 变质环境—① B. 熔融环境—② C. 挤压环境—③ D. 沉积环境—④
4. 从钱塘江北口的海湾到如今的西湖,推测与其形成关联度最高的是( )
A. 地壳运动 B. 沉积作用 C. 岩浆活动 D. 山体滑坡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玉琮为变质岩。岩浆经过岩浆活动可形成岩浆岩,故a为岩浆岩,③为岩浆活动;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故d为变质岩;据图可知c由沉积物转化而来,故c为沉积岩;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需要变质环境,故①为变质环境。所以形成玉琮的地质环境与地质作用是变质环境—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西湖本为海湾,由于海洋的潮流顶托作用,河流入海受了海水的阻力,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江湖挟带泥沙在海湾南北两个岬角处(即今吴山和宝石山)逐渐沉淀堆积发育,最后相互连接,使海湾隔绝了大海而形成为潟湖,即西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主要是三大岩石以及岩浆的互相转化,岩浆岩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或者通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沉积岩和岩浆岩也可以通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柑橘花海岸位于西班牙东部的地中海沿岸,因盛产柑橘而得名。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年降水量分布及西班牙柑橘生长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最符合西班牙柑橘生长习性的是( )
A. 喜雨怕晒
B. 喜湿耐寒
C. 喜涝渍怕热
D. 喜温暖湿润
6. 柑橘生长区未形成东西扩展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纬度造成的热量差异小,上市时间较集中
B. 大气环流造成的降水差异大,品质无保障
C 山地地形影响人类活动,柑橘种植区受限
D. 大西洋沿岸暖流影响多阴雨,市场范围小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可以推测出西班牙柑橘生长习性,该处为地中海气候,纬度较低,气候温暖(不耐寒)B错误,靠近沿海地区,较为湿润,D正确,该地夏季炎热干燥,柑橘并不怕晒、怕热,A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结合图例中山峰分布,可知在伊比利亚半岛山脉分布较多,山地地形影响人类活动,柑橘种植区受限,C正确;上市时间集中与否不影响种植规模拓展,A错误;结合等降水量,向西拓展降水变化不大,不会明显造成品质下降,B错误;伊比利亚半岛西部受到大西洋暖流影响,柑橘主要分布在东部地中海沿岸,D错误。故选C。
【点睛】作物习性是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要求。了解作物习性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022年10月26日“雪龙2”号科考船从深圳启航,途中在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于11 月底抵达中山站。下图为“雪龙2”号前往南极科考时的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科考船前往南极途中( )
A. 甲海域—逆风—风浪最大 B. 乙海域—逆水—风平浪静
C. 丙海域—顺风—盐度最高 D. 丁海域—顺水—密度较大
8. 科考船在霍巴特港接受补给的时段,随船人员发现( )
A.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港区开始出现浮冰
C. 海边珊瑚环礁较多 D. 稻谷堆放等待出口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风力较小,风浪小,A错。在乙海域附近,顺东澳大利亚暖流航行,顺水航行,B错。盐度最高的海域出现在副热带海域,丙海域附近盐度并非最高,C错。丁海域附近受南极环流的影响,南极环流大致自东向西流,考察船在此海域顺水航行,且该海域所处纬度较高,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科考船10月26日出发,11月底抵达中山站。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南移,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所以科考船在霍巴特港接受补给的时段,随船人员会发现太阳从东南方升起,A正确。霍巴特港地处南温带,且纬度相对较低,港区不可能出现浮冰,B错。珊瑚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海域,该地海边珊瑚环礁较少,C错。稻谷主要生产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当地稻谷产量较少,D错。故选A。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某研究团队对浙江山区毛竹林下不同红壤样本进行粒径组成检测,揭示毛竹林演替对土壤性状的影响规律。图1示意毛竹林演替第9年和第21年的土壤样本粒径组成及其占比,图2为土壤质地分类指标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两份土壤样本的质地均为( )
A. 砂土 B. 粉土 C. 黏 土 D. 壤土
10. 通过检测发现随着毛竹林演替年限增长,土壤( )
A. 颗粒团聚化 B. 透气性下降 C. 结构更简单 D. 入渗率下降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粉土中粉粒占80%以上,砂粒小于30%;砂土中砂粒占65%以上,黏粒小于20%;黏土中黏粒占40%以上;壤土中砂粒在30%~80%之间,粉粒在60%~80%之间,黏粒在20%~40%之间。根据土壤粒径组成可知,第9年该土壤砂粒占比接近50%(粗砂+细砂),粉粒占44%,黏粒占9%,第21年该土壤砂粒占比55%,粉粒占38%,黏粒占7%,故该块耕地两份土壤样本的质地均为壤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通过检测发现随着毛竹林演替年限增长,粉粒和黏粒比重下降,砂粒比重增加,说明土壤颗粒增大,孔隙增大,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入渗率增加,BD错误,颗粒增大,说明颗粒团聚化,A正确;随着毛竹林演替年限增长,凋落物增加,土壤结构更复杂,C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下图为我国三座山地的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山地①②③分别属于( )
A. 大兴安岭、贺兰山、阴山 B.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C. 贺兰山、大兴安岭、阴山 D. 贺兰山、阴山、大兴安岭
12. 三座山地( )
A. ① 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 ② 北坡为阳坡导致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 ③ 东坡受降水影响针叶林带下限低于西坡 D. 从①到③山麓的水分条件越来越差
【答案】11. D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①③山地东西坡,②山地分南北坡,①山基带是荒漠带,应该是贺兰山,呈南北走向。②基带是草原带,应该是阴山,呈东西走向。③山基带西坡是草原带,东坡是落叶阔叶林带,应该是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上题分析可知,①是贺兰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水分,A错误。②是阴山,北坡为阴坡,海拔高,气温低,导致基带上限高于南坡,B错误。③是大兴安岭,东坡是夏季风迎风坡,受降水影响针叶林带下限低于西坡,C正确。从①到③山麓的水分条件越来越好,D错误。故选C。
【点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 (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林火对植被和多年冻土的影响重大。下图为稳定的气候条件下北方某地区林火发生后的地表和多年冻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林火发生后,该地区中期植被的优势物种最可能是( )
A. 草本植物 B. 灌 木 C. 针叶林 D. 阔叶林
14. 从远期看,林火发生后对该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 地面海拔降低 B. 气候更加暖湿 C. 促进林木更新 D. 多年冻土层变厚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林火发生后,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生长速度较慢,A错误;灌木的根系发达,入土较深,根部不易受到火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B正确;针叶林和阔叶林是森林阶段的植被,恢复时间长,火后难以很快生长,排除CD。故选B。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野火后该地地面先沉降后期慢慢恢复,A错误;读图分析,野火后多年冻土层先变厚再变薄,D错误;林火发生后,枝干、树叶被烧成草木灰,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促进林木更新,从禾草、灌木,变成针叶林,针叶林适应寒冷的环境,C正确,B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我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与2010年相比, 2020年南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11.70%。图为2000-2020年南京市常住人口统计图,下表为2020年南京市流动人口类型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类型 数量(万人)
人户分离人口 440.9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 175.72
流动人口 265.18
省内流动人口 130.33
15. 2020年南京市( )
A. 人户分离人口比重过半 B. 常住人口的十年增长率降低
C. 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减少 D. 流动人口总数省内高于省外
16.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使南京市( )
A. 人口空间分布均衡 B.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C. 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D. 多中心空间结构凸显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2020年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440.9万,总人口931.47万,人户分离人口比重未过半,A错。结合图示2000年、2010年以及2020年常住人口数据,相比于2000-2010年而言,2010-2020年常住人口的十年增长率由原来的28.3%降低为16.4%,常住人口的十年增长率降低,B正确。结合材料“2020年南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11.70%”可知,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增加,C错。结合表格信息,省内流动人口130.33万人,省外流动人口134.85万人,流动人口总数省内低于省外,D错。故选B。
【16题详解】
我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称为“人户分离”,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使得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各中心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可有效实现错位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D正确,AC错。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即一个设区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这种分离对老年人口比重影响不大,B错。故选D。
【点睛】人户分离有两种情况:一种指普查时点户口在本户,人未在此处居住,即通常所说户在人不在;另一种是指普查时点人在本户居住,户口不在本普查小区,即通常所说人在户不在。
玻利维亚的穆通铁矿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铁矿。该铁矿矿石品位高,大多可露天开采,但长期未规模化开发。中玻两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后,由中钢集团承建的穆通钢铁厂项目计划2024年投产。下图为玻利维亚及周边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玻利维亚穆通铁矿长期未规模化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缘关系复杂,互助性较强 B. 地理位置受限,交通不便
C. 铁矿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 D. 开采技术落后,工程量大
18. 穆通钢铁厂项目建设对玻利维亚工业体系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
A. 工业集聚效益明显 B. 资源禀赋优势凸显
C.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D.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17. B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互助性较强不会长期未规模化开发,A错。结合图示穆通铁矿位置,地处玻利维亚东南部与多国接壤处,地理位置受限,交通不便,所以长期未规模化开发,B正确。经过深加工,铁矿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并不低,C错。该铁矿矿石品位高,大多可露天开采,开采难度并不大,并非技术落后或工程大导致长期未规模化开发,D错。故选B。
【18题详解】
穆通钢铁厂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铁矿的开采和加工,带动与之相关的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工业集聚,工业集聚效益明显,A正确。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不属于对其工业体系的影响,BC错。铁矿的开采对其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影响,D错。故选A。
【点睛】工业的区位因素:燃料(动力)、原料、水源、土地(地租)、市场、交通、劳动力、资金、政策、科技、环保考虑、投资者心理等。
长江江苏段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区段,从可直接入海的太仓集装箱干线港到南京港 实现了江海联运。下图为长江江苏段港口建设适宜性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城市中,优质岸段里程最短的是( )
A. 南京市 B. 常州市 C. 南通市 D. 苏州市
20. 江苏省沿江港口发展策略的正确叙述是( )
A. 利用三级岸段资源,同步发展沿江港口
B. 依托各港自身优势,形成运河航运体系
C. 整合各类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分工协作
D. 发挥港区区位优势,集中布局化工产业
【答案】19. B 20. C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四个城市中,常州市只有三级岸段,优质岸段里程最短;苏州段的一级岸段最长,故优质岸段里程常州市短于南京市、苏州市、南通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江苏省沿江港口发展策略是优化沿江沿海港口布局,尽快形成分工合理、错位互补的运输系统,C正确。可以利用三级岸段资源,在适宜的地区发展沿江港口,A错误。图中江苏段运河较少,不适合形成运河航运体系,B错误。集中布局化工产业会加剧水污染等污染,D错误。故选C。
【点睛】江苏省沿江港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造高效畅通的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2020年位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300口油水井生产设施完成关停拆除,为生态环境保护让路。下图示意2000年和2020年黄河三角洲部分县、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1. 2000~2020年该地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正确的是( )
A. 安全区的区县数量增加 B. 不安全区域总体面积减少
C. 预警区区县数量减少 D. 非常不安全区域面积减少
22. 2000~2020年该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陆交错地生态脆弱 B. 新生陆地抗干扰力强
C. 湿地较少调节能力弱 D. 拆除油水井生产设施
23. 该区域关停部分油水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维护生态安全 ②利于粮食安全③保障能源安全④保障水资源安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1. B 22. A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0年安全区的区县为东营区和广饶县,2020年安全区的区县为无棣县,故安全区的区县数量减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安全区域总体面积减少,B错误;预警县从利津县转变为广饶县,数量没有变化,C错误;非常不安全区域面积增加,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总体看,该地2000~2020年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除无棣县程度减轻之外,其他地区都不同程度加重了生态安全威胁,黄河三角洲属于陆地、河流、海洋的水陆交错地带,环境复杂,演替频繁,生态脆弱,A正确;黄河三角洲地区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新生陆地没有经过环境演替的稳定变化,抗干扰能力弱,B错误;黄河三角洲湿地遍布,湿地较多,C错误;拆除油水井生产设施有利于生态安全,于图中所示结果不符,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油水井能够提取原油,关停会减少原油产量,影响能源安全,③错误;但关停后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湿地环境,减轻了石油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了湿地和水环境,①④正确;关停拆除油水井并没有进行开荒耕种,而是恢复周边生态环境,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江是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冬半年上游地区深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流域内的深切峡谷和缥缈云雾是其独特的景象。下图1为乌江水系图。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是云贵高原上经常出现的天气系统。图2为昆明准静止锋沿 26°N分布位置频次图。
(1)判断乌江流域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描述昆明准静止锋沿26N 分布位置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3)分析乌江流域内深切峡谷对缥缈云雾形成所起的作用。
【答案】24. 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多深切峡谷;地势起伏大。 理由:主要流经云贵高原;自西南向东北汇入长江;流域内水电站和峡谷众多。
25. 变化:锋面位置不稳定,(在100°E-106°E之间)东西摆动; 较高频次出现在103°E-105°E之间(或云贵高原东北部边缘);原因:冷气团势力强弱;云贵高原地形阻挡。
26. 乌江流域河网密布,水汽充足(或峡谷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山风沿谷地下沉,与谷底暖气团相遇,凝结成雾(或谷底暖气团被迫抬升,凝结成雾);峡谷易形成逆温层(或谷地风速较小),大气稳定。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准静止锋的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形特征注意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以及地势高低及其起伏,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地貌的描述。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江流域流经云贵高原,自西南向东北汇入长江。根据图中水电站信息可知,流域内水电站和峡谷较多,表明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流向表明区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流域内深切峡谷和飘渺云雾是其独特的景象,表明乌江流域多深切河谷等特殊地貌。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冬季,北方冷气团势力较强,南下的冷空气受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势力减弱,在云贵高原附近形成昆明准静止锋,结合图2信息可知,昆明准静止锋沿26°N锋面位置不稳定,整体在100°E-106°E之间东西摆动,结合其频次信息可知,较高频次出现在103°E-105°E之间。
【小问3详解】
乌江流域河网密布,蒸发较大,空气中水汽充足,加之河谷深切,峡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为飘渺云雾提供了水汽来源。同时,山风沿谷地下沉与谷地的暖气团相遇,暖气团遇冷凝结形成雾,同时谷地内风速较小,雾气不易吹散,大气稳定,加之峡谷在夜间容易形成逆温层,也使得大气稳定,有利于飘渺云雾的形成。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对于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以大城市为主的极化模式,还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均衡模式,都需要厘清区域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下图为2020年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分布特征图。
材料二 城市溢出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包括资金、技术、产业 等诸多方面。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其本身及周边城市有很大影响。图2示意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对区域城市体系极化与均衡演化的影响过程。
(1)与受北京影响的城市相比,说明受上海影响的城市分布特点。
(2)简述上海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给上海市带来的有利影响。
(3)分析江苏城市体系相对均衡与其城市产业结构的关联。
【答案】25. 空间临近(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分布范围小;数量多
26. 缓解上海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缓解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利于上海的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7. 江苏城市以制造业为主,各城市产业分工明确;最优城市规模较小,但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强;更容易形成大中小城市较为均衡的格局;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城市的辐射功能、城市体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注意关注图1中的图例信息,根据图例信息可知,与受北京影响的城市相比,受上海影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在空间位置上更加临近上海,分布范围相对较小。同时,受上海影响的城市其规模相对较小,且城市的数量相对更多。
【小问2详解】
城市溢出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包括资金、技术、产业等诸多方面。对于上海市而言,随着部分产业向周边城市迁出,有利于缓解上海市产业活动过度聚集,从而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城市问题,从而为上海市发展新的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有利于上海产业、资金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促进上海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带动其经济发展。
【小问3详解】
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江苏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且各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各城市职能分工明确,城市体系相对均衡,最优城市规模较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对周边城市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从而容易形成大中小城市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环境存在较明显空间差异。区域I年均气温3~8℃,年均风速2m/s 左右;区域Ⅱ年均气温约1℃,年均风速4m/s 左右。图1示意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区域I和区域Ⅱ的范围。
材料二 研究发现,距今1500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有增强趋势。图2示意1500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增强的时空差异。
(1)与区域Ⅱ相比,写出区域I发展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
(2)简述距今1500年以来区域I与区域Ⅱ风沙活动增强的时空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本区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间协调发展的措施。
【答案】26. 水热组合较好(或年均温较高;年降水较多); 年均风速较小。
27. 时空差异:区域I风沙活动开始增强的时间比Ⅱ区早;(区域I风沙活动在距今1500~1000年期间显著增强;区域Ⅱ风沙活动在距 今1000年以来才开始增强);区域I风沙活动一直在增强原因:距今1500年以来,区域I人类活动(主要为战争和农牧业扩张)对自然植被的破 坏;距今1000年以来,区域Ⅱ西伯利亚高压增强,气候变得冷干;
28.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定合理农业规模,减少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耕作与畜牧业比重;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保护土壤和水源的质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农业区位因素、荒漠化、农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区域I 发展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主要从气温、降水、风速角度分析。结合区域地图中的纬度信息、年等降水量线可知,纬度较低年均温较高,年降水较多,水热组合较好;结合材料可知,区域I年均风速2m/s 左右,区域Ⅱ年均风速4m/s 左右,年均风速较小。
【小问2详解】
阅读图2,结合风沙增强、风沙较弱图例分析,区域I风沙活动在距今1500~1000年期间显著增强,区域II风沙较弱,1000年以来区域Ⅱ风沙活动增强,区域I风沙活动增强,归纳出风沙活动增强时空差异:区域I风沙活动开始增强的时间比Ⅱ区早。
风沙活动一直在区域I增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结合图例距今1500年以来,区域I人类活动较强,主要为战争和农牧业扩张,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使得风沙活动一直增强;结合图2可知,距今1000年以来,区域Ⅱ西伯利亚高压增强,气候变得冷干,使得区域II风沙增强。
【小问3详解】
本区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间协调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农业结构、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农牧布局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规定合理农业规模,减少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减轻人类不合理活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耕作与畜牧业比重,减少农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发展节水农业,保护土壤和水源的质量,提升区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