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闭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
一、选择题(20 个小题,共4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A. 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人工取火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2.良渚遗址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有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当时
A.玉器生产量小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3.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帮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右图目录所反映的第二单元的主题是 第二单元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2022年12月28日,国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公司公布了旗下高端电动汽车“仰望”的品牌标志(右图一),该创意灵感来自与之相关的一个甲骨文字(右图二)。这个甲骨文字是
A. 电 B.王
C. 田 D. 中
6.《管子》一书曾记载,春秋时期,齐国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战国策·赵策》中也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录。这主要体现了
A.古代冶铁工艺完善 B.古代水利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7.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带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A.竹简或木牍上 B.丝帛上 C.龟甲或兽骨上 D.宣纸上
8.小茗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孔子,他的台词应该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C.兼爱非攻,互爱互利 D.依法治国,君主至上
9.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推行小篆 B.统一车轨 C.修筑长城 D.焚书坑儒
10.史料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读历史。史载秦朝后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道路上都是穿罪犯衣服的人,监狱里关满了囚犯,像市场一样拥挤),该材料说明秦朝
A.交通发达 B.市场繁荣 C.刑法严苛 D.盗贼猖獗
1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年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 世纪早期 D.公元前3 世纪晚期
12.假如你能穿越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去读书,那么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经商之道 B.墨家思想 C.儒家经典 D.方士之术
13.下表中这一现象反映了东汉后期(单位:岁/年)
姓名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在位时间 18 0.5 19 20 0.5 1 22 23 0.5
寿命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民生凋敞食物匮乏
C.州牧割据战乱不断 D.医疗落后疾病频发
14.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或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C.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15.“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反映了
A.饮食文化丰富社会生活 B.农历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C.祭祀仪式追思祖先根源 D.农业种植不断更新换代
16.建兴6年(公元228 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其北伐旗帜上写的政权名称是
A. 汉 B.魏 C.蜀 D.吴
17.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A.张骞出使西域 B.曹刘赤壁大战
C.北方各族内迁 D.北魏迁都洛阳
18.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 317 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史称
A. 东汉 B.东晋 C.后秦 D.后赵
19.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魏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一时期的洛阳发生如此变化是因为
A.商鞅变法 B.西域都护设立 C.孝文帝改革 D.西晋统一全国
20.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右图为魏碑《张猛龙碑》(拓片),由此可知,魏碑的艺术特点是
A.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线条优美,人物传神
C.推算精细,务求实效
D.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6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 处。 (填写图中字母即可)(4分)
(2)说出材料二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 (4分)
(3)如果以两则材料作为一个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4分)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儒家思想争取官方认可的东周时期,人们对孔丘表示尊敬的称呼通常是“孔子”、“孔夫子”。 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要求思想上的统一,儒家思想正好适合此时的要求,成为当时的正统思想,于是孔子成为了被神化的“圣人”。
——摘编自王荣芳《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1 人物的名称,并写出一条他的言论。 (4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一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图2)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东周和西汉时期有什么不同 (4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今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以上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天下初定”指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的什么事件 (4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统一,秦朝在文化、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
24.(12分)请依据下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所反映内容的主要信息)
材料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天文学、数学以及书法、绘画与雕塑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期间的短暂统一是在哪个朝代 (4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 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