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重点中学2023_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重点中学2023_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07 22:3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 史
选择题(共20小题, 20分)
1.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共同劳动,共同获取食物,会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 )
A.过上了小康生活 B.主动适应自然环境,获得生存
C.生活丰富多彩 D.已掌握高超的造房技术和工艺
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兵器叫做“如意金箍棒”,相传由太上老君炼制,曾被上古时期一位圣人借去治水。这位治水的“圣人”就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 )
A.炎帝 B.黄帝 C.尧 D. 禹
4.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素养之一。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5.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D.周王室势力衰徽,诸侯势力竞相崛起
6.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其中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天子是在( )
A.尽分封制诸侯义务 B.遵守禅让制原则
C.尽郡县制地方官员职责 D.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7.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手工制造工艺的进步 C.巩固国家统一 D.抵御外来民族的侵略
8.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这表明( )
A.宗教是人民的精神寄托 B.宗教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C.贫苦民众都有迷信思想 D.道教和佛教都在欺骗民众
9.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诸侯势力的兴起 B.少数民族的内迁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10.关于秦末战争,说法正确的有( )
①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③项羽最先攻入咸阳灭掉秦朝
④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中华文明深受外国影响的是( )
12.李明在查阅课外资料时,看到书中对某一战争的描述有“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据此可知,该战争是( )
A.涿鹿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 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14.西晋,一个短暂统一的政权,其兴衰耐人寻味。其中,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对西晋骤灭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皇室奢靡 D.五胡内迁
15.小明同学在单元总结时做了如下笔记:“夏商周的更替”、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诸子百家与诸侯国变法”,请你推测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6.下图是一场战役的示意图,下列与这场战役都相关的成语典故是( )
A.四面楚歌、风声鹤唳
B.破釜沉舟、退避三舍
C.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D.草木皆兵、破釜沉舟
17.为纪念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国际数学联合会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这主要源于他( )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B.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C.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
D.书法艺术高超,所作楷、草书尤为精湛
18.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 “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19.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历史事件是( )
A.蒙恬出击匈奴 B.霍去病北击匈奴
C.班超经营西域 D.西域都护的设置
20.“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周杰伦这首“中国风”歌曲的 MV中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
非选择题(共5 小题, 30分)
21. (5分) 七年级同学以“河南名片”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推介文物设计文化名片
(1) 根据上面两处文物,请你任选一处写出相应的推介理由。 (2 分)
[任务二]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任务名片
人物:老子主要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 提倡顺应自然法则;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 并且可以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2) 请你仿照这位同学的名人名片再制作一张古代河南名人名片。(2 分)
[任务三]众说纷纭——展示河南名片
(3) 活动最后,大家希望以“河南名片,点亮世界”为题展现河南在古代历史上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请你出谋划策。 (1分)
22. (6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传》
材料二 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面临的问题 采取措施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援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史记》 推行推恩令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汉书》 ①
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史记》 ②
(1) 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对秦国的崛起发挥怎样的作用 (2 分)
(2)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 (2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 (2分)
23.(7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二 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材料三 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材料四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1)材料一中文物图片,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2) 材料二中“奎江水”修建的工程指什么 (1分)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文帝对农业的态度 (1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 (2分)
(5) 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保障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1分)
24. (6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不断传承着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1)结合所学指出在诸子百家中体现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念的是哪家谁的思想 (1分)
材料二
(2) 材料二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的中国智慧是什么。 (1分)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维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盥等也纷纷东来。这条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 材料三中所指的“这条路”指什么 “这条路”是在什么事件后开通的 (2分)
(4) 根据材料三推出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1分)
材料四 2023年中国元首外交亮点纷呈:一是促进了大国关系发展,中俄、 中美、 中法和欧盟领导人会晤;二是深化了同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主持一带一路;三是为解决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沙伊达成共识、推动乌克兰危机;四是夯实了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将中国故事,广交天下朋友。
(5) 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请你为中国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分)
25.(6分)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有许多,如兼并战争、各民族间和平交往、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等。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节选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 根据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1分)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2)观察材料二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可以看出民族流动的方向有何特点 (1分)
材料三 某班同学围绕某历史事件制作的资料卡片如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班同学研究的历史事件名称。并结合所学,列举北魏这位帝王汉化改革的其他措施。 (2分)
材料四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是以“食肉饮酪”著称的。乳酪制品是北方草原民族的发明创造。中原上古时代也有“酪”,但是和乳酪不是一回事;随着农耕、游牧两大经济文化区的形成和相互交流的展开,草原牧民的饮食习俗也逐渐传入中原。到了北朝,羊肉乳酪竟然被称之为“中国之味”。
(4) 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从时代背景、中华民族的发展等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之味”的理解。 (2分)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选择题(1*20分)
1.B 2.B 3.D 4.B 5.D 6.A 7.C 8.A 9.C 10.B
11.A 12.D 13.D 14.B 15.B 16.C 17.A 18.C 19.D 20.A
21.(5分)(1)图一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2分)
图二 甲骨文 商朝时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卜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分)
(2)张仲景 东汉时期医学家 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
(3)建立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网站;在电视台、报刊设专题新闻和专栏,对文化资源进行广告推广(1分,符合题意即可)
22.(6分)(1)事件:商鞅变法;(1分)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分)
(2)秦始皇(1分) 郡县制 (1分)
(3)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1分)
23.(6分)(1)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1分)
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1分)
(2)都江堰(1分)
(3)态度:以农为本。(1分)
(4)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充足的劳动力与先进的技术;政府采取优待南迁居民的政策;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地区人民的辛勤劳动。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答出二点即给满分)(2分)
(5)国家政策的支持;安定的社会环境;先进的技术等等(答出其中的一条即可)(1分)
24.(6份)
(1)儒家孔子的思想(1分)
(2)蔡伦改进造纸术(1分)
(3)丝绸之路的开通(1分);张骞出使西域(1分)
(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1分)
(5)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处等等(1分)
25.(6分)
(1)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中逐渐融合而成的;(符合题意即可)(1分)
(2)从北向南迁移或少数民族北迁,汉族人南迁(1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分) 说汉语、穿汉服、与汉联姻等(1分写出一条即可)
(4)现象:不同民族间饮食文化的相互交流;(1分)
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交流,是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例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写出任意一条即可1分)
材料一 见下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