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调研试卷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20分)
1.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经测定,距今约 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里”是 (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云南元谋县 D.山东大汶口
2.下列内容哪一项属于历史史实,而不是传说( )
A.神农尝百草 B.半坡人制造彩陶
C.女娲造人 D.炎黄战蚩尤
3.《易·系辞下》中写道,神农氏在中午开设集市,招引各地的民众,集聚了各地的货物。因此可以看出,神农氏时已出现原始 ( )
A.农业 B.手工业 C.丝织业 D.商业
4.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名字有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西周时期,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西周用鼎数量象征权力大小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的手工业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7.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评价”的是 ( )
A.周武王率兵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C.春秋时期,今江苏苏州地区属于吴国
D.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大国兼并小国,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8.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9.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力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D.君主权力的强化
10.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那么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秦王嬴政一统天下 B.项羽刘邦争夺天下
C.王莽篡位西汉灭亡 D.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1.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
A.力倡节俭 B. 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
12. 《大汉天子》曾是一部热播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 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直接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9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54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东汉的灭亡
C.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八王之乱”
1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 霍去病大败匈奴后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西晋统一后
15.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 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纸的应用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16.下列三国鼎立示意图,表达正确的是 ( )
1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生动写照。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其中不包括( )
A.匈奴族 B.蒙古族 C.羯族 D.羌族
18.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有关的战役是 ( )
A.淝水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垓下之围
19.在中国的某一历史时期,南方地区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这些王朝被总称为( )
A.春秋战国 B.十六国 C.南朝 D. 北朝
20.《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这部书的作者是( )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顾恺之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 30分)
21. (7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 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秦、楚、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1)材料一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 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2)材料二中的这段史料叙述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 根据上述史料,概述当时的政治局势。(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什么联系 (1分)
(4)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争霸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22.(7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 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材料二 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他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被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材料三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以上材料均出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书中 (2分)
(2)材料二中的“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他的“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源文是怎样说的 (2分)
(3)材料三中,墨子曾主张什么 他“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从而提倡什么 (2分)
(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 (1分)
23. (6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二 丝绸之路线路图
料三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是哪年“始开西域之迹”的 什么机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在哪里 东汉时期班超派甘英出使哪国 (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分)
24. (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200年, 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战胜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方法,战胜曹军。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两大战役 这两大战役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这两大战役对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各是什么 (3分)
(2)材料三出自谁的诗句 诗句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分)
25. (5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2分)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人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影响 (2分)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1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C A A D A D B C D A C C A B A C A
非选择题
21.(1)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政治范围。(2分)(2)春秋(或东周)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诸侯势力强大。(2分)(3)材料二的政治局势和材料三中诸侯争霸是因果关系。(1分)(4)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22、(1)道家;《道德经》或《老子》。(2分)(2)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3)兼爱,非攻;节俭。(2分)(4)百家争鸣。(1分)
23、(1)时间:公元前138年;机构:西域都护。(2分)(2)起点:长安;国家:大秦。(2分)(3)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24、(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答对两个1分,答对一个没分)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1分)。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1分)
(2)曹操;统一全国。(1分)坚持理想,奋斗不止。(言之有理即可答1分)
25、(1)匈奴、鲜卑、竭、氐、羌。(任举两个1分;任举三个2分)(2)影响: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2分)(3)大趋势:民族大融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