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7 23: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棱角(líng) 黧黑(lí) 冻疮(chuāng)
B.虔诚(qián) 蠕动(rú) 腈纶(jīnɡ)
C.骤然(zhòu) 漫溢(yì) 懈怠(dài)
D.敦实(dūn) 蜿蜒(yán) 演绎(yì)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C.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身上。
D.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经典咏流传》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3.对《壶口瀑布》这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生动、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B.文章写了作者二到壶口,于枯水季观瀑,通过秋日的冷清、寂寥,反衬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
C.全文形象可感,借助了多种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D.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联想到人历经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4.小组成员给下面一段描写漓江山水的文字附上了几句赏析的话,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要生动得多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蓬,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这时,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走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这时我想,这难道不是画家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吗?
A.选段开头把从桂林到阳朔的景比作“画卷”,形象地概括出了桂林山水的美。
B.选段中运用“打着……”的排比句式,写出了雨的细密,衬托了漓江的静美。
C.选段中用“走入”一词,让小小的渔舟有了人的情态,为美景增添了生气。
D.选段结尾处语气强烈,意在强调要把眼前的景和李可染的画作相提并论,一求高下。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二、基础知识综合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__________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__________,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__________。
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A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 ① 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B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登勃朗峰》
6.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岩壁巉峻( )(chán chàn) B.瀑布倾泻( )(qīn qīng)
7.“拾”在《汉语词典》中的读音有(shí)(shè)两个读音,义项有:
①数目“十”的大写;②从地上捡起东西;③轻步登上;④整理。
A.“拾阶而上”中“拾”的义项是( )
B.“拾金不昧”中“拾”的义项是( )
8.文中第①处正确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
A.冒号 B.逗号 C.破折号 D.感叹号
9.下列词语中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环顾四周 俯瞰脚下 仰面遥望 B.逗留高地 返光灼灼 纷至沓来
C.饱览独特 映入眼帘 稍作驻留 D.俯瞰脚下 环顾四周 映入眼帘
10.针对画波浪线A、B两句分析判断正确一项是( )
A.画波浪线A句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B.画波浪线A、B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
C.画波浪线B句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D.画波浪线A句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了人们登上勃朗峰的感受。
三、综合性学习
11.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都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为使游客文明赏花不伤花,景区要提高管理,通过人为引导和设置提示等方式营造出文明氛围。同时,对恶意攀折花木、践踏花草的行为要予以劝导。对拒不接受劝导的游客,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②因为景区花木属于公共资源,攀折花木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更影响他人观赏,理应受到相应处罚。
(1)第①句修改意见: 。
(2)第②句修改意见: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山红叶
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前面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文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府学,并说既是福地,就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在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微,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性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留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炙人口,词名似乎超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离天平山之游恰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一派雨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目前。
(作者沙白,有删改)
12.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
13.文章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请写出这两句警句,并说说范仲淹在这两句话中表达的情怀与哪位诗人在哪首诗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14.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
15.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6.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B.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C.追寻范仲淹的遗风逸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D.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17.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副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①重苏台②
【注释】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里是祭礼、崇奉之意。②苏台:指苏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里,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有删改)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8.第④段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怎样理解第⑥段中“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的含意?
20.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21.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五、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秘密花园。
也许是记忆的痕迹,幽深的小径,浓郁的花香……那里有解读童年的密码:
也许是私密的空间,翠绿的芳草地,珍藏的记事本……那里有享受孤独的密码;
也许是独特的体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玩过的游戏……那里有释放天性的密码。
请以“我的秘密花园”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通道:
(1)可以写游记,带领读者参观你的秘密花园。
(2)可以写故事,记叙你记忆宝库里的秘密往事。
(3)可以写读后感(观后感),揭开你精神家园的神秘面纱。
(4)可以写演讲稿,为你的听众奉上一场关于“秘密”的哲思盛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C
6. A.chán B.qīng 7. A.③ B.② 8.C 9.D 10.D
11. (1)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加强”(强化) (2)语序不当,应把“损害了公共利益”与“影响他人观赏”调换顺序
12.用红叶烘托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清廉刚正的品行(或:以红叶衬托范仲淹的一片丹心)。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意在强调范仲淹的精神如“不枯槁”的红叶永不褪色。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14.表明范仲淹“赢得人民爱戴”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说了两句名言,更重要的是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上文写的传说,下文写的“新政十议”和他守卫西北边防等功绩)。因为“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词中的白发将军,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或: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热爱祖国之情和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15.范仲淹守卫西北边防,矢志报国立功,敌人畏他三分,称他为“小范老子”。第一处是作者借西夏人对他的称呼,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而在作者看来,范仲淹不仅“清廉刚正”,也有“似水柔情”,所以第二次称他为“小范老子”时,崇敬之中更带有亲切之意。 16.D 17.这副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例如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等)。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宽阔博大的胸怀。
18.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 19.①站起来的黄河“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②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一往无前(或:“从此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 20.①有中国人的肤色;②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③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④联系着中国悠久的历史。 21.①“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②“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③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
22.例文
我的秘密花园
挂断电话后,我匆忙地跑出家门,穿过熟悉的大街小巷,朝着目的地狂奔,因为我知道,她在那里等我。
几分钟前,正在写作业的我接到电话,“恨……”话还没有说完,便听见电话那头传来了哭声。“小桐,你怎么了?”“呜呜,我爸妈不让我学画画……”我皱了皱眉头,安慰她:“别哭别哭,你在哪儿?我过去找你。”她说:“秘密花园见。”
我匆匆赶到属于我们的“秘密花园”。远远的,我看到小桐孤独的背影,喊了她一声。她转过身来,此时的她早已哭成了泪人。我连忙跑到她身边,替她擦去脸上的泪水,安慰她,等她止住哭泣。“今天早上,我本来想去学画画的,可是刚出门,爸爸妈妈回来了,冷冷地告诉我,说他们已经在培训班办了退费。”“怎么会这样?”“他们说,学画画没用,能不能学好还是一回事,家里最近也没有闲钱给我去耗费了。”
小桐最喜欢画画,她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当时她把这个地方设为我们的“秘密花园”,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大片的草坪与天边相连。在这里画画,不仅能得到灵感,还可以平心静气,远离烦恼,她还说过,等画画水平提高了,要把这里变成一幅画。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急忙告诉她:“报纸上说,下个月市里有一个绘画比赛,获了奖就有奖金。你去参加吧,如果拿了奖,就可以继续学画画了。”她的眼里升起了希望,激动地抓住我的手:“真的吗?我要参加,我们一起参加吧!”
从那天开始,我们两个人每天放学后相约在一起画画,不停地画啊画。一个月后,我们都完成了画作,交了上去,最终小桐获奖了,得到了珍贵的奖金。
又一个周末,我们带着各自的画作来到“秘密花园”,互相欣赏着。她画的是她一直想画的风景,一望无际的草坪连着天;我画的则是两个女孩肩并肩靠在一起,一个在倾诉,一个在倾听。噢!在我们的心中,“秘密花园”最美,它是我们友谊的后花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