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延
安
回延安
回延安
了解作者
贺敬之
贺敬之
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笔名艾漠、荆直。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历任鲁艺文工团创作组成员,华北联大文学院教师,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主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及第三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全国第七届人大常委。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了解背景
1956年,诗人从北京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革命圣地延安,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发展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于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抒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本课关联知识点
所谓“兴”,就是借事借物起兴,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信天游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名“顺天游”。常用“比”或“兴”的手法,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
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
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生字词
心窝 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几回回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登时 立刻
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日积月累
词语解释
课文分层
01
02
03
04
05
回延安
抒写与延安久别重逢的感触
忆延安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话延安
描写见到亲人的热烈情景
看延安
描写延安的崭新面貌
祝延安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
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夸张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 人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欢迎场面的热烈
第二部分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比兴手法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党的培育之恩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第三部分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直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比喻、夸张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
第四部分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比喻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排比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拟人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比喻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第五部分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先写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激动;
再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情景;
接着抒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的感人场面;
再写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最后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功绩,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诗歌的抒情层次
激情-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
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
豪情-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情感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层面的。
了解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课堂延展
本课写作特色
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
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事物都带有延安的色彩;“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延
安
下节课见!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