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8 11: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解析:
部编版语文教材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循序渐进,融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父母、长辈,进而尊老爱幼、关爱社会的德育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的素养体现。
《慈母情深》选自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以“舐犊情深”为人文主题,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亲情小说《母亲》。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学情分析:
经过低、中两个学段的培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的素养。课前进行了学情调查与统计,本课由于时空的久远和生活的迥异,会间接地导致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和情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基于预习,正确认读和理解“震耳欲聋、失魂落魄、龟裂”等词语,通过关键词语填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细节描写的理解,借助有感情朗读、借助生活实际和资料补充等方法,初步感受反复的手法,体会慈母情深。
3.借助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跨越时空,尝试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续写“我”的内心独白。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无私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轻扶重放,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工具书、观看影视资料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初步形成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2.精读细品,萃取精华
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读”和个性化的“品”,从文本中提炼萃取内容、结构和写法等方面的“精华”,顺利达成通过有效的阅读积累写作基本元素的目的。
3.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学生主动地将通过阅读文本萃取出的写作“精华”运用与课堂小练笔实践中,让“以读促写”目标的落实成为学生初始写作能力形成的“孵化器”。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
教学流程设计:
一、融情入境,迁移共情,影视文本引共鸣
1.播放热播剧《人世间》片段,学生感受剧中塑造的母亲形象。
2.走进作者。这部电视剧改编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笔下同名小说《人世间》,他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下面让我们走进文本,通过文字再来认识一下梁晓声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板书课题《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人世间》片段,引出本课作者梁晓声,进而将影视和文字中的“母亲”巧妙联系在一起,自然地将学生带入那个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年代,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后续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厘清脉络,整体把握,延展资料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或读不准的字词标注出来。
2.课件出示字词,疏通字词,检查认读情况,并 提示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4.出示填空,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书关键词。
【设计意图:从本课学生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和多音字入手,以填空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掌握,巧妙渗透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学法指导。】
1.引导质疑:读了课文后,引导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预设一:《青年近卫军》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我”会为它失魂落魄?补充资料
☆预设二:为什么仅仅只是“一元五角”钱,“我”却认为是“这么多钱”?
☆预设三:家里那么困难,母亲为什么给了孩子两次钱买书呢?补充资料二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充分质疑,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内容及时补充原著内容,顺学而导,使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更感兴趣。】
三、身临其境,抽丝剥茧,镜头轮换现细节
文中一处处催人泪下的场景呈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将母爱的伟大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场景或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用红笔在旁边作批注。
☆1.预设镜头一:聚焦场景,烘托气氛
(1)通过读文,初步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①通过“不足二百平方米,七八十台缝纫机,震耳欲聋”引导学生从狭小、噪声、闷热等方面体会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
②利用希沃白板播放缝纫机转动时发出的声音大而嘈杂,感受“震耳欲聋”的噪声之大。创设朗读情境,借助图片想象母亲烈日炎炎、寒风凛冽等环境下工作的艰辛。
③通过寻找多处“大声、嚷道”,感受这种震耳欲聋的噪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④抓住“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指导读出这是一位饱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
【设计意图:孩子对缝纫机发出的声音比较陌生,所以借助音频帮助学生真切地感受缝纫机转动时,发出的大而杂的噪声。希沃白板创设情境,反复诵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2.预设镜头二:聚焦动作,刻画形象
通过读文,理解“疲惫的眼睛”,“褐色的口罩”的含义。
想象画面,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母亲, 再次读文,体会母亲工作的辛劳。
(3)利用白板演示,把“我的母亲”放在句子的前面,对比前后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的不同。
(4)师生合作读,引导学生明白通过“慢动作”的描写,突出母亲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身体僵硬。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指导朗读,初次感受反复修辞手法展现的慢镜头画面,突出“我”见到这一场景的震惊、不忍和心疼,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的辛劳。】
☆3.预设镜头三:回放动作,定格背影
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四个“立刻”表达效果,探究反复的修辞手法。
出示《同义词词林》,引导发现“立刻”的同义词多达20几个,利用希沃白板换近义词的方式,体会母亲动作节奏快,工作的紧迫。
再次朗读,感受母亲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展示给“立刻”换近义词的方式,再次加深反复的表达效果。反复朗读,感受母亲工作的紧张忙碌和艰辛,突出母亲的慈爱和“我”的情感变化。】
☆4.预设镜头四:聚焦细节,升华感情
(1)同桌分角色朗读,从母亲和“我”的对话以及省略号中读懂了什么?
(2)通过“皱皱的毛票”和“龟裂的手指”,引导学生读懂了什么?
①出示龟裂在字典中的解释,理解“龟裂”的意思。
②利用白板擦图,直观感受龟裂手的样子。
(3)小结:母亲宁愿劳苦,宁愿贫穷,也要支持“我”读书,这是母亲对“我”无私的给予。(板书:无私的给予)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对话的特点以及当时“我”的复杂心情。利用白板擦图,逐渐展现龟裂的手的图片,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引领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
四、内化体验,真情流露,读写结合悟真情
1.小组讨论,探究课题中为什么要用“深”这个字?
2.出示练笔提示,学生完成小练笔。
3.交流小练笔内容,同学进行点评。
4.总结小练笔: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内心独白,我被深深的感动了,作为母亲,我为你们的成长感到欣慰,作为老师,我更为你们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感到骄傲,文中的母亲为我们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长的馈赠”!(板书:成长的馈赠)
【设计意图:能够把本节课学到的反复修辞手法运用在平时的写作中,体会反复的表达效果。通过写内心独白,感受文中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更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从文本到实际生活,让学生懂得感恩。】
五、落实素养,提升能力,博古通今润母情
这节课我们一起静下心来读书,抓住了场景和细节描写(板书: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深深的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自己的成长和肩上的责任。这无私的给予和成长的馈赠,正是那份浓浓的舐犊之情,老师真心希望你们不但能感受到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更要做一个感恩父母,读懂父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再次落实本课的语文素养要求,通过想象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感情。进而上升到人文素养,感悟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勾勒黑板画,图文并茂的形式,点明语文阅读要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体会慈母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