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 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 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9 12: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 生 铭请你欣赏 刘禹锡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陋

铭刘

锡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文学常识3、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2、朗读、翻译、背诵全文。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被誉为“诗豪”。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著有《刘梦得文集》。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文体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xīnhénrúdúshǔ读准下列字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听读课文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课 文朗读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会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学识的人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可以弹弹朴素的古琴。可以看看宝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闹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文书来劳累(我的)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屋,西蜀有杨子云玄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 的品德(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点明主旨的是哪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写陋室?起何作用?为了与陋室作类比;说明“陋室”并不陋,因为主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3. 陋室真的很陋吗?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居室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景)(人)(事)4.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5.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有高洁伟岸的节操、
不慕荣华、
安贫乐道的人。6.文章最后为什么提“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与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
应,表明作者要立志效仿古人,做一个品德高尚、
受人敬仰的君子,这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陋室物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7、本文的写法特点以古人自比,衬托出“陋室不陋”,自己德行高洁。表明环境清幽交往高雅生活恬适陋室不陋山 水设喻引题古贤自喻反问点题不慕荣华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托物言志陋室仙山因 而名水因 而灵龙惟吾德馨陋室因 而不陋吾德馨小结喻 网页铭

网不在大,有你则名。名不在响,有朋则灵。斯是陋室,实用就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谈谈心,叙叙情。无烦恼之扰心,无愁苦之抗争。名站有搜狐,大站有雅虎。老子曰:“何陋之有!” 仿写作品展示: 为官铭
(讽刺某些“公仆”)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翁。”作业1、写一篇仿作(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默写全文。 妙笔生花请你命名粉面含羞姐妹仙子孪生姐妹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春华秋实青春将逝世人皆睡君独醒沉鱼落雁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作者简介: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朗读课文蕃( ) 濯 ( ) 亵( ) 玩
淤( )泥 清涟( ) 噫 ( )
隐逸 ( ) 鲜( )有闻fánzhuóxièyūliányīxiǎn给下面的生字注音yì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在远处观赏却不可靠近(拿在手里)玩弄。翻译全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
(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藤蔓,
不长丫枝(或: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爱牡丹的,当然很多了。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       译 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长藤蔓,不长丫枝(或: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靠近(拿在手里)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当然很多了。—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1.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何象征意义?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表示自己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2、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 ?问题研讨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高洁质朴、
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正直,不攀附权贵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名远扬清高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陶渊明为什么爱菊花? 菊花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一处开,象征着憎恶黑暗现实、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 。 因为牡丹象征荣华富贵,而世人多追求荣华富贵。牡丹虽艳丽,但同于流俗,品格最下。5、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牡丹呢?6、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到菊和牡丹?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衬托
牡丹 —— 衬托正面反面7、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本文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莲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君子的庄重、朴质,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君子美好的资质。
身处污浊环境中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小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映衬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判断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濯清涟而不妖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练习反馈解释句中加横线的字:
1 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拟人比喻多牵连少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