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什么是科学?
根据小学科学,谈谈你眼中的科学
例如:
我在〈科学〉里知道了……
科学对我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我喜欢(或不喜欢)科学,因为……?
还有……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
观察1:
图中的两根竖线哪根长?
观察:
就是利用人的各种器官,对自然现象的知觉过程。
1、观察的分类: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2、观察的要求:
迅速、准确、深刻、仔细
3、观察的步骤:
1)观察前作好必要的准备(测量工具、记录本子等);
2)集中注意力,反复观察,寻找规律;
3)长期训练,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4)认真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初中常用的观察工具:
刻度尺、温度计、秒表、天平、量筒、弹簧秤等
观察2:
图中菱形的边直吗?
观察3:图中有几个小孩?
观察4:
你看见了杯子吗?
还是看见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实验5: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
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的条件下再现,它们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实验1:
你能把把两张纸吹开吗?
实验2:
你能把乒乓球从漏斗中吹出去吗?
含羞草
变色龙
溶洞
日本富士山
移动的沙丘
银河系
美丽的星空
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思考
苹果下落是因为重力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牛顿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下落?而星星月亮却既不下落也不飞向太空?
蝙蝠
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
问题:是眼睛特别敏锐吗?
第一次:
三次试验
(一百多年前)
地方 条件 结果 说明
第二次:
第三次:
问题:是眼睛特别敏锐吗?
第一次:
三次试验
(一百多年前)
地方 条件 结果 说明
第二次:
第三次:
屋子里
把眼睛蒙上
第一次实验
第一次实验
哈!没撞到!
第一次实验
问题:是眼睛特别敏锐吗?
第一次:
三次试验
(一百多年前)
地方 条件 结果 说明
第二次:
第三次:
屋子里
把眼睛蒙上
没碰着
不是靠眼睛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真糟糕!
第二\三次实验
问题:是眼睛特别敏锐吗?
第一次:
三次试验
(一百多年前)
地方 条件 结果 说明
屋子里
把眼睛蒙上
没碰着
不是靠眼睛
第二次:
第三次:
屋子里
把耳朵塞上
到处乱撞
靠耳朵
屋子里
把嘴封住
靠嘴
问题:是眼睛特别敏锐吗?
第一次:
三次试验
(一百多年前)
地方 条件 结果 说明
屋子里
把眼睛蒙上
没碰着
不是靠眼睛
第二次:
第一次:
屋子里
把耳朵塞上
到处乱撞
靠耳朵
屋子里
把嘴封住
靠嘴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
配合起来探路的。
证明: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
利用电磁波定位
候鸟的迁徙
问题:为什么许多鸟类有迁徙的习性呢?
食物、繁殖、气候
为什么在迁徙途中不会迷失方向?
太阳、星星、地磁场、海流、重力场
迁徙: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做有规律的搬迁。
企 鹅
全世界的企鹅共有17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
企鹅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
南极:
最低气温接近-90℃、平均气温-25℃
问题:
企鹅为什么能在南极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恐 龙
6500万年前曾有一段漫长的时期,是恐龙争霸的年代,地上、天上、水中都有恐龙的踪迹。
而在那一时期以后,再也没有发现恐龙生存的证据,什么原因是地面上这种庞然大物消失的无影无踪呢?
关于恐龙灭绝的种种假说
地壳运动,热带森林消亡,致使恐龙灭绝
啮齿动物大量繁殖,致使恐龙灭绝
天外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使尘埃笼罩地球5年之久,从而造成恐龙灭绝
其实自然界还有很多奇妙的现象
昆虫脱皮
雨后彩虹
青蛙冬眠
刮风下雨
流星现象
潮起潮落
练一练:
1、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B、小明发现了西湖十大美景
C、小王发现求蚯蚓有触角
D、小东发现自己说得很好
A
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昆虫蜕皮
B、人造卫星上天
C、刮风下雨
D、雨后出现彩虹
B
3、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生长
B.海底地震
C.经济危机
D.火山爆发
C
4、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也能在黑夜中飞行,这个事实说明( )
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 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 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 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
B
5、能够在南极生存的生物必须( )
A、会游泳
B、会飞翔
C、耐严寒
D、耐干旱
C
6、“一只雄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作者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作者运用的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A
7、为了探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只 避开障碍物的蝙蝠的百分率/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目的是 ;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
(填器官名称)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促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
耳
黑暗环境
作对照组
蝙蝠不是通过眼睛来发现障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