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语文 · 部编版 · 三年级上
第一课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幼名帝象,字载之,号日新,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领导发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后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可查字典,也可以随时问老师。
2.一边读课文,一边把课文段落序号标出来。
3.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lì hú tú sòng chǔ
厉害 糊 涂 背诵 清楚
sòng
背诵
挨
āi (挨近)
①表示“靠近”“顺着”时读一声。
ái (挨饿)
②作动词,表示“忍受”“困难地度过”“拖延”时读二声。
圈
quān 圆圈
juàn 羊圈
雷( )风行 引以为( )
lì jiè
( )( )在目 小惩大( )
史无前( ) 草船( )箭
厉
戒
历
历
诫
例
借
照例:
照样;遵照常例。本文中“照例”的意思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每天都那样做。
霎时:
极短的时间。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鸦雀无声:
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本文中“照例”的意思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每天都那样做。
造句:一阵雷声过后,霎时下起了瓢泼大雨。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造句:糊里糊涂是办不好事的。
造句:夜幕降临了,树林里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霎时—— ——顿时——瞬间——刹那——顷刻
瞬时
糊里糊涂——
清清楚楚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①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
②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 画出有关键词语。
私塾
私塾
sī shú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
①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 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②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 用一个词形容先生?
③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 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做的 这说明了什么
照例
流利
①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
②当孙中山勇敢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时,开始先生是什么样的态度
③先生的态度改变了吗 先生为什么会改变态度呢 画出有关语句。
戒尺
同学们为什么都要害怕呢?孙中山的举动又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这样大胆的问先生问题,说明他具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在过去向先生提出问题要挨打,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板子,用来打学生的手心。
最后一个自然段说明了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能做到“不懂就问”
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 为什么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