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08 20: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课时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探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在古代,为什么“蜀道”那么难?
现在的“蜀道”还那么难吗?
【材 料】
【思考题】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
1.结合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结合实例,掌握地形对人口分布、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直接塑造和间接影响。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目录
CONTENTE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1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02
案例研究:科罗拉多大峡谷
03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影响
01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时3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表现
城市分布
0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交通线路
02
人口分布
03
农业生产
04
地表形态对城市的影响
下面请大家读图,分析地表形态对城市的区位、规模、形态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级阶梯 特大城 市数目 所占比例 城市所占比例
第一级阶梯 0 0 1%
第二级阶梯 9 24% 32%
第三级阶梯 28 76% 67%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城市分布比重
图2-1-27 中国部分大城市分布
地表形态对城市区位和规模的影响
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平原,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发展,还可以减少建设成本。平坦的土地利于农耕,可满足城市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VS
由于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在山区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也常形成一些城市,但是这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常受到地表形态的制约。
区位:我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第一、二级阶梯较少
规模
地表形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平原:城市一般规模较大,多呈团块状;
VS
山区:城市多位于河谷,一般规模较小,呈条带状;
形态
案例:兰州城市景观
兰州地处黄河谷地,南北受山地限制,城市形态为狭长形,东西长30多千米.南北宽4~5千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下面请大家读图,分析地表形态对交通线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中国地形图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度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和分布的影响
密度:
平原线路密度大;呈网状;山区线路密度小。
分布:
线路往往修建在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地。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线路和方式的影响
方式:
山区以公路为主;平原以公路、铁路为主
走向:
平原较平直;山区线路弯曲呈“之”字形
读表思考
读表2-1-1,思考下列问题:
1.交通线密度与地形类型有什么关系 2. 交通线密度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分区 地形类型 交通线密度(全省平均值为1)
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 盆地(平原) 13.6
丘陵 4.7-8.3
山地 3.7
城市化程度较低和一般农牧地区 盆地(平原) 1.9-2.6
丘陵 1.5-1.7
丘陵与山地 1.0-1.5
山地与高原 0.2-0.5
表2-1-1 四川省不同地形类型及交通线密度比较
表中交通线只包括铁路、通航机动船的内河航道和可晴雨通车的公路
问题: 1.交通线密度与地形类型有什么关系 2.交通线密度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1.盆地(平原)地形较平坦,交通线密度大;丘陵地形较崎岖,交通线密度较小;山地地形崎岖,交通线密度最小。
2.交通线密度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交通线密度大会促进城市发展,交通线密度小,城市发展缓慢。
分区 地形类型 交通线密度
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 盆地(平原) 13.6
丘陵 4.7-8.3
山地 3.7
城市化程度较低和一般农牧地区 盆地(平原) 1.9-2.6
丘陵 1.5-1.7
丘陵与山地 1.0-1.5
山地与高原 0.2-0.5
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下面请大家读图,分析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有哪些影响?
中国地形图
问题: 读图,分析地表形态对人口分布有哪些影响?
答案:
①平原人口稠密,山地、高原人口稀少;
②低纬地区人口可能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
③山区人口集中在山谷、山间盆地。
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下面请大家读图,分析我国地表形态对农业发展类型有什么影响?
中国地形图
问题: 读图,分析我国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丘陵地区可以改造为梯田,发展种植业或林业。
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规模和机械化水平的影响
地表形态平坦、集中成片的平原地区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
地表形态崎岖的山区或丘陵,农业的发展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受到制约。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
02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时3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既有直接干预,又有间接影响。
直接干预方式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地表形态。
间接影响方式主要指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形成的过程。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直接影响
云南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同时减小了坡度,减轻了水土流失。
迪拜朱美拉棕榈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由一个像棕榈树干的人工岛、17个棕榈树枝形状小岛以及围绕它们的环形防波岛组成。建设人工岛,使水域成为了陆地。
围湖造田是将湖泊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调蓄功能,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间接影响
甘肃天水开展小流域治理,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宁夏沙坡头在治沙中,把麦草、稻草等扎入沙丘中,形成方格网,然后在草方格里播撒耐旱沙生植物种子,形成草方格沙障。
思考题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问题: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按照自然规律改变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等;
不利影响: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地表形态,如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
案例研究:科罗拉多大峡谷
03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时3
科罗拉多大峡谷
案例研究
思考题:
1.描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试以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为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
图中的数字1~5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其中数字1代表最古老的岩层,数字5代表最新的岩层。因地质作用,1 ~ 3岩层发生了运动和变化。
图2-1-38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层分布示意
问题: 1.描述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答案:
地壳运动造成地形抬高,从而形成了科罗拉多高原。地形抬高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大大增加,从而加快了其流速,增强了其下切侵蚀的能力,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
问题:
2.试以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为例,说明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
答案:
外力搬运的物质在温暖的浅海、沿岸海滩或是沼泽地中沉积下来,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内力作用使科罗拉多地区地形隆起形成科罗拉多高原,高原形成使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雨、雪、温度变化和风等外力作用使河道加深,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地表形态;内力作用形成高山、高原,使地表崎岖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平,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可能以内力作用为主,也可能以外力作用为主,从长时期来看,内力作用占主导作用。
课堂小结
人地关系
人地协调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
城市
交通线路
人口分布
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