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869年,美国建成第一条横亘大陆的铁路,后来又修建了4条南北方向的铁路,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这些铁路的修建( )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消除了种族歧视
C.有利于关税降低 D.加速了经济发展
2.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福特汽车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产量的一半。这体现出( )
A.技术革新促使社会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3.近200年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如下表)。据此可知( )
1807年 美国 轮船运输的出现
1825年 英国 铁路运输的出现
1865年 美国 管道运输的出现
1887年 德国 汽车运输的出现
1903年 美国 航空运输的出现
A.英国科技在交通领域里占据绝对优势 B.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C.内燃机的使用拉开了铁路时代的序幕 D.科技发展是推动交通革新的不竭动力
4.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材料意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出现的根源是能源危机 B.工业革命促进了能源的转型
C.工业革命为能源转型带来了契机 D.能源转型推动工业革命产生
5.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著作中写道:“在人类的发展历程当中,截至1914年8月之前的这一时期,真可谓是一个壮丽的时代!”与“壮丽的时代”相匹配的是( )
A.欧洲列强疯狂扩军备战 B.工业革命推动下的经济发展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D.经济大危机前夕的虚假繁荣
6.19世纪60年代,德国制表匠乔治以制作一种被称作“无产阶级手表”的计时器而成名,这款廉价大众手表在欧洲工人中很受欢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手工工场的兴起 B.垄断组织的产生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机器工业的推动
7.下表为德国和英国不同时期部分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统计表。
国家 地区 时间 适龄儿童入学率
德国 普鲁士 1816年 60%
1848年 82%
波森 1816年 20%
1848年 69%
英国 英格兰 1881年 56%
1901年 70%
据此可知,儿童入学率的增长( )
A.反映了两国教育体系的完备 B.加速了欧洲城市化发展进程
C.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 D.解决了科技人才的短缺问题
8.下图是英国学者 B·R·米切尔在其著作《世界历史统计》中的统计图表,该图展示的是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变化的情况,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英法工业实力全面衰落
9.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成立,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
A.国家干预的加强 B.垄断组织的发展
C.市场竞争的激烈 D.市场经济的衰落
10.皇家学会作为英国最具名望的科学学术机构,吸纳了各行业的人才。据表可知,当时英国( )
1881-195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数量变化表(单位:人)
来源时间 杰出的门外汉 船员 应用科学家 非实用的科学家 牧师 其他
1881年 54 13 62 134 14 201
1914年 38 6 79 289 4 57
1953年 8 2 134 348 0 55
A.科学研究的职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B.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控制
C.业余爱好者的科研兴趣持续降低 D.英国的创新能力在欧洲排名第一
11.19世纪末期,美国《时尚》服装杂志向女性推介宽松的灯笼裤(见下图),这种裤子以它的创始人阿米莉亚·布卢默的名字命名,也被称为“理性服装”。灯笼裤的问世反映了( )
A.男女平等的社会风貌 B.古典复古风格的流行
C.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 D.战争影响民众的生活
12.贝恩斯写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曼彻斯特、纽约等城市尽管存在着不可争议的丑恶、污染的天空和骇人听闻的贫民窟,但这里更是智慧摇篮的组成部分,这些智慧的发明正极大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此段材料反映了贝恩斯( )
A.对城市化持否定态度 B.对工业化持否定态度
C.全面看待工业化影响 D.全面看待人口增长的影响
13.下图是英国约翰·利奇的漫画《泰晤士老爹在向伦敦美女城介绍他的子孙》、画面中远处工厂林立、浓烟滚滚,河道中充斥着动物的尸体。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A.工业化使人口集中于大城市 B.工业化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
C.工业化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D.工业化使社会矛盾激烈加剧
14.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新兴工业城市发生了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民众骚乱,其中曼彻斯特为代表的英国粮食问题日益突出。英国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因素是( )
A.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B.工人购买力日益低下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世界性粮食危机影响
15.法国1913年颁布的《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这表明法国()
A.阻碍城市化进程 B.推崇公共利益至上
C.注重城市的个性 D.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16.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时间 数量 财富来源 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 仅有几人 主要大农场主 3.6%
1892年 4047人 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 9.6%
A.棉纺织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17.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基本矛盾 B.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C.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完善 D.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18.《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提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 B.达尔文、马克思
C.拿破仑、贝多芬 D.达·芬奇、林肯
19.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这部著作告诉世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有人说他使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
A.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D.推动了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20.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
A.抨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反映了社会的客观现实
C.塑造了社会的典型人物 D.完善了近代文学题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蒸汽机车”发明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两点,不得照抄原文)除了“汽车和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核心发明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这次的生产力大变革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世界工厂”的变迁对今天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2分)
22.糖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量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直至15世纪前,欧洲糖的产量偏低,另一方面,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下,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
材料二:“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习惯、消费方式、工作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原因?(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个。(4分)
(3)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4分)
23.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人口迁移的过程既是不同生产方式传播交流的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500年后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占比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泰晤士河受到污染,病菌孽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富人们居住在高档小区,而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留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小偷随处可见,酗酒成为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一流动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19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你可以得到英国社会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4)近年来,城市飞速发展。综合上述问题的研究,请你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些建议。(2分)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D
【详解】根据材料“到19世纪末,铁路长度比之前增加了9倍,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可知,这些铁路的修建提高了运输能力,使货物商品等更加快速地流动,促进了全国性市场形成,从而加速了美国经济发展,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种族歧视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贸易关税事宜,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材料反映了流水线生产汽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竞争力增强。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未涉及技术革新促使社会进步,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未体现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未阐释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据题干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记述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情况,体现了科技发展是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D项正确;并不能通过几项技术发明就说明美国科技在交通领域中占据绝对优势,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排除B项;1825年,英国的机械师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可知,材料证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促使英国实现了能源转型,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煤炭到石油的能源转型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由此可知,能源转型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D项正确;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的确客观上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这并不是工业革命出现的根源,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能源的转型,使煤炭、石油等能源日益重要,但材料着重提及的是能源转型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未提及工业革命导致了什么样的能源转型,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5.B
【详解】据题干“截至1914年8月之前的这一时期”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从1872年到1912年,40年间欧洲列强的军费都在疯狂地扩张,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排除C项;1929--1933年间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世纪60年代……廉价大众手表在欧洲工人中很受欢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广,更讲究时效性,且科技发明也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才会出现题干中这一现象,D项正确;手工工场兴起于13世纪的中世纪欧洲,推动了手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垄断组织的出现的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导致了“羊吃人”的惨剧,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德国和英国在1848年和1901年的入学率都大幅度提高,这两个时段正好是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儿童入学率的提高有利于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C项正确;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儿童入学率虽有提高,但不能反映两国教育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材料只是英德两国的儿童入学率,不能说明整个欧洲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儿童入学比率的增长,只能提高文化素养,不能解决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和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其中美国的资源丰富,经济体量比德国大,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经济体量较大,但是未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呈现下降趋势,法国一直处于各大国之后,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A项正确;题干主要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不能说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排除C项;题干主要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不能体现英法工业实力全面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由题干中“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可看出,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基本实现了对全国钢产量的垄断,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公司通过一些手段挤压中小公司,没有体现国家的干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钢铁公司单方面挤压其他的中小公司,没有体现市场竞争,排除C项;通过材料美国钢铁公司兼并收购小公司,这本身就是一种市场经济,体现不出市场经济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表格可看出,皇家学会吸收的科学家数量大幅增加,其学术性、专业性增强,科研性增强,A项正确;从表格中看不出自然科学摆脱宗教神学控制,排除B项;皇家学会吸收门外汉和其他的数量下降,不代表业余爱好者的科研兴趣持续降低,排除C项;材料表格信息无法推断出英国的创新能力在欧洲的排名,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19世纪末宽松的灯笼裤适用于当时的女性,这反映了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男女平等的内容,排除A项;灯笼裤并不是古典复古风格,排除B项;19世纪末并没有爆发大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曼彻斯特、纽约等城市尽管存在着不可争议的丑恶、污染的天空和骇人听闻的贫民窟,但这里更是智慧摇篮的组成部分,这些智慧的发明正极大改善着人类的生活。”可知,贝恩斯既看到了城市化弊端,更肯定了工业化带给人类生活的改变。即全面看待工业化的影响,C项正确;从题干可知,贝恩斯肯定了城市化、工业化,排除AB项;人口增长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工厂林立、浓烟滚滚,河道中充斥着动物的尸体”指的是工业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B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工业化使人口集中于大城市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漫画体现不出工业化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且为适应工业化要求,发展大众教育,人民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新兴工业城市发生了粮食歉收、谷物价格上涨,民众骚乱,其中曼彻斯特为代表的英国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结合所学可知,粮食危机的出现主要是许多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工人来自邻近周边诸郡,这些移民大多是被高工资吸引而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发展受到影响,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到粮食歉收,但并未说产量大幅下降,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工人购买力日益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到英国出现粮食危机,并未涉及全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史文物法》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有的私人建筑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的同意进行征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明法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D项正确;阻碍城市化进程,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推崇公共利益至上、注重城市的个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产生垄断,加剧贫富分化,财富高度集中于大资本家手中,更多的百万富翁产生了,D项正确;重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了财富集中,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是重要原因,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一系列保护工人和社会福祉方面的法律开始颁布,说明工业化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发展,D项正确;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矛盾,没有解决基本矛盾,排除A项;这项制度使民众生活得到部分保障,不是根本保障,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比较英国和世界福利制度,不能体现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据材料“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可知,两个学说一个是关于生存竞争,一个是关于阶级斗争。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编写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指出了自然界物种生存竞争,都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编写的《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结束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B项正确;但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人文主义思想,否定以神为中心,排除A项;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贝多芬是作曲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者,排除C项;达·芬奇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题干描述结合所学可知,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使自然科学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挑战,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排除A项;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牛顿的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故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B项正确;巴尔扎克作品再现的是法国社会,排除A项;塑造了社会的典型人物、完善了近代文学题材与题干作家作品反映的问题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40分。
21.
(1)积极作用: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全球化进程;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核心发明:电力。
(2)不同:美国发展重工业,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
时代:电气时代。
(3)意义:重视科技发展;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发展策略。
【详解】(1)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得出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全球化进程;根据材料“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得出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核心发明: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2)不同:根据材料“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出美国发展重工业,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的优势,成为“世界工厂”。
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3)意义:根据材料中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经验可从科技和国情等角度进行分析,如重视科技发展;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发展策略。
22.
(1)原因:当时欧洲食糖产量偏低,比较珍贵(物质生产的匮乏);人们处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禁锢)。(答对任意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2)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
经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政治经济各答一点即可)
(3)观点一:同意这一观点。
理由: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等等。
观点二:不同意这一观点。
理由:生产力发展改变习俗。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习俗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力发展,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观点,理由)
(4)原因:食糖过量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或正常生活);人类健康意识增强;社会需求;政府的重视和技术的研发。(答对任意两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15世纪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前的欧洲糖的产量偏低,处在天主教会统治之下,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统治者才享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由于新航路开辟,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掀起,导致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二,由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一: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理由阐述清楚习俗对社会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如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等等。观点二: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习俗。理由阐述清楚生产力的变化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动力,如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习俗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只答出同意或者不同意作者观点而没有加以分析的不给分。言之有理即可。)
(4)根据材料三,由“功能糖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原因,可以从健康方面和社会发展方面进行分析,食糖过量产生的疾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的需要,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等。
23.
(1)从欧洲和非洲迁往美洲;新航路开辟或三角贸易。
(2)从英国农村到城市;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处境悲惨。
(4)建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二“1500年后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可以看出,1500年后人口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从欧洲和非洲迁往美洲;促进该时期人口迁徙从欧洲迁徙到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人口从非洲迁徙到美洲的主要原因是三角贸易。
(2)根据材料二“18—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占比”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人口流动的趋势:从英国农村到城市;其原因是工业革命。
(3)根据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泰晤士河受到污染,病菌孽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可得出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根据材料三“富人们居住在高档小区,而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留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小偷随处可见,酗酒成为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可得出,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分化严重,工人生活悲惨。
(4)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科学发展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