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
C.交战双方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 D.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损失
2.法国某将军回忆一战时的一场战役时说:“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场战役( )
A.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B.是一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战役
C.以德国德胜利而告终 D.揭开了德国反攻的序幕
3.1914年-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与该现状出现最相关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女权运动的兴起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例如,这一时期德国的发展速度居欧洲第一,但是它所夺取的土地尚不及英国的十分之一。这一现象( )
A.为建立资本主义新秩序做准备 B.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推动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促使后起国家加快工业革命进程
5.“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材料反映的“一战”影响是( )
A.改变了传统的世界政治格局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促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妇女选举权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妇女在战时的突出贡献使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女性的力量。1918年,英国女性选民占选民总数的39.6%。据此可知,一战( )
A.为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B.是女性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C.使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 D.促使英国女权意识开始萌发
7.一战期间,大约有14万华工帮助法国和英国战斗,约2万人客死他乡。2018年中、英、法三国代表和旅法华人华侨在诺莱特华工墓园参加了清明公祭仪式。这表明( )
A.中国为协约国获胜所作的贡献受到肯定
B.中国参战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C.中国与英国、法国的利益始终保持一致
D.华工的付出使中国在战后获得公平对待
8.李大钊认为它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说过,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他们共同评价的是( )
A.新和谐公社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9.俄国学者米罗诺夫指出:“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旧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材料中“推翻了现存政府”指俄国( )
A.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二月革命结束沙皇专制统治
C.全力粉碎国内的武装反革命叛乱 D.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10.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运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中前行的
B.马克思主义是对前人思想彻底否定的结果
C.巴黎公社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局面
D.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全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1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该条约签署的目的是( )
A.维护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 B.废除德国在中国的特权
C.促使日本放弃对山东问题要求 D.纠正巴黎和会不当决定
12.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对德国和日本过分压制,就不会有二战的爆发。与这种观点相匹配的是( )
A.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13.英国害怕德国会倒向布尔什维主义,法国担心自身安全,美国希望对德和约成为对国际罪恶惩罚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在三种观点的争斗中产生了《凡尔赛条约》。材料说明《凡尔赛条约》( )
A.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成为各方矛盾的综合表现体
C.宰割了战败国德国 D.能够维持世界长久的和平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奥地利官员写道:“过去的阿尔萨斯一洛林,现在已经回到了它法兰西祖国的怀抱中了,但是许许多多的新阿尔萨斯一洛林被人为地在东欧制造出来,滋养着民族仇恨和准备着新的战争。……战前,欧洲有六大强国,组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集团。这两个集团曾是相互平衡的,只要它们情愿,就可以保证和平。”材料意在说明( )
A.战胜国按照自己利益的需要制造新的民族矛盾
B.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矛盾
C.民族自决原则并未在东欧国家实行
D.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的要求为新的战争埋下祸根
15.20世纪30年代,苏联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这一思想极大地促进了苏联高等教育的发展。这表明苏联( )
A.力图掌控民众思想动向 B.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
C.教育配合工业建设需要 D.应对美苏军备竞赛挑战
16.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 )
A.揭示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本质属性
B.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17.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罗斯福新政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建设社会主义
18.读下表“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 )
生产情况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39 19.70 44.24
工业产值(亿卢布) 102.51 14.0 77.39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 D.苏联模式
19.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如果将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A.甘地的“消极反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C.“非暴力不合作”因其空想性而难以付诸实践
D.这一运动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开端
20.下表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
地区 国家 主要史事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亚洲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斗争的性质具有差异性
C.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改变 D.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到1914年时……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一战的重大后果之一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德国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但是,他们发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从查理曼帝国分裂之后,法国始终是妨碍德国成为欧洲霸主的主要对手。法国自知实力不足,于是便拉上俄国与自己一伙儿。而德国则尝试着与奥匈帝国联盟,还不太成功地与意大利新王国结盟。
——摘编自威尔斯《世界简史》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欧洲对世界支配”的基础。(3分)
(2)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矛盾尖锐化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的两大联盟体系及其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分析该战争对殖民体系的影响。(4分)
22.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下面是九年级学生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搜集的资料。
①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和殖民地面积统计表
项目 排名
英 法 德 美
经济 1860年工业产量排名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排名 3 4 2 1
政治 1913年殖民地面积排名 1 2 4 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的亚洲,通过“调整和适应”成功抵抗西方侵略,并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史实。(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两方面,各举一例史实说明“欧洲霸权的削弱”。(6分)
(3)请任选下列两种视角之一,从材料三中选取视角对应的支撑材料(填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视角1: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视角2:世界格局的演变
选取材料:_____(填序号) 选取材料: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 理由: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三 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五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四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道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哪些?(2分)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4分)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B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由欧洲列强分摊责任,德国不是战争的唯一发动者。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迅速发展不能表明德国成为战争的唯一发动者,排除A项;交战国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不能体现战争的发动者,排除C项;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是战争的后果,战争的后果不能体现战争的责任者,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德国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散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可知,这是对凡尔登战役的描述,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B项正确;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排除A项;凡尔登战役是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排除C项;凡尔登战役挫败了德军的进攻,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14年-1918年”“1914年……到1917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情况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战争频繁,伤亡惨重,所以英国工厂不得不大量雇佣女性,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情况,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女权运动的兴起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但导致1914年到1918年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一战中劳动力的短缺,排除BD两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7世纪下半叶击败荷兰、法国,在世界夺取大片殖民地后,与“1914年-1918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使得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断激化,B项正确;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后,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形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题干内容“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不符,排除A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后起国家加快工业革命进程,与题干内容“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面积‘倒挂’”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可知,欧洲大国对外投资都大幅下降,表明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B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一战对欧洲国家的影响,与改变世界格局、殖民地民族觉醒、科技进步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6.A
【详解】结合材料信息,一战期间由于妇女在战时的贡献突出,英国妇女选举权问题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这说明女性在英国社会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由此可得出一战为英国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一战为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B项错误;由“1918年,英国女性选民占选民总数的39.6%”可知男女并不是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C项错误;此时女性权利已在国家政治生活占有一定地位,并不只是萌发阶段,D项错误。故选A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中国参入协约国一方,派遣十几万劳工到欧洲战线,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胜利,根据材料“中、英、法三国代表参加清明公祭仪式”,说明中国为协约国获胜所作的贡献受到肯定,A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战斗,1918年结束,中国是1917年参加协约国,所以中国参战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与题文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国与英国、法国的利益始终保持一致,表述错误,排除C项;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的合法要求遭到拒绝,国内发生五四运动,华工的付出使中国在战后并没有得到公平对待,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据题干“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全世界为之震动”结合知识可知,他们共同评价的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排除B项;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据题干“俄国....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1917年 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题干材料中“推翻现存政府”的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 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D项正确;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排除A项;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项;1920年,苏维埃俄国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叛乱,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革命理论,指引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局面,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出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但更多的国家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说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全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结合所学可知,《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使美国长期追求“门户开放”最终实现, A项正确;美国签署《九国公约》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德国在中国的特权,排除B项;《九国公约》的目的不是使日本放弃对山东问题的要求,排除C项。美国在巴黎和会中没有获得很多利益,召开华盛顿会议是从美国自身利益考虑的,并未纠正了巴黎和会不当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由于战胜国把罪责全部推给德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20世纪30年代德国国内民族仇恨增强,最终导致二战爆发。材料中“没有对德国和日本过分压制,就不会有二战的爆发”,说明当时国际关系恶化导致战争,言外之意是说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B项正确;外交关系影响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排除A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国际关系问题,不是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排除C项;军备竞赛并不是完全可以避免,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据材料可知,《凡尔赛条约》缔约过程矛盾重重,战胜国之间各怀心思,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德国的不同担心,《凡尔赛条约》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反映英法美三国对德国的处置,没有体现对德国的宰割,排除C项;《凡尔赛条约》加剧了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给第二次世界大战买下了隐患,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过去的阿尔萨斯一洛林,现在已经回到了它法兰西祖国的怀抱中了,但是许许多多的新阿尔萨斯-洛林被人为地在东欧制造出来,滋养着民族仇恨和准备着新的战争“可知,材料意在说明战胜国按照自己利益的需要制造新的民族矛盾,A项正确;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矛盾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民族自决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法国收回阿尔萨斯一洛林的要求为新的战争埋下祸根这一说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苏联面临着对落后的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大规模地技术改造的任务。但是,在当时许多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党员群众低估改造时期技术的作用,鄙薄技术。认为技术工作应该是“资产阶级专家”去做的事情,领导者和党员应把精力放在“一般”领导上面,不应干预生产技术,这就严重影响苏联的工业化进程。针对这种情况,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技术决定一切,号召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进行工业化建设。由此可知,题干表明这一时期苏联的教育是配合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题干中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而实施的教育,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而非掌控民众思想动向或扫除文盲,排除AB项;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展开了军备竞赛,与题干“20世纪30年代”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根据题意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可知,苏联制度虽然缺乏效率但却将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工业强国,可见其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D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时,苏联尚未建立,排除A项;题意中未提及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排除B项;题意中未提及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从材料中可知,列宁认为,农村的困难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足,按照逻辑,要解决困难,就要发展资本主义,根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中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内容,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推动实行新经济政策,本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题干信息“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B项正确;1920年底,苏俄开始进入经济恢复时期,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形势需要,便改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停止实施,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C项不正确,排除C项;苏联模式形成的时间是193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有助于发动群众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A 项正确;甘地谋求印度独立,有利于印度近代化,排除 B 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已经付诸实践,排除 C 项;亚洲民族觉醒的出现是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前,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0.D
【详解】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领导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者;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其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在此之前的领导阶级,如印度民族大起义是由封建王公领导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D项正确;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表格史实都属于民族民主运动,性质是一致的,排除B项;这些民族民主运动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共40分)
21.
(1)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激烈的经济竞争(升级的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殖民地争夺。
(3)联盟: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影响:激化了双方矛盾,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详解】(1)根据材料“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可得出19世纪“欧洲对世界支配”的基础是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
(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德国、美国开始,因此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可得出激烈的经济竞争;根据材料“但是,他们发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殖民地的阻挡”可得出加剧的殖民地争夺。
(3)联盟:根据材料“法国自知实力不足,于是便拉上俄国与自己一伙儿。而德国则尝试着与奥匈帝国联盟,还不太成功地与意大利新王国结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激化了双方矛盾,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根本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越来越严重,英法两国主宰世界格局,但德国的实力逐渐强大,想要打破英法统治的格局,这加深了德国与英法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疲于战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有所放松,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而此时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迅速壮大,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这冲击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22.
(1)史实:日本明治维新。
(2)政治危机:一战前,欧洲是近代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发源地。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欧洲许多国家成立工人政党,威胁资产阶级统治,欧洲政治优势地位丧失。
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觉醒,削弱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3)选择视角1: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选取材料:①②。
理由:①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争爆发具有必然性(或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战争爆发具有偶然性。
选择视角2:世界格局的演变。
选取材料:①③④。(任2点)
理由:①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明旧有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③《凡尔赛条约》反映的是巴黎和会的结果,条约严厉处置德国,它与其他一系列对战败国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④《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签署的条约,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与凡尔赛体系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任一点理由,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详解】(1)史实:据材料“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开始于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且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2)政治危机:据材料“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欧洲是近代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发源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等);但一战中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欧洲许多国家成立工人政党,威胁资产阶级统治,欧洲政治优势地位丧失。
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据材料“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削弱了西方列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觉醒,削弱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3)选择视角1: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选取材料:①②。
理由:①据材料“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围绕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资本主义国家间(尤其是德英间)展开了争夺。这是一战爆发的必然性(或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萨拉热窝事件:据材料“萨拉热窝事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战争爆发具有偶然性。
选择视角2:世界格局的演变。
选取材料:①③④。
理由:①据材料“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围绕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资本主义国家间(尤其是德英间)展开了争夺,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明旧有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③《凡尔赛条约》:据材料“《凡尔赛条约》”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的,反映的是巴黎和会的结果,条约严厉处置德国,它与其他一系列对战败国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④《九国公约》:据材料“《九国公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调整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与凡尔赛体系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23.
(1)道路: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城市革命)夺取政权。
(2)政策:新经济政策。意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说明: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举措: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4)说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详解】(1)道路:根据材料一“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人的路”指的是无产阶级通过城市暴动(城市革命)夺取政权。
(2)政策:根据材料二“ 1921年3月……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说明:根据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五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可知,材料说明了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4)说明:根据材料四“苏联……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可知材料四说明了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由于没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