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乡村四月》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30 08:1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乡村四月》说课稿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理论依据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设计说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等字词。
2、正确理解诗意,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该诗。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释、课件等,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诗的美感。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繁忙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进而陶冶其高尚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教学难点 *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 说教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讲授法 讨论法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自主式学习说学法*探索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学好做笔记说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我对本诗词设计了分层次引读 使其领悟到我国古诗博大精深 激发其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教学过程1、意向铺展,切入正题2、通读全诗,感受节奏3、理解诗意,感悟语言4、品味诗句,感悟意境6、课时总结,作业布置5、拓展延伸,感悟升华 作者介绍翁卷公元一二O三年前后在世,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人,为“永嘉四灵”之三。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中前后在世。尝登淳祐十年(公元一一八三年)乡荐。终于布衣。工诗,与徐照等称“永嘉四灵”。卷著有苇碧轩集,已佚;又有西岩集一卷,《四库总目》今尚传世。
幻灯片 13★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我会写cánsāng蚕桑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宋] 翁 卷景人乡村四月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蹄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有关子规的传说
子规这个名字多见于古诗词,文人为了雅致的缘故,喜欢用这两个字,其实对这种鸟更普遍的称呼是杜鹃。据民间传说,周朝末年,有一个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因为国家灭亡,忧伤而死,死后,他的魂魄化为子规(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与杜鹃鸟同名的杜鹃花,每到四月,漫山红遍,诗人赞叹是“不似花丛似火堆”。传说这种壮烈的红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所谓“杜鹃啼处血成花”。所以,又有了“杜鹃啼血”得到传说。因此,大部分诗歌里常用它来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
不过,这首诗里的子规,是活泼的,生意盎然的,与诗歌整体氛围和谐一致,并没有上面所说的象征意义。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④蚕桑⑤又插田⑥。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赞美之情乡 村 四 月幻灯片 32江南农村初夏美景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乡 村 四 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村夜》 江南农村初夏美景
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唐]王维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唐]田园乐幻灯片 2说板书设计 本篇诗词我采用文字式板书,并用抓字眼的方法,突出本文的重点,力求做到简洁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1]山原:山地和原野。
[2]川:平川,平地。
[3]子规:杜鹃鸟的俗称,别名。
[4]了:完结,结束。
[5]蚕桑:古代纺纱织布主要是靠
养蚕得蚕丝来完成。
[6]插田:播种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