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日)。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 先变慢后变快 B. 逐渐变快 C. 先变快后变慢 D. 逐渐变慢
2. 在地球公转由A处向B处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赛龙舟,粽子飘香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图1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嵩山考察时拍摄到的变质岩岩体图片,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1中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嵩山变质岩岩体中主体岩石可能为( )
A. 板岩 B. 花岗岩 C. 玄武岩 D. 砂岩
下图为某月某日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北京最可能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 图示月份,M海区( )
A. 寒暖流交汇 B. 盛行东南信风 C. 形成著名渔场 D. 盛行下沉气流
7. N海区水温异常偏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有( )
A.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多发 B. 我国北方洪涝南方干旱
C. 秘鲁沿岸渔业遭受损失 D. 日本遭受台风侵袭减少
读下列四种地貌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上图中地貌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9. 图③中地貌( )
A. 由M至N土层越来越厚 B. 多分布河流入海口
C. 由M至N颗粒物越来越小 D. 都形成于气候湿润区
2023年3月16日,河南郑州一男子去三亚出差返回郑州。飞机起飞时三亚的温度28°C左右,到达郑州时大雪纷飞。下图为郑州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郑州大雪天气形成原理一致的是( )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11. 研究资料显示,黄河流域大雪天气初春最多的原因是( )
①北方冷空气仍然较强②北方冷空气已经减弱
③南方暖气团较干燥④南方暖气团较湿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此次大雪天气对郑州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是( )
A. 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 B. 害虫消失,农业收成大增
C. 形成雪被效应,提高土温 D. 气温骤降,小麦播种推迟
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 甲之前 B. 甲→乙 C. 乙→丙 D. 丙→丁
14. 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高峰值时间滞后 B. 高峰值流量增大 C. 流入总量变小 D. 高峰值流量减小
下图为某岛地理位置示意图。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这里类型多样的旅游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
A. 丰富地热,形成了岛上众多的温泉 B. 强烈的阳光,产生了冬季绚烂的极光
C. 肥沃的土壤,滋养了岛上茂密的椰林 D. 强劲的海风,塑造了沿海壮观的峡湾
16. 岛上瀑布众多,形态各异。观赏瀑布的最佳时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17. 该岛处于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环京津贫困带(下图)是指在环绕京津的河北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的一个“C型”环状区域,该区域多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这也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地理信息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③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内部具有差异性
④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 下列说法中与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有关的是( )
A. 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B. 缺乏政策支持
C 处于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自然条件恶劣
D. 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 河北地区环境污染加剧
B. 加重“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化
C.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D. 促进北京人口大量向河北地区迁移
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2. 图示反映该地区的整治措施是( )
A. 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 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 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 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可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喀斯特地貌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浓度的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 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24. 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 土地红漠化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碱化 D. 石质荒漠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根草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每天可长高2~3厘米。香根草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6米。
福建省不少公路建在山区,新建成的公路边坡土壤侵蚀严重。60年代开始,香根草从海南引入福建,用以保护公路边坡。经多年实践发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形成生物绿篱(下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1)根据材料推测,香根草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特点。
(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出种植香根草影响了水循环哪些环节?说明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香根草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花又名巴西花梨,是一种用于制作豪华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的名贵硬木。非洲刚果河沿岸(如下图所示)是巴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出产的巴花价格低廉。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国家建立多处伐木场,所产原木从港口黑角出口到我国,之后在我国加工成高档家具。
(1)分析刚果盆地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我国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国家建立多处伐木场主要原因。
(3)指出巴花原木从伐木场到布拉柴维尔的主要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更多的外汇。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第一大城市,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英飞凌、AMD等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1)分析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
(2)据图描述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
(3)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江苏省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日)。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 先变慢后变快 B. 逐渐变快 C. 先变快后变慢 D. 逐渐变慢
2. 在地球公转由A处向B处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赛龙舟,粽子飘香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答案】1 A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由地轴北端倾向太阳为夏至,地轴南端倾向太阳为冬至;至当地球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位于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日期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是从夏至6月22日前后到秋分9月23日前后,7月初,太阳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此段时间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在地球公转由A 处向B 处运动的过程中,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到3月21日前后之间,吃月饼,共庆团圆,是我国的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是9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A错误;赛龙舟,粽子飘香,是端午节前后人们喜欢的活动,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公历是6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B错误;放鞭炮,守岁迎春,是我国春节的庆祝活动,时间是公历1月底2月初,C正确;望双星,鹊桥相会,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美丽传说,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每年是8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位于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图1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嵩山考察时拍摄到的变质岩岩体图片,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1中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嵩山变质岩岩体中的主体岩石可能为( )
A. 板岩 B. 花岗岩 C. 玄武岩 D. 砂岩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乙由岩浆形成,为岩浆岩,甲与沉积物位于近地表,是喷出岩,乙是侵入岩;由沉积物形成的丁是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由材料可知,图1中岩石类型是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嵩山变质岩岩体中的主体岩石应为变质岩。板岩为变质岩,A正确,花岗岩、玄武岩均为岩浆岩,BC错误,砂岩为沉积岩,D错误。故选A。
【点睛】三大类岩石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被外力破坏、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沉积岩被地壳运动埋入地下,受热形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被埋入地下熔化形成岩浆。变质岩被抬升到地面也会被外力破坏、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
下图为某月某日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北京最可能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 图示月份,M海区( )
A. 寒暖流交汇 B. 盛行东南信风 C. 形成著名渔场 D. 盛行下沉气流
7. N海区水温异常偏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有( )
A.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多发 B. 我国北方洪涝南方干旱
C. 秘鲁沿岸渔业遭受损失 D. 日本遭受台风侵袭减少
【答案】5. B 6. B 7. B
【解析】
【5题详解】
从海洋表层水温分布来看,北半球同纬度明显高于南半球,因此是北半球夏季,B正确,ACD错。故选B。
【6题详解】
从海洋表层水温分布来看,北半球同纬度明显高于南半球,因此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M地盛行东南信风,B正确;M地水温高,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M处南赤道暖流流经,并无寒暖流交汇,更无著名渔场,AC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N海区位于太平洋偏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偏低,为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增强,澳大利亚降水偏多,森林火灾少,A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夏季风势力增强,导致南旱北涝,B正确;沃克环流增强,秘鲁沿岸离岸风增强,渔业丰收,C错误;西北太平洋台风多发,日本遭受台风侵袭增多,D错误。故选B。
【点睛】拉尼娜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此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读下列四种地貌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上图中地貌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9. 图③中地貌( )
A. 由M至N土层越来越厚 B. 多分布在河流入海口
C. 由M至N颗粒物越来越小 D. 都形成于气候湿润区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地貌为喀斯特地貌的峰林,属于流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②地貌为河口三角洲,为流水的堆积作用;③地貌为冲积扇,为流水的堆积作用;④地貌为海岸地貌,为海浪的侵蚀作用,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B。
【9题详解】
③地貌为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向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变慢,所挟带的泥沙在谷口逐渐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受流水作用,谷口M土层较厚,但颗粒物质偏大,由M至N颗粒物越来越小;该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2023年3月16日,河南郑州一男子去三亚出差返回郑州。飞机起飞时三亚的温度28°C左右,到达郑州时大雪纷飞。下图为郑州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郑州大雪天气形成原理一致的是( )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11. 研究资料显示,黄河流域大雪天气初春最多的原因是( )
①北方冷空气仍然较强②北方冷空气已经减弱
③南方暖气团较干燥④南方暖气团较湿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此次大雪天气对郑州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是( )
A. 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 B. 害虫消失,农业收成大增
C. 形成雪被效应,提高土温 D. 气温骤降,小麦播种推迟
【答案】10. C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3月14日至3月18日,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总体降低,出现雨雪天气,说明经历了冷锋过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的是气温的垂直差异,不是冷锋过境,A错误;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指的是北半球(尤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墙体南侧为阳,光热条件好,墙体北侧为阴,光热条件较差,与冷锋过境天气现象不符,B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的是冷锋过境形成的雨雪现象,C正确;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指的是我国春季气温的纬度差异,不是冷锋过境,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大雪天气是空气中的水汽降温形成的,说明此时北方冷空气仍然较强,①正确,②错误;大雪天气需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黄河流域初春气候较为干燥,暖湿气流多来自南方,说明此时南方暖气团较湿润,③错误,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此次大雪天气出现在3月16日前后,正值初春,由于郑州地区雨季尚未来临,土壤较为干燥,大雪可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有利于冬小麦返青,A正确;大雪天气不利于害虫虫卵生存繁衍,但不会导致害虫消失,B错误;初春,气温回升,太阳高度角增大,地表积雪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导致土温降低,C错误;此次大雪是由冷锋过境形成的,气温骤降,但由于已是初春,气温很快回升,且郑州地区以冬小麦为主,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降温天气,雨区范围较小,主要位于锋后。
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 甲之前 B. 甲→乙 C. 乙→丙 D. 丙→丁
14. 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高峰值时间滞后 B. 高峰值流量增大 C. 流入总量变小 D. 高峰值流量减小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至乙时段、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据此排除AC;甲至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B正确;而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D错。故选B。
【14题详解】
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植被的调蓄功能增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减少,同样一次洪水过程中,入湖径流高峰值减小,D正确,B错误;植被增加,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入湖径流高峰值推迟,A正确;植被涵养水源增加,蒸腾增加,入湖径流总量可能变小,C正确。选非题,故选B。
【点睛】长江和洞庭湖有水道相连,水位高差会使径流出现不同流向,湖泊起到调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
下图为某岛地理位置示意图。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这里类型多样的旅游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
A. 丰富的地热,形成了岛上众多的温泉 B. 强烈的阳光,产生了冬季绚烂的极光
C. 肥沃的土壤,滋养了岛上茂密的椰林 D. 强劲的海风,塑造了沿海壮观的峡湾
16. 岛上瀑布众多,形态各异。观赏瀑布的最佳时段是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17. 该岛处于
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15. A 16. C 17. A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冰岛的相关知识为背景,考察河流的补给以及板块构造学说
【15题详解】
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是冰岛地区,因为地处板块交界带,所以地热资源丰富,多温泉, A正确; 冬季该地有极夜现象,且极光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地区的稀薄大气发起摩擦导致,B错误;椰林是典型的热带植被,C错误;峡湾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D错误。
【16题详解】
冰岛纬度高,气温较低,夏季冰雪融水量大,瀑布水量大,且夏季冰岛气温适宜,适合游客前往旅游,C正确。
【17题详解】
本题为基础知识记忆类题目,冰岛位于大西洋,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A正确,BCD错误。
环京津贫困带(下图)是指在环绕京津的河北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的一个“C型”环状区域,该区域多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这也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地理信息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
②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③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内部具有差异性
④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 下列说法中与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有关的是( )
A. 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B. 缺乏政策支持
C. 处于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自然条件恶劣
D. 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 河北地区环境污染加剧
B. 加重“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化
C.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D. 促进北京人口大量向河北地区迁移
【答案】18. C 19. C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和材料可知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多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C正确。贫困带,工业一般不发达,A错误;首都周边一般不缺乏政策支持,B错误;该区域处于温带,纬度不高,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环境污染加剧、加重贫困化属于不利影响,AB错误; 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C正确。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区域差异减小,河北人口向京津迁移的趋势会缓解,但不会出现北京人口大量向河北地区迁移,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面对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下列属于该地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2. 图示反映该地区的整治措施是( )
A. 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B. 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 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
D. 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答案】21. C 22. A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一般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吸引新兴企业落户;或者提供贷款担保、创业投资等金融支持,帮助新兴企业解决资金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帮助新兴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建设产业园区,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新兴企业落户;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等。题目中只有②③符合题意,对比选项,排除ABD。故选C。
【22题详解】
鲁尔区原为传统工业区,发展以煤炭资源为主的钢铁工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产业衰落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整治,图示反映了鲁尔区的整治结果,在原钢铁工厂的遗址上建园艺展区,表明鲁尔区开始重视对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下列选项中可以判定A项较为符合题意;B项叙述的是对工业企业的合并与改造,D项讲的是产业的发展,与上图中展现出来的内容不符,故排除BD;C项虽然提到了重视环境的保护,但在图例中却给出了相关的园艺产业,意味着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兼顾经济发展,C项体现不出兼顾经济的意思,所以排除C项。综上所述,A项更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世界市场变化、生产成本上升、能源结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治理环境、发展清洁能源、进行城市规划与管理、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等。
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可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动力,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的CO2浓度有较大差异。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喀斯特地貌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植被条件下土壤中CO2浓度的垂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 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24. 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
A. 土地红漠化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碱化 D. 石质荒漠化
【答案】23. C 24. D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土壤中的CO2溶于水后可溶蚀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动力,”据图可知,在土壤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柏树林植被条件下的土壤中CO2浓度最小,因此为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当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C正确;在土壤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的CO2浓度都比柏树林的浓度大,增加这三种植被对减少对石灰岩的溶蚀的作用小,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地表裸露,再加上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裸露,导致出现石质荒漠化现象,D正确;土地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A错误;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出现在温暖湿润的地区,不易出现盐碱化,C错误。故选D。
【点睛】土地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植被稀少,地表裸露;(3)大风频繁,风蚀强烈; (4)地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5)全球变暖,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2)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工矿交通不合理建设,不注意环保;人口激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根草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每天可长高2~3厘米。香根草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6米。
福建省不少公路建在山区,新建成的公路边坡土壤侵蚀严重。60年代开始,香根草从海南引入福建,用以保护公路边坡。经多年实践发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形成生物绿篱(下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1)根据材料推测,香根草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特点。
(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出种植香根草影响了水循环哪些环节?说明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香根草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1)根系发达,生长快;高温、湿润,水热条件好
(2)下渗和地表径流。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对地表径流截流效果好,利于增加下渗,能有效减少雨水及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
【解析】
【分析】本题从整体性角度考查了香根草的生长习性及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结合材料分析,香根草“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时达到生长高峰”,说明香根草喜高温、湿润的生长环境;“每天可长高2~3厘米”,说明其生长快;“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成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粘土,最深达到5~6米”,说明其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2)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利用水循环原理”,可从水循环的环节等角度分析说明。在公路边坡通过密集栽培香根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从而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另一方面,高密度的香根草也减缓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从而有利于保护边坡。
【点睛】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花又名巴西花梨,是一种用于制作豪华家具、地板、生活器具等的名贵硬木。非洲刚果河沿岸(如下图所示)是巴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其出产的巴花价格低廉。我国某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国家建立多处伐木场,所产原木从港口黑角出口到我国,之后在我国加工成高档家具。
(1)分析刚果盆地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我国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国家建立多处伐木场的主要原因。
(3)指出巴花原木从伐木场到布拉柴维尔的主要运输方式,并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更多的外汇。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刚果盆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刚果河支流众多,河网稠密;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任答两点)
(2)我国市场需求大,但国内森林覆盖率低,木材供应严重不足;刚果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且材质好,有许多名贵硬木;当地经济水平低,采伐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沿河建场便于运输等。(任答三点)
(3)水运(河运或漂流)。理由:沼泽、丛林广布,陆路运输设施不完善;木材水运的基础建设投资小,耗能少,运输成本低,短期内运出的木材量大;水运能够减少原木装卸的工作量,且能减少木料的磕碰等。(任答两点)
(4)同意:刚果河周边地区巴花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巴花生长速度快,可再生;经济落后,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可以促进周边居民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意:过度砍伐巴花原木,会破坏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降低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生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出现濒危现象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刚果盆地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沼泽湿地的成因、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森林的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刚果盆地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应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刚果盆地地势低平,四周高中间低,地形较封闭,排水不畅,容易积水形成沼泽;当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量大,地表湿润,地表水丰富,形成沼泽的水量丰富;刚果河支流众多,河网稠密,为沼泽形成提供丰富的水源;刚果盆地以热带雨林为主,植被茂密,涵养水源功能强,为沼泽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因此,刚果盆地沼泽广布。
(2)我国公司在刚果河沿岸建立多处伐木场的主要原因从我国的需求和刚果河沿岸资源及交通两方面来说明。我国人口和产业规模大,对木材的市场需求巨大,但国内森林覆盖率低,加上环保力度大,木材供应紧张,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刚果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面积广阔,且生长更新快,林木资源丰富,且材质好,有许多我国市场需求量大的名贵硬木,需要把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我国公司在当地建立伐木场可以实现优势转换;当地经济水平低,采伐技术、管理水平落后,森林资源利用水平较低,需要我国公司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伐木场;刚果沿岸国家具有沿河交通优势,利于建立伐木场后的木材运输等。
(3)巴花原木属于笨重附加值低的货物,适合水运或漂流等交通运输方式,因此从伐木场到布拉柴维尔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或漂流。从伐木场到布拉柴维尔选择水运方式运输原木的原因应从当地交通运输状况、水运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刚果盆地多沼泽,且热带丛林广布,铁路和公路等陆路运输设施较少,运输量较小,不能满足原木运输的需求;图中显示,刚果盆地河流密度高,水运和漂流的条件好,且木材水运的基础建设投资小,耗能少,运输成本低,且运量大,能够满足大量木材运输量;水运,特殊是漂流的方式,能够减少原木装卸的工作量,且能减少木料的磕碰而损坏等,因此从伐木场到布拉柴维尔选择水运方式运输原木。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明确的表明观点,切忌模棱两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选择的理由。如果赞同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更多的外汇,主要从资源可再生,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回答理由。刚果河周边地区巴花资源丰富,而当地经济落后,需要当地木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当地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巴花生长速度快,属于可再生资源,不会导致资源枯竭;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低,可以通过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可以促进周边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如果不赞同刚果河沿岸国家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以换取更多的外汇,主要从雨林的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和全球气候)回答理由。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直接破坏植物,动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出现濒危现象,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可能会破坏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不合理的采伐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降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巴花原木的砍伐,降低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加大河流沿岸居民和城市的洪水威胁等。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第一大城市,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英飞凌、AMD等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1)分析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
(2)据图描述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
(3)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答案】(1)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中心;技术水平较高,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政府政策支持,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产业协作条件较好,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密切协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
(2)2000年以前,研究机构、企业、大学集聚,但相互之前的联系与合作较少;2000年至2012年,“萨克森硅谷”集群组织成立,机构间联系与合作加强,形成紧密协作的整体;2012年至今,“欧洲硅谷”联盟成立,建立了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关系。
(3)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
【解析】
【分析】本题以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为图文材料,考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产业转型措施的借鉴等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结合材料,“德累斯顿...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可知德累斯顿曾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可知德国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完善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可知德累斯顿产业协作条件较好,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密切协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德累斯顿...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可知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劳动力技术水平较高。
【小问2详解】
由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图可知,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以前,图中显示研究机构、企业、大学虽然集聚在一起,但相互之前的联系与合作较少;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2年,“萨克森硅谷”集群组织成立,研究机构、企业、大学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形成紧密联系协作的整体;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至今,“欧洲硅谷”联盟成立,建立了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关系。
【小问3详解】
德累斯顿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对我国传统工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经验措施,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传统工业区可以借鉴,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