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和数的组成(例1、2))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一”“十”“百”之间的关系;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经历多种数数活动, 特别是在“拐弯数”的数数过程中,体验“满十进一”的十进关系,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在多种数数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数学思维,感受100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数“拐弯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四、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五、教具准备:100根小棒、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估数感知,导入新课
1.教师伴随课件提出要求:请你仔细观察屏幕,猜一猜来了多少只羊?课件出示:草原上跑来了一群羊(10只)。
预设生猜:10只
追问:怎么知道的?
预设:数出来的
2. 课件出示:草原上跑来了两群羊(20只),不用数,估一估有多少只羊?
预设生猜:20只
追问:怎么知道的?
预设:刚才的一群羊是10只,我看后来的一群大概也是10只,2个十就是20,所以大约有20只羊。
3. 课件出示:百羊图,同时提出问题:草原上的羊更多了,你能再来估一估有多少只吗?
预设:100只
追问:怎么知道的?
预设一:我觉得很多就是100只
预设二:刚才的一群羊是10只,我数了有这样的十群,所以大约有100只。
带领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10.
4. 我们把1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100比20多得多。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来学习数数与数的组成。(配合板书)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数意识。】
(二)动手操作,经历感知
活动一:数一数
1.数一数,摆一摆:
(1)一边数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数到21根时停下来,怎么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你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呢?
预设:将20摆成两捆,再加一根就是21根。(板书:10个一是十)
(2)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捆一捆:
(1)接着21继续往下数,一根一根的边拿边数,当数到29时停下来,下一个数是多少?现在小桶里一共有两捆小棒加几根了?如果我们再加一根小棒,是不是又能捆成一捆了?为什么29根加上1根就是30根了呢?
预设:30,9根,是的。29里的9加上1就是10,1个十加上2个十就是3个十就是30了。
(2)动手将十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就是三个十,即30。3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3个十是三十)
(3)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9后面分别是多少。为什么39根加上1根就是40根了呢?
预设: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39里的9加上1就是10,1个十加上3个十就是4个十就是40了。
(4)数到4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学生摆小棒从42摆到53,学生汇报摆、捆的过程,突出拐弯数的处理
(6)从60开始,一个十一个十的数,数到90.
(7)从90数到99时,再次停下来。问: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几捆呢?
(8)十个十个地数,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过来强调: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借助小棒,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活动二:比一比
1.对比1根小棒和100根小棒,你有什么感受?
2.对比10根小棒和100根小棒,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正方体拼摆的1个一、1个十、1个百,进行对比。
小结: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捆一捆、比一比等活动,共同学习了准确数数的方法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真是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活动,感受了“一(个)”“十”“百”这三个计数单位的关系。体现了数型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奠定了基础】
课间活动:歌曲《数数歌》
(三)数学乐园,巩固新知
1.开火车:开火车从1数到100,数到整十数拍手。
追问:为什么有10个人拍手了。
预设:10个十是一百。
2. 拍手数88—100
3.数出68后面的5个数:突出审题和方法的指导。
预设:从68开始数,数的不是5个数。
4.数泡泡: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1)学生尝试完成
(2)汇报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变数边做标记。
(3)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清所有的泡泡呢?
(4)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数泡泡时,我们最好都应将数过的泡泡做上记号。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我们就将泡泡10个10个的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了。
5.数一数,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6. 举例感受生活中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再次将难点突破,同时丰富学生数数的方法与经验。将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也是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基本反馈。】
七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3个十是三十
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和2个一是四十二
教学反思
一、利用直观教具,充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中的小棒,课前准备了100根小棒,学生同样准备好小棒。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数出100根小棒,然后让孩子 们自己说说你想怎样数出100根小棒,明确100的基数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出现有不同的数法后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告诉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
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结合课件及时进行动画演示,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认识了10 个十是100之后,回过头来在处理白羊图问题,先让学生自主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然后投影展示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数方法,进行对比优化,渗透圈十法的数数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做记号,每数出10个圈成一圈,能又快又准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在优化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进一步加深了对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的认识。所以在处理做一做第二题时,学生能很自然的想到用圈十法很快数出小猪一共吹了多少个泡泡,达到了预先的教学设想。
三、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
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数数这一环节以学生按照各种形式数数为主,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个十个的数和一个一个的数,学会数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操作达到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学到知识和中巩固知识。
四、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到位,要求不够明确,
致使有的学生只是在玩小棒,没有认真听课,自然对新知理解不透彻,在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二)时间分配有所欠缺,前松后紧。后面的练习做的比较仓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