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写的散文。课文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呈现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奇妙大自然,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揭示“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接着以“你看天空——”“你看大地———”两句话顺势牵引读者的视角,自然将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最后以一句“是的,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总结,呼应开头。“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
导图的形式梳理文章的脉络。
作者在叙述“日出、云彩、下雨、余晖、群星”等自然现象时,充满了独特的想象:雨后的水洼成了有趣的镜子,群星恰似发光的小蜡烛……在爱观察、有情趣的人的眼里,自然界的一切都似乎能说话,与我们交朋友。比喻的多次使用,使文章犹如一幅幅曼妙的自然画面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让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有了生命。学生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到自然之活力,品味出课文形象化的表达,并联系生活进行模仿、迁移。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说明性较强的文本。对纸的兴趣程度高于研究和理解纸的来源,因此要关注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习惯,重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呈、雕、幻、蜡、烛、辉、芒、型”这8个生字,正确书写“呈、幻、蜡、烛、诱、润、乘、芒、剑、普、通、模、型”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学习描述性文章的感情朗读,充分感受世界的奇妙和发现的快乐。
3.抓关键词语,学习整合各种信息表现世界的“奇妙”,初步学习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美。
4.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沥青课文脉络,了解世界的奇妙。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比较课题,突出“奇妙”。
出示“我们的世界”,指读。添加“奇妙”一词。学生比较朗读,感受重音的转移表明了意思的变化,突出“奇妙”二字。
在大多数人看来,世界不是“平常”的吗?再读课题,激发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周遭世界的好奇。
2.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出示词语:雕饰 变幻 刀剑 普通 呈现 模型 光芒 乘凉
光辉 诱人 圆润 蜡烛
借助拼音,学生自己认读字词,进行归类朗读。
分行指读正音。注意第二行词语中“呈”“型”“芒”“乘”均为后鼻音。
3.指导重点语句或语段的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出示: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范读。这句话逗号较多,既要作稍许停顿,又要注意语意连续。最后一个词可适当延长,读出省略号的感觉。生练读,评价。
这句中有个词出现了两次,是——“奇妙”,用读课题的方法读出这种感觉。再读,生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2.0,利用ppt中动画效果,设置触发动画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检查:(1)每段语句之间是否连贯,让人听清楚讲了什么。(2)是否初步读出事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厘清脉络
1.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奇妙的景物呢?小组合作,尝试绘制思维导图。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单1:
(1)一至两人朗读课文,其余成员认真倾听,边听边圈画描绘的景物。
(2)小组共同讨论思维导图可以怎么画。
(3)组长根据大家的讨论,完成思维导图《我们心中奇妙的世界》,其余成员协助。
(4)一人代表小组准备汇报。
要求:内容完整,按照顺序,书写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汇报学习成果。
(1)教师边板画边简要描述。
通过学习,你们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景物?(太阳、云彩、雨点、水注、落日的余晖、群星)
(2)那么大地呢?(植物、水果、大树、蝴蝶、鸟儿、秋风、冰柱、小水滴)
(3)小组展示一下思维导图,师生根据评比要求逐项评点,评定星级。
4.再看看天空和大地每一部分,又是分别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天空”部分按照一天从早到晚的顺序,“大地”部分按照四季的顺序)这样写条例很清晰。
5.学生结合课文“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自主分配朗读任务,展示。
【设计意图】完成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学生动手,需要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明白每个时段纸的不同发展特点,并提取相关信息,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并且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把我课文的内容。
三、自主合作,品味语言
1.小组合作,自学互学,细细品味文章语言。
出示学习单2:
(1)逐字逐句细读课文第2至第8自然段。
(2)在天空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在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处,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2.交流汇报。
(1)在天空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升起”“带来”“飞行”“呈现”“告诉”“降落”“映射”“变幻”“涂上”“闪烁”)
(2)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动作的,都表示事物在发生“变化”)
(3)出示: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雨后的水注?你最想干什么?“映射”把水波映照的动感表现了出来。
小结:是的,色彩、形状等都在变,因为是在“变”,所以就是“动”的,就像是有生命的。因为有生命的东西才会不断地变动,不是静止不变的。你能读好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吗?
3.开展朗读比赛,学习写“大地”的第9至第17自然段。
出示学习单3:“小小朗读者”活动。
组内同学选择描写同一个季节的几个自然段,配合着读一读。看看你们组能得几颗星。
一颗星:读准确,读通顺,注意停顿。
两颗星:想象画面,初步读出这种事物的奇妙。
三颗星:朗读形式有变化,充分读出世界的奇妙。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对等,通过补充的材料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华语言之美,提升文化自信。
四、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1.回顾内容,通过比较,再次感受课文形象化的描写特点。
出示:(1)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很尖很亮。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圆圆的。
(2)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自读,想一想你们喜欢哪一句,你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小结:我们先要有“美的发现”,然后再用美的方式来表达,眼中奇妙的世界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
2.配乐播放一组表现美好事物的图片,将学生带回生活情境。
师描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许多看似普通的事物都很美。瞧,香橼树上结了一个个金黄的果实,就像给树挂上了大金牌;天牛头顶着两根长翎子,活像戏台上的武将……你能试着说说生活中你看到的奇妙景物吗?比一比,看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看谁拥有表达美的能力。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相评价。重点落在是否写出事物的美或趣味。
【设计意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搜集资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能让亲身经历,有助于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
五、学写生字,拓展延伸
1.范写“幻”,提醒书写时特别注意右边是横折钩,横折钩的“折”略向里收。
2.出示“乘”,引导学生发现书写规律——先中间后两边,即先写“千”,再写“北”,最后写“八”。把中间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紧凑,最后撇捺要舒展。
3.出示“型”。从小篆字体引入,今天我们做模型可以用金属,可以用木材,可以用黏土……古人只有用土做的模子才成为模型,所以,“型”字为土字底。上面一部分有同学认识吗?特别注意右边的立刀旁。
4.出示“蜡”“烛”,关注部首。“蜡”最早指蜂蜡。成熟蜂巢用沸水溶化、过滤、冷却,就会得到蜂蜡。“虫”字旁指的就是蜂巢。(昔,旧的,成熟的)
“烛”原来指的是火炬,所以左边是火。
5.小试牛刀。选词填空。
型 行 形
( )号 ( )动 圆( ) 模( )
芒 茫
( )果 光( ) 白( )( )
从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班马的作品《我问大自然》和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作品《大自然的文字》中选读一篇。
【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世界自然奇观》《儿童太空百科全书》
【板书设计】
天空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大地 无穷
总——分——总
【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虽然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却缺少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寻找美的意识。课堂上,跟随作者的脚步,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之后,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身边的美。并且借助直观图片,调动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美的意识,通过朗读把这些体会读出来。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沉浸在这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