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描绘自然,自然映照人生—— 10《小石潭记》逐字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文字描绘自然,自然映照人生—— 10《小石潭记》逐字稿(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09 20: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字描绘自然,自然映照人生
——《小石潭记》逐字稿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又要来开始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杜甫曾经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清未明初的大学问家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可见,景和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景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游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柳宗元,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20 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可为少年得志。此后他在政治上不是很得意,他后来在被贬到永州的时候,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到的地位。它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郦道元的《水经注》我们学过它里边的一篇文章《三峡》。
2.写作背景:
说到柳宗元被贬永州,我们要来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柳宗元和刘禹锡两个人关系非常的好,刘禹锡我们也是非常熟悉的。刘禹锡写了陋室铭,是他在参加了以王书文为首的革新集团改革失败之后,后来遭到了贬谪,他写下了陋室铭。而柳宗元,他也参加了这场的政治革新运动,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在今天的湖南,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非常的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优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 8处名胜,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的永州八级柳中原。后来他还被贬到了柳州,在今天的广西就贬,被贬得更远了。他在 46 岁的时候郁郁而终。三、熟悉课文
1.首先我们来熟悉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查阅字典,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查阅词典等工具书,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
3.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合理
四、疏通文义和文言积累
1.首先学习第一段,请大声诵读第一段,读音和停顿要正确。
2.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说说对这段文意的理解,并在笔记本上做笔记
3.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疏通文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小石潭记进行了文意的疏通,积累了一些重点的实词虚词。这节课我们将要来继续的学
习它。
二、学习要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要点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要点一、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第二,掌握本文的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第三,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并对这种情感变化进行理解。这里边的难点是在对作者情感的变化进行理解。
三、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我们本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小石潭,作者首先写的他发现小石潭。接下来他就写他到了小石潭,看到了小石潭里的很多的景物。小石潭的景物主要是在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再接下来他又写看到了注入小石潭的源流潭中的小石潭的源流。在接下来文章的第4段写到了作者坐在潭边,感受到的小潭的四周的氛围。最后文章记了同游者
整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思路非常清楚。
四、眼前景
下面我们要来具体的研读课文。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一段。
1.在这一段当中,作者写自己是如何发现小潭的。
同学们肯定已经发现了,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先看见小潭,而是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于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也就是说他是先听见水声,再发现小潭。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一种未见其景,先闻其声。当然在我们的很多小说当中,人物的出场也会采用这种手法,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最著名的就是红楼梦当中的。王熙凤出场的这一段。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喊道这些人个个皆脸生屏气。攻速严阵。如此,来者系谁 这样放荡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是先闻其声,又通过侧面描写来去表现王熙凤的气场。接下来就写王熙凤从后门进来以后所看到的他的那种恍若神非仙子的样貌,粉面含春,微不露单纯。未起效。先闻好。
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我们说,无论是写人还是写景,这样写描写的层次丰富了,会使我们的写作对象显得如生。
4.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读一二段,看一看作者抓住了小石潭中的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又用了什么手法
①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作者写了小石潭中了哪些景物。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作者主要抓住了小石潭当中的水、石、树、藤、万鱼等景物进行了描写。
②下面我们来-一的来看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们先来看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水的特点有三个清脆、清凉、清澈。清脆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水的声音如鸣佩环。清凉体现在哪里 是通过文章当中这句水尤清冽,这是通过人的触感去描写的。还有是在文章当中的第二段,他并没有写到直接写到水,而是写到了鱼。比如皆若空游无所依。这是写鱼啊,仿佛在空中游动似的,没有什么一杨。这么写,实际上是从侧面去表现了水的清澈。再有比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日光是直直的照到了水底,而且鱼儿的影子都能印在水底的石头上,如果水非常浑浊,是看不到这些特点的。因此这个地方也是表现了水的清澈。
③手法就是侧面描写。其实通过别的景物来去表现水的清澈,我们并不是第一次看到。如果同学们能够回忆想起来的话。在与朱元思书当中,有一段描写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那就是从侧面去表现了水的清澈。这两句和我们课文当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是水的特点。
④石头有什么特点
小石潭记,刚才我们说潭肯定是有水、石头。文章当中写小石潭的石头有几句全石以为底,一整块石头作为底。另外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我们可以看到小石潭里边的石头,它的形态是非常多样化的。石头的特点是形状多样。
⑤作者接下来还写到了树和藤蔓,从颜色上来说是清脆的。另外蒙络摇缀是写到了藤蔓的自然的姿态无论是茂盛的还是静态的,动态的,摇动是动态的,缠绕是静态的,都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有不同的姿态,
⑥鱼儿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文章当中写鱼儿,描写鱼儿的有几句俗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些鱼儿好像很通人性似的,和游者们在相互逗乐,来来往往,轻快敏捷,让人感觉非常的活泼。俗然不动,这是在写鱼儿们静止不动的一种姿态。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写鱼儿的这一段,它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去表现了水中的鱼儿那种非常活泼又很富有灵气的这样的一个特点。当然似与游者相乐,还有拟人的手法。
5.我们接着再来看课文的第三段,写的是小潭的源流,它依次描写了小溪水、溪身,还有岸势。溪身,还有岸势有什么特点,在描写这些特点的时候又运用了什么手法 描写溪身的语句有斗折、蛇形、明灭可见,斗折蛇行写出了小溪水的曲折,明灭可见写出了它的悠远岸势,犬牙差互,写出了岸的参差不齐的特点。好,非常鲜明的手法就是比喻。
6.下面想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完成底下的填空。我们对小直潭当中的景物进行总结。
五、心中情
我们完成了对小石潭当中景物特点的理解和赏析,我们下面要来去体会一下作者心中的情。
1.在课文的一二段当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当中非常句明显的“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两句,第二段当中似与游者相乐,能感受到作者当时心情是非常快乐的。除了这两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之外,我们也还可以看到通过作者在写那些藤蔓树的时候,这种姿态的优美,也能够从景当中间接的体会到作者心中那种感情,快乐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
2.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当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这一段并没有直接表现作者心情的字眼,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对景物的描写,对小溪水明灭可见,对小溪的源头。它是有这样的句子,不可知其源的描写当中,能够感受到,好像透露出了一种迷茫的心境,作者的心情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到了后边第四段当中,作者去描写小石潭四周的景色,这个景色是怎样的,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描写小石潭四周的景色。一个非常概括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寂寥的意思就是非常的安静,而且还不仅仅是安静,有个寥在里面,就好像有一种孤独、寂寞、冷寂的感觉。作者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他坐在那儿看着小石潭,慢慢的心情变得怎么样。文章里面有 8 个字非常的重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如果我们用自己来说,到了文章的第4段,作者所写的景是冷寂幽深的,他的情变得悲伤凄苦。
4.我们就要来深入的去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了。这篇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好像很难相容。该怎么去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的变化。
我们说这种由乐转为悲的情感,表面上看上去好像在一篇文章里面,你把握不住它的核心是什么,看上去是不相容的,但其实是作者他真实心境的一种体现。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他心中满怀着一腔愤懑。凄苦难过是他感情的主调。他游山玩水,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而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定的环境当中,他的心情确实变得好了。可是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旦它经过一个凄清环境的触发,那种悲伤,那种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所以我们讲古人经常会去写一些山水游记散文,在游记散文当中去寄托自己的情感。有一些被贬谪的文人,政治上不得意的文人,他们写的一些山水游记散文当中寄托了情感,有的是旷达的,有的依然是愤怒不平的。
我们原来学过继承天寺夜游,当时苏东坡也是在被贬的情况下。但是这篇文章他到最后的时候描写月色非常的优美。最后他写到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折耳。这句话当中更多的是体现了它的一种悠闲、自得、豁达的一种人生态度。
在小石潭记当中,柳宗元他也是想要借这个景来去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懑,但是最终他还是没有排遣掉。这两位作者的人生态度可以讲是不一样的。
六、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做一个总结。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冷寂幽深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伤凄苦的情感。今天我们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