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烃的衍生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烃的衍生物(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10 10: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烃的衍生物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醋酸纤维与硝化纤维均属于酯类,但性质差异较大
B.葡萄糖、蔗糖均是结构简单的单糖
C.苯与丙烯通过加成反应,可制得异丙苯
D.废水中的酚类物质可在纳米催化下光照降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溶液焰色试验为黄色,说明溶液中肯定含钠元素,可能含钾元素
B.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入某液体,颜色由橙变绿,说明液体中肯定含乙醇,可能含乙醛
C.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D.浓硝酸可检测蛋白质分子中是否含苯环结构
3.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四号顺利发射、“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腾片实验”中,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时,有电子的转移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太空五环实验”中,向乙酸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后变成红色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系物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指出 ,医用酒精 、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可用于家庭消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因此家庭消毒可选用无水酒精
B.84 消毒液和乙醇混用,可提高杀菌消毒效果
C.过氧乙酸不稳定,需贮存在铁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D.上述物质可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但变性原因有所不同
5.高分子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用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酚醛树脂的单体为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合成
B.淀粉和纤维素均表示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均为合成高分子材料
D.聚乙烯为可降解材料,而聚氯乙烯为不可降解材料
6.蔗糖酯可由油酸()与蔗糖反应而得,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B.油酸是一种饱和高级脂肪酸
C.蔗糖酯属于油脂类物质
D.蔗糖酯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油酸和蔗糖
7.苯酚(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俗称石炭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适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固体苯酚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
C. 该分子充分燃烧,会消耗
D. 该分子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
8.维生素C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
B.维生素C能使溴水、酸性 溶液褪色
C.维生素C可保存在强碱性环境中
D.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σ键和π键
9.在 MoO3作用下,HOCH2CH(OH)CH3发生反应的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oO3改变反应途径,提高了单位时间原料转化率
B.反应过程中 Mo 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C.总反应为
D.如果原料为乙二醇,则主要有机产物是甲醛和乙烯
10.黄豆苷元(DAIDZEIN,简称DEN)是大豆异黄酮中的一种主要活性因子,是大豆异黄酮产品中最有效的功能成分,可预防骨质疏松,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该物质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D.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1.一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有机物L)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有机物L为高分子化合物
B.1 mol 有机物L最多能与2n mol NaOH反应
C.有机物L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水解反应
D.有机物L在体内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
12.已知同一碳原子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 。有机物 是选择性内吸传导性除草剂,俗称稗草烯,主要用于水稻田防除稗草。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用 与 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取代反应获得较纯的该物质
C.在烧碱溶液中充分水解,可生成羧酸钠
D.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苯和溴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可以制取溴苯
B.煤通过干馏,可以得到苯 、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C.油脂可以制造肥皂和油漆等
D.化学式为C9H18O2且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 加热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符合此条件的C9H18O2的结构有16种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X射线衍射可测定青蒿素晶体的结构
B.利用盐析的方法可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
C.苯酚与甲醛通过加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
D.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苯、乙醛和醋酸溶液
1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和葡萄糖不是同分异构体,但属于同系物
B.C3H6和CH2=CH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D.异丁烷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丙烷
16.一种复合膨松剂的工作原理为,其中结构如图。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中氧原子数为
B.溶液中和微粒总数为
C.固体中离子数为
D.中键数为
17.茯苓新酸(DM)是从中药茯苓中提取的一种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生理活性,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32H48O6
B.分子中含有7个甲基
C.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可发生加成、酯化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18.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甜度仅为蔗糖40%的麦芽糖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B.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能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
C.用纤维素制取硝酸纤维的过程中发生了酯化反应
D.5G技术中使用的光导纤维不与任何酸碱反应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比在碱性条件水解更彻底
B.蛋白质和多肽都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C.只有含醛基的有机物才能与新制 反应
D.淀粉溶液可用于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
20.没食子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FeCl3与没食子酸可制得有色液体
B.食用植物油可敞口久置不易变质
C.味精[主要成分:HOOC(CH2)2CH(NH2)COONa]大量食用有益健康
D.精米中的淀粉水解即酿得酒
二、综合题
21.原儿茶醛是一种医药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
(2)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B中   (填“有”或“没有”)手性碳。
(3)反应①的类型是   ;反应②所需试剂和条件分别为   。
(4)原儿茶醛的分子式为   。
(5)W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W中不含环状结构,能发生水解反应,核磁共振氢谱只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3∶1,W的结构简式为   (只写一种)。
(6)设计以苯酚和(CH2O)n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已知:苯酚在多聚甲醛和氯化氢作用下,在邻位发生取代反应。
22.法华林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属于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合成路径如下:
已知:①法华林的结构简式:
② +
③ +
(1)A的结构简式是   。
(2)C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是   。
(3)写出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E的结构简式是   。
(5)水杨酸分子中苯环上有两种含氧官能团,1mol水杨酸与足量NaHCO3完全反应生成1molCO2。写出水杨酸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   。
(6)K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K结构简式是   。
(7)M与N互为同分异构体,N的结构简式是   。
(8)已知:最简单的香豆素结构式 。以乙酸甲酯、甲醛和苯酚为主要原料,一种合成香豆素的路线如下(其他药品自选):
写出甲→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丙的结构简式是   。
23.香豆素是维生素K拮抗剂。实验室中采用水杨醛和乙酸酐来合成香豆素:
已知某些有机物的性质见下表:
香豆素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需要安装的温度计1的量程是   (填字母)。
a.100℃ b.150℃
c.250℃ d.500℃
(2)仪器b的名称是   ,装置采用空气冷凝,而不采用水冷凝的原因是   。
(3)Y形接头上安装温度计进行监控,当温度达到118℃时,可由分水器下方及时放出冷凝液,该冷凝液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在制取的香豆素中发现含有少量的水杨酸(),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产生的原因:   。
24.乙醇(CH3CH2OH)既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工业上可用乙烯制备乙醇,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 =
CH2 + H2O CH3CH2OH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加成”或“取代”)。
(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乙醇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3)为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学生向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将下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插入乙醇中,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乙醇具有   性。
(4)萃取是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某学生拟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Br2,判断该方法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   。
25.“地沟油”泛指生活中产生的、不宜继续食用的油脂。地沟油经脱胶、洗涤、脱色等预处理,用来制备脂肪酸钠(RCOONa),在消除危害的同时,还可用于处理含Cu2+的废水。
已知:2RCOO-+Cu2+ (RCOO)2Cu
(1)可利用活性炭对地沟油进行脱色处理,这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取30 mL三油酸甘油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试剂 温度 时间 水解率
a 20 mL3 mol/L H2SO4 95℃ 3小时 52.1%
b 20 mL 6 mol/LNaOH 70℃ 1.5 97.7%
①实验a中,三油酸甘油酯水解的产物是   (填物质名称)。
②对比实验a、b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写出2条)。
(3)将预处理后的地沟油水解,用水解所得液体去除Cu2+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RCOONa属于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②实验表明,硫酸酸化后液体的pH会影响Cu2+的去除率。实验测得,pH=5时Cu2+的去除率低于pH=7时的,其原因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醋酸纤维与硝化纤维均属于酯类,由于分子组成差别很大,性质差异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二糖,故B符合题意;
C.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与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异丙苯,故C不符合题意;
D.废水中的酚类物质可在纳米二氧化钛催化下光照降解生成无害物质,达到治理废水污染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蔗糖属于二糖,不是单糖。
2.【答案】B
【解析】【解答】A、某溶液焰色试验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钠元素,由于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此可能含有钾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入某液体,颜色由橙变绿,说明该液体为还原性物质,不一定是乙醇或乙醛,故B符合题意;
C、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则可以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中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反应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浓硝酸可检测蛋白质分子中是否含苯环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B、乙醇和乙醛均具有还原性;
C、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D、含有苯环蛋白质遇浓硝酸会发生显色反应。
3.【答案】C
【解析】【解答】A.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乙酸溶液为酸性,滴加甲基橙溶液后变成红色,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
D.与是质子数均为92,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不变;
B、玻璃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
C、乙酸为酸性,遇甲基橙变为红色;
D、同系物指的是分子结构相似,官能团数目和种类相同,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同位素指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4.【答案】D
【解析】【解答】A.酒精消毒的作用是凝固细菌体内的蛋白质,从而杀死细菌。但浓度过高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但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0%-75%的酒精既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彻底杀死细菌,故A不符合题意;
B.84 消毒液有强氧化性,乙醇有较强的还原性,两种混用不能提高杀菌消毒效果,还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有酸性,可以和铁反应,所以不能把过氧乙酸贮存在铁桶内,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消毒的作用是凝固细菌体内的蛋白质,从而杀死细菌;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是利用其强氧化性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所以变性原因有所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酒精灭活病毒的原理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但并不是所有浓度的酒精都可以使其变质,70%-75%的酒精可进入病毒并使其蛋白质变质;
B.84 消毒液和乙醇消毒的原理不同,二者混用不能提高杀菌消毒的效果;
C.过氧乙酸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用铁桶贮存会腐蚀铁桶,从而使过氧乙酸变质。
5.【答案】A
【解析】【解答】A.酚醛树脂是由苯酚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得到,A符合题意。
B.二者n的值不同,分子式不同,因此不属于同分异构体,B不符合题意。
C.天然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不符合题意。
D.聚乙烯、聚氯乙烯都是不可降解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酚醛树脂是由苯酚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得到。
B、二者的n值不同,分子式不同。
C、天然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聚乙烯、聚氯乙烯都不可以降解。
6.【答案】A
【解析】【解答】A.从蔗糖结构简式知其不含醛基,故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符合题意;
B.油酸中的-C17H33不满足饱和烷烃通式,油酸是一种不饱和高级脂肪酸,B不符合题意;
C.蔗糖酯含有酯基,属于酯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蔗糖在酸性条件下还能进一步水解生成单糖(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含醛基的物质才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B.根据油酸的-R为-C17H33判断,油酸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7.【答案】D
【解析】【解答】A. 苯中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苯酚可以理解为苯中1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因此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故A不符合题意;
B. 氧电负性大,连接的氢原子与另外一个苯酚的氧可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B不符合题意;
C. 1mol该分子C6H6O充分燃烧,会消耗7mol O2,故C不符合题意;
D. 1mol该分子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得到环己醇 ,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苯环12原子共平面;
B.O电负性较大,可以形成氢键;
C.根据苯酚的分子式计算;
D.根据等效氢分析同分异构体。
8.【答案】C
【解析】【解答】A.维生素C中所含的官能团是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酸性 溶液褪色,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含有酯基,在强碱环境中酯基会发水解,C符合题意;
D.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含有σ键和π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结构分析可知,维生素C中有羟基、酯基和碳碳双键,以此分析即可。
9.【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示知,MoO3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转化率提高,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知,Mo周围形成共价键数目有6个、4个两种情况,B符合题意;
C.由图示知,整个过程有2个HOCH2CH(OH)CH3参与反应,产生2个H2O、1个HCHO、1个CH3CHO和1个CH2=CHCH3,故总反应为:2HOCH2CH(OH)CH3 2H2O+HCHO+CH3CHO+CH2=CHCH3,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反应原理知,二元醇反应类似反应时,可形成相应的烯烃和醛/酮,故乙二醇反应的产物有甲醛和乙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从反应流程图中可以发现Mo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不止一种
10.【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黄豆苷元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A不符合题意;
B.苯环为平面结构,碳碳双键也为平面结构,故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不符合题意;
C.黄豆苷元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溶液氧化,故可以使酸性溶液褪色,C符合题意;
D.黄豆苷元含有酚羟基,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
B.依据苯环、碳碳双键、碳氧双键都是平面型结构分析;
C.含有碳碳双键;
D.根据官能团确定性质,含有酚羟基和碳碳双键。
11.【答案】B
【解析】【解答】A.有机物L属于加聚反应产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有机物L中含有n个链节,1 mol 有机物L中含有2 nmol酯基,但有nmol是酚酯基,1 mol 有机物L最多能与3n mol NaOH反应,故B符合题意;
C.有机物L中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含有苯环,能够与氢气能发生加成反应,能够燃烧,燃烧是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有机物L存在酯基,在体内可缓慢水解,水解产物之一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有机物属于加聚反应产物;
B.有机物中含有n个链节;
C.依据官能团的性质分析;
D.酯基在体内可缓慢水解。
12.【答案】B
【解析】【解答】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甲基和亚甲基上的H原子能被氯原子取代,所以得不到纯净的该物质,故B符合题意;
C.结合已知信息可知该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羧酸盐,故C不符合题意;
D.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有机物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和氯原子,具有苯、烯烃和氯代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等,据此分析解答。
13.【答案】A
【解析】【解答】A.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溴苯,A符合题意;
B.煤通过干馏,可以得到焦炉煤气、煤焦油、焦炭,煤焦油中含有苯 、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造肥皂和油漆等,C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中芳香气味的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醇和酸,则酸比醇少一个C原子,因此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4个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5个C原子。含有4个C原子的羧酸有2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CH3CH(CH3)COOH;含有5个C原子的醇的有8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2OH,CH3CH2CH2CH(OH)CH3,CH3CH2CH(OH)CH2CH3;
CH3CH2CH(CH3)CH2OH,CH3CH2C(OH)CH3)CH3,CH3CH(OH)CH(CH3)CH3,CH2(OH)CH2CH(CH3)CH3;
CH3C(CH3)2CH2OH,故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目有2×8=16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B.煤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通过干馏可以得到很多有机物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制取肥皂,充当油漆的原材料制取油漆
D.水解之后生成的是醇和酸,并且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可以确定酸应该是4个碳原子,醇是五个碳原子,所以推出醇:C5H12O,酸C4H8O2,写出酸的同分异构体由2种,醇的同分异构体通过改变主链碳原子的个数确定8种同分异构体。
14.【答案】C
【解析】【解答】A、通过X射线衍射可测定青蒿素晶体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利用盐析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结晶析出,从而从溶液中分离,B不符合题意。
C、苯酚和甲醛反应生成酚醛树脂的反应为缩聚反应,C符合题意。
D、新制Cu(OH)2悬浊液与苯不反应,混合后分层;与乙醛加热时产生砖红色沉淀;与醋酸混合式Cu(OH)2溶解,产生蓝色溶液。三者的现象不同,可鉴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X射线衍射法克测定晶体的结构。
B、盐析的方法可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结晶析出。
C、苯酚与甲醛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D、根据苯、乙醛和醋酸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不同现象分析。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因此蔗糖(C12H22O11)和葡萄糖(C6H12O6)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属同系物,A不符合题意;
B.C3H6不一定是丙烯,也可以是环丙烷,若是环丙烷则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不符合题意;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叫皂化反应,乙酸乙酯不是油脂,C不符合题意;
D.异丁烷即CH3CH(CH3)CH3,根据系统命名法,最长碳链有3个C,2号C上有1个支链(甲基),因此异丁烷系统命名法为2-甲基丙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根据其分子式,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也不属于同系物;
B.C3H6不饱和度是1,有可能成环,无不饱和键;
C.此反应称之为水解;
D.异丁烷的系统命名法是2-甲基丙烷。
16.【答案】B
【解析】【解答】A.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分子中氧原子数为,A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含碳微粒不仅仅有和,还含有碳酸,总含碳微粒数目之和为0.1mol,B符合题意;
C.为钠盐,所以固体中离子数为,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碳氧双键中含键,所以中键数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依据计算;
B.依据物料守恒;
C.为钠盐;
D.根据结构简式,依据单键是σ键,双键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三键是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17.【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32H48O6,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一共含有7个甲基,B不符合题意;
C.该化合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加成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羧基、羟基,能发生加成、酯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
B.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官能团;
CD.根据官能团的性质判断。
18.【答案】D
【解析】【解答】A.麦芽糖分子结构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是一种还原糖。因此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与新制碱性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醇可以提供自己的羟基或羰基上的氢或氧去形成氢键,从而破坏了蛋白质中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分子中有羟基,能够与硝酸发生反应生成酯硝酸纤维和水,发生的是酯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D光导纤维成分是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导纤维中的物质是二氧化硅,可以和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强碱反应,其他选项均正确
19.【答案】B
【解析】【解答】A.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比在酸性条件水解更彻底,碱能中和水解产物,促进油脂水解反应向水解方向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 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形成多肽、蛋白质,蛋白质和多肽都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 有些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也能与新制 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 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溶液呈蓝色,要用于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 ,还需加入还原剂、酸,要将+5价的碘还原成0价的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碱性条件可促进油脂的水解
B.蛋白质和多肽均是由氨基酸缩合而成
C.含有羧基以及多羟基醇均可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D.淀粉是检验碘单质不是检验碘酸钾
20.【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结构简式可知,没食子酸分子中含(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符合题意;
B.(酚)羟基易被氧化,敞口久置易变质,B不符合题意;
C.味精摄取过多抑制性神经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的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的症状,且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取还会导致高血压等,C不符合题意;
D.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中含(酚)羟基、羧基,根据官能团的性质分析解答。
21.【答案】(1)羰基
(2)有
(3)取代反应;NaOH/H2O,△
(4)C7H6O3
(5)(CH3)2C=CHCOOCH3或CH3COOCH=C(CH3)2或
(6)
【解析】【解答】(1)A( )中的官能团为羰基,故答案为:羰基;(2)B( )中含有1个手性碳,用星号(*)标出B中的手性碳: ,故答案为:有;(3)反应①中羰基邻位上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发生取代反应;根据流程图,反应②为在加热的条件下,氯原子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醇,故答案为:取代反应;NaOH/H2O、△;(4)原儿茶醛( )的分子式为C7H6O3,故答案为:C7H6O3;(5) W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C为 ,W中不含环状结构,能发生水解反应,数目结构中含有酯基,核磁共振氢谱只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3∶1,则W中应有3个甲基,其中两个甲基的化学环境相同,故正确的W有(CH3)2C═CHCOOCH3或CH3COOCH═C(CH3)2或 ,故答案为:(CH3)2C═CHCOOCH3或CH3COOCH═C(CH3)2或 ;(6)目标产物与苯酚比较,增加了一个碳原子,结合原料,依据流程中反应⑤的信息先合成 ,再用H2与苯环发生加成反应(课本上苯制环己烷的反应),然后氧化羟基得羰基,最后进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其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根据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分析解答;(2)根据手性碳的概念结合B( )分析判断;(3)反应①中羰基邻位上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根据流程图,反应②为卤素原子的水解反应,据此分析解答;(4)根据原儿茶醛( )判断分子式;(5) W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C为 ,W中不含环状结构,能发生水解反应,数目结构中含有酯基,核磁共振氢谱只有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3∶1,则W中应有3个甲基,其中两个甲基的化学环境相同,据此书写W的结构简式;(6)以苯酚和(CH2O)n为原料制备 ,目标产物与苯酚比较,增加了一个碳原子,结合原料,依据流程中反应⑤的信息先合成 ,再用H2与苯环发生加成反应(课本上苯制环己烷的反应),然后氧化羟基得羰基,最后进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22.【答案】(1)
(2)羟基
(3) +2Ag(NH3)2OH +2Ag↓+3NH3+H2O
(4)
(5) +CH3OH +H2O
(6)
(7)
(8)2HOCH2CH2COOCH3+O2 2OHCH2COOCH3+2H2O;
【解析】【解答】(1)A的名称为甲苯,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2)C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含氧官能团是羟基,故答案为:羟基;(3)D是 ,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H3)2OH +2Ag↓+3NH3+H2O,故答案为: +2Ag(NH3)2OH +2Ag↓+3NH3+H2O;(4)由分析可知,E的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5)水杨酸分子中苯环上有两种含氧官能团,1mol水杨酸与足量NaHCO3完全反应生成1molCO2,说明存在羧基,同时含有羟基,故水杨酸的结构简式为 ,与CH3OH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3OH +H2O,故答案为: +CH3OH +H2O;(6)由(5)可知,F为 , 与乙酸酐反应生成K,K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则K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7)M与N互为同分异构体,N与E生成 ,可知N的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8)由流程图可知,乙酸甲酯、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反生羟醛缩合生成甲,故甲为HOCH2CH2COOCH3,根据信息②③提示,要实现乙到丙过程,乙要有醛基,则甲到乙,实质是HOCH2CH2COOCH3变为OHCH2COOCH3,反应方程式为:2HOCH2CH2COOCH3+O2 2OHCH2COOCH3+2H2O;OHCH2COOCH3与 反应,再脱水得到丙,则丙为: ,故答案为:2HOCH2CH2COOCH3+O2 2OHCH2COOCH3+2H2O; 。
【分析】A生成B是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在根据A的分子式知道A是甲苯,B是 , 与氢氧化钠发生取代反应,则C是 ,根据反应条件知道D是 ,根据信息反应②的特点,醛与酮反应时醛基会转变为碳碳双键,故E中有碳碳双键,则E是 。
23.【答案】(1)c
(2)(空气)冷凝管;蒸气的温度较高,用空气冷凝可防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过大而炸裂
(3)CH3COOH;防止乙酸过多时流回烧瓶,会抑制反应原理中第一步反应的正向进行
(4)
【解析】【解答】(1)由香豆素、水杨醛、乙酸酐和乙酸的沸点可知,温度计2的量程应选用250℃,可及时蒸出水杨醛、乙酸酐和乙酸,制得香豆素,因此答案为c。
(2)图示仪器b为空气冷凝管。采用空气冷凝而不用水冷凝,可防止由于蒸汽温度过高,导致温差过大而发生炸裂。
(3)当温度达到118℃时,达到乙酸的沸点,乙酸形成蒸汽,通过空气冷凝管,形成液态,因此此时得到的冷凝液的成分为乙酸,其化学式为CH3COH。及时蒸出乙酸,有利于第一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产率。
(4)水杨醛中的-CHO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COOH,因此产生水杨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反物质的沸点,确定温度计的量程。
(2)根据图示仪器确定其名称。蒸汽温度较高,若用水冷凝,易造成温差过大,使得冷凝管炸裂。
(3)结合乙酸的沸点为118℃确定所得冷凝液的成分。结合乙酸对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4)水杨醛中的-CH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OOH。
24.【答案】(1)略
(2)略
(3)略
(4)略;略
【解析】【解答】(1)该反应中反应物有两种,且其中一种反应物含有C=C,反应后C=C断裂,只生成一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
(2)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因此其所含官能团名称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3)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形成CuO;插入乙醇中,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则CuO转化为Cu,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4)萃取剂需同时满足①与原溶液不反应;②与水不互溶;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由于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此乙醇不能萃取溴水中的Br2;
故答案为:否;乙醇能与水互溶
【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特点确定反应类型;
(2)根据乙醇的结构确定其官能团名称;
(3)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分析;
(4)根据萃取剂的条件进行分析;
25.【答案】(1)吸附
(2)油酸、甘油;实验条件下,碱性环境中水解速率快,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小于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3)离子化合物;与pH=7相比,pH=5时,H+浓度增大,使平衡RCOO-+H+ RCOOH正向移动,RCOO-浓度降低,不利于反应2RCOO-+Cu2+ (RCOO)2Cu正向进行。
【解析】【解答】(1)由于活性炭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够吸附色素及有气味的物质,所以对地沟油进行脱色处理时使用活性炭,就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2)①三油酸甘油酯属于油脂,油脂属于酯,三油酸甘油酯在酸作催化剂时,水解生成油酸和甘油;②根据表中数据,碱性条件下水解温度低、时间短、水解率大,这是因为三油酸甘油酯在NaOH作催化剂时,NaOH与水解产生的油酸发生中和反应,得到油酸钠和水,使酯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水解速率加快、水解程度增大,相同时间水解的更完全、更彻底,相对来说,温度对油脂水解反应的影响比溶液的酸碱性影响要小些。即对比实验a、b实验,会发现:在该实验条件下,碱性环境中水解速率快,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小于溶液酸碱性的影响;(3)①RCOONa是高级脂肪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的钠盐,RCOONa属于离子化合物;②pH=7时,溶液中c(H+)=10-7 mol/L;溶液pH=5时,溶液中c(H+)=10-5 mol/L,可见溶液pH越小,溶液中c(H+)越大,H+浓度增大,使化学平衡:RCOO-+H+ RCOOH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RCOO-浓度降低,不利于反应2RCOO-+Cu2+ (RCOO)2Cu正向进行,因此而影响Cu2+的去除率。
【分析】(1)活性炭表面积大,吸附力强;(2)①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三油酸甘油酯属于油脂,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油酸和甘油;②若有碱作催化剂, NaOH能够与油酸发生中和反应,促进油脂的水解;采用控制变量方法分析温度及溶液酸碱性对油脂水解的影响;(3)①盐大多数是离子化合物;②根据离子浓度及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