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4.在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的基础上,找出作者推测的依据。
5.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的生动表达,并为琥珀撰写解说词。
教学重难点
1.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梳理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说琥珀形成过程。
3.聚焦推测,探究依据。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句话你在哪儿见过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导语)你真是个有心的学生,我给你点赞! 上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不仅学习了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还学习了如何筛选问题,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升级版问题:阅读时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要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迎接这场头脑风暴吧!
1.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提问。
交流预学清单的内容,针对题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琥珀是什么 琥珀为什么是王字旁 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琥珀有哪些种类 学生从内容、字形、生活实际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通过一段视频认识琥珀。
解读“琥”“珀”字形,王字旁在汉字结构里面又被叫作“玉补”,很多和玉的意思有关的字都是王字旁的。琥珀自古就被视为珍贵的宝石备受人们的喜爱。
2.介绍作者及作品。
板块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提出自学要求:
(1) 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层次,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1.课前大家提出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的问题,请默读课文并思考:
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琥珀需要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松脂球,第二阶段松脂球变成化石。)文章除了写琥珀的形成还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思维导图)
2.快速浏览课文第1~12 自然段,想想琥珀的形成过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变化的顺序)用笔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
3.根据时间的变化,思考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用笔画下来。
4.请按照时间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板块四:厘清层次,完成问题清单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课文内容、表达方法、联系生活有什么疑问,发现问题及时做批注。
第二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新课,提出研究问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问题清单,师梳理问题清单。)
归类总结: 敢问而且善问既能说清楚问题又能找准问题。当我们面对这么多问题该采用什么方法比较高效 (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主要问题可以解决一串问题。)
(出示问题清单)根据收回的问题清单,全文最集中的问题是: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板块二:研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推测是什么意思。(根据已知的条件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研读课文,填写出已知条件和作者的想象。
我们分了两个科研组“松脂球”科研组、“化石”科研组,大家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加入,可以先批注再填写。
化石的形成条件文中没有明确写出,我们可以借助课外链接《琥珀物语》提炼出四个关键条件:
2.通过对比表格左右两部分内容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那块琥珀的样子和琥珀的形成过程需要一些必需的客观条件, 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琥珀形成时的具体情形, 所以由这些已知条件就能推测出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作者正是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才做出合理准确的推测。
3.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抓住关键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
板块三:品味文章语言 学习表达方法
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许多科学家都是看了《琥珀》这篇文章之后从小立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那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品味文章语言、想象画面。)
1.找到描写环境描写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出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通过比较朗读引导学生尝试读出温度的变化(暖暖、火热、火辣辣),了解真实生动的环境描写可以为故事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2. 找到描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展开联想,扩展思维。
从“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 在太阳光下快乐地飞舞”中体会小苍蝇的愉快的心情;从“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中体会蜘蛛对于美餐的期待和行动中的小心翼翼;从“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中抓住“刚好”“一齐”体会事情发生的巧合。从“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体会老松树的不忍但又无奈。
从苍蝇、蜘蛛的动作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有画面感;体会到人物的心情;想象合理。)
让我们再次拿起书,“声”临其境,读第1~12自然段,品味语言的味道。
3.对比阅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
和“阅读链接”相对应的课文段落是第6~12自然段,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二者使用的表达手法有所不同。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既有科学的思维又有充满语文元素的表达手法,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而“阅读链接”采用的是平实严谨的表达手法,更具科学性。
板块四:总结延伸拓展阅读
这块琥珀很珍贵,既有科学研究价值又有艺术鉴赏价值, 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有人说,琥珀是时间胶囊,它封印着远古的故事、大自然的珍藏。让我们珍惜地球母亲的每一件礼物。同学们,这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生动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独特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预设一:这块看似不起眼的“黄色珍珠”,名叫琥珀,是几千年前由松树的松脂形成的。琥珀里面的小昆虫从远古时代一直保存到现在。通过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当时发生的一切。琥珀里面的苍蝇和蜘蛛,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能看到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还可以看到它们的腿和四周显出的黑色圆环。因此,可以大胆想象,当时它们在黏稠的松脂里做着怎样的挣扎。虽然它们的生命已经结束, 但它们永远也想不到正是自己的“牺牲”,为科学家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而琥珀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石,保存着这样一个奇迹。
预设二:走进博物馆,满眼陈列的是各种展品, 最吸引我的还是要属眼前这块如玉般晶莹剔透的化石,它叫琥珀。一般来说,要找到有昆虫的琥珀很难, 带有昆虫的琥珀往往被收藏者称为上品, 在一块琥珀里发现有 2 只或2只以上的昆虫,那就是上上品了。电影《侏罗纪公园》里, 科学家就是从琥珀中吸食了恐龙血液的蚊子体内提取到了恐龙的 DNA。可见琥珀对我们的科学研究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课外阅读《琥珀物语》及《十万个为什么》。
板块五:迁移学法完成项目成果
我们设计项目学习活动时, 注意了迁移的特征,就是给学生一个相对确定的传播过程,相当于看到了课文中琥珀的样子, 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图片展开推测。有以下几个推测的训练点:新冠病毒从哪里来;病毒传播的具体途径;病毒由自然宿主到中间宿主的过程。每一个内容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多种推测, 而且推测是有依据的,根据病毒传播途径的宣传报道,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会对疫情积极思考,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