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解释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原卷+解释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10 22:16:1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八年级 地理学科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第Ⅰ卷后面的表格中。
展开世界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B.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C.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D.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大西洋西岸
2. 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
B. 与日本相比,我国是岛国,海上运输便利
C. 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 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的乐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说明我国( )
A. 邻国众多 B. 疆域辽阔 C. 岛屿众多 D. 资源丰富
4. “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A.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 B. 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C. 大部分位于高纬度,终年严寒 D. 热带面积广,光热条件好
下表为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的经纬度位置表,完成下面小题。
四端点 ①端点 ②端点 ③端点 ④端点
经纬度位置 4°N,112°E 附近 49°N135°E 附近 53°N,123°E 附近 40°N,73°E 附近
5. 端点①是我国领土的( )
A. 最东端 B. 最西端
C. 最南端 D. 最北端
6. ③端点所在省份为人类提供的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 )
A. 土地资源 B. 森林资源
C. 水资源 D. 石油资源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于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
B.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C. 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散居、交错居住”
D.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8. 每年央视春晚都有不少少数民族的歌舞,既丰富春晚内容,又让我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采。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一冀一蒙古族一手鼓舞 B. ②一滇一傣族一孔雀舞
C. ③一内蒙古一维吾尔族一摔跤 D. ④一吉一回族一跳板
读我国地形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A盆地的名称是( )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10. 图中位于A盆地范围内的地理坐标是( )
A. 90°S,40°E B. 40°N,90°W
C. 90°N,40°E D. 40°N,90°E
读中国各种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如图体现的我国地形特征是( )
A.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B. 山区面积最多,占陆地面积的33%
C. 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 D.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2. 下列不属于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部门是( )
A. 林业 B. 牧业
C. 采矿业 D. 种植业
读下图“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北高南低
14. 图中数字①所在的地形区及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B. 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柴达木盆地、高原山地气候 D. 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
15. 下图为我国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乌鲁木齐四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中④代表的城市是( )
A. 拉萨 B. 呼和浩特 C. 南宁 D. 乌鲁木齐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下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是( )
A. 从西向东减少 B. 东北多,西南少
C. 南丰北缺 D. 北方多,南方少
17. 目前,我国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是( )
A. 兴修水库 B. 海水淡化
C. 提高水价 D. 跨流域调水
18. 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大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19.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自救方法不当的是( )
A. 当地震发生时,若在马路上行走,应该迅速避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到较开阔的地区
B. 当地震发生时,若在较坚固的教室里,可以躲避在课桌和讲台下
C. 当地震发生时,居住在六楼的居民可以跳窗逃生,减少伤亡
D. 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0. 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
A. 华北地区 B. 北方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西北地区
21. 现在虽已进入冬季,但在城郊草莓种植基地的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大量新鲜草莓成熟上市,这主要依赖于(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技术
22. 城郊新鲜的果品和蔬菜要运到市区出售,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运输 B. 内河运输
C. 航空运输 D. 铁路运输
23. 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说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
A. 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B. ①公路、②空运、③铁路、④水运
C. 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D. 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第Ⅱ卷
注意事项:
l.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卷共4题,共54分。
24.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制定未来发展政策的依据,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图1示意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状况,图2示意2010年、2020年我国城镇、农村人口百分比。
材料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
(1)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增长明显____(加快/减缓)。据材料一,2021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我国人口____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当前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且增加趋势明显,这会给社会发展带来____等问题。
(3)据图2可预测,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城镇人口会继续____。
(4)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____线为界,以西人口____,以东人口密集。
(5)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人口稠密,其中家乡天津人口密度>____人/平方千米。
25.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水系图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最终注入①____海。
(2)长江因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水能宝库。说说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
材料二:为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地理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以“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活动,如图为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
(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注入____海,读图可知,兰州站位于黄河____游。(上游/中游/下游)
(4)通过数据可知,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____ (地形区),加上植被缺乏,多暴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因此该河段含沙量很____。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使该河段河床高于地面,形成“____河”。
26. 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由此图可知,中国气候类型共5种,由此可得出我国气候特征之一是____,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可以得出我国气候的另一个基本特征____。
(2)我们的家乡天津的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位于字母____所在地。
(3)ABC三种气候共同特征是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4)D气候气温年较差很大,全年降水少。形成该气候主要因素是____。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27. 图中A为山地,B为丘陵,C为河岸平坦地形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请合理安排该地的农业生产
(1)选择ABCD填空:
①地形陡峭,适合发展林业的地方是( )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种植业的地方是( )
③适宜发展渔业的地方是( )
④适宜栽植果树的地方是( )
(2)如果在A处开荒种地,你认为___(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3)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___的原则。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八年级 地理学科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本卷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第Ⅰ卷后面的表格中。
展开世界地图,一眼就可以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B. 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C.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D.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大西洋西岸
2. 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
B. 与日本相比,我国是岛国,海上运输便利
C. 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 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题详解】
与巴西相比,巴西气候更炎热,A错误;与日本相比,日本是岛国,B错误;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C正确;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俄罗斯、加拿大纬度更高,气候更寒冷,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无寒带。即南北跨纬度广,且纬度适中。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的乐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说明我国( )
A. 邻国众多 B. 疆域辽阔 C. 岛屿众多 D. 资源丰富
4. “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
A.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 B. 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
C. 大部分位于高纬度,终年严寒 D. 热带面积广,光热条件好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中“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体现了我国陆地面积大,“300万 平方公里的澎湃”体现了我国海域面积大,由此说明了我国疆域辽阔。不能体现出发邻国众多、岛屿众多和资源丰富,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4题详解】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致使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因此才会有“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A正确。时间差异大不会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故B错误。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没有高纬度地区,故C错误。热带面积狭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下表为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的经纬度位置表,完成下面小题。
四端点 ①端点 ②端点 ③端点 ④端点
经纬度位置 4°N,112°E 附近 49°N,135°E 附近 53°N,123°E 附近 40°N,73°E 附近
5. 端点①是我国领土的( )
A. 最东端 B. 最西端
C. 最南端 D. 最北端
6. ③端点所在省份为人类提供的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 )
A. 土地资源 B. 森林资源
C. 水资源 D. 石油资源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据表格数据可知,①端点的纬度为4°N,纬度最低,为我国最南端;②端点的经度为135°E,经度最大,为我国领土最东端;③端点的纬度为53°N,纬度最高,为我国最北端;④端点经度为73°E,经度最小,为我国领土最西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③端点所在省份为黑龙江省,其森林资源、石油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都非常丰富,但其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石油资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位于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于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
B.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C. 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散居、交错居住”
D. 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8. 每年央视春晚都有不少少数民族的歌舞,既丰富春晚内容,又让我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采。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一冀一蒙古族一手鼓舞 B. ②一滇一傣族一孔雀舞
C. ③一内蒙古一维吾尔族一摔跤 D. ④一吉一回族一跳板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是手鼓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的舞蹈,简称新。A错误;②是傣族的孔雀舞,主要位于云南省简称云或滇,B正确。③是蒙古族的摔跤,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C错误。④是朝鲜族的跳板,吉林省简称吉,D错误。故选B。
【点睛】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读我国地形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A盆地的名称是( )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10. 图中位于A盆地范围内地理坐标是( )
A. 90°S,40°E B. 40°N,90°W
C. 90°N,40°E D. 40°N,90°E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盆地位于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故选B。
【10题详解】
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故A塔里木盆地的经纬网坐标是:40°N,90°E,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所属的温度带。
读中国各种地形面积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如图体现的我国地形特征是( )
A.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B. 山区面积最多,占陆地面积的33%
C. 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 D.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2. 下列不属于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部门是( )
A. 林业 B. 牧业
C. 采矿业 D. 种植业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反映我国地形特征是地形种类复杂多样,山地加上高原和丘陵称为山区,山区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区面积广大,故选D。我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面积占33%,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山区地势陡峻,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和交通运输业,但山区可以发展林业、牧业和采矿业,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平原、高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读下图“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北高南低
14. 图中数字①所在的地形区及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A.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B. 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柴达木盆地、高原山地气候 D. 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是第一阶梯、中间是第二阶梯,东部是第三阶梯,故选B。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数字①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形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位于第二阶梯,北纬32°没有穿过柴达木盆地,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15. 下图为我国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乌鲁木齐四城市气候资料图,图中④代表的城市是( )
A. 拉萨 B. 呼和浩特 C. 南宁 D. 乌鲁木齐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④城市降水最丰富,且1月气温最高,是以上四城市中冬季气温最高的,与南宁相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正确。拉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夏季气温最低,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排除ABD,故选C。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下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是( )
A. 从西向东减少 B. 东北多,西南少
C. 南丰北缺 D. 北方多,南方少
17. 目前,我国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是( )
A. 兴修水库 B. 海水淡化
C. 提高水价 D. 跨流域调水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由图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即南丰北缺,东多西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受降水的影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分布不均匀,其中在空间上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要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措施,D正确;兴修水库主要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A错误;海水淡化成本过高,不现实,B错误;提高水价会增加用水成本,可以促使节约用水,但是不能增加水的供给量,不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18. 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大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然资源按可更新速度和时间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以上六种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大米不属于自然资源。综上所述,B②③④正确,①⑤⑥错误,排除ACD。故选B。
19.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自救方法不当的是( )
A. 当地震发生时,若在马路上行走,应该迅速避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到较开阔的地区
B. 当地震发生时,若在较坚固的教室里,可以躲避在课桌和讲台下
C. 当地震发生时,居住在六楼的居民可以跳窗逃生,减少伤亡
D. 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若在马路上行走,应该迅速避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到较开阔的地区,故A正确;
当地震发生时,若在较坚固的教室里,可以躲避在课桌和讲台下,故B正确;
当地震发生时,居住在六楼的居民,应该迅速从楼梯下去,不能跳楼,故C错误;
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D正确,故选C。
20. 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
A. 华北地区 B. 北方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西北地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袭击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节,尤以7-8月为多;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故选C。
【点睛】
21. 现在虽已进入冬季,但在城郊草莓种植基地的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大量新鲜草莓成熟上市,这主要依赖于(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技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目可知,虽已进入冬季,但在城郊草莓种植基地的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大棚种植,主要依赖于技术,D正确;气候、地形、水源不是冬季草莓成熟上市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22. 城郊新鲜的果品和蔬菜要运到市区出售,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 公路运输 B. 内河运输
C. 航空运输 D. 铁路运输
【答案】A
【解析】
【详解】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用水运或铁路运输;城郊新鲜的果品和蔬菜要运到市区出售,属于新鲜的货物,需要短途运输,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3. 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说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
A. 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B. ①公路、②空运、③铁路、④水运
C. 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D. 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水上运输运量大、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管道运输一般输送石油、天然气和水;运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水运,铁路、公路,航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空运、铁路,公路,水运,据此判断①是铁路运输、②是水运,③是空运,④公路运输。故选D。
第Ⅱ卷
注意事项:
l.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2.本卷共4题,共54分。
24.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制定未来发展政策的依据,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图1示意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状况,图2示意2010年、2020年我国城镇、农村人口百分比。
材料二 中国人口分布图
(1)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增长明显____(加快/减缓)。据材料一,2021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我国人口____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当前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大,且增加趋势明显,这会给社会发展带来____等问题。
(3)据图2可预测,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城镇人口会继续____。
(4)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____线为界,以西人口____,以东人口密集。
(5)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人口稠密,其中家乡天津人口密度>____人/平方千米。
【答案】24. ①. 减缓 ②. 老龄化
25. 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26. 增加 27. ①. 黑河—腾冲 ②. 稀疏
28 500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状况、2010年和2020年我国城镇及农村人口百分比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人口的现状、人口问题、人口分布及人口密度判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人口的增长快慢,由图可知,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增长明显减缓。据材料一,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大,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小问2详解】
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带来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相应可以采取的对应措施有增加养老设施、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医疗资源等。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城镇人口会继续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发展有利影响有增加劳动力、减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等。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二,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以东人口稠密,该线以西人口稀疏。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二可知,天津的人口密度>500人/平方千米,属于人口稠密区。
25.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水系图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最终注入①____海。
(2)长江因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水能宝库。说说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
材料二:为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地理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以“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活动,如图为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
(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向东注入____海,读图可知,兰州站位于黄河____游。(上游/中游/下游)
(4)通过数据可知,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____ (地形区),加上植被缺乏,多暴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因此该河段含沙量很____。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使该河段河床高于地面,形成“____河”。
【答案】25. 东 26. 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27. ①. 渤 ②. 上
28. ①. 黄土高原 ②. 大 ③. 地上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水系图和黄河水系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长江、黄河的自然概况,黄河地上河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最终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小问2详解】
长江上游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因此长江有“水能宝库”之称。
【小问3详解】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发源地位于青海省,从山东省注入渤海,长度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兰州位于黄河发源地至河口之间的上游河段。
【小问4详解】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26. 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由此图可知,中国气候类型共5种,由此可得出我国气候特征之一是____,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可以得出我国气候的另一个基本特征____。
(2)我们的家乡天津的气候类型为____气候,位于字母____所在地。
(3)ABC三种气候的共同特征是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4)D气候气温年较差很大,全年降水少。形成该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答案】26. ①. 气候复杂多样 ②. 季风气候显著
27. ①. 温带季风 ②. C 28. 雨热同期
29.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气候类型共有5种,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特征之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东部地区都是季风气候,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的另一个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
【小问2详解】
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我们的家乡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属于C温带季风气候。
【小问3详解】
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三种气候的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小问4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的阻隔,海洋中的水汽难以深入,因此降水少,大多为D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该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与纬度位置、地形因素、人类活动无关,排除ACD。故选B。
27. 图中A为山地,B为丘陵,C为河岸平坦地形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使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请合理安排该地的农业生产
(1)选择ABCD填空:
①地形陡峭,适合发展林业的地方是( )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种植业的地方是( )
③适宜发展渔业的地方是( )
④适宜栽植果树的地方是( )
(2)如果在A处开荒种地,你认为___(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3)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___的原则。
【答案】(1) ①. A ②. C ③. D ④. B
(2) ①. 不合理 ②. A山地,易导致水土流失
(3)因地制宜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材料,涉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农业的发展,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
【小问1详解】
图中A为山地,B为丘陵,C为河岸平坦地形区,D为水电站。读图可得,地形陡峭,适宜发展林业的地方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种植业的地方是C;适宜栽植果树的地方是B;适宜发展渔业的地方D。
【小问2详解】
在A处开荒种地是不合理的,因为A为山地,地势起伏大,开荒种地易导致水土流失。
【小问3详解】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点睛】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