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历史(统编版)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24分)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如你生活在早期人类北京人生活时期,下列事情中你能够做到的是 ( )
A.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B.进行人工取火
C.用磨光的贝壳等做装饰品,装扮自己 D.在兽骨上钻孔
2.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大禹治水 D.“国人暴动”
3.如右图所示是某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
A.炎黄联盟
B.诸侯争霸
C.平王东迁
D.管仲改革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与此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武
5.秦朝的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雕琢而成的,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这八个文字采用的是当时全国统一通用的文字字体。据此可知,该字体是 ( )
A.楷书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6.历史课堂上,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巨鹿之战
7.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的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的“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重视手工业 D.整顿吏治
8.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B.社会局面安定和谐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下列示意图中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
10.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西晋时期的内乱是指 ( )
A.佛教兴盛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北击匈奴
11.420—589年,中国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南朝四个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 )
A.宋、齐、梁、陈 B.陈、齐、宋、梁 C.梁、陈、宋、齐 D.齐、宋、陈、梁
12.苻坚率八十余万大军南下,“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与八万晋军隔淝水对峙。苻坚认为消灭东晋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甚至连东晋皇帝投降后的官职都准备好了。这反映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是 ( )
A.内部分裂 B.粮草不济 C.敌军强大 D.自负轻敌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 小题,计 36分)
13.(12分)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通西域,将西域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形成了中国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汪高鑫《汉代的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材料三
(1)材料 中图A 反映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①处的 (诸侯国)就是其中
之一,(1分)这 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 ”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扩展疆域;(1分)公元前 年,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1分)定都图 B 中②处 (地点)。(1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纠举一位为西汉王朝“通西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1分)并指出汉朝采取的“将西域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的重大举措。(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分)分析这一时期“五族内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2分)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北方的粟作农业及黄土房屋与南方的稻作农业及竹木建筑,都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吕思勉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念(庄稼成熟),则数郡忘机。…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夏衣天下。
—摘编自沈约《宋书》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一例进行“粟作农业”与“稻作农业”的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3分)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实行对秦国经济发展的作用。(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3分)并分析出现此情景的原因。(2分)
15.(12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 思想智慧】
材料一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摘编自钱穆《孔子传》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孔子制作一张身份卡。(3分)
【探究二 科技之光】
材料二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通过反复试验,终于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植物纤维,制造出平整耐用、适合书写的新纸,被称为“蔡侯纸”。它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得以加速,为印刷术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指出材料二图中人物写成的医药学著作的名称。(1分)依据文字材料,概括“蔡侯纸”的原料。(1分)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它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的含义。(2分)
【探究三 艺术之美】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 A 作品的作者是谁 (1分)指出该作品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 (1分)图B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摹本,请写出这幅作品的名称。(1分)
【探究四 传承之任】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
依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