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通用版)
阅读理解之七选五
考纲解读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题型设置旨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命题特点:
1. 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2. 设题灵活,难度适中。
3. 题材多样,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分析2021-2023年新高考阅读理解七选五考向分布。
年份 卷别 体裁 题材 话题
2023年 全国甲卷 说明文 人与自我 介绍了变得耐心的一些方法
全国乙卷 说明文 人与自然 介绍了室内植物、它们带来的好处及哪些室内植物适合种植
新高考全国I卷 说明文 人与自我 鼓励人们练习自我宽恕,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来增强自信
新高考全国II卷 说明文 旅行 介绍一些开始艺术之旅的好建议
浙江卷1月 说明文 旅行 讲述一些关于如何使坐火车旅行尽可能愉快的建议
2月四省联考 说明文 人与自然 介绍了由于过度捕捞浅水鱼类的数量已经严重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
考情分析
2022年
全国甲卷 说明文 人与社会 一些外出就餐时要知道的一些重要事情
全国乙卷 说明文 人与社会 五种维系异地友谊的方法
新高考全国I卷 说明文 人与社会 如何找到一个一起锻炼的伙伴
新高考全国II卷 说明文 人与社会 介绍写文章的技巧
浙江卷1月 说明文 人与社会 既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又可以快乐放松的有效建议
考情分析
2021
全国甲卷 记叙文 人与社会 通过衣物交换来处理旧衣服的方法
全国乙卷 说明文 人与社会 晚宴上让自己表现得有趣的一些方法
新高考全国I卷 说明文 人与自我 夫妇两人在巴黎的居住的感受
浙江卷6月 记叙文 人与自我 葡萄牙电脑工程师借助网络发展自己的爱好、创办 网站并成功
浙江卷1月 说明文 人与社会 为什么排队时你总是站在最慢的一队这个有趣的现象
考情分析
知识链接
句子在段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命题人之所以采用段首、段中和段尾三种挖空方式,正是利用挖空位置的暗示作用和挖空上下文的提示作用,来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段首、段中、段尾题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可归纳为下表:
设空位置 逻辑关系 具体解读
段首题 主旨句 常以段落小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出现。
承上启下句 此空处的答案可以将前段和后段的内容连贯起来。
考点清单一 设空类型
知识链接
段中题
例证关系 空后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前一句而举的例子。例证的形式多种多样,思维过程基本是归纳(从例子到观点)和推理(从观点到例子)。常见的表示例证关系的标志词语有: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in fact/as a matter of fact, actually, 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等。
时间关系 表示时间关系的标志词语有:now, then, afterwards, five minutes later, soon, before long, after that, meanwhile, to this day, just now, just then等。
知识链接
段中题
转折关系 若空格前后两句之间是逻辑或意义上的逆转,则空格处很有可能表示转折。表示转折关系的标志词语有:but, however, yet, while/though/although, or/otherwise, on the contrary, instead, nevertheless (然而), still, in contrast/comparison, by comparison等。
强调关系 表示强调关系的标志词语有:above all, indeed, surely, certainly, of course, after all, at least, at most等。
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标志词语有:because, thanks to, because of, due to, so, therefore, thus, consequently (结果), as a result / consequence (of), so/such ...that ..., so that ...等。
知识链接
段中题
递进关系 若空格前后两句之间是逻辑或意义上的层进关系,则空格处很有可能是个表示递进的句子。表示递进关系的标志词语有:too, also, besides, further, furthermore, moreover, likewise, similarly, what’s more, what’s worse, in addition, as well, to make matters worse, not ... but ..., not only ... but also, even more, once more等。
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标志词语有:and, first(ly), second(ly); first, then/next; to begin with, some ... others ...;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 then/next, finally/last等。
段尾题 总结句 用于总结本段内容,常含有总结性的词语。
承上启下句 此空处的答案能够将前段和后段的内容连贯起来。
知识链接
题型01 主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或段落进行概括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提炼其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充分运用概括能力提取文章的主题、观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这类题常以考查段落标题为主,设题位置一般在段首,有时总结性的语句也会出现在段中或段尾。这类题有时也会考查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文章的主题句,一般会在首段设空。概括起来讲,命题人通常从两个方面设题:①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或结论性语句;②段落标题。
考点清单二 解题方法
知识链接
题型02 语段过渡题
语段过渡题所涉及的句子是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和对上下文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其设空位置比较灵活,可位于段尾、段首或段中。解这类题通常可采用位置判断法。
如果设空位于段首,要瞻前顾后找提示,即阅读上一段结尾部分,通常正确答案与之衔接,并结合本段内容,看所选的答案是否能将两段内容连贯起来。如果设空位于段中,重点阅读该空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或根据意义的连贯性得出答案;如果还没有把握,再分析该段的中心句。
如果设空位于段尾,在选项中找不出与前文之间的关联时,可考虑与下一段开头之间的衔接。仔细阅读下一段开头几句,看是否能与所选选项紧密连接起来。
知识链接
题型03 细节线索题
细节线索类的试题要求考生更加注重文章中的细节,比如某个关键的单词或数字等。解答这类试题经常用到的方法有:词汇复现法、词汇同现法、代词线索法、逻辑关系线索法等。
①复现法是保证文章前后衔接而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段,即在文章中不同的位置对同一个概念进行重复描述,从而使得同样的意思在文章中不同的地方重复出现。复现的形式主要包括原词复现、同(近)义词复现、反义词复现等。
②词汇同现是指属于同一词汇范畴或者某一领域的词汇在文章中同时出现,达到语意衔接的目的。一般来说,上下文中词汇的范畴越小,上下文的衔接关系越紧密。
知识链接
③代词线索法:英语文章中代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代词一般用来指代前面提及的名词,考生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样的指代关系或根据代词的单复数就可以准确而快速地解题。
④逻辑关系线索法:一篇文章往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从逻辑意义上来看,句子与句子之间常常有并列、顺承、递进、转折、总分、解释、因果、过渡、例证等关系,有时甚至包含不止一种这样的关系。因此,理解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文章脉络,弄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知识链接
技巧一:从细节逻辑上判断---因果关系
在做题时最重要的是要读懂空白前后的句子,明白这几句话的确切意思,然后根据意思的连贯性或逻辑性从选项中选取正确答案。在读懂意思的基础上,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确认答案。
因果关系主要指前后的句子有着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说明了前因后果或者前果后因等情况。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有as a result结果,thus/therefore因此,so (such)...如此------以至于等。
考点清单三 应试技巧
知识链接
技巧二:从细节逻辑上判断---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主要指英语行文中后句对前句构成逆转逻辑关系。如果空格前后两句话之间是逻辑上的逆转,则空格处很有可能是个转折逻辑的句子。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词有:However然而, nevertheless仍然,然而,不过, nonetheless尽管如此,依然,然而, still还;然而, though可是,不过,然而, yet然而, in spite of不顾,不管, at any rate无论如何,至少, in any case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whoever无论是谁, whatever无论什么,on the contrary正相反, in contrast与此相反, 相比之下, by contrast相反, 相比之下, in comparison比较起来,比较地, by comparison相比之下, conversely相反(地), otherwise否则;除此以外,not---but不是-----而是,as well也等。
知识链接
技巧三:从细节逻辑上判断---例证关系
前后句的某句是为了证明另一句而举的例子。例证的形式多样,但就其本质而言无非是思维上的形象(例子、类比等)和抽象(观点)的辩证关系,用到的思维过程无非就是基本的归纳(从例子到观点)和推理(从观点到例子)。
知识链接
技巧五:从细节逻辑上判断---平列关系
表示列举关系的有:first首先, 第一, second第二, third第三…; firstly第一, 首先, secondly第二(点);其次, thirdly第三…; first第一, next其次, then那么, 然后…; in the first place第一,首先, in the second place第二, 其次…; for one thing首先,一则, for another thing其次…; to begin with首先,第一, to conclude首先,第一等
知识链接
技巧六:从词汇线索上判断---代词
英语表达中的代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代词的作用是指代前面提及的名词或形容词概念,巧妙利用这样的指代关系和根据代词的单复数差异可以准确而快速地解题。
技巧七:词汇线索判断--同义词/近义词
英语前言后语之间往往有同义词、近义词、近义表达语甚至相同词汇的重复使用,这是我们解题的一个很好的判断线索。其实就其本质而言,上文讲的代词和下文将涉及的上下义词和同一范畴词都是特殊的同义/近义词。
知识链接
技巧八:词汇线索判断:上下义词/同一范畴词
上下义词和同一范畴词就是前者包含了后者,或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子集。利用前后句中这样的特殊的同义关系常常可以很轻松地解题。
技巧九:从试题位置上判断---问题在段首
假如问题出现在段首,它通常是段落主题句。认真阅读后文内容,根据段落一致性原则,查找同义词或其他相关的词,推断出主题句。另外着重阅读后文第一两句,锁定线索信号词,然后在选项中查找相关特征词。通常正确答案的最后一句与空白后的第一句在意思上是紧密衔接的,因此这两句间会有某种的衔接手段,尤其当选项是几句话时。
知识链接
技巧十:从试题位置上判断---问题在段尾
所选答案是引出下一段的内容。如果在选项中找不出与前文之间的关联,此时可考虑与下一段开头是否有一定的衔接。认真阅读下一段开头几句,看是否与选项的最后一句紧密连接起来。
分析与前文是转折或是对比关系。此时要注意在选项中查找表示转折、对比的关联词,同时注意选项中所讲内容是否与前文在同一主题上形成对立、对比关系。
知识链接
如果第一段的段尾是空白,要认真阅读,看此处是细节还是主题。通常文章第一段要提出文章的主题,如果在段尾提出主题,会用一些信号词如转折词引出来,正确答案中应有这样的特征词。
段尾通常是结论、概括性语句。注意在选项中查找表示结果、结论、总结等的信号词,如therefore, as a result, thus, hence, in short, to sum up, to conclude, in a word等词语,选项中也可发现前文的同义词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