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动物面具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动物面具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2-10 22: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动物面具》 教 学 领 域 设计·应用 课 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在制作技能、创新意识、知识量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积累的现状,教师在学生熟悉的题材中找到新的切入点,本课以较多的图片资料与形象逼真的动画,向学生重点介绍了面具的起源和用途,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欣赏和借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据自己所备的材料,有创意地设计、制作造型各异、形态生动的面具。最后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展示。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面具并不陌生,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尝试过制作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都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技法也较为片面单一,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较浓厚,有较强烈的创作意愿。本课立足于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为重点,教师利用小组探究与发现激发与引导学生创意思考,动手实践,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总结,在总结中拓展与实践,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与实践创新意识。
教 学 目 标 1、初步学会动物面具的设计与制作,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作业时,锻炼协作能力,培养互助精神。 2、通过对动物面具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动物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动物面具在表现动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 3、了解面具的起源,从文化生活方面多角度认识动物面具艺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教学手段 1.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通过体验、分析、比较、等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活动。 2. 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活动,形成创意和独立的见解,并创造性地加以呈现和表达。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面具的造型特点,初步学习动物面具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创新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某种动物性格特征的动物造型面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带、各种面具图片、实物、范作、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带、面具实物等。
核心素养 落实点 美术 素养 图像识读 美术表现 审美判断 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
√ √ √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板块一】面具表演 (5分钟) 面具表演:(教师与三名学生头戴面具,表演寓言故事——狐假虎威)。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吗?在刚刚的表演中,演员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打扮? 师:人类佩戴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知道人类为什么要戴面具吗? 让我们在视频中一探究竟! 播放Flash动画故事《面具的起源》 板书课题:《动物面具》 【板块二】赏析、探究、示范 (8分钟) (一) 欣赏与探索 1、博览面具:各地传统面具 欣赏各大洲的的民间动物面具,分析动物面具的造型、色彩、表情等。同时请同学模仿动物面具的表情。 (1)非洲面具:遥远的古代,非洲岩画上就刻有带着面具舞蹈的人,他们非常迷信于各种动物,认为动物具有很大的超能力,因此会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刻在面具。 师:制作面具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美洲面具: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它。 师:你认为面具哪部分刻画的最精彩。 想让面具更加生动,五官要变立体。 (3)木刻龙首面具:眼神威武。 (4)越南面具:毛发立体。 (5)亚洲面具,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面具,色彩有什么变化? 色彩鲜明更加突出面具的特点。 2、博览面具:生活中的面具 古代的人们把面具当作除魔消灾的工具,现代人们会在哪些场合佩戴面具呢? 师: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共同欣赏生活中有趣的面具。 立陶宛狂欢节中,真实的动物皮毛制作的面具。 舞台剧狮子王,惟妙惟肖的木刻面具。 在日本动物园里,铜管乐队演员们佩戴的面具。 舞台上走秀模特,佩戴的动物面具。 板书课题:特征、立体、色彩。 (二)探究与示范 (10分钟) 1、出示作品、探寻方法 师:几位动物朋友知道我们要制作面具,一定要来我们班级做模特,同学们,欢迎它们闪亮登场。(出示范作)同桌讨论一下,你喜欢哪个面具?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抓住了动物的哪部分特征? (1)老虎——平面式 抓住了老虎的斑纹和“王字”特征。观看微课。 (2)狮子——半立体式 五官制作,可以用剪、贴、撕卷、的方法完成。 (3)狐狸—— 立体的 教师现场做示范,卷、撕、粘、穿孔等制作过程。 (4)大象或绵羊—— 头套式 挖孔洞 谁有好方法吗?师生合作演示。 板书:抓特征 —— 构思动物造型 找方法 —— 使各部位立体 色搭配 —— 对比色与渐变色 量尺寸 —— 能够佩戴在头上 2、掌握技巧、创意制作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好主意吗?你会运用什么材料做一个有趣的动物面具呢?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剪、挖、拼、贴、刻等方法,结合手中的各种材料设计装饰一个有趣的动物面具。 最后,我们还要动脑筋,想办法将面具戴在脸上。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演绎,开始动手做起来吧—— (1)组——平面美工纸 (2)组——脸型半立体式 (3)组——嘴鼻立体式 (4)组——纸袋头套式 【板块三】创作实践 (15分钟) 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想象创作出新的动物面具形象。 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做好分工。(注意用刀安全) 【板块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2分钟) 展示评价 1、组内自评,在学生自评、互评中教师适当点评,小组内选出代表作品。 2、班级互评,学生头戴面具伴随森林音乐旋律,展示作品。 拓展延伸 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对动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还学会了制作面具,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了贡献,也为我们带了许多欢乐,所以我们一定要关爱动物,保护动物和它们交朋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中国的面具等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在音乐声中,学生整理课桌。 学生扮演:兔子、狐狸等角色。 生:面具! 生:小组交流,部分学生发言(掩饰、恐吓、伪装)。 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 生:去除灾祸,驱灾辟邪。 (1)非洲面具、美洲面具、亚洲面具、大洋洲面具。 生:牛角 生:老虎 嘴巴 立体效果 学生模仿动物特征 生:对比色 生:化妆舞会、庆祝活动、电影…… 生:欣赏 学生在模仿中初步体会动物面具的特点。 赏析图片探究方法,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尝试并总结方式方法。 构思动物造型; 选择适合的材料表现特征; 如何使各部位立体; 注意色彩的搭配; 粘贴要牢靠; 生:组内自评后得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班级展示表演时,介绍自己作品与众不同之处。 通过师生互动的表演活动,创设面具的问题情境,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面具从何而来” “人们为什么要佩带面具”的话题,学生激烈讨论面具由来,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 学生对原始社会不了解,缺乏认识,教师巧妙地将答案融进动画中,flash动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并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充满了童趣,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便于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产生对原始人的影响,从而揭示了面具的由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在欣赏的过程中穿插适当的设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了解动物面具的种类、用途等常识。 学生在欣赏中,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设计思路,这一步为动手制作奠定了基础。 教师出示面具,在引导中师生共同分析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总结面具的形式特点。 教师课堂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的能力。 四种形式的制作方式,开阔了学生的创作思路,自选形式,更是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各自喜好而选材,教师在设计时,能够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合作完成的作品,步步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设计了分组分层的作业要求,使课堂的作业形式丰富有变化,给予学生更多更充分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激励他们大胆制作,个性呈现。 自评与互评的形式是学生最喜欢接受的,展现了团队合作的同时,也锻炼了自我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拓展延伸部分教师的目的1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目的2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书设计 动 物 面 具 板书:抓特征 —— 构思动物造型 找方法 —— 使各部位立体 色搭配 —— 对比色与渐变色 量尺寸 —— 能够佩戴在头上
评价标准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作业评价上,自评与互评体现了学生的各自审美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表格评价单,更系统、更直观、激励性更强。培养学生长期使用评价单,能够建立起系统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为综合性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评 价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