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 (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倍的认识 (教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10 20: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倍”的意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经历“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的操作活动中,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落实模型意识、几何直观核心素养。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强表达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感知倍——创设情境,唤醒生活经验
1.看到这幅秋天的图片,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句古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呀,秋天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五彩的季节。快看,小兔子菜园中的萝卜大丰收了!
2.看看都有什么萝卜?
预设:白萝卜 红萝卜 胡萝卜
【设计意图】先区分几种萝卜,为下面学习交流做铺垫。
3.你能数一数,每种萝卜有几根吗?
预设:白萝卜10根 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3.我们先来看胡萝卜和红萝卜,你能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1:我们发现红萝卜与胡萝卜多少关系。
预设2:我发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教师:当两种事物作比较的时候,除了比多少,同学还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倍”,这节课我们就要认识这位新朋友“倍”。
【设计意图】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二、认识倍——直观感知,初步理解概念
1.请大家拿出学具自己摆一摆。思考6根红萝卜和2根胡萝卜怎么摆,才能清楚地看出他们的数量关系。学生汇报摆的过程。
2.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屏幕,说一说。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一个2根,2个2根,3个2根,红萝卜有3个2根。
3.我们全体开麦,一起再来“说一说”: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1个2根,2个2根,3个2根。
4.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我们还可以进行“圈一圈”。
教师: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数量是胡萝卜的3倍。
(此环节巩固说一说)
5.摆一摆
提问: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你能借助刚才的经验,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大家看的更清楚?
圈一圈
教师:除了摆一摆,还可以怎么做能清晰地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圈一圈。
并完成填空:“白萝卜有( )个2根,摆萝卜的根数是黄萝卜的( )倍”。
7.总结:
同学们,我们刚才有一起经历了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相信大家对倍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比一比。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倍的含义,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从而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8.对比思考
都是和胡萝卜比,为什么一个是胡萝卜的3倍,一个是胡萝卜的5倍?
(2)如果白萝卜有8个2根,是胡萝卜的几倍?请你想象,白萝卜有99个2根呢?100个2根呢?(动画)
(3)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这里我们都是和胡萝卜相比,那么胡萝卜的根数就是标准。确定标准后,再看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就是它的几倍。
【设计意图】几个问题逐步递进、层层深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例题中胡萝卜与红萝卜的关系,胡萝卜与白萝卜的关系都是以胡萝卜的量为标准,包含几份胡萝卜,就是胡萝卜的几倍。让学生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并渗透正比例思想)
三、理解倍-变中求真,揭示知识本质
设计动画情境,改变红萝卜的根数。
胡萝卜增加3根,思考此时白萝卜的根数还是胡萝卜的5倍吗?
(2)追问:白萝卜的根数都是10根没变,和胡萝卜相比,为什么白萝卜的根数一会儿是胡萝卜的5倍,一会儿是2倍呢?
总结:看来想确定倍数关系,找准标准后,还要看清标准的数量!
【设计意图】目的是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标准变化,也就是一份的数量变化。感受比较倍数关系时确定标准的数量的重要性。并渗透反比例思想。
四、深化倍-丰富表象,抽象数学模型
延续秋天收获的情境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表象多次感知倍。
问题:比较的物品不同,数量也不同,怎么都是3倍的关系呢?
教师再追问:若将具体的物品抹去,还能找到倍数关系吗?
【设计意图】在不断比较和抽象过程中“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交流中总结方法:两个量进行比较,其中一个量作为标准,另一个量与之比较,包含几个标准就是它的几倍。抽象出倍的直观模型。
五、应用倍-练习巩固,加深概念理解
在此环节设计两道题,一是摆一摆、二是画一画,两道题存在关联,实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在画一画中教师演示动画将纸条不断变细最后变成线段,帮助学生抽象出倍的直观模型的同时,为后面画线段图来表示倍数关系作铺垫。
第三题是小小设计师,学生通过自主创作“几倍”,完成对“倍”这个概念的模型的有效建构,通过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的对比,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提升思维。
1.摆一摆
画一画。
老师把这个纸条进变窄,你还能看出第二根纸条线段长度是第一条的4倍吗?
再一次变化,看一看变成了什么?——线段
3.画一画:创造生活中的“倍”。
五、生活中的“倍”——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教师出示生活中与倍有关的小知识,体会倍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不仅有整数倍还有小数倍,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新知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