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1课《隆中对》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21课《隆中对》课件(鲁教版八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9 17:2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隆中对三顾茅庐
hào fǔ
好 为《梁父吟》
suì yì
遂 诣 亮
bǐng
屏 人
qīng tuí
倾 颓
duó
度 德 量 力
shēn
信 大 义
chāng jué
猖 獗
kuài
吴 会
dài xù
殆 存恤
yīn
民殷国富
zhòu
帝室之胄
Zhū róng
诸 戎
dān
箪食壶浆
1 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贤能为之用——(被动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反问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是谁在问?
2 问谁?
3 问什么?
4 为什么问?
5 是谁在回答? ——先主刘备。
————问诸葛亮。
——“君谓计将安出”中的“计”——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大计——消灭奸贼,匡扶汉室的大计。
——A 有徐庶的推荐。
B 先主的话“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诸葛亮。6 他答了些什么?试概括他答话的要 点:(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
(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7 他为什么要这样答?也就是他答话的依据是什么? 诸葛亮其实是在分析天下大势的基础上为刘备做了一系列精心的谋划
(1)看清对手——曹操抢占天时,孙权坐拥地势,因此应把握好“人和”,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联吴抗曹)
(2)在人和的基础上也要占有地利: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看清自己:“将军既帝室……”因为看清自己才能增强自信,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相时而动,准确用兵:天下有变……8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1)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
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六)对人物的刻划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看看以上对诸葛亮的性格刻划,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 诸葛亮的答话和A 属正面描写,而BCDE属侧面烘托。 (七)文中的刘备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
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第三十七回 ?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志》选段试比较分析文学笔法和史家笔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试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