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八年级下
新课引入
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香呢?
思考1
湿衣服晾晒在太阳下为什么会变干,
你知道原因吗?
思考2
为什么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当你刚到家门口时,就能闻到饭香味?
思考3
1.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
新知学习
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组成物体内的分子是怎样排列的呢?它们是否会发生运动?
显微镜下的桑葚分子
一、认识分子动理论
体会分子的运动
活 动 1
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
气体分子在运动
探究气体分子的运动
活 动 2
实验时为什么要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放在下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在上面?两瓶位置可以互换吗?
?
如果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置于空气瓶子上方,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会导致二氧化氮气体下沉,对实验结论产生干扰。所以一定要把空气瓶子置于二氧化氮气体瓶子上方。
活 动 3
探究液体分子的运动
气体和液体的分子都会发生运动,那么固体呢?
活 动 4
探究固体分子的运动
紧压在一起
五年后
归纳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
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扩散。这些都可以作为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的有力证据。
注意
1、相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进入对方的现象不是扩散。如两铅块粘在一起并非扩散。
2、由于分子很小,人眼看不到分子颗粒,所以若可见颗粒
进入对方不属于扩散。如灰尘满天并非扩散。
3、扩散是无序、自发进行的,在力的作用下的融合不是扩散。如在水中滴入红墨水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拉出的红色竖直轨迹并非扩散现象。
扩散辨别三要点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其他的扩散现象吗?
思考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用笤帚扫都扫不干净
煤气中毒
醋的挥发
吸烟和分子运动有什么关系呢?
吸烟危害健康。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现在,公共场所都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提醒人们不要在此处吸烟。
在空气不是很流畅、人群拥挤的候车室、商场、影剧院等场所,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正是分子在不停运动的表现。
知识拓展
液体扩散需要一个月,固体扩散需要5年的时间。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扩散进行地快一些吗?
活 动 5
探究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
现象: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结论:
物理学中,把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我们都听过,将石头、细沙和水按照顺序都可以倒入一个瓶子里,这说明了物质之间具有间隙,那么,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具有间隙吗?
思考
活 动 6
分子间有空隙吗
在一个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这个实验直观的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可以看到,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也就是说,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现象:
结论:
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却没有散开?
?
分子之间可能还存在吸引力。
活 动 7
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会收缩的液膜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结论:
现象:
B、被水吸住的玻璃片和能吊起钩码的铅柱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结论
现象:
玻璃片被提起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
磨平的铅柱“粘”在一起可以吊起钩码
?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一定还存在排斥力!
说明了什么?
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现象:气体被压缩一些之后,就很难再被压缩;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C、不听话的活塞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r0
f1
f1'
f2
f2'
f1和f1' 为分子间引力, f2和f2' 为分子间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受到的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
f
f '
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引力
f
f '
当rr > 10r0
当r>10r0时,分子间无作用力
当r = r0 引力 = 斥力 当r > r0 引力 > 斥力
当r < r0 引力 < 斥力 当r > 10r0 无作用力
r0=10-10m
分子
类比
弹簧连接的小球
分子的弹簧模型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归纳
思考
针筒里的水很难被压缩,但针筒里的空气,体积却更容易被压缩,这说明了什么?
气体和液体的分子间距不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将刚烧开的热水掺入冷水中,在这个过程中热水与冷水会彼此进入对方,最后变成温水,这一现象______扩散现象,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
热水和冷水是同种物质
针对训练
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固体的分子模型
液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
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液体的分子模型
气体的分子模型
气体中,分子间力的作用更弱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一定形状 有无一定体积
固态
液态
气态
很小 很大 有 有
较小 较大 无 有
较大 极小 无 无
课堂小结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
的初步知识
扩散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的热运动
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
固液气态中的分子
固体中分子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
只能在一定位置振动
液体中分子之间距离小,相互作用力较大,
以分子群形态存在
气体中的分子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
几乎每个分子都可以自由运动
随堂练习
1.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正在沸腾的泉水老鸭汤持续加热,温度一定升高
B.重庆小面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D.磁器口麻花被炸得酥脆是因为油的熔点高
B
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春:和风细雨 B.夏:花香袭人
C.秋:树叶纷飞 D.冬:瑞雪飘飘
B
3.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可产生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C
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