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2-10 23: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比的艺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第11课《对比的艺术》是“欣赏 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中大自然中的对比元素,找到对比手法在画面中的运用,感受对比手法给画面带来的美感与特色,最后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观察力日趋成熟,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作品中的对比元素,把自己的感受大胆的说出来,说出自己对于作品中对比手法的感受。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信、大胆、热爱绘画,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性,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和体味生活的能力。
教学手段与方式: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采用启发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探究法、多元评价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创造,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评析,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能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一幅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技能目标:在欣赏创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搜集资料,拓宽欣赏途径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感悟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能欣赏并表达出作品中对比手法运用带给自己的美的感觉,并能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
教学难点:
能观察分析判断出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中的对比美,并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与所产生的美。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彩纸,超轻粘土,各种废旧材料等
教学预设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对比导入,引出课题。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片漂亮的枫叶,它飘到红色、橙色、绿色不同颜色的纸上,你看看在哪张纸上它最明显,最漂亮,为什么?找一个同学出来,观察他的个子高还是矮?同学有的说高,有的说矮,老师再找一个同学,他们两人站在一起,对比高还是矮?学生答—高。再和老师站在一起,他是高还是矮,学生答—矮。那么他的高矮是怎么得出来的?师:可见,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区分出各自的特色和特点的。对比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法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比的艺术》一课。板书课题:《对比的艺术》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中的图片。欣赏、探究:欣赏亨德瓦瑟的作品:同样是表现风景。画家是怎样表达的呢?他画了什么?是怎样画的?教师总结,可见画面在造型、色彩上进行了对比,造型与色彩正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两大要素。欣赏米罗的作品,这幅画表现了什么?教师总结,这是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就像大家随手涂鸦的感觉,充满童趣。除了鲜艳的色彩之外,他的画面还有点、线、面,这是一切造型的元素。(三)欣赏萨卡其作品,这是一幅版画作品,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四)欣赏石涛作品,介于黑白之间的我们称为灰色,灰色是美丽的颜色,画面怎么能少得了它呢?灰色运用最好的就是我们国家的水墨画,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不同的墨色形成了丰富的黑白灰。石涛的这幅作品黑白灰在哪里?笔墨技法讲究的是四个字,干湿浓淡,你能找到吗?总结,美术作品的两大基本要素是色彩和造型,那么在这两大要素中,怎样体现对比的手法呢?在色彩上有冷暖、明暗、黑白灰、深浅浓淡的对比,在造型上,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产生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的对比。深入欣赏:马提斯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的元素。作者用大大的黑色的人衬托出了小小的红色的心脏,大片的蓝色背景衬托出了闪烁的黄色星星,一方多些,一方少些,一方大鞋,一双小鞋。只有注意比例问题,你的对比才会更突出,画面才会更漂亮。毕加索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对比元素?男人的雄厚衬托出了小姑娘灵动瘦弱,而小姑娘的奸细也衬托出了男人的沉稳宽厚。(三)齐白石作品。比较一下哪一幅是齐白石的作品,为什么生长形的那幅作品更能显示出柳条的修长和下面那只小牛的圆润可爱?我们再来看彩陶瓶,这是距今有五六千年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瓶。商代的鼎。鼎是古代权威的象征,也是祭天的法器。鼎壁四周圆圆的点状装饰物,和其余地方形成了粗糙和光滑的对比。这是一种肌理的对比。我们欣赏了很多图片,也了解了画面中很多的对比元素,谁能说说和刚才不同的对比的词语,教师板书。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学生分组将自己课前在网络媒体上收集准备的艺术作品图片在小组中展示出来,先共同分类,看哪些具有对比的特征,哪些不是,具有对比特征的作品又具有哪些方面的对比。分组派代表汇报。三、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分组合作,根据不同的材料,小组讨论创作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四、作品展评,将学生的作品粘贴于黑板上,每组之间互相学习,请别的组的同学评价一下,教师再说出自己的建议。五、走进生活,欣赏图片,看看我们身边的物品上所包含的对比的元素,生活处处充满对比的艺术,音乐的高低起伏,说话的抑扬顿挫对比,让我们的生活富有生机,更加美好。希望你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对比的艺术。 (学生回答:在绿色纸上最明显,因为是对比色)学生说:对比。(学生答画了房屋、窗户、树等,里面有黑白对比、红绿对比、方圆对比等。)(生:强烈的色彩对比,还有一些点、线)(生:黑白对比)(生,黄色和蓝色的对比,大小的对比,圆润和尖锐的对比。)(生:冷暖的对比,大小的对比,雄厚和纤细的对比)长长的线和圆圆的模块儿形成了对比,细长的构图感觉空间很大,而右边短矮的那幅感觉很压抑小小的口,大大的肚,上面是秘密的图案,下面是空的,在造型、图案上都运用了对比。(生:干湿、疏密、明暗、光滑与粗糙……教师简单讲评。)学生回答略学生创作。根据刚才欣赏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每组的学生作业也有自己的特色,第一组是在长方形的纸上作画,第二组是装饰纸盘,第三组是彩纸剪贴,第四组是画瓶瓶罐罐。 结合本学期第一课的知识——色彩的对比,复习巩固对比色。并运用熟悉的知识和事务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观察欣赏,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去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对比元素,让学生学会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去分析作品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美,知道在造型上,利用点、线、面的组合和运用,产生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的对比,在色彩上有冷暖、明暗、黑白灰、深浅浓淡的对比。这是对学生眼光的培养,也是对美术知识的梳理,让学生为下面的欣赏做好知识和心理的铺垫。通过欣赏中外大画家的画,古今的一些陶罐,青铜器。让学生广泛的欣赏、感受艺术家精心构思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对比的趣味和意蕴,知道物体的色彩和造型要形成对比,需要在比例上有区别,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通过一步步的欣赏引导,感觉探究,学生知道了更多的对比的元素,感受到了美术作品美,也创作出来精美的作品。课堂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表现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对比和统一,是基本的美术规律,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向艺术家学习,也可根据一些作品进行临摹创作。根据不同的材料,设计出有对比趣味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创作的手法和材料是多样而丰富的。只要掌握了艺术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创作出漂亮而有趣的作品,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通过欣赏,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物品,处处都有对比的美,在延伸到音乐和语言中的对比,从美术的范围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对比的艺术造型:大小、粗细、远近、方圆、疏密色彩:冷暖、明暗、黑白灰、深浅浓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