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 , , 。文帝景帝还提倡 ,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 的建议,削弱 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接受 的建议,“ , ”。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 ,在长安举办 。以 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 , , 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
文景之治
作用:奠定了汉代________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原因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 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
措施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太学
意义:西汉进入_______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认识:汉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0年 B.公元前202年 C.公元202年 D.公元220年
2、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3、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 )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西汉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出现在(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
(2)你能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吗?
(3)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谈谈你的感受。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
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施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又是谁提出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
说,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材料1: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一些诸侯王甚至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尤其是吴王刘濞凭借地利之便,富比天子,早有篡夺皇位的打算,在“强干弱枝”思想的指导下,景帝时推行削藩策,但因操之过急,引起了七国之乱。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的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
——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我的新收获: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材料2:秦朝的徭役繁重,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秦朝的刑法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几种,还有族诛、连坐等刑罚。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以安民为本的方针,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的新收获: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秦朝、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期分别采用的是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治国思想?这些治国方略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学(教)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