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2024春人教八下语文完全备课: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单元复习
内容
概览
同步作业word(原卷版+解析版)
1
2
3
4
5
同步教案word
同步学案word(原卷版+解析版)
精美课件pptx
单元复习课件+知识梳理word)
22《礼记》二则
第一课时
22《礼记》二则
第一课时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01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02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教与学的重要性。
03
学习目标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
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
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
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礼记》全书气势磅礴、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知识链接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老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重视。
背景链接
点我放课文朗读
虽 有 嘉 肴
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困惑。
自我反思。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指有骨头的肉。
所以。
自我勉励。强,勉励。
疏通文意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
此之谓乎!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即《说命》,《尚书》中的一篇。
同“敩”,教导。
表示揣测,大概、或许。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请同学们借助标志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
//
//
整体感知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析读课文
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的重要性,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委婉含蓄。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二者是主从关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教学相长
类比论证
层层递进
引用论证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论证,引出论点。
②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情境。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一、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不知其善也
教然后知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识盘点
二、字词解释
1.通假字
学学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意义、目的
教第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味美
3.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
原意为:好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
好处
4.重点实词
(1)虽有嘉肴 嘉: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______
(3)教然后知困 困: ________________
(4)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_
(5)然后能自强也 强[F]:_______________
(6)教学相长也 教学:______________
长:_________________
美,善
最好的道理
最好的
困惑
反思
勉励
教与学
推动、促进
5. 重点虚词
(1)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
② 其 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让步,虽然
副词,表推测,大概
代词,它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请完成本课
《分层作业》
作业布置
逐层论证
类比引入
引用作结
虽有嘉肴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板书设计
22《礼记》二则
第一课时
22《礼记》二则
第二课时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
导入新课
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01
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02
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
03
学习目标
点我放课文朗读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指导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培养。
疏通文意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用作动词,以……为亲。
指父母。
用作动词,以……为子。
指子女。
有终老的保障。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同“鳏”,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图谋之心。
作乱害人。
兴起。
闭塞。
兴起。
从外面把门带上。
用门闩插上。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
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整体感知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贤”和“能”是标准。
社会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
析读课文
本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何联系。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表现。大同社会的“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谐安定相似。
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②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③男有分,女有归。
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归纳主旨
一、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2)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4)《大道之行也》中说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养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贤与能
货恶其弃于地也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知识盘点
二、字词解释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同“举”,推举
“矜”同“鳏”,老而无妻
2. 古今异义
(1)不独子其子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专指“儿子”。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用作“返回”“归还”“由”“属于”等意思。
(3)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一般指货物或商品。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一般指偷东西的人。
子女
女子出嫁
财物
害人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原意为:父母, 句中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独子其子
原意为:孩子,兼指儿子和女儿,句中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亲
以……为子
4.一词多义
(3)修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
②矜、寡、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
③ 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故谋闭 而不兴 __________________
(1)闭
②故外户而不闭 __________________
(2)独
①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
② 邹忌修八尺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
闭塞
长。这里指身高
用门闩插上
只是
老而无子
独自
培养
5.重点实词
(1)大道之行也 行: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为公 公:__________________
(3)选贤与能 贤:__________________
能:__________________
(4)讲信修睦 信: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__________________
诚信
公共的
指才干出众
指品德高尚
指父母
施行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寡:_______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__________
废疾:_________________
(7)男有分,女有归 分:___________________
(8)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___________________
(9)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___________________
(10)故外户而不闭 户:___________________
幼而无父
厌恶
职分,职守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老而无夫
兴起
门
6.重点虚词
(1)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
①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
①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是
介词,表目的,为了
代词,指自己的
代词,它
代词,相当于“……的人”
连词,表顺承,不译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请完成本课
《分层作业》
布置作业
大道之行也
大同
社会纲领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基本特征
互相关爱
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理想社会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板书设计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课后习题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虽有嘉肴》“故曰” 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大道之行也》中的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时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相对,但句子结构、表意风格上仍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这些对偶句的铺排效果和气势,与《虽有嘉肴》大致相同。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1.教学:教与学。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2.子:子女。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3.归:女子出嫁。现代汉语中用作“返回”“归还”“由”“属于”等意思,均由“出嫁”这个本义引申而来。4.货:财货。现代汉语中一般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5.贼:伤害。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不独子其子
3.男有分,女有归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盗窃乱贼而不作
1.学习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算劳苦也难有成就。(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2.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3.人们学习时,有的失于贪婪求多,有的失于孤陋寡闻,有的失于肤浅而不知深究,有的失于自以为是而故步自封。(指出学习者容易犯的四种过失,告诫我们要时时反躬自省)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