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自学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自学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9 18: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商鞅变法内容和作用。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知。3、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导入新课:徙木立信的故事导入
【自主学习】在学科助理的带领下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1.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是在什么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期:
3. 战国时期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各国改革的目的 .
4. 战国时期, 国首开变法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主要变法有魏国的 、楚国的 、韩国的 、齐国的 等。
5.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 国的 .
探究案(课上完成)
【小组探究】在学科助理的带领下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
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探究二.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l)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技变法?为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3)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
  (4)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训练案(课上完成)
【巩固提高】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战国时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规模较大的冶铁场,工匠多达数百处。 ——《山海经》
你能说出,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吗?
7.阅读材料: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影响
①大大提高了生产力,______生产取代强制性集体耕作。
②新兴_________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引发了战国时期各国 的风潮。
2.都江堰
修建时间:___________时期
地点:__________流域(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修建者: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
①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任用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主要内容
作用:
评价及启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6.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