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学习导引】
本单元主要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时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成就。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背景下,新中国向世界阐明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苏联等l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初步打破了外交封锁,并在两次会议上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了会议的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二个时期:加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变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苏中三大国关系的变化使中美两国均有了改善关系的愿望,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打破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僵局,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个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合国际形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化,调整了对外关系的目标,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参与创建上海合作组织并在其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这些活动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又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思维激活】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请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的外交方针 内容有哪些 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何时何地提出的 内容有哪些 有何历史意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步人世界外交舞台的表现如何 。
【课标点击】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基础梳理】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2)新中国诞生。
2.外交指导思想:同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内容
(1)“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读图思考】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50年初在莫斯科签订
上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有何意义?
答案:(1)一边到的外交方针。(2)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利益:①为中国找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②发展利益:在苏联的经济援助之下,中国前后进行了156个项目的建设,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③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方面:冲破了美国等国的外交孤立,使新中国获得了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承认。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建国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l7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l953年l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读图思考】
1954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答案: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l954年,瑞士日内瓦。
(3)议题: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4)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5)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些亚非国家独立之后面临许多共同问题。
(2)时间、地点:l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4)特点: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5)中国的方针:“求同存异”。
(6)结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7)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阅读思考】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1)这个会议是指什么会议 (2)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1)万隆会议。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钊。
【核心突破】
1、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由国际局势决定。当时世界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敌视新中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2)由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决定。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由中共性质和革命性质决定。中共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它们的支持和合作。
(4)由党的外交政策决定。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的基本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作用。
(1)特点
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2)作用
①提供了各国建立和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②指明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④推动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典例剖析】
考向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例1】《共同纲领》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C“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题中意思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
答案:C
考向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例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能力,宜采用直选法解答。1954年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答案:B
【纠错笔记】
易错点一 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区分不清
典例1 l949年2月,毛泽东在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学生因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区分不清楚而误选C。由“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可以知道这是要扫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答案为B。
【名师点拨】 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比较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问题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筝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
易错点二 区分不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特点
【典例】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解析:1955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同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参加亚非会议的29个国家曾遭受殖民主义侵略,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但有些国家受帝国主义的挑唆,对新中国存有误解和疑惧,使会议一度陷入僵局。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与会各国普遍接受,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故B符合题意。D 、C明显错误。
答案:D
【名师点拨】(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基础上,实行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基本方针,以打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2)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家之间参与外交国际事务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新中国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家声誉;1955年4月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优化考题演练】
【夯实基础】
1. 你见过国书什么样吗 国书是一国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号国书(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解析:B 解题关键在于紧扣题干时间“新中国第—号国书”,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故B项正确。
2.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解析:A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3..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各国对意识形态和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的选择 ②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主权一律平等 ③各国共同建立“大家庭”式的关系 ④不用战争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大家庭”式的关系,是对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阵营国家关系的形象称呼,社会主义阵营属于结盟性质的联合,不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则,故排除③。
4.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B后两者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的旧外交关系,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 新审查处理,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特权和影响逐步肃清,然后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5. 2009年6月25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建55周年,55年前的6月28日、29日,……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双边关系。其中“三国”除中国、缅甸外,还有
A.越南 B. 朝鲜 C. 印度 D. 老挝
解析:C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1950年中苏会谈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解析:C 在亚洲、非洲民族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能力提高】
8. 1954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言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这是针对会议讨论的
A.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B.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亚非国家独立的问题 D.反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B根据题干“1954年周恩来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国际会议”,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此次会议召开为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排除C、D两个选项。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一句来看,1953年朝鲜战争已结束,所以是针对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A选项,正确选项为B。
9.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
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交过程之中 D.万隆会议上
解析:C新中国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正确。
10.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
解析:C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理针对美国等国家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的行为,提出“求同存异”的思想,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它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1. 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A.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解析:B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代表亚洲的力量,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A1964;C1953;D1955。
12. 2009年11月8日,国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第(2)问,根据材料二“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第(3)问,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原则。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教材问题全解】
一、本课测评
答案提示:独立自主的和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交方针。新中国刚刚成立,就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先同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继而同印度、缅甸、瑞典和瑞士等国建交,建国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另外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学习延伸
答案提示:“弱国无外交”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交规则的真实写照,中国在1919年巴黎和会的失败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结果在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这是由于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由腐败专制的北洋军阀统治,毫无外交地位。
“无论强国、弱国……都有外交,且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一律平等”这是现代文明社会所倡导的一贯原则。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独立,会议要讨论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且在会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促使会议取得成功,也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真正走向了国际舞台。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思维激活】
1972年2月21日中午,在北京机场,摄影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摄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帕特两人走出机舱门,身后没有任何人跟随,当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离舷梯还有几步远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站在原地也把手伸了出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啊!”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那震撼世界的历史性的握手。使历史在一瞬间骤然隆起了一道高坎:中关关系乃至世界关系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思考:中美关系是如何实现正常化的 对7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今世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课标点击】(1)简述中国恢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基础梳理】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3)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l971年10月25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阅读思考】
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1)这话表明了什么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什么意义
答案:(1)表明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①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
的外交基本隔绝。②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
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进程:①乒乓外交: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宣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③l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结束对抗,走向正常化。④1979 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
(2)经过: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3.历史意义
(1)带动了其他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打破了因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读图思考】
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1)这一事件后中美关系有何重大发展 (2)中美什么时间正式建交
答案:(1)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1979年。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
(1)原因: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重要外交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①时间: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上海共识”。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②2001年中国与俄、哈、吉、塔、乌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在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思考讨论】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再到现在的“无敌国外交”,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中共的正确领导;新中国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
【核心突破】
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应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获得的重大突破
(1)表现:①中美关系逐步走向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②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④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僵局。
(2)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②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中国长期实行的反帝、反殖、反霸政策和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支持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企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⑤中国政府长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⑥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引力。
(3)影响:①打破了美国等国对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孤立和封锁政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外交环境。②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远东地区和世界的紧张局势,维护了世界和平。③增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④有利于美、日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⑤为以后对外开放的进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典例剖析】
考向一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原因
【例1】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解析: 从图形看,新中国与外国建交高峰出现在1972年,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带来的结果。
答案:C
考向二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表现
【例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结伴而不结盟 D.执行共同外交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盟互助关系。
答案:C
【纠错笔记】
易错点一 对新中国外交成就区分不清
典例1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全面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解析:学生做错的原因是没有注意限定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面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缺乏把握时代特点的能力。“另起炉灶”为建国之初的外交方针,排除A、C;“斗智斗勇”与亚非会议对应,排除B;“扬眉吐气”是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概括,“跨洋握手”是对中美关系改善的概括,“冰释雪融”是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概括。
【名师点拨】 20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70年代外交成就概况:(1)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会议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实现“扬眉吐气”。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跨洋握手”,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打破了双方20多年的对峙状态,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同年秋,中日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冰释雪融”。
易错点二 误认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丧失了世界霸权地位
典例2 l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阵营坚决支持中国 B.西欧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丧失了世界霸权地位 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
解析:从材料信息“1970年”‘联合国”可以看出,这是尼克松关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谈话。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主要得益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故选D。
【名师点拨】 全面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在联合国中,亚非会员数量逐年增加,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3)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优化考题演练】
【夯实基础】
1.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副部长乔冠华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部长如此开怀畅笑的原因是: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尼克松总统访华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交
解析:A A、B、C、D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但根据图片上的CHINA和材料中的国际会议可以判断出是A。
2.周恩来在1972年2月的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讲中提到:“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大门终于打开了。”下列哪一事件最早打开了中美友好大门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华 B.毛泽东会见美国友人斯诺
C.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解析: A 1971年中美两国间开展了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3.尼克松向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说:“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
A.已经与中国建交 B.有意改善中美关系 C.严厉制裁中国 D.准备彻底抛弃台湾
解析:B 从材料中尼克松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到中国去的愿望,反映了美国政府有意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建交,故A项与题干不符。C项与题干意思不符。D项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敏感问题,D项叙述与史实不符合。
4. 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解析:D 材料表明的正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新政策之一,即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5.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积极影响有①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②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③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④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中国关系改善是1972年。
6. 2009年新疆发生了“七五”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明确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主要目标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D 2001年由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主要的目标。
【能力提高】
7.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解析:A由于美国阻扰,中国恢复联合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席位受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3年,D项是在1953年。根据时间,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
8. 1972年中美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解析:A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为对付苏联的需要。美国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9.下列图片中能反映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解析:D ②④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①③是区域性组织,反映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0.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同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0年——2008年,中国先后向联合国l5个维和区派出4150名军人进行维和行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国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 B.上海合作组织表明只有结盟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B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上海合作组织表明只有结盟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本身这种说就不正确。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11.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B.周恩来与尼克松 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 D.胡锦涛与连战
解析:D外交礼仪放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D项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属于外交礼仪。
1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图二毛泽东接见田中角荣毛主席将《楚辞集注》赠送给田中角荣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关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材料三
图三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结合图一回答,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 这一原则的提出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如果我们要为图二加个标题,应该是
A.“另起炉灶” B.“再次较量” C.“跨洋握手” D.“冰释雪融”
(3>依据材料二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作用。
(4)图三是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请从外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5)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相对简单,注意回答“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要注意角度“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第(2)问A、B很明显不符合题意,C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解释,D项是对中日关系改善的描述;第(3)问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即可;第(4)问注意角度“外交的角度”;第(5)问可综合上述问号概括回答。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D(3)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对解除苏联威胁和完成祖国统一的需要。影响: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4)是20世纪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洗刷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是“一国两制”理论在外交领域的成功运用。(5)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教材问题全解】
P113[学思之窗]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在当时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同时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寻找新的国际关系的平衡。因此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
一、本课测评
答案提示: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二、学习延伸
答案提示: 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冷战”状态下的两极世界,中国在外交上便采取了“一边倒”的策略,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同盟关系。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因此中国从内外形势特点出发,在2001年和俄罗斯鉴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进行友好合作、和睦相处,但非结盟,这有利于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
【单元整合提升】
【知识网络图表】
【专题归纳】
一、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
时期 背景 成就 影响 认识
建国初期 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1)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保证了中国独立自主地位,利于同更多国家建交 (1)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2)外交政策受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3)国家利益是外交中的最高利益
20世纪70年代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第三世界崛起(3)国际形势的变化 (1)恢复中国在 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 美、中日关系改善与建交 打破了外交僵局
新时期 工作重心的转移 (1)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发展地区性国际组织睦邻友好关系 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比较
1.相同的国际环境:都面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国家都对新生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将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2.不同的外交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如采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等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给帝国主义的敌视政策以沉重的打击。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在《告各友邦书》中明确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实质是一种屈辱外交。
3.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1)社会制度不同。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得了独立,而且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民族没有独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徘徊。
(2)领导力量不同。①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阶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②而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它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不能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础。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右图为1951年美国《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继续支持国民党政权B.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美苏“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解析:A 美国从争夺世界霸权的角度出发,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中国是美国称霸的障碍,而国民党政府在解放战争后被迫退居台湾,美国是其支持者,从国共两党争夺在中国的统治权的角度出发,国共两党是敌对的,所以美国说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2. 1949年周恩来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解析:C结合1949年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外交方针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1954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不结盟”政策四行使其我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方针。
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下图是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应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D.第26届联大
解析:A 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外会议。
4.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印关系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和掌握。在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中有关两国直接达成协议的在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要求,故选B。
5.中非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中非之间的友谊在不断加深。万隆会议打开了中非建交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非第一次建交高潮开始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A 中非第一次建交高潮主要与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有关。A项1949-1956年;B项1957-1966年;C项1966-1976年;D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6.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解析:B A项说法错误,195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1993年11月19日至20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两国最高领导人自1989年2月以来首次举行正式会晤,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美关系中低水平徘徊局面的结束。D项互不对应,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7.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美国支持台独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D 从材料结合史实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当时美国坚定地支持台湾继续留在联合国并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对中国大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段诗歌:“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中国得分’,当掌声把五星红旗送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和支持
C.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C 西方国家同中国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对华的敌视政策一直没变
9.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解析:C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实质”。A、B、D均不符合要求,联系当时国际形势——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恶化,就不难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了。
10. 2009年元旦,是中美两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交30周年。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七天”,中美建交的过程是双方关系逐步积累的过程,以下事件按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①官方接触 ②民间交往 ③事实建交 ④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解析:C ①官方接触指的是197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尼克松访华;②民间交往指的是1971年的乒乓外交;③事实建交指的是1978年12月两国发表《建交公报》;④正式建交指的是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1.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解析:D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建交是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3年。
12.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联合国影响最主要的是
A.使联合国完全摆脱了被超级大国控制的局面B.使联合国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控制
C.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D.使联合国完全成了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解析:C 中华人民共和国属于第三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国家,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中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重要作用。A、B、D表述过于绝对化。
13.有人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胡锦涛出席北京奥运会欢迎宴会
解析:C 和谐外交是新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的外交政策,由此可排除A B,D项不属于外交活动。
14.在获得联合同安理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授权后,中国海军笫三批护航编队于2009年7月16日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二批护航编队遂行任务。中国海军的远征,说明 ①中国海军出兵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合法的②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出兵严重损害了索马里的国家主权③说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④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C联合国安理会的出兵并未损害索马里的国家主权,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所以排除②③,选择C。
15.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D 从题干时间上来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A首先排除。B说法错误,中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发起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组织,不能体现材料中“与邻为善”,故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领近的中亚国家建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16.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解析:D材料展示中没有涉及具体国家,故甲错。材料中联合国也不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故乙错。所以,答案为D。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解析:D 我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和周边国家、地区建立和平的外交环境,是为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18. 2007年是中俄关系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俄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这表明:
A.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B.我国一贯主张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
C.维护本国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解析:C 从“中俄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事等方面的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可以看出决定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故选C。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故B项错误。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合,俄国不属于第三世界的国家。
19.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右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解析:D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和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①②;材料说明的是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③④正确。
20.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逐渐改善了同美国、日本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还积极参与周边的区域国际组织,如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到2001年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
①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原则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50年代提出的,对外开放原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这两项不可能是我国自建国之初就一直坚持的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21题18分,22题22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广州十三行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什么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跪地外交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简析跪地外交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6分)
解析:本题以图片和材料为切入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察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对外政策。第(1)问中,知道清朝对外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可知政策是闭关锁国,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2)问结合材料回答,原因从国力和当权者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使中国失去了发展机遇,落后于西方,逐渐陷入危机之中。
(2)实质:投降卖国。
原因:主要统治者充当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对外推行投降卖国政策;近代中国国力弱小。
(3)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
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 历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田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材料三 20世纪8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美售台武器虽然数量较量较大,但是主要是一些陈旧落后、退役淘汰的“滞销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政策,对台军售规模较大、性能较好。1992年,老布什政府卖给台湾150架F16战斗机。1999年3月24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5月8日,美国B一2轰炸机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
材料四 2009年9月9日,正在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当地时间9日上午在美国国会大厦与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举行会谈,讨论两国议会交流、双边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吴邦国在与佩洛西会谈前对记者表示,很高兴能应佩洛西的邀请访问美国,这是20年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次访问美国。现在中美关系发展势头很好,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双边关系。这次访问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相信此次访问将为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注入新的活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8分)
(3)据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不和谐音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4)请你根据材料四展望一下今后中美关系前景,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案:(1)原因:当时美国出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战略(遏制共产主义致策、冷战政策、称霸全球)考虑,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中美处于敌对状态。
(2)主要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理解: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3)根本原因: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4)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