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 专题五明清的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寝学案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 专题五明清的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寝学案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4 13:11:52

文档简介

二 壮丽的皇家园林
【思维激活】
颐和园(右图)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是怎样建造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曾遭受过怎样的命运?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1)秦始皇时囿内开始建宫设馆,汉代上林苑已是皇家禁苑。
(2)盛唐时,长安大明宫造有太液池、蓬莱山,形成宫苑园林。
(3)北宋汴梁最著名的是宋徽宗的艮岳,当时从江南送花石的船队称“花石纲”。
(4)金王朝营造中都,在北海一带修建宫苑。
(5)元朝兴建大都,形成以万岁山、太液池为主的皇城禁苑。
(6)明朝开辟南海,形成西苑,它是明代园林的代表作。
(7)历史上留存至今的皇家园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是清代的。自康熙至咸丰经营一百五十余年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第二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掠殆尽,造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2.代表
(1)现存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是承德的避暑山庄,也是清代政治中心之一。
(2)清代皇家园林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慈禧太后晚年在此长期控制朝政,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二、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
1.原因
(1)清初,皇帝每年秋季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臣和八旗军兵前往木兰围场射猎,称为木兰秋狝。这既是军事大检阅,也是清廷加强与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联系的重要活动。
(2)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一军事、政治目的,康熙帝在承德以北修建了热河行宫。
2.修建
(1)热河行宫位于北京和木兰围场之间,可接清朝关外发祥地,内瞰京畿,外控蒙古各部。
(2)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完工,命名避暑山庄。
3.特点
(1)建筑严谨朴素。其主殿名为“澹泊 ( http: / / www.21cnjy.com )敬诚”,可举行隆重大典;“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是皇帝处理朝政、生活起居之地,并经常在这里召见蒙藏贵族和宗教首领。
(2)既有江南水景特色,又有草原风光,周围山麓分布着不同风格的喇嘛教寺庙,称外八庙。须弥福寿之庙仿照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的,又称班禅行宫。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布达拉宫建造的。这些庙宇,是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少数民族首领朝觐皇帝的场所,其艺术形象具有民族团结的政治象征意义。
4.衰落
(1)避暑山庄见证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兴盛,也记录着末代王朝的衰落。1793年乾隆皇帝在此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尼尔,他对西洋的大炮和兵船不屑一顾。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最后病死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
(2)咸丰皇帝以后,清帝不再来承德,避暑山庄日渐衰败。
三、皇家园林的杰作——颐和园
1.修建
(1)1886年,慈禧太后大量挪用海军经费和外交经费,仿照圆明园规模,在清漪园旧址上建颐和园,取其“颐养天和”之意。
(2)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颐和园遭到浩劫,之后慈禧在民穷财尽之际重修。
2.特点
(1)颐和园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宫廷建筑,也是处理政务之地。庭院中布置花木山石。玉澜堂和宜芸馆是光绪帝和后妃的住所;慈禧的寝宫是乐寿堂,东面的德和园大戏楼是为她看戏而修建的。
(2)颐和园的彩画长廊构思巧妙,这条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3)颐和园的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性建筑是万寿山佛香阁,奉供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它是观赏颐和园的最佳位置。两侧还有宗教建筑转轮藏和宝云阁,往上是无梁殿——智慧海。万寿山以南是昆明湖。
(4)颐和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渗透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
思考: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答案: 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说明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巨作;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突破】
1.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它的造园艺术具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艺术,创造性的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此外,颐和园还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2.清朝修建避暑山庄的原因
(1)避暑、消夏的需要。每到夏天,北京天气炎热,清统治者为躲避酷暑,在承德修建行宫。
(2)设置围场,延续八旗的习武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俗。满族是马上民族,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中国,为了告诫子孙不要忘记祖宗,加强骑射,在承德以北的木兰设置围场,练习骑射。
(3)建立一处中央政权与蒙古、西藏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交流和联系的场所,巩固统治。
【典题·引导·感悟】
题型一 对颐和园的认识
【例题】自康熙帝到咸丰帝,经过一百五十余年建成,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清代皇家园林是 (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园明园 D.上林苑
解析:根据“万园之园”这个核心词语可以判断出是圆明园。故选A。
答案:A
题型二 对修建避暑山庄的理解
【例题】后人作诗云:“不修长城修行宫,避署山庄庙多重,蒙藏贵族齐来会,胜过百万虎狼兵。”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宗教政策 ( )
A.利用宗教笼络少数民族 B.为修寺庙,动用军队
C.强迫少数民族宗教首领移居避暑山庄 D.发展宗教,裁减军队
解析: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蒙古、西藏等民族,在修建避暑山庄时,修建寺庙供少数民族贵族朝觐皇帝的礼拜之用。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控制。
答案:A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自练·自查·自评】
1.北宋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是宋徽宗修建的艮岳,园中名花奇石大多取自江南,为宋徽宗运送花石的船队称( A )
A.花石纲 B.木兰秋狝 C.烟波致爽 D.颐养天和
2.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 B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拙政园 D.避暑山庄
3.颐和园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A )
①万寿山②景山③昆明湖④南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圆明三园包括( C )
①圆明园②颐和园③长春园 ④万春园⑤留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5.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A)
A.避暑山庄 B.颐和园 C.拙政园 D.留园
6.避暑山庄外还分布着雄伟的寺庙群,俗称“外八庙”,其目的是( A )
A.笼络蒙古、西藏等信奉喇嘛教的民族 B.夏天避暑和游玩
C.满足皇家休闲娱乐的需要 D.显示皇恩的浩荡
【实践·探究·创新】
1.在颐和园的众多建筑中,被称为颐和园标志性建筑的是 ( B )
A.乐寿堂 B.佛香阁 C.智慧海 D.仁寿殿
解析:佛香阁是观赏颐和园壮美景色的最佳位置,也是整个颐和园的点睛之笔。故选B。
2.下列关于元朝的皇城禁苑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扩大太液池的范围,使北海、中海、南海连成一片
B.在北海一带的琼华岛和海子周围修建
C.形成了以万岁山、太液池为主的皇城禁苑
D.古谓之囿,汉谓之苑
解析:A是明代园林,应排除;B是金王朝园林,也排除;D是说汉代以前园林叫囿,汉朝称苑,与题干无关。故选C。
3.下列对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它是颐和园中的标志性建筑 B.清朝的咸丰帝病死于此
C.它是清朝晚期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 D.它的建筑形状是仿照的布达拉宫
解析:根据图上方的“烟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爽”的牌匾可以判断出该建筑是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1861年咸丰帝病死于此;A是佛香阁;C是颐和园;D是普陀宗乘之庙。故选B。
4.按皇家园林建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颐和园 ②圆明园 ③避暑山庄④西苑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解析:①是1886年开始修建的;②是咸丰皇帝时期修成的;③是乾隆时期修成的;④是明代修成的,故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B。
5.清朝初年,皇帝每年秋季率大臣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贵和八旗军兵行围射猎,这既是对清朝的军事大检阅,也是清廷加强与蒙古王公贵族密切联系的重要活动。这个活动称为( B )
A.行围射猎 B.木兰秋狝C.诸侯会盟 D.朝见天子
解析:因为在塞外草原设立的木兰围场,每年秋季行围射猎与少数民族会盟,故称“木兰秋狝”,故选B。
6.清朝末年,有人写了一幅对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联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海子,何日复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应有”下联是:“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联中所讽之人是 ( B )
A.光绪 B.慈禧 C.康熙 D.道光
解析:根据联中“复幸古长安”“六旬割台湾”可知所讽之人应是慈禧太后。
7.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西藏的行政和宗教领袖,在西藏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中班禅额尔德尼的常住寺庙在 (C )
A.拉萨 B.林芝 C.日喀则 D.布达拉宫
解析:达赖喇嘛的寺庙是拉萨的布达拉宫,班禅额尔德尼的寺庙是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86年,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不顾国库空虚,仿照圆明园规模,在清漪园旧址要建颐和园,以便自己在此养老。
材料二:颐和园耗资巨大,主要是挪用海军军费,以致于从1888年开始,北洋舰队再没有添过一条船、一门炮。
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同列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偿清,年息四厘,合9.8亿两。在此情况下,慈禧竟再次下令重修颐和园,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慈禧为什么要修建颐和园
(2)慈禧是如何鳃决修园费用的 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反映了慈禧的什么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为什么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
答案:(1)为了满足自己奢侈享受、颐养天年的愿望。
(2)大量挪用海军费和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费及其他费用,耗银达三千余万两。以致造成北洋舰队再没有增添新船,正常的操练也无法开展,成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
(3)反映了慈禧只顾个人享乐,完全不顾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
(4)因为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园林的影响,还创造性地吸收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汇聚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色,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它们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和杰出代表。
【问题·思考·提示】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1.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主要有什么功能
答案: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集封建帝王生活享乐和处理政事的处所于一地,它不仅是封建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也是封建王朝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2.清代中央政权为密切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清初,每年秋天皇帝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八旗军兵和皇族子孙到塞外蒙古草原的木兰围场进行“木兰秋弥”,清朝统治者在地处要势的承德建立了避暑山庄。作为一处政治重心,使避暑山庄内可俯视京畿重地,不致有失;外可控驭蒙古各部,便于统治。但清朝皇帝对少数民族上层领袖主要采取笼络安抚的政策。避暑山庄周围还修建了汉、蒙、维、藏等不同民族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宗教寺庙,是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少数民族首领朝觐皇帝、礼佛朝拜的场所。康熙、乾隆等皇帝每年都有约半年的时间住在避暑山庄,他们也经常在这里召见蒙藏王公贵族和宗教领袖。通过这种方式,清代中央政府密切了与各主要少数民族的关系。
3.颐和园怎样见证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屈辱历史
答案: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中,清漪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皆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此后在清漪园废墟上修复起来的颐和园,成为清代后期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记录了许多宫廷生活重大史事,反映出清王朝腐败衰亡的一个历史侧面,见证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屈辱历史。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不顾国库空虚,大肆修缮宫苑,并仿照圆明园规模对清漪园进行复建,改名为颐和园。l886年开始兴建园工,其用款不仅大量挪垫海军建设经费,而且还“借支”外交出使费用等。颐和园建成后,慈禧后半生的豪华奢侈生活大多就在这个“园子”里度过。
光绪二十年(1894)为慈禧60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寿,颐和园“万寿庆典”的筹备大肆铺张,但此时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陆军溃败于朝鲜;北洋舰队则全军覆没。国人群情激愤,慈禧被迫宣布“所有庆辰典礼,着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祝寿草草收场。战败后的清廷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而战败之因却与昏庸腐朽的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有很大关系。
在1898年维新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光绪皇帝下诏宣布“变法”,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听取了维新派的许多建议。但撤帘归政之后仍掌大权的慈禧在顽固派的拥戴下,从颐和园返回宫中再次政变,维新运动被镇压。光绪帝完全失去人身自由,在慈禧住园期
间,玉澜堂就成了这位傀儡皇帝的囚室,它见证了光绪皇权失落的凄凉历史。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沙俄军队首先占领颐和园,英军和意大利军也相继进驻,盘踞园内达一年之久。颐和园各殿宇遭到很大破坏。l902年慈禧返回北京,她在偿付巨额赔款而致民穷财尽之际,仍搜刮民脂民膏动用巨款修复劫后残存的颐和园。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在她70岁生日时又不惜耗费国帑,再度于排云殿举行了“万寿庆典”。
1908年光绪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仅三岁的溥仪即皇帝位,由隆裕太后执掌朝政。这时清王朝已是奄奄一息,隆裕遂下诏停止游幸颐和园,移居大内。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国建立。根据“清室优待条例”允许溥仪保持“皇帝尊号”,居住大内皇宫,颐和园仍由溥仪的内务府管理,1914年还作为溥仪私产售票开放。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颐和园收归国有。
【自我测评】
1.明清皇家园林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在建筑风格上,融南北园林建筑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于一体,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在建筑思想上,以不同于皇宫建筑严谨布局的变化,反映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建筑功能上,宫殿区、生活区、游览区功能齐全,既是封建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又是封建王朝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2.为什么说颐和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深厚积淀,渗透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答案:颐和园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的皇家园林,因此,颐和园成为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博采各地造园手法、荟萃南北园林建筑艺术精华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颐和园造景百余处,寓意丰富,宫廷区建筑严整,等级分明,其疏密有致的建筑群与真山真水自然景观在整体布局上的完美配合,虽然目的在于营造皇家园林雍容、磅礴、壮丽的气势,突出表现专制皇权的氛围,充分体现封建宗法制思想,但同时也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巧妙地融为一体,使颐和园既具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特色和美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因此颐和园无一处不体现着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无一处不渗透了民族文化的精深内涵,它是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世界遗产。
【材料阅读与思考】
这段材料以颐和园为背景说了哪些事 其中有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符合史实的 为什么
答案:(1)介绍京西香山、玉泉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和万寿山三山是皇家园林和帝王巡游的地方,颐和园就在万寿山麓(材料中万岁山即指万寿山);(2)在颐和园工程中,内务府大臣立山借负责工程之机,报销巨额银两,从中贪污致富;(3)慈禧太后虽然归政且居住在颐和园,但光绪什么事都要请示太后,笔记中认为慈禧和光绪的关系欢然无问,是康有为主张变法荧惑了光绪;(4)因慈禧居于颐和园,使康有为觉得有机可乘,图谋不利于慈禧太后。戊戌政变后慈禧再次垂帘听政,但主要居住颐和园,并必定带上光绪皇帝。
除了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并非如文中所说“欢然无间’’以及对维新变法史实的曲解外,其余史实大体是可信的。《国闻备乘》是笔记,内容虽不乏有价值的史料,但作者个人的立场观点对其记录有很大影响,其中有很多是传闻。因此对笔记史料要进行必要的严谨考证。专题五 明清皇家宫殿、园林和陵寝
学习目标与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艺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识记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理解 “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识记明孝陵的建筑布局、特色、艺术成就 理解明清皇陵以至中国历代皇陵建筑所反映的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2、过程与方法:识读、绘制简单的故宫布局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分析、对比史料解决问题;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宫悠久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杰出的建筑布局艺术,即故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及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艰辛代价;体会我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领域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历史和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中国的皇陵建筑制度随历史的发展,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专题探究】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寝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它们见证了中国专制王朝后期500年的盛衰,是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皇权政治的集中体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现了高潮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反映了15世纪至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是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
中国古代的皇家建筑群主要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间规模巨大和相互映衬配合为特征,北京明清故宫显示了皇权的无上权威;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反映了明清社会崇尚自然山水风光的审美情趣;明清帝王寝陵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丧葬制度的最高规格。
【学法点津】
1.学习本单元可运用相关的历史典故、图片、影像资料等素材,使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2.可通过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政治因素对明清时期宫殿、园林建筑的影响。
3.可通过故宫和颐和园的平面图来了解其布局结构特点,认识其建筑美学的文化色彩。
4.学习中可进行思考和讨论:“在现代城市化进程里,我们应怎样传承优秀的民族建筑特色?”
5.学习中不能仅单纯地从建筑的角度讲解砖木瓦石建筑物而导致缺乏文化底蕴。
一 金碧辉煌的明清故宫
【思维激活】
明清故宫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皇家宫殿群。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后称为“故宫”,后更名为“故宫博物馆”。它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从建成到封建帝制结束的近500年间,共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此登基即位。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它集中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礼制思想与文化,其建筑的布局、形式、装饰等无不体现着中国的传统特色,成为东方建筑史上的典范,同时也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与哲学思想的文化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中一座绝无仅有的丰碑。
明清故宫的基本布局、主要建筑特点是什么?主要宫殿有哪些?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皇权的象征——紫禁城
1.建筑特点
(1)一座座宫殿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侧对称展开,前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建筑。
(2)体现了国家大一统的气势和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仪,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艺术杰作。
(3)以红黄两色构成紫禁城主体色彩,紫禁城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和大典的地方,采用重檐庑殿式大屋顶结构。
(4)紫禁城宫殿的装饰仿佛是龙的世界,它是皇帝的代表邪象征,表现了古代工匠的浪漫主义创作构思和纯熟高超的技艺。
(5》紫禁城建筑的后半部称后宫,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这是皇帝办公及居住的地方,坤宁宫北面还有紫禁城的御花园。
2.评价:
(1)紫禁城的建筑布局严谨,寸砖片瓦都遵循等级礼制,处处凸显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2)如今紫禁城展现的是金碧辉煌的古代建筑精品,映射出中国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光辉。
二、故宫·故事
1.背景
(1)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曾建规模宏大的南京紫禁城。
(2)“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迁都北京。
2.营建
(1)明永乐五年开始营建北京紫禁城,主持工程的有蔡信、陆祥、杨青、蒯祥等人。
(2)采集和运输建造宫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工程浩大繁重。大量汉白玉石料主要产自河北曲阳一带,北京城南的琉璃厂和琉璃渠是烧造琉璃制品的地方,广大的工匠和劳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劳动营造了紫禁城。
3.故事
(1)在建成后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紫禁城历经风雨沧桑。明末紫禁城毁于战火,清兵入关后,一切按明朝旧制重建紫禁城。
(2)清朝雍正帝居住在养心殿,由于对西北和西南用兵,故设立“军机处”,使皇权更加集中。
(3)养心殿东暖阁,是晚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她死后3年,清朝灭亡。
三、北京故宫博物院
1.背景
(1)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仍住在紫禁城。
(2)1914年,国民政府在乾清门广场外设立了“古物陈列所”,陈列从沈阳和承德避暑山庄移来的文物。
(3)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紫禁城,大量珍宝和历代收藏留在故宫。
2.成立
(1)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布成立,保存了大量珍宝、图书典籍和历史档案。
(2)1949年新中国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了大量文物。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占全国文物的1/6,并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用以分类珍藏历代珍稀文物。
3.台北“故宫博物院”
(1)历史原因造成海峡两岸都有故宫博物院。
(2)1948年底,南京政权把原故宫博物院的大量文物转运台湾省,l965年在台北建成“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
(3)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共同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必将有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统一和复兴的那一天。
思考:北京故宫可分为哪两个部分?请简要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建筑特点及主要建筑。
答案: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故宫可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前面是太和门,两侧是文化、武英两组宫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群臣及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内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称之为后三宫,它的后面是御花园,两侧分别是东、西六宫,内廷院落重重,房屋密集,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
由于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外朝与内廷的建筑风格也有显著区别,外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严谨富丽,充满生活气息。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突破】
1.北京紫禁城的建筑思想
(1)注重群体的集合,并且这种群体的布局严格遵循中国古代的封建礼制秩序,体现等级制度。
(2)皇宫除了满足帝王生活、理政之外,更要通过皇宫整齐严肃的建筑布局表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3)通过皇宫强调帝王权威对人们的精神感染作用,这种政治上的需要往往比实际的使用更重要。所以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堪称突显皇权至上的典范。
2.北京紫禁城的建筑特征
(1)总体和谐中富于变化。整个建筑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庞大且井然有序,杂而不乱,这主要得益于在建筑手法上突出一条贯通南北的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它们代表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威,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其他次要建筑,从而凸现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
(2)装饰艺术丰富多彩。紫禁城不仅在整体上气魄宏大,在细微处也处理的很精致,把实用性和装饰性集于一体,形成丰富多彩、功能实用的建筑装饰特点。
(3)建筑色彩华丽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对比强烈。碧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屋檐下的青绿色装饰彩画绚丽多彩,红色的立柱及门窗组成的宫殿群坐落在白色的汉白玉台基上,台下则是深灰色的地面,更显得紫禁城宫殿金碧辉煌而又雍容华贵,色彩浓重而又端庄和谐。
【典题·引导·感悟】
题型一 明清故宫的建筑思想
【例题】紫禁城的宫殿装饰仿佛是龙的世界,主要原因是( )
A.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 B.古代人们非常崇拜龙
C.龙能给人们带来吉祥 D.皇帝能够代表龙的意志
解析:这主要是和古代的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迷信思想有关,古代人们认为龙是自然界的主宰,特别是行云布雨,也反映出降水对中国这样的农耕文明古国的重要,因此皇帝自认是真龙天子,以神权思想神化政权。故选A。
答案:A
题型二 北京故宫的建筑特征
【例题】下图是北京白石台基上的紫禁城宫殿,它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强调与自然的和谐B.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解析: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一切(包括建筑)都必须服从皇权至上这个主题,故选C;其余都是特征之一,但都必须服从C。
答案:C
【热点·链接·聚焦】
[背景资料]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说,故宫百年大修的第一个项目——武英殿修缮渐入高潮,昨天记者从故宫博物院了解到,武英殿殿顶已经全部摘除,等待重装,全部工程已经完工三分之一,将于明年年底结束。武英殿修缮自今年3月份开始,将于明年年底结束,这次修缮为明年故宫大修的大规模展开拉开了序幕。昨天记者在武英殿施工现场看到,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有70多人,武英殿四周已经被脚手架包围,大殿殿顶已经全部摘除,琉璃瓦和椽子整齐地摆放在武英殿后的院落中,工人们显得紧张忙碌。据报道,故宫明年的修缮将全部使用国内施工队伍。故宫整体大修计划用18年,总投资19.52亿元人民币,整个工程将在2020年故宫建成600年之际完工。
[考点链接]明清故宫
[思维训练]根据统计,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l00万件以上,占全国文物的l/6。其主要的来源是 ( C )
①接受私人捐赠或征集 ②北京故宫历代珍宝和收藏文物 ③从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移来的文物 ④国家从台湾调拨的文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题思路]由于历史原因,l948年南京政府把大量的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转运台湾。因此不可能从台湾调拨文物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故选C。
答案:C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自练·自查·自评】
1.紫禁城的建筑主体的色彩以红黄两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 ( A )
A.黄色为五色中的中央正色,红色代表热烈喜庆的气氛
B.黄色是五色中央的颜色,红色是自然界中五色之首
C.黄色和红色代表着吉祥如意
D.黄色和红色是皇帝专用色彩
2.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朝永乐五年开始修建的北京紫禁城,其建筑结构是 ( A )
A.木结构 B.砖石结构 C.土木结构 D.砖木结构
3.民间俗称“金銮宝殿”是指 (A )
A.太和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交泰殿
4.紫禁城建筑的后半部努后宫,其中中心建筑是 ( D )
A.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B.乾清宫、大明宫、坤宁宫
C.金銮殿、乾清官、太和殿 D.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
5.下列对故宫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它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 ③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④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6.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只是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性地坐在御座上,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幕后的慈禧太后裁决,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的地方是 ( D )
A.军机处 B.坤宁官 C.乾清官 D.养心殿东暖阁
【实践·探究·创新】
1.在紫禁城的建设中,由于巨大的树木和石料往往位于大山深处,而造成民夫“人山一千,出山五百”,这说明了( A )
A.民夫的劳动强度很大,死亡率极高 B.民夫纷纷失业回家
C.民夫进山时需要的人多,出山时需要的人少 D.朝廷根据需要减少了民夫
解析:要了解古代封建社会的赋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古代农民服劳役是必尽的义务,往往劳动强度大,工期长,饮食条件不足和政府监工的残暴压迫,造成大批民夫死亡,所以“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在当时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而对不服劳役的逃跑者处罚极严,所以逃跑的现象很少。故选A。
2.清朝雍正皇帝即位后,居住在养心殿,他在养心殿寝宫的南墙外设立后来的“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 A )
A.对西北、西南用兵 B.统一江南 C.镇压农民起义。 D.抗击沙俄侵略
解析:雍正时,西北准噶尔部叛乱,因此要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兵西北;同时由于在西南要“改土归流”不断有土司叛乱,也需调兵镇压;雍正时国家以统一,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故B、C错误;抗击沙俄侵略的是康熙帝,也应排除D。故选A。
3.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搬出紫禁城是在 ( B )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49年
解析:1912年辛亥革命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仍住在紫禁城,l924年,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赶出紫禁城。故选B。
4.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共有3个,其中以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最大,另外两个分别在 ( C )
A.西安、洛阳 B.南京、开封 C.台北、沈阳 D.杭州、咸阳
解析:在沈阳有清朝入关前的皇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改为沈阳博物院;l965年在台北建成“故宫博物院”,文物主要是1948年国民政府把原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文物转运到台湾的。故选C。
5.如果从石料产地把巨大的整体石料运到河边,或从河边把巨大的石料运到施工现场,最好的运输方式应为( D )
A.用人抬 B.用马车拉 C.先打碎,再组装 D.等到冬季先泼水结冰,再马拉人拽
解析:巨大的石料、木料,古代一般集中存放,等到冬季先泼水结冰,形成一条“冰路”,然后在石料、木料上栓上绳子,用马拉人拽在“冰路”的两侧行走。故选D。
6.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其主要目的包括 ( B )
①北京是自己的老巢,实力雄厚②加强对北方的防御③南京是建文帝的首都,反对自己的势力很大 ④南京的紫禁城已毁于战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都是朱棣迁都的原因,其中以②最为重要。 但④不是迁都的原因,因为宫殿毁坏了可以重建,历史上多有这样的例子。故选B。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人民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权者却贪图享乐。为此,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何日复幸古长安?”下联是:“五旬割琉球,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每逢万寿无疆。”
材料二 云龙石雕是故宫最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块石雕,原产于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村······从大石窝村到北京不50多公里,竟用了2万多民工,历时20多天,花了10多万两白银才运到。
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这副对联抨击的对象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抨击的是慈禧太后。因为18 ( http: / / www.21cnjy.com )95年在她60岁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台湾给日本,而在甲午战争正酣时,慈禧却挪用海军军费祝寿。
(2)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无数无名英雄为故宫的兴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与明清时期统治阶级的腐朽、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问题·思考·提示】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1.故宫的布局规划、建筑形制、色彩装饰有哪些特点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答案:故宫布局严谨,在城市的整体设计上,故宫沿南北方向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并以前朝三大殿为紫禁城的中心。前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以后三宫为主体,多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故宫建筑群博大而壮观,其平面建筑布局和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堪称是中国古代建筑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故宫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色屋身,黄、红两色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标准色彩,更庄重的建筑则衬以汉白玉阶陛,如此统一的色彩装饰,形成整齐严肃的雄伟气魄。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专制统治的威仪,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处处体现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2.北京紫禁城的建造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它在今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北京紫禁城的建筑是世界上现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不论在规划、设计上,还是在施工技术上,它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技艺。它充分说明了人民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还可以发现,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实际上还反映了15至19世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方面的历史。
3.了解军机处是怎样办理军务政事的;思考清代设立军机处与加强皇权的关系。
答案:1729年,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廷对西北准噶尔叛乱者用兵,为方便皇帝随时召见大臣研究军政大事,并能保守机密,雍正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作为临时指挥机构。雍正十年(1732)军机房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清廷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后,雍正没有裁撤军机处,反而进一步扩大军机处权力,使其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成为凌驾于内阁之上的国家真正的政务中心。
军机处为紫禁城中枢机构,是专门替皇帝办事的班子,具有特殊地位。军机处的具体职能主要是: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并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参与重大案件审议;参与对重要官员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其官员要在此值班,听候皇帝召见,密商军政要事,协助皇帝处理。皇帝亲自挑选亲信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他们都要秉承皇市旨意,但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康熙时设置的南书房,使清朝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的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清初实际的中枢决策中心——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这样,国家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皇权更加集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
4.为什么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藏与故宫建筑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
答案:故宫建筑是中国明清两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遗产。故宫建筑作为文化遗产,其内容也包括自始就收藏和摆设于宫中的大量珍贵文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清帝退位。1914年,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物也转移到故宫,并成立了古物陈列所。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国民军赶出紫禁城,大量的宫廷珍宝和历代收藏基本都留在了故宫。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此后,故宫文物虽历经抗战烽火而辗转搬迁,但保存完好。由于国共内战等历史原因,一部分珍贵文物随着新中国成立又重新回到北京故宫,另一部分文物则被国民党离开大陆时带走,并于l965年在台湾省的台北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原来完整的故宫文物被分成了两部分。
故宫文物和北京紫禁城本是一个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这些历史文物离开紫禁城就好像失去了根基,而故宫缺少这些历史文物就如同抽掉了部分内涵,因此故宫文物是故宫建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岸的故宫文物同属北京故宫这个母体,同属中华文化。
【自我测评】
1.北京故宫建筑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答案:在故宫的总体布局上,全部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殿以南北中轴线作严格对称的平面布置,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种庄重肃穆的气势,以突出皇宫的崇高地位。在宫城内按性质、功能和重要程度分前朝后寝,有节奏、有等差地安排建筑群的体量和空间,规制不得逾越,以体现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太和殿居于前朝三大殿之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是紫禁城重心所系,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包括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宣布科考等。只有经过重重宫门,才能瞻仰到建于三层台基之上雄伟的太和殿,由此营造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环境。故宫建筑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内廷乾清、坤宁二宫象征天地,乾清宫东、西庑的H精门、月华门象征H月,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时辰等,都明确地表现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建筑形体上,通过问数多少和屋顶形式来区分主次,间数以十一问为最,屋顶等级依次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最重要者加重檐。宫中最重要的午门、太和殿和乾清宫、坤宁宫等都用重檐庑殿顶,问数为十一间或九问,属最高等级。通过这些表现手法,把故宫建筑组成一个主次分明、统一和谐的整体,把君臣、父子、夫妇等封建伦常关系通过建筑空间形象体现出来,极大地突出了皇权。
2.以北京故宫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古建筑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案:第一,规模较大,布局严谨,往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中心建筑为主形成一个建筑群,不似西方古代建筑大多表现为单体建筑的形式。北京故宫建筑形成了以前三殿和后三宫为中心的建筑群,显示了帝王君临天下的无上权威。第二,中国古建筑往往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两边建筑和它有着较为严格的对称性。北京故宫整体设计上沿着南北方向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表现了森严的等级观念。第三,中国古建筑在建筑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大屋顶形态。北京故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大屋顶形态的最典型代表。第四,中国古代建筑充分体现着强烈的以人为主、以“和谐”为原则的传统建筑美学思想。
【材料阅读与思考】
清代紫禁城乾清宫的功用前后有什么变化 雍正以后,清朝在建立储君的制度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清初紫禁城乾清宫是清朝皇帝的住处,也是他们日常办公和皇帝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沿袭明朝制度,都以乾清官为寝宫。自雍正皇帝移居养心殿以后,乾清官即作为皇帝读书学习、召见大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使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会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官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
乾清宫正殿悬挂“正大光明”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匾。这四个大字是清代顺治御笔亲书。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标榜光明正大,暗地里却勾心斗角,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斗争是相当激烈,甚至是你死我活的。自雍正朝始,为了缓和这种矛盾,雍正皇帝采取了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定立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两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存放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后,届时由大臣们一同验看确认两份立储文件无误,再拥戴秘密指定的继承人即皇帝位。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子嗣,这种办法也就无须使用了。三 明清两朝帝王寝陵
【思维激活】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5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明朝统治者建造十三陵的原因是什么?其建筑风格是什么?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明清皇陵知多少
1.建陵原因
(1)明、清共留下了近30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陵和大量后妃陵墓,中国古代有“事死如事生”和“厚葬以眀孝”的观念,因此帝王们都不惜巨资和民力建造陵墓。
(2)明清皇陵的建造讲究“陵制与山水相称”,选择背山面水、清幽开阔的地方,形成完整而独特的建筑体系。
(3)帝王陵墓是特殊的文化背景,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生死观和道德观,反映出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营造工艺。
2.明代陵寝
(1)1368年,朱元璋在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年追尊其父,在安徽凤阳修建“皇陵”,在江苏盱眙修建“祖陵”。l381年朱元璋在钟山南麓为自己营造“孝陵”。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开国功臣被赐葬于钟山之阴,拱卫明孝陵。
(2)1422年,明成祖朱 ( http: / / www.21cnjy.com )棣迁都北京,同时选定北京昌平以北的天寿山南麓作为陵区。共葬了十三位皇帝,其陵墓合称十三陵,其中以朱棣的长陵规模最大。
(3)明代宗因“英宗复辟”而葬于北京西效金山;湖北钟祥还有明显陵,是嘉靖皇帝追尊其父而改建的帝陵。
3.清代陵寝
(1)清朝建立后,顺治帝于l ( http: / / www.21cnjy.com )661年去世,葬在河北遵化马兰峪,这一墓区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孝庄、慈禧等后妃,是清朝最大的帝王陵园,称清东陵。
(2)雍正皇帝于173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河北易县泰宁山下为自己建造泰陵,这一陵区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一批后妃,因地理位置靠西而称清西陵。
(3)满清入关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盛京建有皇宫和皇陵,努尔哈赤陵墓为福陵(东陵),皇太极陵墓为 (北陵),清朝追尊的四世先祖的永陵建在辽宁新宾的赫图阿拉。
二、明代皇陵形制的开创
1.明孝陵
(1)南京明孝陵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清帝王陵寝之开端。入口是下马坊、大金门和四方城,明孝陵神道是一项创制,此后皇家陵区中第一位皇帝陵墓的神道即作为后世子孙陵寝的共用神道。
(2)陵寝区内地面建筑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皇宫前朝后寝的布局,呈前方后圆状。陵宫门、享殿、方城明楼、宝顶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宝顶下为地宫建筑。明孝陵开创的明清皇家陵寝形
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朝的帝陵建筑风格。
2.明显陵
明显陵与明孝陵开创的帝陵建筑风格不同,平面呈金瓶状,神道似游龙,建有两个宝城。这一陵寝是嘉靖初年宫廷“大礼议”斗争的产物。
3.十三陵
(1)朱棣的长陵以天寿山主峰为依托居于中央,此后帝陵按封建礼制长幼有序地分布于两侧。长陵神道为共同的神道。
(2)十三陵中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官已被发掘,地宫分前殿、中殿、后殿和配殿,随葬大量珍宝。
三、清帝陵寝与末代王朝
1.特点:清朝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承袭明朝,连皇陵的布局、形制、风格也效仿明十三陵。
2.形成
(1)清初顺治帝把遵化昌瑞山定为陵址,命名孝陵。康熙死后葬于孝陵东侧,是为景陵。清东陵形成,按“昭穆之制”以定葬位的左右次序。
(2)雍正帝继位后,在河北易县太平峪修建泰陵,清西陵开始形成。乾隆帝定下制度“父东子西、父西子东”,遵循“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
(3)依“昭穆相间”之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光帝应在东陵建陵,但他另选西陵龙泉峪修造慕陵,表面节俭,实则耗费白银近500万两,这是对道光帝自称“节俭慎行”的最大讽刺。
(4)慈禧将咸丰、同治父子都葬在清东陵,“兆葬之制”已不成规矩。
(5)慈禧生前奢侈,死后建陵更修建的富丽堂皇。但在1928年,慈禧和乾隆的地宫被军阀孙殿英盗掘。
3.评价: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中的精美杰作,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腐朽衰败。
思考:燕王朱棣为什么要发动“靖难之役” 结果怎样 他决定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建文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取了一系列削藩的措施.严重威胁了藩王的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发动“靖难之役”,并于1402年攻破南京,继承帝位。因为元朝被推翻后,蒙古军队逃到大漠以北,并不断南下骚扰,为加强北方防御力量,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突破】
1.明清皇陵艺术形象的突出表现
(1)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论为指导,注意环境效果。陵区正面开阔,其余三面山峦环抱、前低后高,建筑和环境尺度适中,在人们的视野内,既保持了整体效果,又展示了完美的艺术效果。
(2)皇陵正对山峰,将自然的山陵组织到人造的陵墓建筑中,增加了建筑艺术的内涵。
(3)皇陵前的神道,实际上是整个陵区的一条脊骨,艺术效果极为强烈。
(4)陵墓建筑整齐对称,造型严谨,特别是明楼宝城,形如城堡,坚不可摧,很富有纪念性。
2.明孝陵鲜明建筑特色
(1)明孝陵作为古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雄美壮观”、“金碧辉煌”、整齐对称、造型严谨,是世界少有的,不愧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地。
(2)明孝陵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和理念,依山为陵的博大气魄,漫长壮观的神道,以及神兽和翁仲石刻,都显示了皇帝的权威,死后仍有神化了的人、兽为之服务。
(3)宝顶上“古木葱茏、浓阴蔽日”,陵寝周围的秀美山川,典型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和谐统一。
【典题·引导·感悟】
题型一 对明清皇陵的认识
【例题】明清时期,湖北钟祥地区远离京城,也没有人造反称帝,却出现了一座皇帝陵寝——显陵,其原因可能是( )
A.该地区风光秀丽被皇帝选为陵址
B.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逃到湖北葬于钟祥
C.该地是清王朝先祖追尊修建的帝陵
D.明朝嘉靖帝追尊其父为皇帝,由王陵改建的帝陵
解析:A明显不正确,应排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不知所踪,因此未建陵墓,排除B;清朝的先祖在辽宁新宾的“赫图阿拉”,不在湖北,也排除C;嘉靖帝的堂兄明武宗无子,按“兄终弟及”的原则,嘉靖帝以过继身份继承皇位,给自己的父亲追尊为帝。故选D。
答案:D
题型二 明孝陵的鲜明建筑特色
【例题】明孝陵采取“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模式,其设计理念是( )
A.注重陵主的灵魂,希望陵主死后的灵魂能像生前一样受到顶礼膜拜
B.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C.体现明初的强盛和繁荣
D.体现皇恩的浩荡
解析: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体现在陵寝上就是突出皇权至上。
答案:B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
【自练·自查·自评】
1.开创了明清皇帝陵寝形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朝帝陵建筑风格的皇帝是 ( A )
A.朱元璋 B.朱棣 C.努尔哈赤 D.顺治
2.在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宏伟,规格最高的陵墓是( A )
A.长陵 B.定陵 C.永陵D.显陵
3.1381年朱元璋在南京钟山南麓为自己营建规模宏大的陵墓,后定名为 ( C )
A.福陵 B.昭陵 C.孝陵 D.泰陵
答案:C
4.为明成祖举行隆重祭祀大典的宫殿是( B )
A.明楼 B.棱恩殿 C.享殿 D.宝顶
5.有关明显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明显陵位于今湖北钟祥②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
③在布局上,利用松林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各类建筑,给人以传统礼制的秩序感④明显陵中的一陵墓两地宫、宝瓶形的外罗城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清初顺治帝行围狩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了昌瑞山下群山环抱,景色秀丽,于是把这里定为陵址,顺治帝死后葬于此,清东陵开始形成。清东陵位于 ( A )
A.遵化 B.新宾 C.天寿山 D。易县
【实践·探究·创新】
1.古代中国皇帝有“追封”的习惯,就是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已死的父母和几代祖先追封爵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第二年就追尊其早已死去多年的父亲朱五四为皇帝,并为之修建“皇陵”。该“皇陵”位于 ( A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北易县 D.北京昌平
解析: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其父已死多年,葬于凤阳,朱元璋为此父修陵。故选A。
2.朱元璋为父亲修建了“皇陵”之后,又追尊其三代先祖为皇帝,修建了“祖陵”,“祖陵”的选址为( B )
A.安徽凤阳 B.江苏盱眙 C.钟山之阳 D.河北遵化
解析:朱元璋祖籍是江苏盱眙,因灾荒朱五四把家从盱眙迁到安徽凤阳定居下来。故选B。
3.清朝最大的帝王陵园是 ( A )
A.东陵 B.西陵 C.十三陵 D.孝陵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清朝”可排除C、D,因为它们是明陵;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孝庄、慈禧且主要是鼎盛时期的皇帝,规模较大;西陵葬有雍正、道光、嘉庆、光绪四位皇帝及一些后妃,其规模明显不如东陵。故选A。
4.在通常的情况下,帝王陵墓不论大小,都“五脏俱全”,可是建于清朝中期的慕陵却“五脏不全”,它缺少 ( C )
①碑楼 ②地宫③华表④石像生⑤方城明楼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任何陵墓的地宫都是核心,是存放棺木所在,不可缺少。故选C。
5.秦始皇陵是中国帝王中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它与明清皇陵最大的不同是 ( C )
A.地宫不同 B.“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不同
C.共用的陵墓神道不同 D.所花费的银两不同
解析:秦时没有陵墓共用的神道,这是明孝陵神道的一项创制;其余A、B是相同点;D是表面现象。故选C。
6.既修长城,又修紫禁城,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自己修陵墓的皇帝是 ( C )
A.康熙 B.慈禧 C.朱棣 D.乾隆
解析:只有明朝皇帝才可能既修长城,也修紫禁城和陵墓,而清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从来没有修过长城。故选C。
答案:C
7.在明清皇帝陵墓中,埋葬皇帝最多的陵墓群是 ( D )
A.清东陵 B.清西陵 C.明孝陵 D.明十三陵
解析:清东陵埋葬了五位皇帝;清西陵埋葬了四位皇帝;明孝陵只埋葬了朱元璋一人;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故选D。
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明长陵
材料二:位于今湖北钟祥的明显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的山川水系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背山面水”,形成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小环境。在布局上,利用松林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各类建筑,顺山势引导至享殿、明楼和宝城,层层递进,给人以传统礼制的秩序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皇陵依照风水理论设计是不是一种迷信
(2)它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信仰观念和道德观念
答案:(1)中国建筑的风水理论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有迷信的因素,但它讲究“背山”(可以阻挡北方寒流)、“面水”(可以充分迎纳东南海面来的湿润凉风)、“朝阳”(良好的采光角度)、“临木”(利用植被调节小气候),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反映了中国人对灵魂的信仰(灵魂不灭)和“厚葬以明孝”的道德观念。
【问题·思考·提示】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1.从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观念、等级制度、建筑艺术等方面加以思考,为什么明清帝王陵寝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答案:明清帝王陵寝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具有以下这样一些特征。
一、在时空上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整皇家陵寝体系的大地域文明特色。具体表现为:(1)时间序列的完整性。如明代的祖陵、皇陵、孝陵、十三陵等,清代的永陵、福陵、昭陵、东陵、西陵等;(2)以北京为中心的向心空间分布。以北京为中心,沈阳、南京为两翼的明清皇陵呈三角形空间分布,展示了明清两朝政治中心不断转移而汇合于北京地区的过程;(3)陵寝建筑规模庞大、体系完备,整体性建筑突出,陵寝制度独具风格。各陵尊卑有序的布局方式,使陵区建筑紧密相连,合成完美和谐的整体,突破了唐宋时期陵寝建筑彼此不讲究统属和整体的格局,发展而为一个崭新的陵寝建筑形制。
二、以人伦秩序为核心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系统的礼制。明清皇陵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内外尊卑的等级次序来规划设计;陵寝和地宫均按帝王生前的享用布置,采“前朝后寝”之制,体现“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的观念;明清两代十分重视陵寝祭祀之礼,如清代每年祭陵达三十多次。
三、人与自然相和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人合一”哲学体系。如:(1)法天传统:明清帝陵采“敬天”法则,如使用九重门阙以比“天庭”的营建制度;(2)重地理念:严格因循“风水”说,“陵制与山水相称”,以达到“天人合一”。
四、明清皇家陵寝表达了中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宇宙观、生死观和道德观,反映出明清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和营造工艺,是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艺术杰作。
2.明孝陵所开创的明清皇家陵寝的布局和形制有何特点
答案:明孝陵堪称明朝“开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陵”,陵寝地面建筑虽然遭到很大破坏,但下马坊、碑亭、孝陵神道及石刻、陵区残存建筑和方城等均为明代原始建筑遗存。其陵寝布局和形制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多年的帝王陵寝建筑,主要特点:(1)规模浩大;(2)神道走向有创新,首开第一代皇帝陵寝神道作为后世子孙陵寝共享神道的制度;(3)坟式为方城明楼联结宝城宝顶样式;(4)改变了唐宋帝陵的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建筑格局,陵区布局以享殿为中心,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组成南北走向三大院落,平面呈长方形,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3.从道光至慈禧,恰好能印证晚清的屈辱历史,他们建造陵寝如此奢靡说明了什么
答案:道光朝历经了鸦片战争,咸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又逢第二次鸦片战争,此后由慈禧太后掌权的同治、光绪两朝再迭遭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重大打击,整个晚清历史充满了内忧外患,统治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但他们全然不顾民穷财尽、国库枯竭,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占据风水宝地,大兴土木,极尽奢靡修建陵寝,以期子孙万代江山永固。由此充分说明了封建专制统治者从来不会顾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只知贪婪地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受,而且死后还要在阴间享用阳世所拥有的一切。晚清的屈辱历史和帝后们修建陵寝的史实,共同表现出清王朝衰败覆灭的征兆和结局。
【自我测评】
1.简述明清帝王陵寝的基本形制与布局特点。
答案:明清帝王陵寝的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制与布局特点是依山为陵,陵墓形制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其次,陵园建筑取消了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展了谒拜祭奠的上宫建筑。相应地取消了陵寝中留居宫女以侍奉亡灵起居的制度。陵寝建筑的艺术风格比以前历代都有较大突破,形成了由南向北、排列有序、相对集中的形式,并作“前朝后寝”布局的木结构建筑群,且陵墓石刻艺术精美高超。
2.清朝皇家陵寝的“昭穆之制”是怎样被打破的
答案: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丧葬上实行的都是“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之制”。清朝在关内的十个皇帝,按理应该依照“昭穆之制”葬在一个陵区。但是雍正改变了这一制度,他把陵址选在远离东陵数百里之外处,开辟了西陵,首先打破了陵寝的“昭穆之制”。其用意除了为他自己在风水宝地建陵外,还想叫嗣皇帝也追随他葬人西陵。但雍正之子乾隆却违背父意,仍以好“风水”作为选择陵地的原则而选址于东陵,但乾隆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陵区选址建筑,这就形成了“昭穆相间”之制。这种陵寝墓葬制度决定了清东陵与清西陵两大陵寝建筑群的独特格局。按“昭穆相问”之制,道光帝应在东陵建筑,但他发现建好的地宫浸水,即另在西陵选择吉地修造慕陵,此后慈禧又将咸丰、同治父子都葬在东陵,这就使得“昭穆相间”之制也完全不成规矩了。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两代皇帝陵寝在建筑形制上有何异同。
答案:清代皇家陵寝不仅承袭了明代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而且作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营建活动推向了顶峰。(1)清代皇家陵寝更加注重环境质量,陵址的选择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陵区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2)清代皇家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3)清代皇家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整,而且富丽堂皇。(4)清代帝陵在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神功圣德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神功圣德碑”。(5)清代帝陵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为成熟的阶段。陵区建筑群按照从南以北的顺序,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组成。而且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回顾思考与体验升华
【要点扫描】
【知识整合】
1.紫禁城的装饰艺术和建筑色彩
(1)紫禁城细部装饰上很精致。这里的许多建筑构件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从而形成了故宫特有的丰富多彩、功能实用、美仑美奂的建筑装饰特点。这样的例子在故宫里俯拾皆是,例如紫禁城屋顶最高峰的两端和屋檐的四角,都有形态各异、制作精巧的各种吻兽等装饰物,既美观又实用,它们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固定瓦片、防止滑落;防止雨水渗漏进殿内;其本身也是造型优美的装饰品。又如,太和殿两侧及乾清门前的鎏金大铜缸,外表富丽精致,除了具有消防灭火的作用以外,还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
(2)建筑色彩华丽鲜明,对比强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进故宫,映入眼帘的是,碧蓝的天空下一大片金黄色的琉璃瓦顶闪闪发光;屋檐下青绿色调的各种装饰彩画绚丽多姿;一排排红色的立柱和雕刻细致的红色镶金镂空门窗组成了宫殿的屋身部分;重要殿宇座落在白色的汉白玉台基上,台下则是深灰色的砖铺地面。事实证明,紫禁城的建筑师具有高超的色彩组合艺术。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红与绿、黄与蓝、白与灰(黑)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紫禁城宫殿显得金碧辉煌而又雍容华贵,色彩浓重而又端庄和谐。红色和黄色是紫禁城的主色调。走在紫禁城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随处可见大片大片黄色的琉璃瓦“海洋”,而绝大多数殿字的门窗、立柱以及高大的宫墙都用了红色,看起来喜庆、祥和。
【例题】 “北京”这一名称正式开始于(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北京”在唐朝称范阳,清朝称京师,明朝时正式出现“北京”这一称呼。
答案: C
2.明十三陵的布局特点
(1)明十三陵各陵墓都“依山建陵”,这是中国陵寝建筑的传统特色。
(2)明十三陵有一主神道,是整个十三陵的枢纽和中轴线,通往各个陵区,使陵区有机地连在一起。
(3)主神道南端高大的大石牌坊和大宫门是整个陵区的总大门,也是明成祖长陵的大门,使长陵明显成为十三陵的主陵。
(4)各陵都一律采用“前朝后寝”陵制,承传朱元璋明孝陵所创建的建筑形制。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明孝陵和明十三陵,同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一样,都属于明清皇陵,但是却
比它们晚一年登录《世界遗产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录》。这是由于明孝陵和明十三陵,都处于大城市的郊区,有的文物建筑残破不堪,地面铺设了水泥,空中架设电线、电缆,周围还建起许多违章和不协调的建筑……不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于是下决心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整治,拆除了周围的违章和不协调建筑,挖掉水泥地面,把电线和电缆埋入地下,修复一些破败的文物建筑并进行绿化。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明孝陵和明十三陵景区呈现出“修旧如故”的面貌,充分展现了陵区古朴、秀美的历史风貌,终于被作为明清皇陵的扩展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请回答:
从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的申遗工作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结合实际来回答启示。
答案:主要启示是要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培养保护我国古文物、古建筑和传统文化的意识。城市或村镇的现代化建设尽量以不损害古建筑风貌为原则。若不保护古代遗产原貌,就很难申请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走进高考】
高考趋势概述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新课标高考中2010年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高考对明孝陵考查过一次。在以后的高考中还有可能设题考查。在学习中,应注重关注以下内容: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及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及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突显皇权的明孝陵等内容。
考题展示
考例1(2012·苏州模拟)1644年春,明末崇祯皇帝痛别乾清宫,在煤山自缢身亡,紫禁城也毁于战火是因为 ( )
A.清军入关 B.李白成的农民起义军攻打北京城
C.明朝内部发生了政变 D.北京发生了特大火灾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攻陷北京城,导致崇祯上吊,紫禁城也毁于战火。清军入关后攻打的是农民起义军,应排除A;C、D明显与史实不符,故选B。
答案:B
考例2(2012·南京模拟)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也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漪园建于万寿山之麓,在圆明园西二里许,前为昆明湖。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汇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设战船,仿福建、广东巡洋之制,命闽省千把教演。自后每逢伏日,香山健锐营弁兵于湖内按期水操。若其经流,则自绣漪桥南入长河,引流入京城,绕紫禁城而出,归通惠河、通济漕渠,灌溉田亩,实万世永赖之利也。皇上御题额曰清漪园,有《御制昆明湖记》、《清漪园记》,恭载卷内。
──〔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国朝苑囿·清漪园》
(1)结合材料一说明作者认为乾隆修建清漪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作者没有提及的本质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谕内阁、朕自冲龄入承大统,仰 ( http: / / www.21cnjy.com )蒙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垂帘听政,忧勤宵旰,十有余年,中外奠安,群黎被福。上年命朕躬亲大政,仍俯鉴孺忱,特允训政之请。溯自同治以来前后二十余年。我圣母为天下忧劳,无微不至,而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抚衷循省,实觉寝馈难安。因念西苑密迩宫廷,圣祖仁皇帝曾经驻跸,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可以养性怡神。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高宗纯皇帝侍奉孝圣宪皇后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规,尤徵祥洽。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颐和园。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备慈舆临幸。恭逢大庆之年,朕躬率群臣,同申祝悃,稍尽区区尊养微忱,吁恳再三,幸邀慈允。
──《清德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二,光绪十四年二月癸未条
(2)慈禧太后为什么需要两次重修颐和园??何材料二中,光绪帝以什么名义重修颐和园?为掩盖为慈禧太后“颐养”、“性怡神”找借口而列举述整修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材料三
(3)“借景”和“抑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两种造园手法。据材料二图和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在哪些方面成功的运用了这两种手法?
材料四 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也苦费了科学钻研!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她并没有意料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建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4)读材料四诗文,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5)有人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试结合颐和园建筑风格和艺术成就说明其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通过颐和园修建的历程、建筑风格、艺术成就等,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成就的理解和认识。
解析:第(1)问主要从材料中提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结合列强侵华的史实回答慈禧太后需要两次重修颐和园的原因;结合材料二中的蕴涵的信息分析光绪帝整修的理由。第(3)问结合颐和园平面图中建筑布局及其艺术风格说明造园手法的运用。第(4)问从材料四中蕴涵的对颐和园的评价分析说明其历史价值。第(5)问从颐和园的建筑布局、风格、园林艺术成就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1)作者认为清漪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建园的目的有一是为祝母寿报恩;二是操练水利;三是为了灌溉灌溉。但没有提及其休闲游乐的目的,说明作者受到朝廷建园之说的影响。
(2)原因:1860年,英法联军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北京,火焚了清漪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以 “亲政”之名,公开宣布整修颐和园。理由:有先祖的成例;值“大庆”之年;太后“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殿宇尚多完整,花费不会太多;工费所需,主要来自于各省羡余,不需要国库耗费;恢复昆明湖水操之制,训练水师等。
(3)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有限空间为无限空间,是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神来之笔,最著名的是西部的湖山远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东部景福阁府借圆明园、畅春园;后山构虚轩、花承阁借圆明园到红山口的广阔平畴;前湖的畅观堂、藻鉴堂、冶镜阁借红山口、玉泉山、西山等,不胜枚举。通过这些借景园外的山水、田畴、村舍、寺观等诸景均被吸收为园中观赏的对象。
(4)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说明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巨作;园林艺术史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是研究晚清政治的重要历史见证等。
(5)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筑艺术,创造性的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此外,颐和园还汲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体验高考
考例3(2012·浙江模拟)法国大作家雨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一封信上说“当初在巴特农神庙发生的事情又在东方重演了,而且干得更凶残、更彻底,以致片瓦不留,这座神圣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被两个强盗抢掠、放火毁掉了,这两个强盗分别叫法兰西和英格兰”。雨果所说的“东方博物馆”是指 (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避暑山庄 D.苏州园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析:从两个强盗的名字中就可以判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放火烧的是圆明园。故选A。
答案:A
考例4(2011·湖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组成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化无价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 我国的“假日旅游”不断升温,使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遗产陷入了超负荷运转和接待的境地。例如北京的故宫,连续几年在黄金周的前三天,日接待游客都超过饱和度100—200%。……面对此种情况,许多世界遗产风景区不得不做出控制旅游客流的应对措施。
——材料均出自《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1)有人根据材料一判断,北京故宫是属于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你认为这种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2)许多世界遗产风景区控制旅游客流的措施,是基于这些遗产怎样的特点而提出?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该措施。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1)问,北京故宫是人文景观,分析材料,把握关键信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
答案:(1)错误。明清北京故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属于文化遗产,不具备自然遗产的条件;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是指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而自然遗产应是由自然力和环境形成的天然景观,不能以是否有园林景观作为判断依据。
(2)不可再生性。
该做法试图解决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控制旅游客流的做法保护了世界遗产,但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世界遗产作为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课堂内外】
【靖难之役】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专题二 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图为古代后期北京城布局图,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 )
古代后期北京城布局图
A.该城建于明太祖时期B.该城的内外三重结构布局体现了封建皇权的威严
C.1900年八国联军曾经占领该城D.1912年清朝宣统帝曾在此下诏退位
解析:本题考查对北京城的掌握,北京城是明成祖兴建的。
2.右图清代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建立的12座喇嘛庙之一,当时蒙、藏、苗、维等少数民族都曾在此拜见皇帝。这说明( D )
①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②清朝统治者注意利用宗教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的联络与控制③统治者的目的在于“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④这里实际成了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3.故宫建筑分朝和内廷两部分,其中外朝的三大殿是(B )
A太和殿、养心殿、保和殿B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太和殿、交泰殿、保和殿D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宫
4.原来的北京城共有三重,其中最里面的是( C )
A京城B皇城C宫城D王城
5.下列建筑中属于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是 ( )
①澹泊敬诚殿②宝云阁 ③四知书屋④云山胜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宝云阁是颐和园中的建筑,只要排除②即可,故选D。
答案:D
6.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图中的建筑又称班禅行宫 B.图中建筑是布达拉宫
C.图中建筑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寺庙 D.它是仿照西藏的扎什伦布寺修建的
解析:首先根据图中形状判断出该建筑是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之庙,即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寺庙。故选C。
7.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 A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B.相权从此不再威胁皇权
C.行省制度被废除 D.中央集权不再腐败
解析:军机处只是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把皇帝的命令直接下达给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初废除了丞相,故B错;清仍有行省,故C错;D本身就是错误的,更应排除。故选A。
8.在古代由于没有现代的运输设备,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和运输巨大的石料和木料就成为一种繁重的工程,以从河北曲阳往北京运输石料为例,最好的运输方式是 ( A )
A.用船运 B.用马车运 C.用人抬 D.用火车运
解析:此类题考查古代运送大宗货物的方式,难度极大。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大型货物而又不能分解者,必须走水运。从曲阳沿河流运至天津,而从天津逆永定河而上运至北京。
9.下列关于泰陵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泰陵是乾隆帝的陵墓 B.雍正帝自己另选的陵址
C.泰陵沿袭了昭穆之制 D.泰陵位于胜水峪
解析:泰陵是雍正帝的陵墓,故A错;雍正帝不顾过去的昭穆之制而修建泰陵,故C错;位于胜水峪的是裕陵,不是泰陵,也排除D。故选B。
10..明孝陵为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创了( B)
A.上宫下宫的制度B.前朝后寝的制度C.左宫右宫的制度D.东朝西寝的制度
11.明代皇帝中,做了皇帝却未被埋入明皇陵的皇帝是( B )
A.明成祖 B.明代宗 C.明英宗 D.朱棣
解析:明代宗晚期,明英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趁明代宗重病时勾结太监发动政变,处死了领导北京保卫战、扶持明代宗登基的大臣于谦,宣布废代宗自立为帝,代宗病死,被其兄英宗葬于北京西郊的金山,未入十三陵。故选B。
12.清代从裕陵、慕陵、崇陵的规模变化中,最能体现出( C )
A.清朝皇帝越来越节俭 B.清朝皇帝越来越奢靡
C.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落 D.清代的建筑水平越来越高
解析:从裕陵到崇陵,规模不断减小,体现了清王朝的国力日渐衰落,财力不足。故选C。
13.江苏盱眙县某一农民,因灾荒无力在家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生,被迫迁到安徽省风阳郡。然而生活仍无多大改善,最终因瘟疫冻饿而死,因家贫无钱买棺,只能以草席卷而埋之。然而几十年后,其残骨被起出重葬,并修建了巨大豪华的陵墓,取名“皇陵”。其原因可能是 ( A )
A.该农民的儿子作了皇帝 B.该农民的儿子经商致富
C.该农民的后代子侄做了大官 D.该农民的后代辛勤劳动致富
解析: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皇陵”,可以判断出该农民的儿子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故选A。
14. 下图的陵墓也是清代著名的帝王陵寝,却不在清东陵和清西陵之内,它埋葬的主人是 ( D )
A.康熙帝 B.努尔哈赤 C.慈禧太后 D.皇太极
解析:根据该图判断出此墓为昭陵,它是清军入关前在沈阳为皇太极所建的陵寝。故选D。
答案:D
15.清朝皇帝中唯一没有修建陵墓的是( D )
A.努尔哈赤 B.雍正 C.光绪 D.溥仪
解析:溥仪继位不到三年,清王朝即被辛亥革命所推翻,所以溥仪没有能够为自己修建陵墓。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传紫禁城共有9999间半房子,与l0000只差半间,取其吉利。其实,据实地测量紫禁城有8600余间房屋。
材料二:l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溥仪退位,但他仍居住在紫禁城,原来服务于皇宫的宫女、太监、卫兵等大大减少,空出的房子越来越多,民国政府遂决定成立“古物陈列所”,地址选在乾清门广场。
材料三:l924年,冯玉祥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大量珍宝和历代收藏都留在那里。故宫博物院随后成立,收藏的文物包括实物和图书文献两大类。
材料四:抗日战争初期,随着日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侵略的加剧,为保护中国珍贵的故宫文物,大批文物被运往西南。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集团认为败局已定,遂决定经营台湾,把一部分最为珍贵的文物迁往台湾,l965年建成“台北故宫博物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在故宫成立博物院的原因是什么
(2)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于什么时间 其收藏的文物主要包括哪两类
(3)根据材料四,中国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前景如何
答案:(1)故宫房屋多而高大结实;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被推翻后,居住在紫禁城的人数大大减少,空出的房间越来越多;为了使紫禁城本身和收藏的文物的珍贵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故民国政府在此设故宫博物院。
(2)1925年10月l0日。收藏的文物主要包括实物和图书文献两大类。
(3)抗日战争时,为了保护故宫文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把大批文物运往西南。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认为大陆上败局已定,把一部分珍贵文物运到台湾,建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陆方面则对故宫文物进行整理并增加贮藏。所以造成了出现两个故宫博物院的情况。祖国的传统文化珍藏是一个整体,故宫文物虽然暂时分处海峡两岸,但必然有两岸相聚的那一天。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后,有人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重新修建长城,而康熙帝却决定修建热河行宫,1703年,热河行宫开始修建,至乾隆五十七年才彻底完工,历时89年。
材料二:避暑山庄建筑严谨朴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宫殿区、苑林区和寺庙区,其中苑林区景致自然:东南是江南水乡特色;东北是草原风光;西北峰谷岗坡间还点缀着寺庙亭阎。
材料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为什么修建避暑山庄
(2)结合材料二,为什么说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南北东西建筑和造景艺术的典范
(3)材料三的含义是什么 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避暑、消夏的需要,设置围场,延续八旗军兵习武风俗,提高战斗力的需要;加强中央与蒙藏少数民族首领交流和联系,笼络少数民族领袖的需要。
(2)其建筑和苑林既有江南水乡的风格特色,又有北方草原的风光,还有西藏的喇嘛教风格。
(3)含义:对西藏少数民族采取安抚、笼络的民族政策。措施: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设立驻藏大臣,颁布“金瓶掣签”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