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 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凯末尔
[课标要求] 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
1.崭露头角
(1)凯末尔出生时,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其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使土耳其实现复兴,凯末尔立志推翻苏丹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参加过青年土耳其党及其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
(2)在1911年土耳其与意大利的战争中,他崭露头角,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跃升为师长,并指挥所部击败了英法联军。
(3)战争结束前升为佩将军军衔的第七集团军司令。
2.民族独立运动
(1)1919年5月,英国支持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腊入侵土耳其,凯末尔将各地农民游击队统一改编为国民军,并在各地护权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护权协会,担任协会主席。
(2)1920年3月,英军占领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凯末尔遂将民族独立运动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苏丹政府决裂,建立了以他为总司令的国民军。
(3)在凯末尔领导下,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其国民军在1922年发起大反攻,取得了民主革命与民族独立战争的决定性胜利。1923年,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和约》,承认土耳其本土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方法点拨]
学习土耳其独立运动时,应注意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背景、基本过程、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把握和理解;同时,需要结合其主要原因、领导阶级、斗争目标,认识其基本性质和历史意义。
[重点精讲]
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取胜原因:
(1)特点:军事斗争与外交努力相结合。
(2)取胜原因:①土耳其军民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争取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②凯末尔等人的英明领导和出色指挥。③军事斗争和外交努力相结合的方针,加速了胜利进程。④土耳其面对现实,在主权上做了一些必要的让步,扫除了一些阻碍因素。⑤协约国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苏俄的军事援助在客观上有利于土耳其民族运动的发展。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凯末尔的活动
材料 一战结束后,土耳其面临领土被肢解的空前危机,此时凯末尔说:“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在浸透同胞们的鲜血之前决不丢弃。”
思考
凯末尔在土耳其赢得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有何活动和贡献?
答案 (1)一战后,面对民族危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召人民用一切代价捍卫民族的尊严和荣誉。(2)1920年,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为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3)1923年签订《洛桑和约》,国家独立和基本主权得到承认。(4)同年当选为土耳其首任总统,兼议会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土耳其共和国从此诞生。
探究点2 主权完整独立
材料 1922年10月11日,协约国与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1923年7月24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七国与土耳其签订了《洛桑和约》。条约确定了土耳其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属土耳其;废除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同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保、土九国签订了《海峡公约》,规定黑海海峡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海上和空中都通航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区非军事化,由签字国组成的“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
思考
《洛桑和约》的签订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洛桑和约》为土耳其赢得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是土耳其人民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二、创建土耳其共和国
1.在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凯末尔坚决抵制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他认为新口号应是民族主义,坚决主张建立独立、民主、世俗的土耳其新国家。
2.1922年11月1日,凯末尔主持大国民议会通过法案,正式宣布废除苏丹专制制度。
3.1923年10月29日,凯末尔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他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易混易错]
凯末尔推行的“国家主义”经济改革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注重利用政权力量控制经济,尽管实行一定程度的国有化,但并不排斥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进行改革
1.在经济改革上
(1)凯末尔利用政权力量控制经济,鼓励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以国营银行为经济杠杆,调节公私企业的经济行为,同时对外资采取利用与限制的政策。
2.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上
(1)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制度,并进一步废除了伊斯兰教法规,以资产阶级法律为榜样制定新的民法、刑法和商法,实现了政教分离。
(2)废除了封建等级、特权及各种陈规陋习。
3.在文化教育上
(1)关闭教会学校,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政策,进行文字改革。
(2)收费教育变成了免费教育,宗教教育变成了世俗教育,男女分校变成了男女合校。
4.凯末尔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杰出的改革家,极大地促进了土耳其国家的进步。
[教材互补]
凯末尔政府的改革,实现了土耳其政治生活的世俗化,引导整个社会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人民版)
在政治领域,土耳其由一个封建神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政策上,土耳其奉行和平主义,提出“同西方和平,同东方也和平”,赢得了很多国家的尊敬。凯末尔的经济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效果。1927年至1939年期间,土耳其的工业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三位。土耳其的文化教育事业同样有了长足发展,教育与宗教实现了分离,一批高等院校和技术学校建立起来。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土耳其人民的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和现代化,尤为典型的是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岳麓版)
[重点精讲]
凯末尔改革的性质、意义和特点
(1)性质:凯末尔推动和引导的改革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促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2)意义:凯末尔改革是同时代亚非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①在政治方面,政权、法律同宗教的分离,有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②经济方面,基本上摆脱了封建的半殖民地的生产方式,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③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的改革,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民族自信心。
(3)特点:以世俗化为核心,向西方学习,迈向现代文明。
[历史认识]
凯末尔改革的启示:
(1)国家独立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2)多方位的全面改革,相互促进,才能谋发展。
(3)争取有利的内外环境,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是重要条件。
(4)改革中要有坚定的信念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5)改革要真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改革的背景与概况
材料一 一位记者问凯末尔:“你已经拯救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国的命运,现在你准备干什么呢?”凯末尔回答:“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材料二 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耳其仍然面临着国内诸多问题。土耳其是一个封建神权的专制国家,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阻碍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实行一夫多妻制;文字异常复杂,全国识字的人非常少;经济文化非常落后……
思考
(1)结合材料一分析,凯末尔为什么说真正的工作才开始?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什么?
(2)为改变土耳其的落后面貌,凯末尔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答案 (1)土耳其面临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后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和风俗等方面的困扰,急需摆脱封建势力和宗教势力的束缚,建立现代化的国家。“真正的工作”是指即将进行的民主化改革。
(2)①政教分离,推行法治,国家世俗化;②经济推行国有化及国家干预;③文化教育世俗化,字母拉丁化;④社会生活西化。
探究点2 社会习俗改革
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身着西装的凯末尔 图二 凯末尔亲自讲课,推动文字改革
思考
(1)与上述图片相对应的是凯末尔的哪两项改革措施?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2)两幅图片反映了凯末尔是怎样推进社会改革的?
答案 (1)图一反映了凯末尔改革服饰的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图二反映了改革文字,废止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其共同目的是推动土耳其在各方面的现代化。
(2)为推进改革身体力行。作为社会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使,凯末尔脱去军服,戴上大礼帽,穿着晚礼服,出现在国人中间;身为总统的凯末尔,还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学校、市镇大厅和乡村广场,教人民书写新文字。
课堂小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掀起了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放运动高潮,凯末尔为土耳其争取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努力。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但整个土耳其社会仍然具有浓厚的封建和宗教习俗,土耳其社会进步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凯末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建立世俗国家,迈向现代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图为盘踞在土耳其的外国军队,到1922年,土耳其军队将他们逐出国境。图中的外国军队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美国军队 D.希腊军队
答案 D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希腊军队入侵土耳其。
2.凯末尔利用协约国间的矛盾,为土耳其争取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新和平条约是( )
A.《色佛尔条约》 B.《洛桑和约》
C.《巴黎和约》 D.《四国条约》
答案 B
解析 1923年7月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国民军,赶走了外国军队,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和约》,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3.土耳其独立后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是指土耳其进入了( )
A.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时期
答案 C
解析 土耳其独立后,凯末尔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4.凯末尔执政不久,就发起了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帽子革命”。当时土耳其男子都戴一种红色圆筒毡帽,叫做“费兹帽”,具有宗教意义。凯末尔下令国民要改戴欧式礼帽。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推动社会向世俗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B.彻底消灭宗教在土耳其社会中的影响
C.改革传统服饰以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
D.废除土耳其的陈规陋习以便迅速欧化
答案 A
解析 废除具有宗教意义的帽子是为了推进土耳其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改戴欧式礼帽是为了推动土耳其社会生活向现代化发展。
5.“共和国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的非凡的领袖,人类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这是给谁写的讣告( )
A.甘地 B.凯末尔
C.穆罕默德·阿里 D.孙中山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共和国”和“土耳其民族”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B。
6.阅读下列材料: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1)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
(2)领导土耳其人民赢得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探究与思考]
1.凯末尔革命与辛亥革命
(1)相同点
①背景上:都是民族危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领导阶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
③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不同点
①凯末尔革命完成了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双重任务。
②辛亥革命未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2.凯末尔的伟大贡献:
(1)1922年11月,凯末尔正式宣布废除苏丹专制制度;1923年10月,宣告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2)领导共和国政府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基础达标]
1.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从1920年下半年起进入高潮。其原因不包括( )
A.素丹成为英国的傀儡
B.土耳其的属国和欧洲大部分领土被列强瓜分
C.希腊军队向土耳其内地推进
D.国民军获得国外的大力支援
答案 A
解析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从1920年下半年进入高潮的原因是B、C、D项。
2.凯末尔改革期间,曾在经济领域大力推行国家主义。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充分发挥市场宏观调控作用
B.集中大量资金加强农业建设
C.利用国家干预方式发展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程度型概念阐释题,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的关键是明确凯末尔经济建设的基本模式。凯末尔经济改革主要是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将资金集中用于工业化建设,故C项符合题意;B项与凯末尔经济改革忽视农业发展的史实相悖,A、D两项与凯末尔经济改革时推行国家主义的基本内涵不符。
3.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各项措施的推进下,社会生活方面不断向世俗化和现代化迈进,尤为典型的是( )
A.颁布了土耳其第一部宪法
B.工商业得到了发展
C.实现了教育与宗教分离
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 D
解析 紧扣社会生活方面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社会生活方面。
4.之所以说凯末尔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依据是( )
A.土耳其获得了民族独立
B.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被推翻
C.土耳其建立了共和国
D.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答案 A
解析 衡量一场革命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看它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挽救民族危亡,故答案为A。
5.1919~1922年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相似之处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
D.都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 B
解析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为目标,土耳其独立运动以抵抗协约国侵略为目的,均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为土耳其独立运动的个性,D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作用。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一些西方人评价说:“1918年,土耳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看来已经一败涂地、不可救药的国家。而今天,20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屹立在欧、亚之间的新国家,经济和文化上一派繁荣,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同所有的邻国保持着和睦关系……今天的土耳其是一个欧洲必须要刮目相看的大国了。”
请回答:
(1)1918年的土耳其为什么看起来“一败涂地、不可救药”?
(2)20年后欧洲为什么又要对土耳其“刮目相看”了?
答案 (1)一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大片领土被占领,沦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2)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不断向现代社会迈进,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凯末尔党人废除了一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妻制;1926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1934年,国家规定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26年上半年,土耳其开始采用欧洲历法,并同时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1925年9月,土耳其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同年11月,国家禁止男人戴传统的土耳其费兹帽,代之以西方式的礼帽。——昝涛《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M·哈坎·雅乌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评价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时,认为尽管国家实行世俗化的政策,但对于民众来讲,伊斯兰教仍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俗化政策使得土耳其国家和社会逐渐疏离。国家与社会疏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而凯末尔是以一种专制代替了另一种专制,同样造成国家与社会的疏离,似乎说明其改革少有进步可言。——周术情《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 (1)学习西方,民主化、世俗化、现代化。
(2)①观点一:错误。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了传统宗教文化对政府、对民众的束缚,有利于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提高了民众的生活和文化水平,使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②观点二:正确。世俗化改革由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自上而下推行,操之过急;伊斯兰教仍然保留在社会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民众一时难以适应改革;通过政府强制手段推行,容易形成专制。③观点三:不全面。综合①②内容论证。学案2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倡导“坚持真理”学说
1.“坚持真理”学说的形成
(1)甘地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宦之家。1891年,考取律师资格后,做起了职业律师,曾前往南非协助处理一宗债务纠纷案。在南非屡遭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职业责任感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印侨进行反种族歧视斗争的道路。“非暴力抵抗”运动迫使南非当局于1914年1月通过《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斗争过程中,甘地形成了他的宗教观和社会政治观,并在实践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斗争学说。
(2)甘地从印度的古遮拉特文中找到了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准确表达——“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
2.内涵:“真理是神”,“神”是“博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以“神”的正义性来说明“真理”的正义性,用“神”的“博爱”规定了斗争方式的“非暴力”性。
3.评价
(1)甘地的学说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2)用“真理”这个“神”,在印度便于把各阶层、各教派和各种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教材互补]
甘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在南非的22年中,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即印度教中唯一至尊的上帝)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甘地认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民版)
[归纳总结]
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1)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2)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教训的影响。
(3)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4)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甘地的思想
材料 甘地认为“真理是神”,“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他认为爱必须符合真理,要求人们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人类、爱生物。印度人应以耐心和善良去制服帝国主义者,靠道德感化使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他认为印度应先得到自治领地位,进而脱离英国独立。他认为印度不要“布尔什维克主义”。他崇尚印度文明,包括耕种的犁、手纺车和印度教文明,提出“回到纺车去”的口号……
思考
据材料归纳甘地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三方面的特征。
答案 哲学思想:泛爱论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道主义相结合。政治思想:用“不合作”来争取印度的独立,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斗争。经济思想: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
探究点2 非暴力思想的形成
材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会让世界最终盲目”。——甘地
思考
上述言论与甘地的哪个政治理念内涵一致?影响这种理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理念:非暴力斗争理念。
成因:出生于印度教家庭;托尔斯泰作品以宗教之爱改造世界的主张;在南非受种族歧视的经历;自身律师工作影响等。
二、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指导思想:甘地在1920年3月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并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成为国大党争取印度自治的指导思想。
2.展开:印度人律师停业,学生退学,工人罢工,政府官员纷纷离职,为抵制洋布而进行的土布运动也迅速兴起。
3.发展
(1)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1922年2月,群众斗争再次突破非暴力界限,甘地和国大党再次让运动停止,使斗争又陷入低潮。
(2)1930年,甘地等国大党领袖组织发动了新一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殖民当局逮捕甘地等国大党领袖,瓦解了这次运动。
4.意义:运动唤起了印度人民的觉醒,尤其是广大农民开始参加政治斗争,使印度的民族运动出现了新面貌。
[特别提示]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表现
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职位。主要原则是非暴力。
[历史认识]
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在斗争形式上采取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斗争,可以避免流血和暴力,在亚洲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独树一帜。
[概念点析]
甘地的土布运动: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评价:(1)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2)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名师指津]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他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这说明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非暴力不合作主张
材料一 “假如有一个人手中持刀,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瞎闯,乱砍乱杀,杀死他遇到的任何人,而没有一个人敢于活捉他。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杀死这个疯子,都会受到社会的赞许,并被看作是慈善的人。”“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甘地名言
材料二 甘地把“非暴力”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最高原则,表示“我最关心的是手段和它的不断应用。我知道,只要我们看重手段,目的肯定就能达到。如果通过暴力获得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
思考
(1)两段材料中甘地对“非暴力”的主张有何不同?
(2)说一说甘地的上述主张在印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 (1)不同:材料一并不反对暴力,认可怀有善良动机的暴力行为。材料二则反对一切暴力行为。
(2)作用
①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束缚印度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造成了无谓的牺牲,也不利于民族真正觉醒。
探究点2 甘地的经济斗争主张
材料 我所致力的是怎样把纺车恢复起来……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工作应当是,而且现在就是,组织手纺土布的生产,并设法推销这种产品。……我所以提倡这种形式的经济自主,就在于通过它,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我的用意是要叫这些妇女去纺纱,并且用这种棉纱来织布给印度的人民穿,我不知道这个运动的成就能有多大……不过我有充分的信心。
思考
(1)作为国大党领袖的甘地为什么还要纺纱?
(2)如何认识甘地的这一主张?
答案 (1)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复兴手纺车开始,“回到纺车去”成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成为他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
(2)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号召印度人民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侵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崇尚印度手工业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三、为和平、独立、团结而献身
1.1934年10月,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因与国大党领导层发生分歧,退出了国民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他又回到国大党,领导国大党在进行反战宣传的同时,继续对英国殖民者进行“非暴力不合作”斗争。这期间,他的“非暴力”思想走向极端化,他再次离开了国大党。
2.1942年8月,国大党通过了甘地起草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
3.和平降临,殖民者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而治之”,以真纳为首的穆斯林联盟在要求自治的同时坚决要求分治。甘地为了印度统一,多次和真纳会谈,没有结果。1947年8月,巴基斯坦、印度分别宣布独立。流血事件此起彼伏,为了平息暴乱,维护团结,甘地安抚穆斯林,激怒了一些印度教徒。
4.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在新德里的甘地寓所刺杀了他。
[历史评价]
甘地在其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他所创立的基于真理、道义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争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其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重点精讲]
对甘地的评价
(1)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甘地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2)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不利于社会进步;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深化探究
材料 人们对于甘地有不同的评说。英国驻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总督蒙巴顿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在得知甘地被刺杀的消息时说道:“我们生命中的明灯已熄,到处一片黑暗。”爱因斯坦说:“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有人则因他支持过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而称他为“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思考 结合材料及所学,说一说对甘地的评价。
答案 (1)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2)甘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由民族独立运动,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甘地具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局限性,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课堂小结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甘地非暴力思想的产生,主要是受到( )
①中国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②基督教《圣经》思想的影响 ③佛教思想的影响 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甘地非暴力思想主要来源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在伦敦大学学习期间阅读的许多有关基督教方面的书籍,《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另外受托尔斯泰等人著作的影响,他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2.“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爱因斯坦口中的“他”应当是指( )
A.华盛顿 B.亚里士多德
C.甘地 D.拿破仑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材料实际上体现了非暴力的方式,这一方式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致。
3.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答案 D
解析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含斗争手段(以非暴力的手段)和斗争目的(争取印度自治)两个方面。
4.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
A.反对西方的物质文明 B.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C.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D.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与区别。“回到纺车去”是甘地为抵制英货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其目的是以民族工业抵制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实质意义”的要求,B项是“回到纺车去”的具体表现,C项属于“主要目的”的范畴。
5.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
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
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
答案 B
解析 本题需要仔细辨别区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的每项内容,理解题干中所说的“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含义。B项建立了新的国家机关,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问题联系了起来。——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答案 (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明;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其非暴力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解析 本题考查甘地的经济思想及评价,第(1)问,结合材料归纳即可;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三两种不同的观点全面评价甘地的思想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探究与思考]
1.甘地思想的形成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甘地认为“真理是神”,以正“神”的正义性来说明“真理”的正义性。其学说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甘地思想的形成与其律师出身的关系:
出身律师,使其有机会前往南非协助处理债务纠纷案;在南非屡遭歧视与侮辱,使其民族自尊心和职业责任感增强,从而走上了反种族歧视斗争的道路。
2.甘地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利益,他从印度实际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据当时形势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未带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在二战后独立奠定了基础。但甘地反对非暴力革命,影响了民族运动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彻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基础达标]
1.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宣传
B.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
C.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
答案 C
解析 甘地提出非暴力思想时,印度面临的主要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但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不利于印度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
2.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 )
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C.取得印度自治 D.提高民族自尊心
答案 C
解析 印度国大党的斗争目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历了由争取“自治”到争取“独立”的变化过程,一战爆发前,国大党中的激进派曾提出过争取自治的主张,一战后,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国大党将争取“印度自治”作为斗争目标,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是二战后,才将争取独立作为斗争目标。
3.对1919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反抗英国殖民势力
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答案 C
解析 非暴力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印度自治,故答案为C。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发生暴力事件时,国大党即宣布停止运动,本质上反映出(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B.对人民力量的保护
C.害怕引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害怕危及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答案 A
解析 处在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因此他们在反对殖民主义方面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5.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主要是因为( )
A.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
B.实现与友党的合作
C.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
D.与殖民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
答案 A
解析 三人之所以被称作“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和建国;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信心,并赢得独立。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办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意印度卑躬屈节、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甘地第一次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
(3)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答案 (1)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法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相比;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到失败;另外印度的宗教信仰复杂,民族矛盾也很突出。
(2)争取自治。立法、司法、行政、教育、手工业、税务等部门。
(3)不同意。非暴力抵抗运动虽然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范围和手段,但对于团结各阶层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有重大意义。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方式,不是逃避斗争,非暴力运动给英国殖民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这种斗争的方式是由印度落后的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所决定的。
7.2012年5月,在网络“甘地吧”论坛里面,几位网友在谈到对甘地的认识时,观点出现了分歧:
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
乙:甘地是“矫揉造作的阴谋家”,是“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丙:甘地是印度“过去10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
请回答:
(1)概述几位网友对甘地各自的态度。
(2)结合所学从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的地位、功绩、局限性等角度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答案 (1)态度:甲:神化甘地。乙:全盘否定。丙:充分肯定。
(2)认识
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功绩: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局限性: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学案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一、缔造共和国
1.思想由改良到革命
(1)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4年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遭到冷遇,遂转向革命。
(2)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2.创立中国同盟会
(1)1905年,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组成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从此有了领导核心。
(2)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民族主义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核定天下地价,防止因贫富不均使社会矛盾激化。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大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它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把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土地革命的要求也不彻底。
3.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反清起义
(1)孙中山领导革命派对改良派的论战,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2)先后领导多次武装起义,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其中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导。
(3)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各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4.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颁布了具有民主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由民主观念的传播。
(3)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了北洋军阀手中。
[教材互补]
三民主义的提出,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人民版)
[重点精讲]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
(3)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最伟大的功绩)。
(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
(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轻巧识记]
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
(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2)①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
③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
(3)局限性:①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封建不彻底。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三民主义纲领
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属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思考
(1)材料主要体现了孙中山的何种思想?提出的原因、目的各是什么?
(2)在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就农民与孙中山主张的互动关系上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思想:民生主义。
原因:看到了西方因贫富悬殊引发的矛盾尖锐隐患。
目的:通过民生主义,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主张:反对没收地主土地(夺富人之田)。
影响:不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民生主义是空想,也不能真正得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探究点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材料二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思考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1)原则: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意义:用法律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及等级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二、为捍卫民主共和制而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
(1)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以图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2)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号召发动了“二次革命”。
2.发动护国运动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搞复辟丑剧。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发起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
3.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1921年,孙中山又两次发起护法运动,都因军阀的破坏而失败。
4.实现国共合作
(1)背景:孙中山屡遭挫折,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思想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2)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党在广州召开以改组为中心内容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定了包括废除不平等条约在内的各项政策。
5.奋斗到最后一息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为实现全国和平统一,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抱病北上,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
[重点精讲]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
(2)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3)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重点精讲]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关键点拨]
孙中山革命一生受挫的原因: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所以资产阶级政党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归纳总结]
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重点精讲]
我们能从孙中山身上学到的精神:
(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残酷的事实使孙中山等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的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地困惑。
思考
(1)文中“陶醉”主要指什么?“残酷事实”让革命派清醒过来指什么?
(2)随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又进行了哪些努力?
答案 (1)陶醉: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颁布了《临时约法》,认为已完成了民族、民权革命任务。
事实:袁世凯撕下伪装,刺杀宋教仁,向西方借款,一方面镇压革命,另一方面准备复辟帝制。
(2)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北上宣言等活动。
材料二 历史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思考
(1)以上三位历史名人都肯定了孙中山哪一方面的贡献?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一说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辉煌的一生。
答案 (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2)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仍奋斗不息,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课堂小结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反映了孙中山先生关注民生的愿望,是他的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
2.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答案 D
解析 《临时约法》就是一部宪法性的法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A、B两项与之毫不相干;至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既不是出自《临时约法》,更不是临时政府所为。本题的解答宜用排除法。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
答案 D
解析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破坏了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为了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积极的斗争。
4.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 ②民族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增加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内容。结合这一变化,可得出正确答案。
5.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
答案 D
解析 护国运动最终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此是成功的。
6.阅读下列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言论:
材料一 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经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取道日本北上。他在日本神户接见记者时说:“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思想比以往有了哪些进步?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认为中国不能统一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孙中山这一时期的思想。
答案 (1)明确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平统一祖国。
(2)中国不能统一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支持军阀,分裂中国,以达到其侵略目的。
(3)孙中山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对帝国主义,依靠群众完成国家统一,并积极发展和其他友好民族、国家的关系。这一思想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和社会的要求,是爱国的、进步的,孙中山不愧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探究与思考]
1.兴中会誓词与同盟会纲领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都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国(中华)”的主张,即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不同点:兴中会誓词没涉及土地问题,而同盟会纲领中有平均地权的主张。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变化:接受改组国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建议;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接受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并主张节制资本等。
4.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相比的新发展:
(1)民族主义体现了明确的反帝主张和民族平等。
(2)民权主义突出了民权为国民所共有;与反帝反封相结合。
(3)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基础达标]
1.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是因为孙中山( )
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
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 D
解析 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所给选项中只有D项任务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原因是( )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答案 C
解析 A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D项表述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具有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使得中国不具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客观社会条件。
3.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民主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 A
解析 牢记史实是关键。南京临时政府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三项表述错误。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排除①;从这句话来看,体现不出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排除④。
5.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集中体现在( )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答案 D
解析 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 ( http: / / www.21cnjy.com )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辛亥革命前在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解析 第(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法;第(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