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29 18: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浏阳市集里中学 谭欧海
1,隋唐之前的魏晋时期,我国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2,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3,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一、隋朝: 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意义: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 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思维碰撞1:
在当时,科举制度的产生,对哪些人有利?对哪些人不利?
(1、高门权贵的子弟)
(2、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
(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4、皇帝)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思维碰撞2: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唐玄宗
武则天
唐太宗
3“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2“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1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的英雄尽白头。
科举考试的最大
获益者是谁?
封建最高统治者即皇帝。
三、科举制的影响
张九龄
房玄龄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全唐书》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眼相看之——科举制的弊端:
科举制使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清朝末年,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
被废除了。
四、科举制的废除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创立
隋朝
完善
唐朝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分科考试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开殿试、武举
本课小结
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的地位有很大促进作用。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知识在线大冲关
1、隋文帝开始用 的方法选官。 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废除于 朝末年,延续了 多年。
2、武则天时,科举考试增加了以骑射为主的 ;唐玄宗时,把 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唐朝的皇帝中,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
、 、 。
4、科举制考试科目很多,以 、 两科最为重要。
分科考试
隋炀帝

武举
诗赋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进士
明经
一千三百
A、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E、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F、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G、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1、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
A、进士 B、状元
C、解元 D、会元
B
2、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B
3、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B
4、“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小军同学分析这则材料,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出身的官员确实多有真才实学
B、如果想成为宰相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C、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渠道
D、科举出身的官员得到提拔的机会多
B
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D
6、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
C.作战立功
D.经商致富
A
7、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
9.假如一位是在南北朝时期豪门大姓,比如姓王,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不买他们的账,王氏子孙要想做高官,也必须参加科举考试。另一位是春风得意,在35岁就中了进士,身份倍增,一改穷困潦倒的家境的李氏子孙,还有一位是读了一辈子书,到如今头发花白,但仍未考取任何功名的崔氏子孙。碰巧这三位都到长安大雁塔慈恩寺的题名处,看各种人在此处往来穿梭,他们都有感而发。请你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发表他们各自对科举制的看法,写出他们的对话方案:
王氏:常言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而如今这世道,还得让我坐上这冷板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氏:此言差矣!常言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没有这科举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氏:皇帝老儿真长策,赚得我这一生冷板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