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通用版)
完形填空之记叙文类
考纲解读
完形填空之一的记叙文又可分为记事和记人两种。在记叙文的完形填空中,作者在文章的第一句就会把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然后对这件事情的发生,发展进行陈述。通过对时间的描述,反映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最后得出事件产生的结果。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分析2021-2023年新高考完形填空记叙文考向分布。
年份 卷别 体裁 题材 动词(短语) 名词 形容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2023 新高考I卷 记叙文 越野赛经历 7 7 1 0 0 0
新高考II卷 记叙文 帮狗狗与主人团聚 7 3 4 1 0 0
全国甲卷 记叙文 人际交往 8 4 7 0 1 0
全国乙卷 记叙文 完善自我 12 3 5 1 0 0
北京卷 记叙文 完善自我 6 2 1 1 0 0
浙江卷1月 记叙文 采蜜经历 8 3 3 1 0 0
考情分析
2022
新高考I卷 记叙文 宿营的乐趣 5 5 3 1 1 0
新高考II卷 记叙文 新型旅行方式 5 6 4 0 0 0
全国甲卷 记叙文 照顾爱犬 8 7 3 1 1 0
北京卷 记叙文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4 2 3 1 0 0
天津卷 记叙文 自我成长战胜恐惧 10 5 4 1 0 0
考情分析
2021
新高考I卷 记叙文 我的故事 9 4 2 0 0 0
新高考II卷 记叙文 警察成功破案 7 7 1 0 0 0
全国甲卷 记叙文 社会关系 10 5 4 1 0 0
全国乙卷 记叙文 给病人治病的经历 10 7 1 2 0 0
浙江卷7月 记叙文 母亲得到陌生人帮助 8 9 2 0 0 1
考情分析
记叙文常见的故事基本上积极向上的励志类型的小故事。从叙事方式来看,故事内容基本都遵循“起-承-转-合”的常见记叙文写作思路。从正负态度来解释,则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负-正”,即故事开始就是“坏事”,后来转变为“好事”;另一种是“正-负-正”,即文章开始平静祥和,中间经历挫折、困难,最终迎来光明美好的结局。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无论故事如何开篇,过程都会经历曲折,结尾必然收获美好、充满希望。总之,完形填空的选材基本都是积极向上、引人向善的文章。了解这些有助于考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人公情感走向,进而帮助解题。
考点清单一 完形填空记叙文的特点:
知识链接
记叙文类完形填空可分为叙事和记人两种形式,它们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以一般过去时为主,其他时态为辅;大量使用动词;适当出现直接引语。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解题要领 内容解读
抓住文章中心 中心思想有助于明确做题方向,提高针对性。文章题目揭示中心思想;如无题目,抓文章开头结尾,尤其是议论抒情的语句,也可抓住文章的中心。
明确叙述角度 在做题时考生可采用“角色渗透法”,这样有助于走进作者的思维,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知识链接
理清写作顺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理清写作顺序有助于了解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更迅速、准确地理解文意。
明确写作要素 弄清记叙文的6要素(5W1H),即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结果(how),抓住这些写作要素,就基本上抓住了文章的主体。
洞悉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是借助叙事、写人或写景来阐明一个道理,给人以启迪或教益。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1.利用词汇复现解题
词汇复现包括原词复现、同义词复现、同根词复现、概括词复现以及结构复现等。完形填空所选的文章都是具有逻辑关系、意义相连的语篇,因此,在行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词语的复现、前后同义或反义、相互照应等现象。所以,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如某一个词的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概括词等。但由于我们在做题时不可能总是重复地阅读文章,因此,在做完形填空时要培养一种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的能力。
考点清单二 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
知识链接
(1)原词或同根词复现
原词或同根词复现是指相同的单词或同根词在原文中反复出现,达到衔接文章的目的。
(2)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
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词在原文中反复出现,以达到衔接文章的目的。在做完形填空试题时,就可以利用这种衔接方式找到要填入单词的同义词或者近义词,从而也就找到了试题的答案。这也包括了同源词复现,即相同词根构成的不同词性的单词在文章中反复出现。
知识链接
(3))反义词复现
反义词复现是指和前文中词义相反的单词在原文中出现,以达到衔接文章的目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衔接手段在文章中寻找要填入单词的反义词。
(4)结构复现
有时空格处的信息并不局限于与前一句中某个信息点的重复,可能是与前几句中的某个信息点的重复,也不局限于同词复现或同义复现,甚至连句式结构都非常类似。
知识链接
2. 利用行文逻辑解题
完形填空首先考查的就是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考生在做完形填空时,应把它看作一个意思连贯、结构完整的语篇,而不是单项填空。做题时要善于利用段首句或首段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完形填空的首句或前几句话一般都是完整的,为考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去挖掘文章的思路,而且,这里往往包含主题句,为理解文章大意和主要内容提供必要的线索。此外,完形填空是具有完整内容且按照一定思路发展的文章,各段及各句之间都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因此还要注意把握文章发展的基本线索,搞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答题时,考生首先要树立起语篇概念,抓住文章主题思想,理清其结构布局, 明辨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利用句与句、句群与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
知识链接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并列关系(连接词有and,while等);转折关系(连接词有but,however,whereas,nevertheless等);因果关系(连接词有so,therefore,thus,because, for,since,as等);让步关系(连接词或短语有though,although,despite, in spite of等);条件关系(连接词或短语有if,unless, once,provided that,in case of等);解释关系(连接词或短语有i.e.,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等);顺序关系(连接词有before,after,and,first,second,then,next, finally等)。
完形填空的句子内部、句与句之间以及段落之间往往都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有些题目就是考查这些逻辑关系,因此可以借助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等表示逻辑关系的标志词,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快速解题。
知识链接
3. 利用情感态度解题
在完形填空中,我们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仔细找出能够反映作者态度和感彩的重要词汇,它们往往是名词、形容词、副词或动词。这些词汇通常是我们做题时重要的参照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某些题目的正确答案。
每篇完形填空所表达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褒贬性,这种褒贬性反映了作者的特定心理、情绪状态和写作意图,因此利用文章内容的情感态度的相关词汇就能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从而在理解文意并准确传递文意的基础上推断出答案。
情感态度:①关注故事的转折点和相关人物的情绪变化;②判断作者与文中其他人物的情感态度;③积累表达“爱憎好恶”的词汇和固定短语。
知识链接
4. 利用上下文语境解题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境的理解能力,所以空处的前后多有暗示(下文暗示上文的居多)。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
知识链接
5.利用习语搭配解题
英语语言中的很多词汇均以短语搭配的形式出现,完形填空中的词汇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在分析语境、理清空白处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对词汇前后搭配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推断完形填空的未知信息。所谓前后搭配主要是指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其宾语的搭配、句式结构和各种习惯搭配。在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充分考虑这些搭配关系,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选择。
知识链接
6.利用生活常识解题
跨文化思考意识是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本准则之一。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利用有关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完形填空题中有时就渗透着相关的,如科学、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考生掌握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就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可以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过程和判断过程。这就要求考生平时既要多体验生活,又要扩大阅读面,增强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避免常识性错误。同时,还要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避免出现汉语式表达或理解。
知识链接
完形填空题所选的文章多是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的记叙文,这些语篇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日常生活常识的试题就在所难免。所以考生在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些常识做出正确选择。
完形填空的语篇信息常交织渗透着各类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些选项的设置与文化背景有关,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特别要有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只有这样才能既快又准确地解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