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的分层同步练习题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汉字。
jì lù chuàng zào xié dài yuán liào
( ) ( ) ( ) ( )
dà yuē shè huì qiē duàn ōu zhōu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术( ) 伟( ) 录( ) 约( )
木( ) 围( ) 绿( ) 药(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文字 ( )的贡献 ( )的经验
( )的纸 ( )的记录 ( )的改进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贡献——( ) 轻便——( ) 保存——( )
发明——( ) 粗糙——( ) 促进——(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古人看书需要用__________,很不方便。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但是这些东西都很笨重。
2. 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__________来造纸,但这种纸比较__________,不适合书写。
3. 到了东汉时代,_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轻便又好用的纸。
4.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__________贡献之一。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改为反问句)
2.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改为“被”字句)
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改进——( ) 轻便——( )
2. 蔡伦是怎样造纸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 用“先……再……然后……”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二、课外阅读。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发明家。他在总结前人印刷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它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要印的文字刻在一块整版上。印刷时,用刷子在版上刷墨,再将纸铺在版上,用刷子轻轻一刷,文字就印在纸上了。
后来,毕昇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然后把单字按音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标签备用。印刷时,可根据文章的需要,把单字排在铁框里,拼成文章。印刷完后,把单字拆下来,可以下次再用。
4.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济——( ) 传播——( )
5.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怎样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
6.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点?
拓展延伸
一、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发明吗?请写一写。
二、“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没有纸,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三、如果你是一名发明家,你想发明什么?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四、了解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和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基础训练:
一、记录、创造、携带、原料、大约、社会、切断、欧洲
二、示例:手术、树木;伟大、包围;记录、绿色;大约、药丸
三、示例:优美、巨大、丰富、粗糙、详细、明显
四、示例:奉献、轻便、保留、创造、粗劣、推动
五、1. 竹简、木牍、龟甲 2. 帛、昂贵 3. 蔡伦 4. 巨大
六、1. 造纸术的发明,难道不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吗?
2. 树皮、麻头、稻草等原料被他剪碎或切断。
能力提升:
一、1. 改善、轻巧 2.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3. 示例:我先把纸对折,再用剪刀剪出一个形状,然后打开纸,一个漂亮的窗花就出现了。
二、4. 浪费、封锁 5. 把要印的文字刻在一块整版上。印刷时,用刷子在版上刷墨,再将纸铺在版上,用刷子轻轻一刷,文字就印在纸上了。 6. 既经济,又省时。
拓展延伸:
一、示例: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二、如果没有纸,我们可能无法方便地记录和传递信息,书籍、报纸、文件等也将无法存在,知识的传播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示例:我想发明一种可以自动清洁的窗户,它可以通过感应光线和温度,自动打开或关闭,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窗户的清洁和运行提供动力。
四、示例:我感受到了古代发明家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努力探索和发明,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