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课题 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认"亦、宜"等5个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学习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目标解读 教材解析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并掌握汉字笔画和结构;但需注意:字的结构和生字归类。 基于阅读:进入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古诗一般借助注释能读通诗句,但对于通篇理解诗意还有一定难度。老师还需引导学生关注课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文,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谊。
学习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语文要素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德育渗透点 领略祖国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 案 设 计 及 意 图 预学案(含多模块集成、要素或核心词的落实) 集体智慧
模块一:预学分享(3分钟) 今天我们将跟随两位诗人去旅游,同学们喜欢吗?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天门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 出示诗题,齐读 学生交流“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望”字的意思(向远处看) 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通过旅游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乐趣,学生在理解诗题和作者的过程中可以想象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整首诗歌做铺垫。 模块二:初读感知(3分钟) 1.自由读诗 2.读好诗句停顿(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由读古诗,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好诗句的停顿,从而为体会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情感奠定基础。
研学案(含多模块集成、要素或核心词的落实)
模块一:创情质疑(5分钟) 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同桌交流,结合注释了解“天门山”、“楚江”。 学生一句话概括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读诗歌,在圈画和注释的帮助下,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 模块二:互研提升(10分钟) 核心问题:诗歌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觉得哪些字用得生动形象?(重点理解“断”、“开”、“回”) 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想象再读诗。 核心问题:诗歌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觉得哪些字用得生动形象?(“出”、“来”) 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想象再读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大体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再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模块三:引导质疑(3分钟) 加工性问题: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结:这首诗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学习的? 读:读通古诗 解: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想:想象古诗的画面 悟:朗读并感悟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悟古诗情感的同时,回顾整首诗的学习方法,从而为第二首诗歌的学习做铺垫。
拓学案(含多模块集成、要素或核心词的落实)
模块一:积累运用(10分钟)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关于苏轼你知道哪些内容? 请你按照第一首诗歌的学习方法,自由学习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回顾第一首诗歌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首诗歌时加以应用,及时进行方法的巩固,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和对方法的理解。 模块二:回文巩固(6分钟) 背诵《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默写《望天门山》 【设计意图】学生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对于第一首诗进行默写,完成课后第一题的要求。
板书设计 17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断 开 回 出 来 读:读通古诗 解: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想:想象古诗的画面 悟:朗读并感悟作者的情感